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胆将军丁盛

来源 :党史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p00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盛将军,江西省于都县新坡上水排村人。原名丁三,后改丁胜,继改为丁盛。将军排行老小,母亲尤宠爱。1930年,陈毅率部途经于都,丁盛见红军打土豪,分田地,杀猪宰羊,大锅吃饭,大碗喝酒,遂与同村6位伙伴一道参加红军———是时年仅17岁。
  丁盛自谓老牌“通信员”,初任团部通信员,继任师部通信员,再任军部通信员。其时亦称“打旗兵”,以打指挥旗为联络信号,旗进人进,旗退人退。将军言,团指挥旗大,师指挥旗略小,军指挥旗更小。打旗兵跟指挥员进退,既要勇敢,更要机智。
  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成立总政治部,丁盛调任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的通信员。1933年王稼祥负重伤至瑞金后方疗伤,居某村“白屋子”,丁盛率通信班随之。王稼祥甚喜丁盛聪明伶俐,把手习字,秉烛课文,送丁至黄公略学校学习,后又亲书举荐致三军团领导,丁盛即由通信班长越级升任三军团卫生队指导员。丁将军言此感叹曰:“王主任真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可惜打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见到王稼祥首长了。”
  丁盛将军言,战争年代,杨成武将军曾与黄永胜搭档,时间很短即分开。有人问:“为什么?”将军答曰:“英雄主义,两头犟牛在一起能好吗?”将军又言:“有本事的人往往喜欢个人说了算。这些人适合于一长制,而不适合于两长制。”
  丁盛将军作战善打穿插。将军言,打穿插的部队一定要强,要胆大心细。不要怕四面包围,不要怕切断归路,不要恋战,不要恋财。这几条死也要记住。
  1949年秋,林彪率四野南下入湘,与白崇禧部决战于衡(阳)宝(庆)。10月5日,时任43军135师师长的丁盛率部疾行一昼夜,突破衡宝公路,达灵官殿。当是时,白崇禧正集结重兵封锁衡宝公路,而四野各部队均奉命止于衡宝公路以北,独丁盛部因与军部中断联络而孤军冒进,脱离大部队160余里矣。
  天将晓,丁盛于灵官殿设指挥部与总部联络,方知已陷入敌阵中,周围有白崇禧部7军主力171师、172师及48军之138师、176师等,另由乐昌方向调来一独立师,阻于阵前。丁盛当机立断,指挥各团抢占制高点,突然于敌重围中四面开花:405团击散歼敌7军军部,404团歼敌172师师部,403团阻敌西逃。
  林彪闻丁盛部已孤军插入白部心脏,又惊又喜,立即回电:“很好,你师已插入敌人的心脏,现就地待命,下步行动由野总直接指挥。”继急命各部队挥师掩杀,腰斩白崇禧主力七军。“丁大胆”之名由此叫开。
  1952年,丁盛任54军首任军长。将军言,54军为44军与45军合并组成。其时,部队对番号很敏感,44军官兵不愿称45军,45军官兵不愿称44军。最后周总理拍板:称54军,谁都没有意见了。
  1964年8月,丁盛调任新疆军区副司令员。“文革”初,新疆大乱,自治区瘫痪。丁盛奉命入京,解决新疆问题,宿京西宾馆。
  某日,将军被新疆造反派绑架,送火车站,欲押回新疆批斗。周恩来闻之,急令北京造反派“红二司”:“一定要把丁盛找回来。”当是时,将军已上北京开往石河子的火车,忽见一群戴“首都红二司”袖章的红卫兵强行上车,拉下将军。将军言,其时,新疆石河子已爆发武斗,死伤无数,造反派欲押将军前去批斗,以解民恨。若无总理及时救援,恐生命难保。
  1968年2月,丁盛被任命为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其时他客居北京,未上任即遇“杨余傅”事件。丁盛将军言,3月24日,通知到人民大会堂开会,林彪讲话,宣布杨余傅罪状,宣布黄永胜当总参谋长。会后,周总理召将军:“丁盛同志。”答:“是!”又曰:“黄永胜当总长,广州那边没有人了,你马上走,到广州军区主持工作!”将军答:“好!”副司令任命不到两月,丁盛即升任司令员。
  “九大”后,林彪接见广州军区的中央委员,有黄永胜、刘兴元、任思忠、黄荣海、江燮元、邱国光等人。是时,林彪以手指丁盛,曰:“你留下,到卫生部支左。”将军莫名其妙,后方知林彪误认将军为邱国光也。而此前,林彪曾两次接见丁盛。故林彪事件后,人批将军为“林彪死党”,将军以此例辩之。
