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和谐班级构建的工作机制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构建和谐班级是构建和谐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结合高校和谐班级的特征,针对制约和谐班级建设的一些主要因素,提出从竞争机制、约束机制、监督机制和服务机制四个方面完善和谐班级构建的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校 和谐班级 构建 工作机制
  [作者简介]王春花(1976- ),女,广西博白人,广西中医学院团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广西南宁530001)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2-0043-02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重视。和谐班级是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班级的构建,对于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和谐班级的特征
  
  笔者认为,和谐是系统中各子系统之间协同合作以达到系统有机组合的功能,无论是对有机体,还是组织,和谐都能产生无穷的力量,它使系统各组成部分协调发展,相互促进,并形成系统的健康良性发展。因此,如果班级内外各种关系和谐,就能共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教育的合力,最终实现班级子系统之间的和谐统一。由此,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为指导,和谐班级应该具备文化整体性、心理相容性和发展个性化的特点。
  1.文化整体性。班级首先是一个社会群体,这个群体作为一个整体呈现给人们的主要是它的文化特征,它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所以和谐班级的文化整体性主要包含三方面:一是具有鲜明的班级建设理念;二是具有高度的班级凝聚力;三是班级内部具有一种催人上进的稳定氛围。这种文化整体性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功能。
  2.心理相容性。从严格意义讲,班级不是社会组织,但它毕竟是一个群体,并参与一定的社会活动。心理相容是班级之所以成为团队的基础,它表现为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在这样的心理基础上,班级每个成员都自觉维护自己的群体,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这样的班级群体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氛围,是实现1+1>2的系统功能的重要保证。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授给学生从事劳动及合乎要求的社会活动所必备的知识,而且还在于给每个人精神生活的幸福”。①
  3.发展个性化。系统论的观点认为,社会系统的构成是若干个不同质的、有差异性的要素,而社会的生命和活力就源自于这些有差异的个体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整体功能和能量。同样地,和谐班级的发展和活力,依靠的也正是整体统一性下的个体个性张扬,若抹杀这些个性,集体就是一潭死水,毫无生机可言。所以,和谐班级建设务必充分尊重个性的发展。
  
  二、和谐班级建设的制约因素
  
  班级是学校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学校综合建设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体现,所以学校各项事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都会给和谐班级建设造成不良影响。笔者认为,目前高校中影响和谐班级建设的主要因素有:
  1.不合理的课程设置。近十年,由于很多高校大规模扩招,在一些新设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因为没有经过严格科学的论证而显得不够合理,使学生在专业学习中对本专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没有产生太多的认同感,因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习生活态度比较茫然,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热情。
  2.明显不公平现象的存在。这些明显不公平现象主要有:一是学校制定的一些奖励惩罚制度不够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显得不够科学、合理,特别是一些奖励、评优办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二是教师或管理者在处理学生事情时感情用事或有意徇私,导致结果的不公正;三是由于有些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的不公平现象,如在考试中由于教师监考不严使一部分学生作弊得逞,又如由于考勤制度得不到落实使一些学生经常旷课却没有受到纪律处分,等等。
  3.学生群体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大学生中的两类群体矛盾值得我们关注:一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与普通学生群体之间的矛盾。由于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界定方面存在许多困难,致使一部分非经济困难学生也趁机申请贫困生奖学金、助学金,特别是2007年国家加大资助力度以后,更出现了普通同学争做贫困生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侵害了家庭经济真正困难的学生的经济利益。二是学生骨干群体与普通学生群体之间的矛盾。现在高校中的一些学生骨干由于受一些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服务同学的态度不是很端正,个人动机太强烈,有时还做出一些损害同学利益的事情,破坏了他们在学生中的原有形象,并使学生对他们产生排斥心理,严重影响班级建设和发展。
  4.后勤服务质量上的欠缺。高校后勤服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规范有序、效能显著、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后勤实体从学校母体剥离后,其员工队伍年龄老化、观念陈旧、素养较低,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学生怨言多,投诉率高,满意度低,甚至有时还出现学生与后勤服务人员之间发生冲突的事件,在学生中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严重时还会引发学生群体与学校之间的对抗情绪,这是与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班级的宗旨相背离的。
  
