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专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应用

来源 :颂雅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ris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经过了五千年的岁月变革,形成了独属于我国的传统文化。在中职服装专业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注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应用,更好地让学生认识到我国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职服装专业 传统文化 传承与应用
  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民族文化。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服装的设计也有了一定的需求量。在中职服装专业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更好地推陈出新,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传统文化在服装专业教学中传承与应用的意义
  随着我国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和提高,越来越注重于服装文化。基于此种需求,在服装教育中继承和应用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实现价值。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在服装教育中传承传统文化,更好地继承我国的优良文化习惯,从一定程度上也能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对于美的认识,结合传统文化所具有的特点,从而设计出更为新颖的服装,这对于服装行业的繁荣发展,有着一定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在服装行业中,传承和应用传统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大大的增强,在一定意义上,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服装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中职服装专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应用策略探究
  (一)加强古代节日服装设计教学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将传统文化应用在服装专业中,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更好地为学生传递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夯实学生的知识素养,让学生更好地结合传统文化,从而开展自己的服装教学应用过程。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加强古代节日服装设计教学,可以结合中国古代的节日,以古代节日为主题,让学生进行设计,更好地发挥学生想象力,让学生结合当前已有的历史资料,充分结合多种学科知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结合古代节日中有关联的诗词、故事以此作为传统元素,融入到服装设计中,更好地增强传统文化知识和中职服装教育的结合性。
  (二)开展经典汉服唐装设计教学
  对于我国的服装设计风格来说,是根据社会的不断发展而进行变换的。但是在现行文化下的今天,传承和重现经典汉服唐装设计,还是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的,这有利于展示我国的民族个性,更好地展示出我国服装设计的精妙之处。
  教师应重视开展经典汉服唐装设计教学。在开展经典汉服唐装设计教学的初期阶段,一定会遇到很多难题,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磨练自我的过程,需要学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不断进行创新,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难题,这对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通过多种方式,更好地鼓励学生进行服装设计教学。教师可以在教学课堂上启发学生,也可以通过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更好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各种影视作品中的汉服唐装,来让学生进行借鉴,更好地学习其中的元素,运用在自己的服装设计教学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拓宽学生的思路。
  (三)举办服装主题交流展览活动
  基于现阶段的教育下,为了更好地发展服装专业,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还应注重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服装主题交流展览活动。利用这一方式,更好地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举办服装主题交流展览活动时,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树立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通过不断研究他人身上的长处,弥补自己身上的短处,更好地打开学生的视野,让学生相互借鉴,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服装设计教育中。对于学生来说,在进行服装设计时,要想更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除了需要学生具备一定扎实的服装设计技能外,还应具备一定独特的审美力。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不断进行培养的过程,教师应重视之这一基本素质能力,通过举办服装设计主题的展览活动,更好地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不断成长,从而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结语
  在当前社会中,不断发展的社会现实,也给中职服装专业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我国五千年历史所积累出的传统文化,有着其独特的魅力,教师应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服装设计专业中的方式,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让我国传统文化得到发扬和光大,也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李淑敏.服装行业发展对服装教育改革的诉求分析[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3(6).
  [2]蒋东玲,王秀莲.服装产业升级形势下服装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J].纺织科技进展,2013(3).
  [3]羅金.中国服装教育现存问题之我见[J].亚太教育,2015(17).
