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的山,心中的山,笔下的山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ikikuk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我设计的邮票中,以山为主题或表现形式的占了相当的比例。不敢说画山驾轻就熟,而是对祖国的名山大川有了感情;一有关于山的题材,我就跃跃欲试。中朝两国邮政于1999年3月签订了联合发行邮票的协议,5月13日,下达了设计任务,题材是庐山和金刚山。我自然不愿放弃这个机会,很希望用自己的画笔将它们反映在邮票上。
  这次设计任务时间急,从下任务到发行仅5个来月,去实地写生、慢慢找感觉恐怕来不及。虽然我去年设计《抗洪赈灾》邮票只用了一天,可那毕竟是特殊情况下的特例。好在对庐山,应该说我还是比较熟悉的。几年前,单位安排到庐山邮电疗养院休养,因而我在庐山住过一段时间。那些日子,我每日里背个画夹子写生,几乎跑遍了庐山的上上下下。就是在庐山,我解决了画树的问题,从不同角度,高大的、矮小的,一棵树、三五棵树、一片树,中景的、远景的,自己订了一大本。这种专题的练习,对我以后的创作大有好处。我以为,风景画,首先是意境,但具体的画是由山、树、云、水、点缀物(小船、房子)等组成的,对每种物体,不专门练习,画时就不自然。练好了,还有个组合的过程,要能融进特定的风景空间。


  我画“庐山”这一枚,取景定在含鄱口,其背景是五老峰,可远望鄱阳湖。应该讲,这是庐山比较有代表性的景点。我喜欢气魄比较大的东西,因而在画面处理上,与实景相比视野更开阔了一些,更显水天一体的壮阔之感。
  说老实话,名声大的景物画起来难度更大一些,因为熟悉它的人很多,正所谓“画鬼容易画虎难”。庐山曾数次登上邮票及风光邮资明信片,所以我也注意与已有的邮资票品相区别。有朋友问我,这枚票与T.67《庐山风景》有什么不同?实际上,这两套票从方法上截然不同,那一套是水粉画法,比较写实,与实景相比,没有太大的改变。而我画风景更注重感觉,画的是它,但要有我的感受,不会追着景去跑。平时写生、画速写,也稍微夸张一些。
  最初我的设计稿色彩偏暖,红黄色较多;正式稿改成了蓝天,山体绿色的氛围也增多了一些。


  但是画“金刚山”,笔就比较“涩”。我只是从朝鲜电影里听说过金刚山是朝鲜十分有名的山脉,可无缘一睹。要是去了,走一走,有了实际的方位感和层次感,肯定不是现在这样的效果。我画时只能通过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无法感受画面以外的东西。朝鲜有关部门提供了一个录像带,但可能是制式不同的缘故吧,死活放不出。没办法,只好凭画册和照片来感受。
  “金刚山”这枚票的原画是朝鲜的安哲先生画的。他的设计态度很严谨,从画上能看出他很认真、仔细。但也能感觉出他的设计不太适合印邮票,原画颜色太多,过渡太多,缩小之后难以还原,印出来就灰了。我在整稿时取了安哲的山形和构图,按我的方法重画了一遍。


