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1999中国世界集邮展览

来源 :集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在中国举办一届世界集邮展览,是中国几代集邮家梦寐以求的愿望,而今终于在1999年8月21日,在北京国际展览中心,得以梦圆。
  邮展这10天,对于筹备世界邮展的3年,对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立的17年,对于新中国成立的50年,短之又短,可以说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渴盼已久,希望目睹世纪末邮坛“奥林匹克”风彩的众多喜爱集邮的人来说,细细品味起来却是意味深长,能在国内参观由FIP赞助的综合性世界邮展,兴奋地难免大喊“幸甚至哉”。
  
  中国集邮真的“站起来了”
  
  我国首次参加的世界集邮展览是1984年在西班牙举办的世界邮展,当时我国选送了国内水平最高的4部邮集,但只有2部拿到了大银奖。接下来的几次,成绩亦不是十分如意。而今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已成功地举办了这届世界集邮展览且实现了“拿高奖,多拿奖”的初衷。正如国际集邮联合会主席努德·摩尔所说,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成功举办这届世界邮展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是世界集邮史上的一块丰碑。
  我国第一个国际邮展评审员、本届世界邮展评审委员会主任梁鸿贵谈及这种变化,感触颇深。他说,自1985年我成为国际邮展评审员后,至今已参加过13次世界邮展的评审工作了。在参加世界邮展评审工作初期,每到颁奖大会时,总感到比较尴尬,因为当时我国邮集的水平还不高,在世界邮展上尚不能摘金。作为众多国际邮展评审员中唯一的中国人,我只能坐着看欧美一些国家的国际邮展评审员上台代本国没到场的获奖邮集作者领奖。而在本届世界集邮展览颁奖大会上,我也没有上台领奖,但心情却与以往不一样。虽然还是坐着,但却是心情愉悦地笑看沈曾华、李曙光等众多的中国获奖邮集的作者亲自上台领奖,更为可嘉的是我国(不包括港澳台地区)首次在世界邮展中获得2枚大金奖加特别奖,尤其是沈曾华先生,还领到了代表本届邮展华邮最高水平的国家大奖。


  究其原因,梁鸿贵说,这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综合国力的不断加强,为我国集邮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并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我国邮集能获得这么多的奖项,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
  诚如梁老所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集邮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来源于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的资料显示,截至1997年底,全国各机关团体、厂矿、学校及村镇等基层集邮组织已达47724个,地、市、县级集邮协会1909个,各级集邮协会在册会员已达360.33万人,全国集邮爱好者人数达1955万。全国集邮市场已形成以国家邮政部门设立的销售服务网点为主的一级市场26100个,以个体经营并具较大规模的二级市场207个。
  据FIP1995年以其76个会员国(地区)在世界邮展上获金奖以上邮集数目为指标所作的统计,我国处于第35位,是中间稍靠上一点的位置。而在FIAP的17个成员国(地区)中,我国处于第6位。
  从在我国举办的这届世界集邮展览的情况看,我国所有参展邮集在水平上有了明显的层次上的提高,优势突出的类别是在解放区邮票邮集、青少年集邮类及集邮文献类上。同时在专题类邮集上也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共夺得7个大镀金奖、8个镀金奖。据梁鸿贵讲,在这个项目上,我国邮集有望在下届世界邮展上拿金奖。
  
  百尺竿头,有待更进一步
  
  到2000年,中国的集邮事业就进入迅速发展的第18个年头。通过在北京举办的这届世界邮展,更多的集邮爱好者看到了我国集邮事业发展的希望,发现了与国际上的一些差距和可能制约我国集邮事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我们看到:


