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村党支部书记武凤友

来源 :新长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198812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充满希望的土地,柔和的微风吹拂着一望无垠的稻田,一排排新建的楼房在蓝天下显得格外醒目。这里就是通榆县乌兰花镇陆家村。很难想象在农村会有如此规模的现代化小区,更不用说它是在贫困村上建造起来的,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干实事、得民心的村党总支书记武凤友。
  敢为人先闯新路。在困境面前,守业者会望而却步,而创业者会开拓前行,从荆棘中踏出一条希望之路。武凤友就属于后者。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武凤友总是想的很远、很超前。2016年是陆家村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在了解到国家有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后,武凤友一方面召集党员和村民代表征求意见,一方面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了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可行性。有的村民不同意搬迁,武凤友就跟他们讲道理算细账,带着他们去先进地区亲身体验住楼房的好处,使大家开阔了眼界,转变了思想。2016年2月,易地搬迁工作在陆家村正式启动,武凤友白天带着测量单位挨家挨户测量房屋、圈舍和围墙,晚上评估计算价格。施工期间,他更是每天守在工地,灰里来泥里去,无暇休息。2016年底,陆家村建成6栋居民楼、1个党群服务中心,配套建设了养老院和幼儿园,村民全部喜迁新居,每户都免除了物业费和50平方米的取暖费。在陆家新村的小区里,眼前呈现出一幅美丽恬静乡村画卷:宽阔平坦的道路人来人往,绿意盎然的田野生机无限,干净整洁的广场上健身锻炼、休闲漫步的村民笑语盈盈,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探索富民新模式。村民住上楼房,有效解决了住房难、饮水难、出行难等问题,但如何让村民搬得出、住得稳、能发展、可致富,成为武凤友亟须解决的难题。 武凤友与驻村干部和村“两委”成员研究确定了“实施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民变身股民”的发展思路。2017年初,陆家村实施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整村土地入股陆家村土地股份合作社,1147.8公顷耕地出租给6个家庭农场,实现连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至此,陆家村成為白城市第一个完成集体土地股份化改造村,村集体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收入110万元,其中63.87万元用于入股二轮承包土地保底分红。易地扶贫搬迁后宅基地结余建设用地指标103公顷,全部改造为高标准水田,开发种植有机水稻。2018年,以每年62.83万元的价格对外发包租期10年。土地流转后,剩余劳动力就地务工300人、外出务工80人,务工收入户均超过2.8万元。农户家庭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4项叠加,人均纯收入突破1.7万元。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不仅使陆家村实现了脱贫摘帽,也为吉林西部类似的资源型村、负债村、贫困村探索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其他文献
2017年3月,迟龙被选为临江市闹枝镇冰湖村驻村工作队员,2018年3月末调整为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迟龙便与冰湖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亲如一家,并切实发挥“第一书记代言”作用,为村民解决土鸡蛋、小笨鸡、黑木耳销售难题,让村民们切身感受冰湖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党组织实实在在的温暖。  驻村后,发现村中家族亲戚较多的实际情况,迟龙组织村干部和家族中在村长期居住、具有一定威望的长辈,组
期刊
集安市头道镇东村村民徐志国说:“周书记到村里以后办了三件大事,一是建了大棚,二是解決了吃水问题,三是建了小广场。”  周鹏涛任第一书记后,首先建起了一个种植基地,其中有10栋大棚,主要种植花卉,2019年花卉销售额就达到11.2万元。另外,通过招商引资吸纳的玉木耳种植项目,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5.2万元的纯收入,合作经营的光伏发电项目能带来2.8万元的纯收入,村集体种植的16亩贝母未来几年还会产生更
期刊
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榆木桥子村联建党总支书记牟永录今年61岁,他的身上始终保持着青年般的热情,在工作中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从事农村基层工作20余年,他用自己的执着坚守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信任。  2000年,榆木桥子村受市场和决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欠下了外债,发展举步维艰。曾经当过村干部的牟永录毅然辞掉砖厂厂长回村担起重任。  回村后,牟永录认真梳理了村中债务情况,结合走访知情人员和债权人的信息,得出
期刊
2017年起,老党员王泽世到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镇旱沟村任第一书记。在驻村的近4年时间里,王泽世克服种种困难,时刻把村民利益放在首位,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照亮扶贫路。  要脱贫,发展产业是关键。经过王泽世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目前,村里的生态黑毛猪养殖、肉牛养殖合作社及大鹅养殖、灵芝与天麻种植和光伏发电等脱贫项目已获得显著成效。这些项目帮助旱沟村解决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每年每户增收万余元,扶贫
期刊
走进十八道沟村,木耳基地里木耳长势喜人,光伏发电大棚引人注目,村路两旁的鲜花摇曳生姿……而在贫困户家中、在村部、在田间地头总会有一个忙碌的身影,他就是长白县马鹿沟镇十八道沟村第一书记程连友。自2016年驻村以来,程连友每一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使得十八道沟村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驻村伊始,程连友把熟悉情况、摸清家底作为开展工作的第一步。2016年3月,在入户走访时了解到39岁的贫困户庄吉
期刊
2015年6月,商海涛被选派到扶余市更新乡景家村任第一书记。当时,景家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0户,贫困人口125人。作为松原市第一批被选派的扶贫干部, 驻村工作5年来,商海涛认真履行第一书记工作职责,出实招,使真劲,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驻村后,商海涛多次召开村“两委”以及村党员会议,向村“两委”成员、党员和村民了解情况,对景家村经济规模、种植业结构进行调查摸底,并对所辖4个自然屯的村容村貌进行
期刊
“王书记定下的事,我们举双手赞成,因为他心里装着俺们呢。”村民们口中的王书记就是靖宇县那尔轰鎮党委书记王占山。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王占山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排忧解难,他用不停歇的脚步丈量了那尔轰镇的每一寸土地,用肩膀扛起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希望,用为民情怀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  2016年,只有36岁的王占山当上了那尔轰镇党委书记。那一年,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角在白山松水间奏响。也是从那一
期刊
“竹板一打响连天,党的政策我来宣。感谢党、感谢各位干部和党员,现在农民种地有直补,老人还给养老钱,党的好处说不完……”茶余饭后,长岭县大兴镇顺山村文化广场上,80岁的魏忠义老汉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唱着自己编写的快板,用顺口溜的方式讲述着被村民称之为“冒烟坨子”的顺山村的沧桑巨变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故事。  说到顺山村的变化,当然要说说村里的带头人,村党支部书记李艳峰。  顺山村的贫困人口中,大部
期刊
白城市洮北区青山镇有一个绿树成荫、鲜花成海的小村庄,它是脱贫攻坚战的排头兵,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模范兵。它就是黎明村。这里的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中充满着对生活的希望,这是一个生机盎然的村庄。黎明村的今天离不开一个人——村党支部书记崔志武。  从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建设宜居的幸福家园。“过去村子里的路不好,交通也不方便。生活垃圾到处都是,一到夏天,蚊蝇乱飞。”这是村民印象中过去的黎明村。为了改善村民的
期刊
艾治国来自辉南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2016年3月被选派到样子哨镇小椅山村任第一书记。  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小椅山村是一个大村,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39户414人,人员居住分散,产业单一,农民增收乏力。刚刚到任的艾治国面对小椅山村要实现脱贫出列以及3个屯的基础设施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贫困户房屋维修、木耳深加工车间建设等项目要相继开工等问题,他没有退缩,挺身而出,挑起组织协调的重担。在随后的日子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