  丁盛将军言,1974年8月,王洪文、张春桥于北京主持会议,批林批孔。将军与杨得志、许世友、韩先楚、曾思玉、陈先瑞、刘兴元等均作检讨。其间,张春桥、王洪文追逼将军曰:“林彪南逃你知道!”将军答曰:“不知道!”又问:“你怎么不知道?”将军怒曰:“我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将军曰,因九大我没有投王、张的票,故欲置我于死地而后快。后幸亏周恩来曰:“丁盛不能下!”将军于林彪事件后逃过一劫。
  丁盛将军言,1975年11月,将军患病向军委报告。叶剑英元帅指示曰:“丁盛有病,可以在南京休息,也可以到北京休息,不要去上海,不要去广州!”
  丁盛将军秘书陈宏康言,将军为人老实,无心眼。1972年,将军生病住院,接中央八大军区司令员对调之会议通知。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丁盛将军与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将军对调。将军嘱秘书陈宏康打电话给叶剑英元帅,要求请假。陈宏康提醒曰:“这可是毛主席点的将啊!”将军方醒悟,点头称善。某日,南京军区召开批林批孔大会。之前,常委集体研究由丁盛将军发言。是日开会,时任南京军区政委廖汉生对丁盛将军曰:“丁司令,这个稿子我帮你上台读吧!”将军竟让之。
  1977年3月,丁盛将军因“四人帮”案,停职审查并抄家,主要罪状是参与了上海“四人帮”一伙未遂的反革命武装暴乱。将军曾详叙其事。
  1976年8月某日,将军至舟山群岛看地形,回返时途经上海,宿上海延安饭店。是时,时任南京军区政委的廖汉生将军亦至上海看病。晚饭后,将军接秘书报告,廖政委想请将军给上海市委打个电话,以重视其治疗事宜。将军未加思考,即给上海市委办公室打了电话。10点左右,上海市委领导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即来拜访。其时,将军兴致勃勃,大谈舟山群岛的防御与保卫大上海等问题。
  9月初,徐、马、王为接待外宾事至延安饭店,又见将军一次。是时将军曾谈及许世友之子言“毛泽东百年之后,要打内战”一件事。“四人帮”垮台后,马天水检讨中将上海给武装民兵发枪事与将军上海之行相联系,大意是丁盛讲过毛主席逝世后可能打内战,所以上海就赶快发枪。将军言此呈满脸冤屈状,曰:“他们搞反革命武装暴乱,事前我不知道,事后我也不知道。他们发枪,关我什么事啊?”又言:“他们两次来延安饭店,都是他们找我的,我从来没有主动找过他们。”又言:“如果廖政委不叫我打电话,不就什么事也没有了嘛!”真是命也运也。
  丁盛将军晚年定居南京,月得150元工资度日,破宅漏屋,粗茶淡饭。其间,得老战友、老部下友情接济多多。后移居广州,与子女团聚。广州军区念老司令之情,按师级干部待遇分配四房一厅居室。
  1990年9月,将军上书聂荣臻元帅,要求落户广州。9月24日,聂帅即批给刘华清、杨白冰办,终遂其愿。
  (摘自《开国将军轶事》,吴东峰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其他文献
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分,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吾有子,自觉请缨,赐旗一面,时刻随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这段文字摘自一面“死字旗”,它是78年前,抗日战争中,四川安县一位父亲为鼓励儿子慷慨赴死,上阵杀敌所制,如今这面旗帜珍藏在成都建川博物馆。   6条中国军人的命换1个日本军人那也要上战场杀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
期刊
9月18日“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次日,日军占领沈阳。到1932年2月,整个东北沦于日军之手。“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7月7日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一部在卢沟桥附近借“军事演
期刊
汪精卫:从国民党最高领导人到叛国者  抗日战争爆发后,汪精卫虽在口头上高喊抗战,但对战局始终抱悲观态度,称“茫茫前途,不知要变成什么样子!”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还都”南京,汪精卫出任伪国民政府代主席兼行政院长,成为汪伪政权的主脑。12月30日,汪日签署“基本关系密约”以及“汪日满共同宣言”,这是全面投降日本侵略者的协定。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汪精卫又将南京伪政权绑上日本法西斯的战车
