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god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民社会的概念18世纪后才产生,当时人们习惯于将政治领域的“国家”与社会领域的“社会”区分开来。这样区分国家和社会的根据,来源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国家形成的历史经验。人们将其解释为下层社会力量积极限制上层国家权力的过程。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被认为是西方社会稳定的来源;而第三世界的威权主义政权则视这种关系为动荡的乱源。在民主政治遭到失败的地方,一般都归咎于国家与社会之间沟通不畅或关系失衡,而所提出的解决方法,也是将国家或社会轮番视为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提高政权稳定性的主要动力源——或者是需要扫除的障碍。在西方观察家当中,务实派就第三世界发展所提出的建议,倾向于接受国家权力凌驾于社会之上的事实;干涉派则力主加强社会的力量,以便与国家相对抗。
  将中国的权力结构视为国家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体现,对之进行分析,可以使我们了解权力如何分配,及其运作又如何忽而公之于众,忽而秘而不宣,从而制造出一种不安定性,而这种不安定性又对权力的有效运用至关重要。
  然而,中国情况十分特殊,很难清楚地划分国家与社会之间的界限。与西方不同,中国国家在道德规范的形成中发挥更显著的作用,而西方于社会代表制之要求强烈,不但在政府内部有自身代表,还应该有代表在政府之外与其抗衡。有些人将社会与国家两相对立,实际是将社会看作较国家更大且在道德上更具合法性的实体。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中国,社会是从事合法公共活动的中心这一观念,在道德上很难站得住脚,而这一点得不到国家承认。
  中国社会存在明显的虚弱性,可能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意识形态方面的迷茫,无法认识到屈从于国家权力最大应该是什么程度。只有站在局外进行分析,才可能发现这种迷茫。
  另一方面,认为中国社会“虚弱”的观点,也许暗示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之普适性模式的假设并不可靠,这种普适性的模式恰恰不适用于中国政治文化,它诱使我们得出结论,认为“一个地方有什么”就意味着“一个地方应该有但没有”。两种观点都是误解,但都影响了思考中国的方式。
  中国历代政权都成功建立起一整套意识形态的条条框框,简单地说,就是使人们相信具有支配地位的国家很有必要存在,而且十分仁慈温和。这也使得根据中国人的世界观,不太可能从内部对国家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在分析过程中不考虑这一点,就可能完全不理解中国人如何处理权力问题。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日益重视人权事务,中国政府自证合法性的方式也有所改变。在过去十年中,国内社会对此问题也越来越关注。中国政府还来得及利用其在文化上的渊源有自的传统,即国家对社会拥有合法支配权,来彻底化解这一威胁。虽然这种批判的理论依据,起初与中国国家—社会关系的传统观念并无太大关系,它却开始引发他择性的道德期望,使人沉浸在对历史的记忆,认为中国的传统也承认社会权力,并不依赖西方构建的人权概念或与国家相抗衡的社会权利概念。
  公民社会概念不仅起源于欧洲传统政治思想,而且与对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中批评与沟通渠道减少这一现象的批判密切相关,似乎与中国没有什么关系。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概念提供了一个比较研究的平台,可以就此提出一些新问题。
  就中国而言,引入公民社会这个概念,必须牢记中国史专家们提出的告诫。孔飞力提出,公民社会只是一个“模式”,而不是现实。他指出,哈贝马斯等人提出公共领域及公民社会等概念,所据的“西方”并非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西方,而是一个“理论上的相似对应物”。哈贝马斯学说构建的公民社会和公共领域只是理想模式,而非对真实历史现象的直接反映。
  由于“公民社会”只是一个概念而已,我们不能说欧洲“存在”公民社会;倒不如说,公民社会这个概念,为分析欧洲提供了一个特定的视角。同样,在中国也不“存在”公民社会,然而,与这个起源于欧洲的概念相关的许多因素,在中国的过去和现在都可以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中国的公民社会也并非现实存在,而只是一个概念。
  王国斌提出,在进行比较历史学研究时,应避免先入为主地认为,两种文化有相似之处,就意味着两者是平行发展,或殊途同归。还必须承认,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轨迹的特点,与欧洲社会发展历史轨迹的特点一样,在理论上都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国家与社会》,详见本期“本刊荐书”。本文摘自该书“宏观视角”,有删改,标题为编者所加