  ——邮政史和传统集邮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一个国家的邮政史的发展。虽然我国的传统集邮中对中国几乎各个历史时期邮政的研究都具有相当的实力,但不足之处在于没有高奖级的古典和中早期邮票邮集,尚不能够像国外高水平邮集那样系统地展示邮票从设计样稿、未采用样票、印刷样票到实际发行邮票的全过程。但从国际集邮形势发展看,以二战后发行的邮票编组的传统邮集,已开始在世界邮展上摘金了;而我国以新中国发行的邮票编组的邮集中,普票集和文革票集符合传统邮集中对难度的要求,很有潜力可挖。这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领域。
  ——根据FIP规则,适于展出的集邮素材是指为了传递邮件或其他邮政通信目的,由政府、地方或私人邮政机构,或由其他正式被委托或被授权的机构发行的、计划发行的、准备发行过程中产生的、实际使用过的、或作为邮资有效来对待的那些集邮素材。从本届邮展火爆的销售场面看,买卖的多是纪念邮品,而适于作为展品素材的却不是很多。对此一位集邮界权威评价说,购买纪念邮品总比发展不良嗜好的好。
  ——从邮展期间“中邮大地”、“嘉德”、“太平洋”举办的大型邮品拍卖会的情况看,虽然有比较高的成交率,且有5部比较有水准的邮集参与了拍卖,但纯粹投资的味道还是过于浓重,没有充分发挥出其促进集邮发展的应有作用。另外,在“太平洋”举办的拍卖会上亮相的外国珍邮,却由于人们缺乏对外国珍邮的认识和了解,鲜有成交。除了由邮商提供外票外,参加邮品拍卖会本应该是集邮者获得外国邮票的另一个重要渠道。不知道集邮爱好者对FIP副主席、本届世界邮展总协调员许少全先生下面的这段话作怎样的感想:大多数中国集邮者只集本国邮票,制约了中国邮集水平的进一步发展。除购买力因素外,中国集邮者的外语能力是最大的障碍了。而美国的格莱特·迈宁拍卖公司却瞅准这个机会,开始在中国设立代表处,并且首先开拓的业务是各国邮品和收藏品的网上销售;多文种的网站将在10月份吸引爱好网上集邮和网上拍卖人们的视线。或许从中你可以找到并买到自己喜爱的各国邮票。
  ——由于传统集邮方式过于静态、被动,加上众多更加新鲜和刺激的爱好和电子游戏正在将青少年们从邮票中带走,集邮作为一种传统的爱好渐遭冷淡。许多集邮发达国家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方法,让集邮更富创造性、挑战性、荣誉感和吸引力。在本届邮展首次展出的由中国提供的13部开放类邮集就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尝试。虽然这届邮展它不参加正式评选,但为集邮爱好者的多元化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据FIP副主席许少全讲,FIP除了大力推动新兴的集邮类别如试验类之外,正筹划在未来几年内推出一种世界级的集邮奥林匹克冠军赛,将分为成人和青少年两个级别举行比赛。一旦付诸实施,这样的集邮竞赛就意味着国家间的竞争,参赛者将获得巨大的荣誉。而同时通过对规则的修改,使得冗长的评判过程变得立等可取;再利用电视手段,使人们不用亲临现场,就能欣赏到精彩的邮集。对那些有天分的青少年来说,集邮将不仅是一种业余爱好,还可能成为一项可以终身从事的事业,因为真正有意义的集邮活动是为了思维的发展创造机会。
  时移事异,法亦异矣。FIP的规则是参加世界集邮展览的“金科玉律”,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曾经不符合传统集邮展览规则的《中国戏剧》就获得了本届世界邮展试验类的最佳奖。发展有中国特色的集邮事业,就应该走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只要是向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一代显示出集邮的文化教育价值及其作为一种爱好的魅力,从而促进集邮的发展就成。
其他文献
2020年11月長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期刊
中國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快报(2020年11月)
期刊
中国枢纽港集装箱碼头多式联运吞吐量快报(2020年12月)
期刊
全球二十大集裝箱船公司运力排名(截至2021年1月25日)
期刊
2020年12月長三角地区主要港口吞吐量
期刊
中国主要港口集装箱码头吞吐量快報(2020年12月)
期刊
中国第一次举办的世界邮展闭幕了。作为FIP会员的中华全国集邮联(下称“中国”)选送的邮集,取得了历史上的最好成绩,并创造了许多的第一,实在令人振奋。沈曾华的《华东人民邮政》邮集不负众望,获中国传统邮集第一个大金奖,并使中国第一次获FIP国家大奖;李曙光的《中国军邮1931-1953》则创下中国邮政历史类邮集第一次获得FIP大金奖的记录。继华东解放区邮集多次夺金后,华北解放区传统邮集也第一次问鼎金牌
期刊
中国99世界集邮展览中国展品获奖情况统计表
期刊
中国1999世界集邮展览已胜利降下了帷幕。在这10天喜庆的日子里,有35万集邮爱好者和观众参观了邮展,这不但打破了参观世界邮展人数的纪录,而且也把我国的集邮活动推向了一个新高潮。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尉建行等也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临展场,并做重要指示。来华的国际集邮人士对本届世界邮展的成功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观本届邮展,无论是在组织筹备上、中国参展展品(不含港澳台)的准备上、对邮展的宣传介绍上,
期刊
8月23日,我们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涌入了’99世界集邮展览的主会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虽然夏末的京城已是秋风乍起,但一进销售馆,排队购买邮品那九转回环的“长龙”和各个摊位里面工作人员忙碌的身影,仍然让人明显体验到了这里持续的“高温”。  上海方正集邮收藏有限公司占据了销售馆一层左边入口的第一个摊位。来到柜台前,人们不仅会被琳琅满目的邮品所吸引,更会为这里浓郁的文化氛围深深陶醉。为了参加这次邮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