期刊
上将军衔根据不同兵种分为:陆军上将、海军上将、空军上将。1995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武警部队总部升格为正大军区级,由此设立武警上将警衔。  陆军上将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现行军衔制中陆军最高军衔。军衔条例规定,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一律授予陆军上将军衔。陆军上将还是正大军区职军官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包括副总参谋长、总政治部副主任、总后勤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总装备部部长
期刊
1949年生,河南南阳人,2007年晋升上将军衔,现任国防部长  常万全特别喜欢打篮球,也就是这个爱好,让他有缘进入军营。据常万全儿时好友回忆,1968年2月,部队来南召征兵。当征兵领导和南召一中学生赛球时,发现了个头高、球技好的常万全。他们有意带常万全到部队锻炼,但常万全的父母起初并不同意,征兵干部三番五次做工作,终于把常万全带到了部队。  1949年1月,常万全出生在河南南阳的一个农民家庭。父
期刊
1949年生,河南巩义人,2009年晋升空军上将军衔,现任空军司令员  马晓天,被媒体称为“共和国史上最帅空军司令”。他出身将门,父亲是开国大校马载尧。在严格的家庭教育熏陶下,马晓天不满16岁就成为空军某航校的学员,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2012年10月,马晓天接任许其亮,成为空军历史上第11位司令员。他还曾多次代表中国军方在国际上进行强硬表态,外媒称其为“鹰派上将”。  马晓天,被媒体称为“共和国
期刊
1945年生,河北吴桥人,2007年晋升海军上将,现任海军司令员  1964年,吴胜利从地方高考入伍进入军队院校学习。毕业后,他便投身中国海军,先后在4艘驱逐舰、护卫舰上任职,担任过8年的驱逐舰、护卫舰舰长。到2007年被授予海军上将军衔,吴胜利几乎在海军各级主要指挥岗位任过职。40多年的海军生涯中,他参与、领导、见证了中国海军现代化建设最迅猛的阶段。  经历丰富的海军老兵  吴胜利是河北吴桥人,
期刊
1952年生,安徽宿县人,2012年晋升空军上将军衔,现任国防大学政委  1980年代就以描写新军事变革的战争作品著称的刘亚洲,是中国将领中“少壮派”力量的代表人物,也是中国军方高层的战略思想家和理论笔杆子,其触角敏锐,思想前卫,观察视角独特,近20年在军中的各种报告和建议得到了中国军方高层的认可,在中国高层和军方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红色后代”的固执  刘亚洲的父亲刘建德是一个1939年参加
期刊
1954年生,山东聊城人,2012年晋升上将军衔,现任第二炮兵司令员  第二炮兵部队,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1984年10月1日,在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庆阅兵式上,年轻的二炮第一次从神秘的历史帷幕中走出,接受祖国的检阅。我国几代最高军事领导人都对二炮非常重视,因此,这支部队由谁执掌,历来备受关注。  第二炮兵部队,即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导弹部队。之所以被称为“第二炮兵”,是特殊的时代背景造成
期刊
1952年生,山东文登人,2014年晋升上将军衔,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  2013年的“香格里拉对话会”上,有代表提出用什么来证明中国会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对此,戚建国说,近30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大国都使用过武装力量、参与过战争,“唯独中国没有使用武装力量挑起战争或者挑起军事冲突,中国这种30年来维护和平的实实在在的行动,完全可以证明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  戚建国出生于1952年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