其他文献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于2014年3月进行的中国百名经济学家信心调查显示,2014年一季度经济学家信心指数为4.13(取值范围在1-9之间),比上季度回落1.10点(见图1)。  其中,体现经济学家对当前经济形势满意程度的即期景气指数为3.74,比上季度下降1.09点;反映经济学家对未来经济走势乐观程度的预期景气指数为4.53,比上季度下降1.10点(见图2)。  调查遴选了国内有代表性、
期刊
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的推出,意味着中国在地方政府投融资机制建设方面,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5月21日,财政部发布《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下称“试点办法”),这项始于2009年的地方试点发债工作,将出现三方面的重要变化:发债方式实行“自发自还”;试点区域扩大至十省市,由沿海扩展至内陆省份;首次引入地方政府信用评级。  这些关键性的突破,使得其越来越接近发达经济体的市政债
期刊
沉寂半年后,基金圈再次风声鹤唳。一大批资产管理行业的投研人员面临调查,普遍涉及“老鼠仓”行为。  上周,华宝兴业基金经理牟旭东涉嫌老鼠仓被协助调查,且涉案金额巨大。4月23日,牟旭东接受《财经》记者电话采访时并没有否认,但表示“自己情况特殊,那是七八年前做研究员时的事情,目前正在等监管层的最终认定”。  据《财经》记者了解,华夏基金亦有两名基金经理被带走协助调查,其中一名为女性基金经理罗泽萍,目前
期刊
在网络杂志《异见者》中,凯瑟琳·盖尔最近试图总结保守派对托马斯·皮凯蒂新著《21世纪资本论》的批评。令我大吃一惊的是,右翼人士对皮凯蒂论述的评价十分苍白无力。皮凯蒂的论述复杂而详尽,最突出的观点大致有五点:  1.社会财富与社会年收入之比,将增长或缩减到与社会净储蓄率同社会增长率之比相当的水平;  2.时间和机遇必然导致财富集中到少数人手中;  3.随着工业化果实被摘取,经济增长率下降;同时累进税
期刊
5月初,《证券法》修订工作进入“一读”之前的最后攻关阶段。新《证券法》强调“市场化导向”以激发市场活力、为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法律依据、强调投资者保护的方向已经基本确定。  多位证监系统部门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新《证券法》将把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新国九条的精神彻底落到法条中”。而《证券法》修改方案的征求意见稿“非常之厚”,改动“幅度之大”超越以往任何一次证券法的修改。  从2013年11月,全国人
期刊
2013年,中国粗钢产量约7.79亿吨,同比增加1.8%,占全球产量的48.5%。今年4月,我国粗钢日均产量再创历史纪录,达到230万吨。  企业最关键的是利润,吨钢利润只可买一根或半根冰棍的各种衡量已经很久很多。如果屏蔽掉计算钢铁主业利润时的各种猫腻,恐怕钢企亏损面还要大得多。一个疑问自然而生:为什么“赔钱买卖还有人做”,而且越做越大?  笔者近期较为深度地调研了两家主产螺纹钢的中型钢企,一家主
期刊
2012年,我国M2/GDP为188%,比全球平均水平高59.9个百分点。2013年,我国M2/GDP上升至195%。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实际利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率=五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为6.25%,分别比2012年、2011年和2010年提高0.57个、5.99个和3.84个百分点。  关于我国高利率与高货币余额并存的现象,大部分研究主要从经济金融的微观层面(
期刊
长期低迷的欧洲似乎开始弥漫着一股乐观的气息。在欧洲经济复苏与通缩的转折点上,人们对欧洲央行的调控预期,似乎加大了对整个欧洲经济的信心。但这一信心的基础却并不牢固。  欧盟委员会5月2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5月经济景气指数升至102.7,预期102.2,前值102.0。这一指数的提升,似乎与最近以来欧洲央行的一系列动作有关。  欧洲央行一年一度的年会在5月25日-27日召开,主席德拉吉发表讲话,
期刊
压抑的气氛笼罩着煤炭行业,除了煤价不复昔日辉煌之外,一轮“去煤炭化”运动正在中国展开。  去年以来,国家能源局局长吴新雄多次在内部会议上表态,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等地将不再新建火电项目。今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核电、风电和光伏的业界代表频频发声,强调这些清洁能源是火电的合理替代者,是治理雾霾的最佳解决方案。  在中国高呼“去火电化”的同时,欧洲却正在掀起新一轮的火电复兴。北美页岩气革命之后,输欧
期刊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关键时期。内外红利衰退,经济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换挡已是必然。  从供给端看,人口红利衰退,储蓄率出现拐点,潜在增速下滑,劳动力比较优势丧失。从需求端看,人口结构拐点导致房地产引擎失速,全球化红利衰退,全球经济从失衡到再平衡,导致外需和外资引擎失速。传统的增长模式已走到尽头,中国经济必须顶住阵痛加快结构转型,寻找新的经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