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患者胆囊胆汁中8种结合胆汁酸的浓度差异,筛选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代谢性鉴别诊断标志物。 方法采集2013年1—6月行胆囊切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组(20例)和腺瘤性息肉组(10例);另外选取10例非胆囊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取3组患者的胆囊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分析8种结合性胆汁酸的含量。 结果8种结合胆汁酸在10 min内分离完全,
【机 构】
:
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腺外科,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腺外科,中国医科大学实验技术中心,110001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腺外科,110001沈阳,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胆囊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患者胆囊胆汁中8种结合胆汁酸的浓度差异,筛选胆固醇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的代谢性鉴别诊断标志物。
方法采集2013年1—6月行胆囊切除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胆固醇性息肉组(20例)和腺瘤性息肉组(10例);另外选取10例非胆囊疾病患者为对照组。取3组患者的胆囊胆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分析8种结合性胆汁酸的含量。
结果8种结合胆汁酸在10 min内分离完全,各胆汁酸标准曲线在8~500 μg/m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值为0.9996~0.9999,最低检测限为3.90~7.81 μg/ml。腺瘤性息肉组胆囊胆汁中牛磺胆酸(TCA)浓度为(75±51)μg/ml,显著低于胆固醇性息肉组[(228±206)μg/ml,q=3.120,P=0.014]和对照组[(104±40)μg/ml,q=2.950,P=0.027],胆固醇性息肉组胆囊胆汁中牛磺鹅脱氧胆酸(TCDCA)浓度[(604±444)μg/ml]显著高于腺瘤性息肉组[(310±182)μg/ml,q=2.560,P=0.048]和对照组[(308±21)μg/ml,q=2.970,P=0.023]。
结论胆固醇性息肉胆囊胆汁中TCA和TCDCA浓度高于腺瘤性息肉,有望成为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的代谢性鉴别诊断标志物。
其他文献
以往,胸部大血管手术常选择使用股动脉插管心肺转流下行胸部大血管人工血管置换[1]。但股动脉插管常常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包括下肢缺血、骨筋膜室综合征、神经损伤、夹层的逆行剥离、假腔内血栓的脱落以及因灌注不良引起的终末器官缺血[2-3]。有研究认为夹层动脉瘤患者在行股动脉插管灌注时,大部分患者存在灌注不良的风险[4]。因此,许多学者推荐胸部大血管手术中常规使用右侧腋动脉插管。2007年1月到2010年1
目的总结神经导航下经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经验,并讨论其适应证。方法对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138例神经导航下经蝶垂体腺瘤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适应证包括:既往经蝶手术后复发性垂体腺瘤36例,侵袭型垂体腺瘤45例,位于垂体侧方或深部的微腺瘤45例,蝶窦气化不良4例,颅底异常增厚3例,双侧颈内动脉间距狭窄4例,鼻中隔偏曲1例。结果复发性垂体腺瘤全切除12例,次全切除9例,术后出现瘤腔血
神经导航(包括应用术前影像导航和术中影像导航),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微侵袭神经外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它改变了现代神经外科已有的诊断手段先进、颅内病灶定位和切除程度判断落后的情况,它使神经外科手术由主观判断上升为客观验证,手术准确性由厘米级提高到毫米级,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本期《中华外科杂志》"导航神经外科"重点专栏,刊登的有关文章均证明此点,反映了我国导航神经外科目前发展的水平
目的评估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时后方韧带复合体(PLC)的状态及分析其对确立诊治原则的作用。方法选取2005年8月至2008年5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的60例创伤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1~65岁,平均34岁。根据AO胸腰椎骨折分类法,将其分为压缩或爆裂型骨折(A型)42例、屈曲牵张型损伤(B型)5例、骨折脱位型(C型)13例。采用磁共振成像(MRI)作为手术前PLC状态评估的主要方
患者 男性,65岁,因"发现颈前肿物半年"于2009年9月14日入院。患者既往于外院有两次甲状腺肿物手术史,分别于15年前和1年半前行甲状腺双叶次全切除术和甲状腺右叶次全切除术,术后病理不详。体格检查:甲状腺左叶可触及一4.0 cm×3.0 cm大小肿物,质韧,表面光滑,边界清,无压痛,随吞咽上下移动,颈部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检查提示甲状腺多发结节伴液化及钙化,最大者位于左叶下极,大小为33.8
Müller-Weiss病也称为Müller-Weiss综合征,为临床上少见的成人足舟骨坏死,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以中足慢性疼痛、足舟骨压缩碎裂和后足进行性畸形为特点[1]。1927年德国外科医生Walther Müller报告了1例双侧足舟骨畸形的患者,随后的发现使他提出此病是一种先天性缺陷;1929年奥地利放射科医生Konrad Weiss发现2例患者有类似的表现,但他认为此病是一种骨坏死。由
病例1男性,27岁,2012年2月1日因“感染性心内膜炎,重度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根部脓肿”于我科行主动脉根部替换术(Bentall术),术中探查见主动脉瓣溃烂,穿孔,主动脉根部脓肿形成,切除病变的主动脉瓣,彻底清除脓肿组织,置换25 号带瓣人工管道。2013年7月16日患者感冒剧烈咳嗽后出现右上胸壁近胸骨旁搏动性包块,超声心动图提示:人工升主动脉前方见一大小约75 mm×91 mm囊性无回声区,
目的对比经腹和腹膜外途径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6月至2013年1月期间190例因前列腺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患者,其中经腹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116例,经腹膜外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患者74例。比较经腹腹腔镜和腹膜外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临床指标(年龄、体重指数、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拔出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围手术期及术后早期并发症的
膀胱癌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时,需要行膀胱重建及尿流改道。尿流改道术式方法很多,Sigma直肠膀胱术是Fisch等[1]改进的通过肛门控尿的尿粪合流术,该方法尿控效果好,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高,是一种生理干扰小、安全并容易操作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2]。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是手术后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我们对3例Sigma直肠膀胱术后1~4年反复发生严重高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和低钾血症,
目的研究新辅助治疗后直肠癌的术后病理分期特征与患者3年无病生存期(DFS)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直肠癌患者术后生存情况,研究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状况、局部浸润因素(切缘、癌结节、血管神经浸润等)、TNM分期与DFS的关系。 结果共入选135例患者,其中男性79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58±12)岁(18~80岁)。患者总体3年DFS为85.2%,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