  三、大学和谐班级构建的工作机制
  
  大学和谐班级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整合全校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形成一套有效的工作机制。
  1.合理的竞争机制。竞争是自己力图获得别人也在力图获得的东西的行为。传统观念认为:由于“东西”的有限性和“欲望”的无限性,竞争意味着对立与抗争,竞争与和谐似乎永远是“水与火的关系”。但是,竞争与和谐存在对立关系的同时,也存在着统一关系,没有竞争就没有勤奋,就没有进步,有竞争的参与才会形成真正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可以增添一种向上的动力,促进人们不断学习,积极进取,它有利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竞争的结果不一定是两败俱伤,参与竞争的各方通过竞争,可以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有利于和谐班级建设的竞争机制,应该形成于学校的机关职工、专业教师和广大学生三者的各自群体之间。机关职工之间的竞争机制,要有利于克服机关慵懒拖沓的作风以提高工作效率;专业教师之间的竞争机制,重点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保证教学水平;学生之间的竞争机制,涉及方方面面,但最重要的无非就是各类奖助学金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各种优秀人才的选拔任用和学生综合表现的评定等,这些具有强烈导向性的制度、办法或实施细则对于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然,要保证竞争机制的有效运行,学校必须创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良好竞争环境。
  2.适度的约束机制。世界上的和谐都是在一定规则的约束下呈现出来的,没有约束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有效的约束是要通过适当的制度来安排实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管理中制定目标和规章制度,实现管理的规范化,让所有的人在规章制度下“自我教化”。但是,太紧的约束会让人生出摆脱束缚的强烈愿望,从而产生适得其反的结果;太松的约束则会形同虚设,没有任何约束力,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有时还会有纵容的嫌疑。所以,约束机制的建立,“度”的把握非常重要。约束机制的建立,重点针对专业教师和广大学生。对于专业教师的纪律约束,主要目的在于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避免教师上课出现迟到、提前下课以及随意调整课程安排的现象。对于广大学生的纪律约束,是和谐班级构建工作中的关键环节,特别是目前高校中学生逃课和考试作弊现象日趋严重的形势,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是和谐班级建设的严重障碍。但是,这两大问题的解决又绝非易事,是学校的系统工程,如果学校不下狠工夫解决这两种现象,和谐班级的建设就成为空谈。此外,班级内部的制度建设也不容忽视,它是根据班级实际“量身定做”的“小法”,更适宜在班级内部贯彻执行,更容易解决一些学校“大法”无法解决的问题。
  3.有力的监督机制。有人说,在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强化监督会影响和谐。其实不然。首先,有效的监督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保障。社会成员之间、社会部门之间以及社会成员与社会部门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关系非常复杂,单纯依靠人们的自觉行为来协调和处理根本不可能,这就需要我们利用法律、舆论、群众等力量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以减少社会中各种利益的冲突,在最大限度上实现和维护社会的和谐。其次,监督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的和谐。监督是社会和谐发展中的一种活动,与其他活动共同组成社会和谐建设的内容。因而,各种监督的最终目标都是建设和谐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不存在对立关系。同样地,和谐班级的建设也离不开有效的监督机制。针对教师的监督机制,目前主要是实行制度监督即由教学检查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干部、教师听课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等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重点在于长期坚持不懈地抓好师德建设并形成一项长效机制,而不是把它作为一项可有可无的活动来开展。很多高校抓师德建设只是评选几个先进典型进行表彰,这样未免显得过于简单。对于广大学生的监督,最重要和最有效的莫过于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力量和作用。首先,要抓好学生骨干,特别是各类学生干部、学生党员的教育和培养,让他们成为学生中真正的先进分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榜样作用。再次,寻找合适途径,充分发挥学生骨干在普通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起严密、准确、高效的信息情报网络。
  4.完善的服务机制。我们常说,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成才环境。从服务的角度讲,其实学校教育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来运行的,所以从广义上来说,学校的一切活动就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机制。优质的服务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生活环境、解除后顾之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我们通过解决学生实际困难达到育人目的的主要途径。在这里,笔者重点谈谈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设一支素质好、业务精、敬业精神强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与大学生朝夕相处,学生的绝大多数事情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的具体服务工作来解决的。这支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二是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目前,很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积极探索,普遍建立了由学校、院系和班级组成的三级教育网络,但如何实现三者之间在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个体心理疾患预防方面的优势互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三是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体系。随着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力度的不断加强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深入贯彻,在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工作中不断涌现出新问题,其中贫困学生的界定和贷款学生的诚信保证成为突出难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两个问题成为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课题。四是坚持后勤服务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效结合。不可否认,高校后勤服务实行社会化改革以后,在提高后勤管理质量方面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由于偏重追求经济效益,目前高校的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应该说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甚至两者之间还存在不少矛盾。所以,如何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更好地提高社会效益应该成为高校后勤服务的发展方向。
  
  [注释]
  ①王天一.外国教育史(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410.
其他文献
文章通过对兰州市部分居民用水、节水状况的调查,了解到居民月水费占月收入的比例较低,水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用水人口数和居住面积对用水量影响较大,收入不直接影响用水量但通
以Bean Saint esprit a oeil rouge菜豆鲜荚为试验材料,优化了菜豆凝集素的提取和分离纯化工艺,研究了提取剂、料液比、p H值和提取时间对菜豆凝集素活性的影响,建立了硫酸铵
为了解决传统标定过程中标定困难、标定精度不高等难题,基于六自由度机器人面向带有旋转特征的曲面零件,提出一种八点标定方法。该方法利用带有旋转特征这一特点,准确找到工件坐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显微镜下与传统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中国知网(CNKI)
目的探究临床护理路径在剖宫产孕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于该院行剖宫产的8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方便选择2016年7月—2017年12月期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