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沟村第一书记王泽世

来源 :新长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fly52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起,老党员王泽世到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镇旱沟村任第一书记。在驻村的近4年时间里,王泽世克服种种困难,时刻把村民利益放在首位,一步一个脚印,用实际行动照亮扶贫路。
  要脱贫,发展产业是关键。经过王泽世和村“两委”的共同努力,目前,村里的生态黑毛猪养殖、肉牛养殖合作社及大鹅养殖、灵芝与天麻种植和光伏发电等脱贫项目已获得显著成效。这些项目帮助旱沟村解决剩余劳动力稳定就业,每年每户增收万余元,扶贫项目带动40户84人增收脱贫,仅光伏发电项目分红每年就为每户增收3000元。投资337万元建设枫沐包装饮用水厂,年产大桶水10万桶,这一项目带动17名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
  驻村后,王泽世为解决村里砖厂陈年旧账的问题,东奔西走了3个月,帮助砖厂走出困境,缓解了砖厂资金压力,并参与制定了“更新设备,以产量取胜,薄利多销”的发展理念。走出困境的砖厂现年产红砖1800万块,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70多万元,同时为村民提供80个就业岗位。
  为让旱沟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菜篮子”,王泽世积极向相关部门寻求支持,帮助企业改善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在他的帮助下,建成了143栋日光温室和175栋钢筋塑料大棚,基地喷滴、路灯、配電等设施齐备。现如今,蔬菜基地的10个品种被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旱沟村的日常蔬菜供应量占白山市区蔬菜供应总量的30%。
  在防汛期间,村里出现大面积内涝,并多处遭受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情况十分危险。王泽世立即组织村“两委”成员对险房险户进行提前转移。一次,为救援红旗沟被大水围困的一户村民,王泽世不顾个人安危,系上安全绳同救援同志跑向通往被困村民家的木桥上。就在他们被转移到安全地点后不久,木桥便被洪水冲垮。洪水过后,王泽世因过度疲劳突发心脏病被送进医院。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经济下行压力大,各行各业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对刚刚走出脱贫行列、扶贫产业刚刚有起色、村民脱贫致富信心刚刚树立起来的贫困村影响更大。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如何做好当前扶贫工作,尽最大努力让村经济有效发展,最大程度减少村集体和村民损失,成为摆在王泽世面前的一道必解难题。王泽世结合旱沟村实际,转变思维,把特殊时期的“线上、线下”销售模式联在一起。为把旱沟村里的“宝贝”“特色”通过网络直播等销售方式卖出去,他克服打字慢、不熟悉网络等自身不足,努力学习,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在白山市率先开展了线上贫困村第一书记网络直播带货节目和线下摆地摊逛大集活动,并引起其他村的连锁反应,取得了良好效果。
其他文献
2015年6月,何金辉被组织选派到双辽市王奔镇建档立卡贫困村巨兴村担任第一书记。现如今,巨兴村因为绿色食品巨兴“笨”面的畅销出了名,村民们也过上了好日子,这一切离不开何金辉几年来为村民毫无保留的艰苦付出。  路通了,心暖了。巨兴村地理位置偏僻,多年来,村民出行是个老大难问题。为了摸清村里道路的实际情况,何金辉马不停蹄地和村“两委”成员在村子里踏查走访了5天。在摸清了具体情况后,何金辉把首先解决“行
期刊
面对脱贫攻坚这场硬仗,舒兰市新安乡榆树沟村第一书记刘志以产业发展为主线,形成产业规模。几年来,榆树沟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真抓实干,带领群众致富。刘志清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脱贫的造血细胞。他将黑木耳种植确定为提升贫困户收入的扶贫项目,带领贫困户入股抚民木耳合作社,将年底收益资金全部用于贫困户分红。2018年,经过多次走访调研,刘志与村“两委”又确定了发展甜糯玉米种植项目。项目实施后,他自
期刊
集安市花甸镇东沟村种植人参历史悠久,但因水土流失严重不得不终止参业发展。村民们长期形成的惯性思维让他们对其他产业既不了解也无兴趣,加之这个村土地面积小而贫瘠,人口老龄化严重,又没有产业项目,久而久之,东沟村变成了一个贫困村。  2016年3月,刘全武到东沟村担任第一书记,经过多次走访调查,刘全武发现东沟村的山泉水质量上乘,村里还有一处废弃的矿洞,土地适合种植高粱,这些条件都适合发展酿酒项目。为了这
