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tc52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1),而形貌昳丽(2)。朝服衣冠,窥镜,(3)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4)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5)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6),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7),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8)。暮寝(9)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10),私(11)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12)。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13)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14)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15)甚矣。”
   王曰:“善(16)。”乃(17)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18)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19)中赏;能谤讥于市朝(20),闻(21)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22);期(23)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4)。

注释


   (1)讽: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修:长,这里指身高。(2)昳丽:光艳美丽。(3)朝(zhāo)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窥镜:照镜子。(4)孰:谁,哪一个。(5)及:比得上。(6)旦日:明日,第二天。(7)孰视之:孰,同“熟”,仔细。之,代指城北徐公。(8)弗(fú)如远甚:远远地不如。(9)寝:躺,卧。(10)美我者:以我为美。(11)私:偏爱。(12)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13)左右:国君身边的近臣。(14)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15)蔽:蒙蔽。(16)善:好。(17)乃:于是,就。(18)面刺:当面指责。(19)受:给予,付予。(20)谤讥于市朝(cháo):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21)闻:使……听到。(22)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有人偶然进谏。(23)期(jī)年:满一年。期:满。(24)战胜于朝廷: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觉得自己不如他美丽,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國内的百姓,没有不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感言


   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被齐威王封为相国。本文是写他规劝威王除弊纳谏的情况。全文短小精焊,论事缜密。邹忌以自身的生活经验设喻,通过类比联想,向齐王阐明为政必须善于纳谏的重要道理。邹忌先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给齐威王一个清晰的合乎逻辑的判断。然后再拿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经历作比较,指出齐王受蔽的严重。这种现身说法,比喻贴切,论据确凿,而且修辞简丽,用意深刻,故而收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进谏,下达了广开言路、纳谏除弊的诏令,励精图治,20余年中,列国诸侯都不敢侵犯齐国。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文章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这个故事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我们从原文中不难看出,邹忌三次提到“私 ”者、“畏”者、“求”者这三种人,这绝不是偶然的文字重复,而是一种突出强调。作者意在说明,要想不受蒙蔽,必须在这三种人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他们言行要保持一定的警惕性。我们细想一下就可以知道,这种分析是合乎生活实际的。偏爱你的人常带着个人感情色彩,看不出你的缺点,或者是即使看出了,也不忍心指出。害怕你的人,不敢指出你的缺点,他们的表现常常是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求你的人,更不能指出你的缺点,这种人的表现常常是主动拍马溜须,阿谀奉承,以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一定要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真正分清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
   “知己者智,自知者明”,这样才能使自己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做出合乎实际的抉择。为政者应该广开言路,聆听各方的声音。作为新时期的领导干部,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这样不仅能得到群众的拥护,还对国家的进步大有裨益。
其他文献
家有珍宝,不是金元宝,而是31张不同年份的“拥军年画”。虽然有几张受潮有点破损,但我把其当做无价之宝。   1987年,我送儿子去部队参军。第二年春节前夕,村委通知我去开烈、军属会议,会上发了一张常州市武进县人民政府赠给烈、军属的春节年画。当时,我手捧年画,内心感到无上光荣。回家后,我立即把年畫贴在堂屋正中央。   看着“拥军年画”,我想为部队做一点事,就写信给儿子部队的政委说:我是新四军老区
期刊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奋斗探索,开辟了一条正确道路,创造了欣欣向荣的伟大事业。习近平同志指出:“一切伟大的成就都是接续奋斗、接力探索的结果,一切伟大的事业都需要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推进。”回望来路,不忘初心。在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深情地回顾新四军老战士为上海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的历史贡献。他们的光辉业绩和精神风貌,犹如一座巍巍丰碑矗立在黄浦江畔
期刊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指挥学院是军改后新四军传承院校中保留下来的唯一一所军校,也是陆军的最高学府。建院以来八迁其址,十三次易校名,多次变更隶属关系,但始终听党指挥,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个中心,不仅为新四军的发展壮大、新中国的成立培养了大批人才,而且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为战争的胜利培养大批人才  1938年11月26日,抗日名将彭雪枫将军亲手创办的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于河南省
期刊
陈国炎  一次,总编转来一份从湖北恩施自治州寄来的材料,向我们推荐采访新四军老兵王定烈。他是一位红军干部,抗战时为创建豫中抗日根据地立过功勋。撰写材料的人是陈国焱,他和王定烈曾同在湖北军区独立二师,恩施解放时这个师转隶组建恩施军分区,王定烈任司令员,陈国焱是连队指导员。  我与王路奇赴重庆“抢史”,返程高铁路过恩施,我们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宿舍区找到了陈国焱。他喜出望外,对老伴亮开嗓门,“中国新四军
期刊
淮南部队北撤的历史背景  淮南抗日根据地由原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津浦路纵贯其间。1939年5月初,为开辟皖东根据地,成立了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四、第五支队分别开赴淮南津浦路东西两侧开展游击战争。第四支队开辟了以定远县东南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根据地,第五支队开辟了以来安县半塔集为中心的
期刊
王家恒,1918年1月生,浙江省岱山人,1938年参加抗日活动,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受党组织派遣,打入國民党自卫兵团内部,在隐藏战线展开敌后抗日游击战。解放战争时期,任定海县人民自卫总队队长,为解放、保卫舟山戎马征战。舟山解放后,成立定海县人民政府被任命为副县长、后又任命为舟山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1983年至1987年为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浙江省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3月为舟山市
期刊
黄道同志是江西省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和新四軍的重要领导人,为东南地区的抗日救国事业和新四军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东南分局成立80周年前夕,祝贺《黄道文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黄道文集》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黄道著述”,收录黄道的著述、诗文、评论及书信共68篇;第二部分“追忆和缅怀”,收录陈毅、汪东兴、陈丕显、方志纯、饶守坤等老同志及相关领导的追忆缅怀文章共2
期刊
八月里,采菱的来了,网鱼的来了,纤夫铿锵的号子声也由远而近了,弓着光光的脊背,足蹬轻捷的草鞋;长长的队伍黑黝黝的脖子上,一根根突起的青筋像一条条盘曲的小青龙,几多跋涉,几多艰辛;俨然如一曲燕赵之士的浩歌。  未到过水西的人,也许一辈子都无法体会她的豪情。这里除了有一座座像烽火台一样的土墩,还有一块块乌油油的茶园,更有那强悍的民风和纯朴的民情;登上水乡宽宽的堤岸,掬一捧江南滔滔的绿色,此刻,那一幕幕
期刊
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坐落在前马镇水西村。松柏葱茏,花木掩影,亭台楼廊,相映成辉。   步入江南指挥部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造型别致,气势雄伟的主体展馆。根据导游介绍:这个展馆是由设计师张雷设计的,由设计造型上我们能够看出“N4A”,实在是独特! 纪念馆的大厅内屹立着江南指挥部指挥陈毅、副指挥粟裕的全身铜像。看到他们的铜身像,就可以想到当年他们是多么的英姿飒爽。为了人民的和平,为了民族的未
期刊
丁浩戎马生涯留影丁浩和妻子王肇林、儿子丁晓宇合影北京新四军研究会七师分会为丁浩(右二)祝寿2014 年本刊記者窦娟、党亚惠寻访丁浩丁浩(100岁)  丁浩,1920年3月生,浙江杭州人。 1936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在苏浙皖地区坚持开展敌后游击战。1953年赴苏联留学。出任过共青团安徽省委书记、中国驻丹麦大使馆参赞、中国驻科威特大使、中国驻厄瓜多尔首任大使。王寿廷百岁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