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海水淡化中无机结垢的现象及实时监测

来源 :工业水处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feng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反渗透法海水淡化过程中无机结垢现象着手,多方面介绍了常见的无机垢,阐述了浓差极化现象与膜无机结垢的关系,即浓差极化是膜结垢产生的直接因素。此外,反渗透过程中浓差极化、膜面结垢、膜孔内结垢共同构成了传质阻力;接下来以减小反渗透过程中浓差极化为出发点,主要讨论了可以除去海水中成垢离子的纳滤技术在预处理过程中的应用。最后结合传统无机垢监测技术,介绍了实时观察器、光学断层相干扫描、超声时域反射等多种直观的实时在线监测方法。
其他文献
碳源不足是污水处理中常见问题,添加低成本高效碳源对降低污水处理成本至关重要.通过模拟和应用实验,对一种新型高能碳源在污水处理中的效能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该碳源以有
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人们对于可再生资源越来越关注,对淀粉基吸附剂的研究逐渐增加。综述了以淀粉为基材制备吸附剂及其吸附重金属离子、染料及其他物质的研究现状,并介绍了纳米淀粉改性用作吸附剂的应用情况,最后对淀粉基化学品用作吸附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采用简单溶液法合成了分等级花状磁性氧化镍(NiO)微球,研究了制备的花状磁性NiO微球对水中染料刚果红的吸附效果,并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花状磁性NiO微球对刚果红的最大
工业废水中毒害污染物的识别是废水管控的难点。本研究融合细胞毒性及其污染物非靶检测方法,开展了典型集成电路废水处理单元出水中的关键污染物甄别研究。结果发现二沉池及强化二沉池出水中高响应可疑物均为酰胺类含氮化合物。基于人肝癌细胞(HepG2)毒性效应导向的分馏分析发现,两种水体高毒馏分中可疑物主要为含氮化合物、含氟酮类化合物和酯类物质,但两种水体的具体高致毒物质不同,可能是强化工艺对污染物的差异化混凝去除所致。本研究可为集成电路废水中关键致毒物质甄别提供方法学参考。
针对某炼化公司循环水系统水质恶化情况,选择膜生物反应器(MBR)与频繁倒极电渗析(EDR)组合工艺深度处理循环水旁滤反洗废水和清净废水。深度处理后出水水质良好,满足《石油化工污水再生利用设计规范》(SH 3173—2013)要求,应用数字化技术使循环水系统运行更加稳定。工程运行费用为1.87元/t,EDR在线化学清洗周期为50~60 d,离线清洗周期为12~14月。
采用研磨-焙烧工艺制备了CuFe2O4/g-C3N4复合催化剂,并在可见光下进行了CuFe2O4/g-C3N4非均相光Fenton体系降解水中罗丹明B(Rh B)的研究。结果表明,当复合催化剂CuFe2O4掺杂量为50%,复合催化剂投加量为1 g/L,H2O
针对海上油田返排液处理装置小型化、撬装化及高效化要求,研发设计了由若干特殊构造法兰单元组合构成的新型微涡流混凝器。通过现场试验考察了该装置的絮凝效果,并对混凝器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污水经微涡流絮凝处理后,COD去除率>90%,悬浮物去除率>99%,出水COD和悬浮物含量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12/356—2018)的三级排放标准。微涡流混凝器内流体呈现类似于圆管射流的流动特性,法兰构造显著增加了流体的湍流扰动,有效促进了凝聚效率的提升。
以聚丙烯(PP)溶液涂覆不锈钢网进行表面疏水改性,优选涂覆液PP质量浓度为40 g/L,钢网目数为350目,改性后钢网表面水接触角153°。研究了改性钢网对3种模拟化学驱油田污水的破乳除油效果,结果表明,改性钢网对3种污水(表活剂驱污水、聚驱污水和二元驱污水)均具有聚结破乳效果,其中,对表活剂驱污水的破乳除油效果最好,最佳搅拌条件下除油率为85.4%;油珠粒径显著增大,基本从乳化油转化为分散油。
研究了NaClO3抑制剂对SBBR工艺亚硝化过程的影响,并对NaClO3抑制剂潜在生态毒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投加NaClO3对NH4+-N的去除无明显影响,但可以提高NO2--N的积累速度,当NaClO3投加量为1mol/L时,实现NO^-2-N积累的时间比不投加NaClO3缩短了
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作为高级氧化技术的一种,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被证明是降解有机污染物有效的处理技术。在非均相催化臭氧氧化技术中,多金属氧化物因其制备方法较为简便且多金属的复合促进氧化还原循环和电子传递,常被开发用于高效催化臭氧氧化的催化剂。综述了多金属氧化物,包括钙钛矿氧化物、尖晶石氧化物、天然矿石、羟基氧化物等多金属氧化物的制备方法、性质及作为催化剂在催化臭氧降解药物分子、染料、酚类、个人护理用品等多种有机污染物中的应用,总结多金属氧化物催化臭氧氧化有机污染物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