期刊
两千个日夜初心不改,满腔热血铸就脱贫之路。用这句话概括乔天爽7年的村党支部书记之路最贴切不过了。曾经贫穷、落后的东辽县金州乡大度村,在乔天爽的带领下,全村面貌焕然一新,大度村由一个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示范村。  小村大改变,旧貌换新颜。上任伊始,摆在乔天爽面前的是一个“烂摊子”,村里没有村部。为了解决村部建设的资金缺口,那些日子,“找资金、求帮助”成了乔天爽每天的日常工作,他带
期刊
伊通河畔,尖山脚下,有一片生金流油的黑土地——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建国村。这里孕育了丰富的物产,催生了不同的产业业态,也给村党总支书记孙国柱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与新中国同龄的孙国柱2003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曾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省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标兵、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兴业为民,多措并举开富路。孙国柱一上任就把发展产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依托本村土地肥沃、稻米生产加工由来已
期刊
东丰县三合乡五道梁村曾是贫穷落后的村,全村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47人,贫困发生率为5.8%,脱贫攻坚任务异常艰巨。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贫困村,3年来,在村党支部书记乔有维的带领下,于2019年成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村里的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红火。  坚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领。自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乔有维就始终抱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为村民群众多干点工作,多做点贡献。他
期刊
2016年4月,柳河县三源浦镇兰山村来了一位第一书记亓勇智。他顶住压力,敢于担当,带领村民摘掉了贫困帽子。  建设一座堡垒,激发党员干部先锋带头作用。作为第一书记,亓勇智着力在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上下功夫,注重培养党的年轻后备力量。为开阔党员干部的眼界和思路,他利用有限的经费,组织村“两委”成员和生产骨干赴多地学习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合作社经营管理模式;千方百计邀请农业专家和收购大户到兰山村传技术、做
期刊
2017年3月,迟龙被选为临江市闹枝镇冰湖村驻村工作队员,2018年3月末调整为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迟龙便与冰湖村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亲如一家,并切实发挥“第一书记代言”作用,为村民解决土鸡蛋、小笨鸡、黑木耳销售难题,让村民们切身感受冰湖村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受党组织实实在在的温暖。  驻村后,发现村中家族亲戚较多的实际情况,迟龙组织村干部和家族中在村长期居住、具有一定威望的长辈,组
期刊
集安市头道镇东村村民徐志国说:“周书记到村里以后办了三件大事,一是建了大棚,二是解決了吃水问题,三是建了小广场。”  周鹏涛任第一书记后,首先建起了一个种植基地,其中有10栋大棚,主要种植花卉,2019年花卉销售额就达到11.2万元。另外,通过招商引资吸纳的玉木耳种植项目,每年能给村集体带来5.2万元的纯收入,合作经营的光伏发电项目能带来2.8万元的纯收入,村集体种植的16亩贝母未来几年还会产生更
期刊
白山市江源区石人镇榆木桥子村联建党总支书记牟永录今年61岁,他的身上始终保持着青年般的热情,在工作中有着用不完的精力。从事农村基层工作20余年,他用自己的执着坚守赢得了广大党员群众的信任。  2000年,榆木桥子村受市场和决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欠下了外债,发展举步维艰。曾经当过村干部的牟永录毅然辞掉砖厂厂长回村担起重任。  回村后,牟永录认真梳理了村中债务情况,结合走访知情人员和债权人的信息,得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