  作者单位:嵊州市职业教育中心
其他文献
重楼高耸,欲接云霄;飞檐挑角,天工之巧。城墙峭拔,巍巍壮观,敌台垛口,增古城之威严;两侧女墙,衬明城之伟岸。城楼碧瓦雕檐,宏伟轩昂;城墙青砖漫砌,格调清雅。  青砖包裹,千年颜色未改;红砖内砌,万代赤心不变;中有筋柱,足以支撑百代;底座基石,可保坚毅永驻。敌台已怀包容之心,思接八方远来之客;垛口永含盼望之意,情送四海归去之朋。脉脉女墙,伸手挽留嘉賓,大可驻足停歇,极目远眺,可览世上风物;巍巍城楼,
期刊
摘要:学习古诗词,是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绝好途径,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形成学生良好的語文素养至关重要。在《语文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古诗词教学越来越引起众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找准连接点,整合相关资源,拓展学生阅读视野,邂逅美丽古诗。  关键词:整合 想象 方法  用方块字连缀而成的中国古诗文,洋溢着一种独具魅力的灵性风韵,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最具中国特色、最纯净的中国文化。小学教育应充分利
期刊
音乐不仅可以借助优美的声音使人产生愉悦的心情,同时还可以激发人们的热情。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鲜明的音乐形象生动地反映和影响着人的思想感情。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能够浸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使其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唱歌综合课唱出德育的乐音  小学音乐课本(包括补充歌曲)中90%以上的歌曲思想性较强,德育功能突出。其中大部分为歌颂祖国人
期刊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古诗词语言凝练,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艺术性,我们在鉴赏时需要反复推敲和琢磨,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古诗词鉴赏需要品其意、悟其情,深度品味诗歌中蕴含的文化意境和文化品格,这是新时期语文诗歌教学的新方向。夔州是历史名城,民间也有把它称之为“诗城”的说法,有很多大诗人留下了歌咏夔州的古诗词。本文主要是搜集了和夔州相关的古诗词,分析了
期刊
摘要: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具有深厚悠长的文化意蕴和别具一格的文学特征,透过简短而节奏化的语句,流露出真情实意,通过精髓而真切的字眼,体现出古人思想境界的高度。古诗词将思想文化与精神情感相互融会贯通,铸就了经典文学的历史地位,是每一个中国人,乃至所有学习中文的人,都需要且必须要了解和学习的内容,这足以证明了古诗词的文学价值和文化影响。因此,学会吟唱与鉴赏古诗词,就成为了至关重要的能力与
期刊
鲁迅先生曾在《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对小说《离婚》有这样的评价,它“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画也稍加深刻”。实际上作为先生的最后一篇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离婚》要比以前的作品更为深刻地展示了辛亥革命以后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农村的现实。将言语上的冲撞、行为上的抗击视为改革,本身就荒诞且可笑,这就让那些反对改革之人更加容易抓住把柄、一举击破、万劫不复。然而这种毒害并没有结束,反而在变本
期刊
摘要:诗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一种文学体裁,创作一首诗词的基础在于“体验”。美感经验的积累是诗词创作的前提,没有美感经验,就没有“美”,也就不可能创作出“美”的作品。体验的前提、过程和成型也就是美学中显现、赋形和诗性言说的过程。  关键词:诗词创作 美学 体验 格律  一位戏曲理论家曾说过,和话剧相比,“戏曲不是把米做成饭,而是把米酿成酒。”这位戏曲理论家的比喻也可以用于诗与文的区别上。清
期刊
摘要:中国是当今世界仅存的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流传而又一脉相承,经过多个时代的变迁沉淀,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是无数华夏先贤的智慧结晶,也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精神内在,是无数中国人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学习与传承文化内涵。大学生正处于步入社会前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三观,进而引导真善美的个人行为,提升个人修养与道德品质,因此,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
期刊
随着冬至的到来,渭北平原气温骤降。懒懒的阳光已不再露脸,不知何时早已躲进厚厚的云里面,雾霾开始肆虐人类的健康,各种感冒迭然而之。“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作为二十四节气的传统节日,人们倍加重视,不仅对来年美好生活充满期许,而且对已故之人怀有深深的思念。我怀着殷切的期盼,默默希望从此日子一天比一天长,阳光一天比一天多,生活一天比一天美。  昨日在商户买了一条裤子,回家后总觉得有点小问题,晚上出去更
期刊
摘要:传统文化作为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我国历史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但当前,由于新兴文化的发展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传统文化的宣扬与传承受到了严重阻碍。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快速成长时期,将传统文化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不但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以良好提升,同时也能够让他们在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体悟中,获得更多的品质和精神收获,进而促使其更加健康和全面成长。据此,本文就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