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集中营赋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pother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四抗战,华中砥柱。皖南蒙难,奇冤千古。数千壮士,深陷囹圄。上饶城南,牢狱点布。名曰训教,实则禁锢。志士被囚忍辱含恨,英雄鲜血丰碑铸就。叶挺撰“囚语”千古绝唱,茅家岭暴动震撼神州。仰望灵山,气贯长虹;俯察信江,鄱水悠悠。缅怀先烈,歌我铁军;助推上饶,大梦共筑。
   何谓“集中营”?豺狼食人处。德寇始发明,集中杀人库。蒋顽冒天韪,囚杀众无辜。千万抗战士,断了救国路。虎落平阳下,龙搁土沙丘。蝼蚁呈凶狂,犬鼠施恐怖。黑白被颠倒,真理成谬误。牢房成地狱,阴曹共地府。毁天理,“金木水火土”,集古今中外酷刑之大成;灭人伦,“风站吞绞毒”,令五脏六腑散架又骨酥。两佰英烈,或被绞,或被埋,或被毒,惨死狱中;数千壮士,或被灼,或被刺,或被打,体无完肤。血雨腥风,哀声遍野;鬼荡魂绕,心慌意惚。天惨惨而无色,云苍苍而气肃;风嗖嗖以绕水,气涕涕以浸骨。肝肠折而寸断,魂十逝而九枯。值春夏仍觉冷,着衣冠而颤觫。恨哉!已触目于万恨,更伤心于九泉;对英烈而气壮,拜孤坟而恸哭。
   身陷牢狱,义耀日星。时穷节现,绝处称雄。针锋相对,坚持抗争。伟哉军长叶挺,威武不屈,富贵不淫,一身正气,屡斥顽朋,“不辞艰难哪辞死”,遍燃烈火得永生;壮哉司令正坤,铁心跟党,坚拒劝降,大义凛然,慷慨激昂,横眉冷对千夫指,饮弹高呼遨苍穹;智哉道士士平,仙风道骨,一心革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严刑拷打守党密,智斗顽敌唱大风;美哉佳丽施奇,百般受辱,义愤填胸,坦然应对,身柔志雄,化作白云飘然去,雷公山上飞彩虹。壮哉茅岭暴动,有党领导,指挥若定,筹划周密,纪严心明,廿四壮士归山林,两位牺牲留英名。刀山火海,凤凰涅槃。殊死抗争,建立奇功。彰显正义,气节永恒。守住了初心,保护了战友。成就了基业,完善了人生。“为革命争光,为历史争气”。两百余壮士出狱,革命之火遍地红。
   英烈丰碑,高耸云天。革命精神,千古弘传。立场坚定,信念如磐,敬馬列,信马列,学马列,心明眼亮勇向前;忠诚于党,始终一贯,心向党,服从党,献身党,海枯石烂心不变;意志如钢,宁折不弯,火烧身,锥刺骨,行杀戮,真金不怕火来炼;坚持真理,正气浩然,辨真假,斗顽匪,斥叛贼,义正词严丧敌胆;同志团结,党内统一,讲政治,顾大局,帮难友,把生的希望让同伴;服从组织,遵守纪律,保党密,听指挥,严规矩,步调一致渡难关。铁军精神,热血铸就;激励后辈,永存人间。
   革命圣地,魅力无限。基因传承,鲜花开遍。昔日角斗场,今日纪念馆。茅家岭郁郁葱葱,雷公山古树参天。烈士塔高耸入云,先贤墓静穆肃然。纪念亭悠然挺立,玉石像英姿翩翩。旧狱址新中如旧,陵园区生机昂然。景区团队朝气蓬勃,干群齐力风采灿烂。革命事业前景辉煌,民族复兴大梦共圆!
