不同染色体核型的初治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hxt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合并不同染色体核型的初治原发性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回顾1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6例,女性68例,中位年龄为41.5岁,年龄四分位间距为25.25~53.75岁。根据细胞遗传学预后分层标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good prognosis,GP)组(55例)、预后中等(moderate prognosis,MP)组(71例)和预后不良(poor prognosis,PP)组(18例),其中PP组又分为复杂核型(complex karyotype,CK)组(15例)和非复杂核型(non-complex karyotype,NCK)组(3例),以及单体核型(monosomal karyotype,MK)组(9例)和非单体核型(non-monosomal karyotype,NMK)组(9例)。分别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各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

结果

染色体核型GP、MP和PP组间AML的FAB分型亚型构成及NPM1CSF1R基因突变的构成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5.444,15.538和7.049,P值均<0.05);PP组中CK组与NCK型组相比,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59和-2.830,P值均<0.05);MK组和NMK组相比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64和-3.384,P值均<0.05)。

结论

染色体GP核型初治原发AML多为伴有重现性遗传的M2b和M3;MP核型初治原发AML患者多为WHO分型中AML-NOS中的M1、M2a和M5,且易合并NPM1基因突变;PP核型初治原发AML多为WHO分型中AML-NOS中的M2a和伴有重现性遗传的M5,且易合并CSF1R基因突变;PP组中CK与NCK患者相比有较低的骨髓原始细胞比例和外周血血小板,MK与NMK核型相比有较低的外周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

其他文献
期刊
外泌体是体内几乎所有细胞分泌的、平均直径为40~100 nm的含有脂质双层膜的转运小体,广泛分布于血液、脑脊液、唾液和尿液中。外泌体可将其携带的多种蛋白质、脂质和核酸等通过受体-配体结合、直接与细胞膜融合、胞饮等方式与邻近或远距离的靶细胞结合,参与调节人体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外泌体在多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亨廷顿舞蹈症(
目的探讨Y染色体无精子症因子(azoospermia factor, AZF)区微缺失在不同类型的男性不育中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86例睾丸活检提示为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n-obstructive azoospermia,NOA)的患者(病例组)以及100例严重少弱精症患者(对照组),通过11个位点的PCR扩增反应筛查患者AZF位点的缺失,同时分析其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激素、睾酮水平以及B超检查的
目的探讨惠州地区血红蛋白Q-Thailand(hemoglobin Q-Thailand,HbQ-Thailand)的血液学和分子特征。方法应用毛细管电泳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34 977份外周血样本,对筛查出Hb Q条带的样本分别进行血细胞分析和DNA测序。采用液相芯片和导流杂交技术检测中国人常见的23种α和β地贫基因突变。结果惠州地区人群Hb Q-Thailand的检出率为0.13%,家系分
目的探讨不同分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NC)microRNA(miRNA)的差异表达情况。方法采用miRNA表达谱芯片筛查患者PBMNC miRNA的差异表达谱,用实时定量PCR对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验证,对候选miRNA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重型再
期刊
目的分析1个先天性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致病基因突变,探讨其分子发病原因。方法通过对2例患者DNA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筛选2例患者共有的突变位点,进而确定该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候选致病基因。通过Sanger测序对13名家系成员候选突变位点进行表型共分离验证。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家系8例患者均检测到TGFBI基因c.1877A>C(p.His626Pro)杂合突变,5名正常家系成员和100名正常
目的探索透明带糖蛋白基因(zona pellucida glycoprotein 4, ZP4)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位点rs547984、rs540782、rs693421、rs2499601多态与四川地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的关联性。方法应用SNaPshot
目的探讨1例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分子病理机制。方法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 SDS-PAGE)法检测患者红细胞膜蛋白缺陷情况,用Sanger测序法对患儿及其父母和祖母的相关基因的外显子和相邻内含子进行突变分析。结果SDS-PAGE显示患者红细胞膜蛋白无明显减少;Sanger测序
目的探索脆性X综合征基因筛查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个病因不明智力低下家系采用基于三引物PCR检测方法的国产试剂盒进行脆性X综合征筛查,同时采用甲基化PCR+Southern印迹杂交校验检测结果。结果家系1和家系6筛查结果阳性。家系1中先证者和母亲均存在一条甲基化的全突变等位基因。胎儿遗传了母亲的全突变等位基因;家系6先证者为部分甲基化的前突变和全突变的嵌合体,其姐姐携带甲基化全突变等位基因,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