  两国联合发行的邮票,经常采用连印的方式,设计上也常用连票的方式。对于连票的方式,我曾考虑过,这在技术上也不难,可以处理成山水相连。但万一左右一掉个,就成了背靠背。另外,印刷上是两枚分印,不是连印,就没有了连票设计的基础。
  最后统稿的时候,我坚持以我为主,以我的风格去统一。中瑞联合发行的《瘦西湖和莱芒湖》邮票,中方设计者许彦博先生就一直觉得遗憾:两枚票不统一,不像一个整体。我不能重蹈覆辙。
  我是学版画的,版画的艺术语言就是概括性强。我设计这套邮票,立足国画的方法,但脱离不开版画的痕迹。设计时想得更多的是邮票,而不是画,所有的勾线、皴擦,都以是否适合印刷作为绘制的前提。因为我知道,成品是印刷品,不是画。
  应《集邮》编辑所约,写了这篇小稿。叙述的条理不是很清楚,只是我设计过程的一些真实感受。最后,我要说:我愿用我的心、我的笔,去感受、去描绘那远方的山。
其他文献
中国第一次举办的世界邮展闭幕了。作为FIP会员的中华全国集邮联(下称“中国”)选送的邮集,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并创造了许多的第一,实在令人振奋。沈曾华的《华东人民邮政》邮集不负众望,获中国传统邮集第一个大金奖,并使中国第一次获FIP国家大奖;李曙光的《中国军邮1931-1953》则创下中国邮政历史类邮集第一次获得FIP大金奖的记录。继华东解放区邮集多次夺金后,华北解放区传统邮集也第一次问鼎金牌
期刊
中国99世界集邮展览中国展品获奖情况统计表
期刊
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已胜利降下了帷幕。在这10天喜庆的日子里,有35万集邮爱好者和观众参观了邮展,这不但打破了参观世界邮展人数的纪录,而且也把我国的集邮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尉建行等也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展场,并做重要指示。来华的国际集邮人士对本届世界邮展的成功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观本届邮展,无论是在组织筹备上、中国参展展品(不含港澳台)的准备上、对邮展的宣传介绍上,
期刊
8月23日,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入了’99世界集邮展览的主会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虽然夏末的京城已是秋风乍起,但一进销售馆,排队购买邮品那九转回环的“长龙”和各个摊位里面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仍然让人明显体验到了这里持续的“高温”。  上海方正集邮收藏有限公司占据了销售馆一层左边入口的第一个摊位。来到柜台前,人们不仅会被琳琅满目的邮品所吸引,更会为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深深陶醉。为了参加这次邮展,
期刊
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集邮展览,是中国几代集邮家梦寐以求的愿望,而今终于在1999年8月21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得以梦圆。  邮展这10天,对于筹备世界邮展的3年,对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的17年,对于新中国成立的50年,短之又短,可以说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渴盼已久,希望目睹世纪末邮坛“奥林匹克”风彩的众多喜爱集邮的人来说,细细品味起来却是意味深长,能在国内参观由FIP赞助的综合性世界邮展,兴
期刊
集体智慧的结晶    “民族大团结这套邮票在建国50周年的日子发行。这项工程无论从政治意义还是专业意义来讲都是第一的。”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陈家才副司长如是说。  “民族大团结邮票是一项综合工程,历时3年,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是集体劳动、智慧的结晶。”邮票印刷局陈文骐局长这样说。  这个第一得之不容易,是设计、印刷者以及全社会共同协作的结晶。图稿设计出来后,如何体现设计者的意图、思想,印制是成败的关
期刊
在中国99世界邮展和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召开之际,北京邮政管理局依照邮政规章,刻制并启用了一批邮政日戳、纪念邮戳、风景日戳、临时邮局邮戳。这些邮戳不仅忠实纪录了中国99世界邮展和第22届万国邮联大会的盛况,也为集邮者增添了新的收集种类。  8月21日,为期10天的中国99世界邮展开幕,北京邮局启用了1枚邮展纪念邮戳(图①)和10枚邮展专题日纪念邮戳(图②—{11}),设计者为张二苗。同时还启用中国
期刊
8月22日,“中国’99世界邮展嘉德邮品钱币专场拍卖会”,率先在北京昆仑饭店举行,总成交额523万元,达到了会前的预期效果。  几年来,中国嘉德一直致力于培育国内收藏市场;在邮币卡市场进入低谷之后,尤其注重收藏者的需求,不断增加古典邮品的比例。在历次拍卖当中,清代、民国、解放区邮品及近代金银币的上拍数量均占总数的70%以上。此次专场拍卖中,清代邮品就有500余项,其中大龙、小龙、红印花、蟠龙邮票种
期刊
中国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建国前,中国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少年儿童革命组织主要有北伐战争时期的劳动童子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共产儿童团、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团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儿童团等。  1949年10月13日,全国统一的少年儿童组织──中国少年儿童队成立。1953年6月,中国少年儿童队改名为中国少年先
期刊
1999年8月21日至30日,中国邮人为世界集邮史谱写了一曲壮美的华章,为祖国母亲五十华诞献上了一份令世人瞩目的厚礼。OK!中国’99世界邮展。  8月21日,丹桂飘香,晴空万里。中国’99世界邮展在披上节日盛装的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开幕,真乃“喜年喜事情满五洲方寸,盛事盛会笑迎八方嘉宾”。当庄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的时候,中国几代邮人为之追求,为之奋斗的梦想终成现实……  中国99世界邮展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