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改革

来源 :学术理论与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n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由于目前社会对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不断需求,以及对专业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如何在现有的阶段提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水平,是应该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学特点,从如何培养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的角度出发,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几点改革设想。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创新意识;教学改革
  
  社会发展呈现出的多元化,使得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了,教育必须多元化,才能与时俱进。本文针对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工作,从如何确定培养目标、加强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规范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的改革做一点有益的工作。
  
  1.新形势下教学方法的探索
  
  在计算机文化教育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高教司[1997]155号文件提出的目标已经基本完成,计算机教学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当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引导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新思想、新思路,只有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才能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
  
  2.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途径
  
  (1)推行分层次教学:由于扩张带来的学生生源分布广、水平参差不齐,按照传统的自然班级授课方法,必然造成“两头吃不饱”、“进度难掌握”等一系列新问题。心里科学表明,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教育教学理论也证明由于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爱好、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
  (2)构建符合高职院校发展特色的的课程体系:各个高职院校应从专业的实际应用要求和社会的需求出发,去构建符合应用需要的课程体系,推进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整合,并采用必修课与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必修课应该按专业来分,教材的内容要紧扣专业应用的需求,要改变“旧、多、深”的状况,贯穿“新、精、少”的原则,做到“因专业施教”。强制学生修完这门课,并达到合格。其次,全校可以按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能体现多样性和灵活性的计算机基础选修课,并可以增加其比重,以满足学生的兴趣与要求。一般而言,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引起求知欲,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技能和技巧。
  (3)加强高职院校计算机的平时考核力度:大部分学生比较重视课程结束时的期末考试,习惯于考前突击,不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训练,致使考前突击,考后忘记,计算机课程结构清晰,可以根据所讲内容,布置一些阶段性的学习任务,并与期末考试成绩挂钩,从而加强平时考核力度,不仅可以督促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可以杜绝或者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投机行为。
  (4)改进高职院校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过多地介绍了当前流行的国外软件,而关于国产软件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提及,实验环节也没有得到体现,这不仅不利于我们国家人才的培养,也不利于民族的产业的发展。如果不对比国内外发展,不对比过去和现在,学生就看不到国内外行业发展的差距,看不到科学的发展历程,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进取的精神,这也教育的失败。
  
  3.确定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改革方向
  
  (1)改进教学方法教师讲课要“精讲”,就是在学习内容上围绕当前和将来的使用精心选择,坚决舍弃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突出“技术应用性”,不过分强调学科的“完整性”。同时要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典型应用是多媒体辅助教学。
  (2)加强课程开发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计算机教学有着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的特点。计算机教学要求课程的开设和教材的选择应该跟上时代的步伐,教学内容应该反映计算机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方向。在教材方面,必须避免同一本计算机教材连续使用的情况出现。对于过时、落后或者没有任何实际应用知识的教材,一定要舍弃。教材通常都是偏重于理论教育和素质教育,即注重讲授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和体系背景,而忽视技术日新月异的突破和发展。教材的选用应以学用结合为着眼点,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合适的教材。
  (3)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计算机课程作为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无论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坚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同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机操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能使教师把握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上机学习的盲目性,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保证教学质量。
  计算机教学有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改善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大力改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更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高层建筑;沉降观测    目前,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
期刊
摘 要:针对玻璃幕墙工程特点,从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和验收阶段三方面,阐述了玻璃幕墙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质量目标。   关键词:玻璃幕墙;过程控制;质量目标    1、特点    玻璃幕墙将建筑物外围护的防风、遮雨、采光、隔热保温等使用功能与建筑外墙装饰相结合,形成建筑外围护结构,已在我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广泛应用。由于玻璃幕墙涉及材料种类多、技术要求较高,既要有正确的设计计算、规
期刊
摘 要:上世纪90年代建设部开始积极推动钢结构住宅的发展和应用;2000年以后至今,北京、天津、上海、山东等地纷纷开展了钢结构住宅试点工程的建设,但目前仍然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建设格局。本文将综合国内外文献和作者的工程实践与研究工作,介绍钢结构住宅体系在国内外的发展沿革,并结合我国国情着重论述钢结构小高层板式住宅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分析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钢结构住宅体系;
期刊
摘 要:本文探讨了3G含义及国产3G标准的由来,分析了作为中国民族产业的3G标准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关系,以及民族产业影响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最后对中国民族产业的发展给予一点建议。  关键词:理由集团;公共政策;3G    近日,联通的3G上网资费标准出台,它主要以按流量计费为方式,主打150元包3GB流量的套餐。至此,三大运营商的3G上网资费套餐已揭晓。其中中国电信、中国移动按时计算。中国联通按流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安全监理的首要工作施工方案审查,从程序上、技术上审查高大模板的质量控制要点,从源头上进行安全控制,达到安全监理目的。  关键词:高大模板;监理;审查要点    监理的安全责任主要是:审查(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发现(安全隐患)、要求(整改或暂停施工)、报告(建设单位及有关主管部门)、实施(法律、法规、强制性条文)。如若做不到上述几条,监理即构成失职、渎职甚至犯罪。方案审查是
期刊
摘 要: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肯定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关键词:思想道德;教育;数学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目前全国人民热切关注的热点问题。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在教师的细心教导下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能在以后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期刊
摘 要: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文字版式设计是现代版式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现代版式的视觉传达效果有着直接影响。书籍装帧中文字版式设计的主要功能是在读者与书籍之间构建信息传达的视觉桥梁,本文就书籍装帧中文字版式设计的要素特点、运用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归类分析,希望对现代书籍设计的文字版式设计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版式设计;文字;书籍装帧    版式设计是
期刊
摘 要:文中从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的组织机构管理、质量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及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市政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市政施工;项目管理     施工项目管理是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进行有效的掌握控制,其对象是项目并且其内容是在一个长时间进行的有序过程中,根据阶段及要求的变化,管理内容也发生变化。施工项目管理者是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项目全权负责;施工项目管理要求强化组织协调工
期刊
Abstract: With the spread of mass media, mass communication is significant in daily routine. Media content can be read as texts, which are made up of semiotic symbols. TV texts are read frequently. Au
期刊
摘 要:在借鉴相关认知隐喻理论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一些中英经典爱情诗词中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找出爱情隐喻的使用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的异同点。中英爱情诗中的爱情隐喻在反映了东西方人类对爱情的共同感知的基础上更体现出东西方世界不同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隐喻;认知;概念化;爱情;爱情诗    Introduction    In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