其他文献
淮南部队北撤的历史背景  淮南抗日根据地由原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津浦路纵贯其间。1939年5月初,为开辟皖东根据地,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四、第五支队分别开赴淮南津浦路东西两侧开展游击战争。第四支队开辟了以定远县东南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根据地,第五支队开辟了以来安县半塔集为中心的
期刊
王家恒,1918年1月生,浙江省岱山人,1938年参加抗日活动,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打入國民党自卫兵团内部,在隐藏战线展开敌后抗日游击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定海县人民自卫总队队长,为解放、保卫舟山戎马征战。舟山解放后,成立定海县人民政府被任命为副县长、后又任命为舟山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1983年至1987年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浙江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3月为舟山市
期刊
黄道同志是江西省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軍的重要领导人,为东南地区的抗日救国事业和新四军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东南分局成立80周年前夕,祝贺《黄道文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黄道文集》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黄道著述”,收录黄道的著述、诗文、评论及书信共68篇;第二部分“追忆和缅怀”,收录陈毅、汪东兴、陈丕显、方志纯、饶守坤等老同志及相关领导的追忆缅怀文章共2
期刊
八月里,采菱的来了,网鱼的来了,纤夫铿锵的号子声也由远而近了,弓着光光的脊背,足蹬轻捷的草鞋;长长的队伍黑黝黝的脖子上,一根根突起的青筋像一条条盘曲的小青龙,几多跋涉,几多艰辛;俨然如一曲燕赵之士的浩歌。  未到过水西的人,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体会她的豪情。这里除了有一座座像烽火台一样的土墩,还有一块块乌油油的茶园,更有那强悍的民风和纯朴的民情;登上水乡宽宽的堤岸,掬一捧江南滔滔的绿色,此刻,那一幕幕
期刊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坐落在前马镇水西村。松柏葱茏,花木掩影,亭台楼廊,相映成辉。   步入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别致,气势雄伟的主体展馆。根据导游介绍:这个展馆是由设计师张雷设计的,由设计造型上我们能够看出“N4A”,实在是独特! 纪念馆的大厅内屹立着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的全身铜像。看到他们的铜身像,就可以想到当年他们是多么的英姿飒爽。为了人民的和平,为了民族的未
期刊
丁浩戎马生涯留影丁浩和妻子王肇林、儿子丁晓宇合影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为丁浩(右二)祝寿2014 年本刊記者窦娟、党亚惠寻访丁浩丁浩(100岁)  丁浩,1920年3月生,浙江杭州人。 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在苏浙皖地区坚持开展敌后游击战。1953年赴苏联留学。出任过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参赞、中国驻科威特大使、中国驻厄瓜多尔首任大使。王寿廷百岁那
期刊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1),而形貌昳丽(2)。朝服衣冠,窥镜,(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5)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6),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7),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8)
期刊
前马是我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当然,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我也去过许多次。在此期间,我还受管老(管文蔚)的夫人朱竹雯所托,捎带10册管老的回忆录去水西以作馆藏资料用,两鬓苍苍的朱老还特地叮嘱我那些书是免费赠送的。   记忆中第一次亲历水西村是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我去看望一个生病的孩子。那是一间极其普通的砖瓦房,屋里陈设极为简陋。除了两张床,一张旧桌子和几张椅子外,几乎没有一件更像样的家具。屋子的
期刊
习惯性地在床头摆放几本书,睡觉前翻一翻,然后徜徉于文字里,伴随着书香入眠。我喜欢这种感觉,惬意,快活。我认为,能将读书之乐描绘得最为贴切的,无疑是宋代诗人尤袤, “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朋友;忧愤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   我从小就喜欢看书,书中的风土人情、四时美景、特色美食,彷佛一道飘渺的炊烟萦绕在我的心头,令我无比神往。一日没有看书,心里便觉得空落落的。闲暇时,总
期刊
农历戊戌年一个华丽的转身,退隐到了历史的长河中。农历已亥年已悄然而至。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有怀旧、有思念、有感动、更多的是深深地祝福——   祝福献给心爱的祖国,祝福祖国在新的一年,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伟大的党生机蓬勃风清气正,弹奏出时代的最强音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十九大之后,中国道路在风云变幻中更加坚定,中国精神在重新積聚中更加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