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大气两相宜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iye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有幸聆听特级教师刘延革老师执教的 “简单的数据分析”一课。刘老师的课堂教学简约而又大气。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加以赏析。
  师:刘老师在北京也教三年级的小朋友,在我们班上有一个特别巧的事,有三位男生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是李明、王庆、孙刚,但他们的生活习惯截然不同,一个是吃得多,睡得多,不爱动;一个挑食,爱动,睡得晚;另一个合理饮食,早睡早起,生活很有规律。你们能猜猜谁是哪种生活方式吗?
  生1:王庆是第二种。
  生2:孙刚是第三种。
  生3:李明是第一种。
  师:一定是他们猜的那样吗?怎么能够准确猜出谁是哪种情况呢?
  生:需要一些条件、信息。
  师:需要什么信息?哪种条件?
  生:身高和体重。
  师:在生活中经常要先收集数据,然后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进行判断、解决问题。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感受一下数据分析的作用。好不好?
  学生对生活中那些巧合的事很感兴趣。教学时,刘老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身边事为素材创设一个直接简单又巧妙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将想要解决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中来,有助于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而且,师生的对话是直入主题,显得自然、质朴、简洁、高效。
  师:老师这有一个办法。(课件展示)一格代表几厘米?
  生:1厘米。
  师:我把这条形统计图向下拉了一下,把拉下来的部分做了一个压缩,压缩到第一格里,它叫起始格,这个起始格表示几厘米?
  生:30厘米。
  师:上面每个格代表几厘米?
  生:1厘米。
  师:看到他们身高的差距了吗?
  生:没有。
  师:再压缩,看到他们身高的差距了吗?
  生:不能。
  师:现在的起始格代表多少厘米?
  生:120厘米。
  师:能看到了吗?还没看到怎么办?
  生:再压缩。
  师:起始格表示几厘米?
  生:130厘米。
  师:老师的方法是把数据中相同的部分进行压缩,能画下吗?每人的身高能不能表示?能看出他们身高的差异吗?老师的方法怎么样?
  生:好。
  师:好在哪儿?
  生1:能装下了,能看出身高之间的差别。
  生2:解決了身高的差别。
  生3:省力。
  当学生认为“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教师的方法就像雪中送炭,让他们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了。教学中刘老师对“起始格”浓墨重彩、层层推进,其意在于通过课件演示和追问,突出了“起始格与其他格表示不同单位量”的教学重点;接着教师又趁热打铁,将 “这种方法好在哪儿呢”这个很有价值的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自主探究。学生通过思考与交流,终于得出了结论。教学中重点突破,还以点带面,从而形成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为后面的自主学习作好铺垫。
  师:老师把北京三年级同学身高和体重的正常值带来了(课件展示),通过这个统计表,你能知道男生、女生的身高、体重的正常值是多少?
  生:男生身高135厘米,体重33千克,女生身高133厘米,体重30千克。
  师:对照这个正常值,再看我们班上三位男同学的身高、体重,你发现了什么?
  生:……
  师:你认为应该学习谁的生活方式?
  生:王庆。
  师:早睡早起要多运动,既能不胖还能长高。李明和孙刚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太健康,他们也在努力地改变生活方式,增加锻炼。就在今年的春季运动会,几位同学还报名要参加比赛项目。说到这个运动会,刘老师还有一个发愁的事儿,其中有一项200米跑,我们班有好几位同学报名,学校只要两个人参加,你说我怎么办?
  生:比一比。
  师:(课件出示200米跑选拔赛成绩统计图)能看懂这个条形统计图?一起说说他们的成绩吧!
  生:李明30,赵华32,孙刚40,刘欣35,王庆29。
  师:这个条形统计图跟我们平常看到的条形统计图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生:一个横着的,一个是竖着的。
  师:条形的方向不一样了。深入地观察一下,什么原因导致条形横过来了?其实是哪儿变了?
  生:横轴上是数据,纵轴上是人名。
  师:横轴和纵轴上的内容其实可以交换位置。什么时候需要交换呢?其实就是取决于用纸的需求。
  师:横向条形统计图都会看了,帮老师决定一下,派谁去参加比赛?
  生:李明和王庆。
  师:我怎么认为要派孙刚和刘欣去呢?
  生:跑的时间越短的就越快。
  师:又是什么帮助我们作了决策?
  生:他们赛跑的时间。
  师:对了,是他们赛跑的数据。也就是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作决策。
  刘老师通过对横向和纵向条形统计图进行对比的时候,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结构、数据的表示方式,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的使用条件以及条形统计图的作用,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下一阶段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让学生帮忙作出决策,体现了教师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师:咱们班有多少人?
  生:36人。
  师:刘老师班上比你们班多几个人,正好40人,我把40人分成4个小组,每个组多少人?
  生:10人。
  师:他们业余时间回收旧塑料瓶(课件出示)这就是其中一个小队4月份回收废旧塑料瓶的情况,第一周收集了多少个?   生:17个。
  师: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
  生:24个、29个、33个。
  师:你觉得他们下周收集的个数应该是?
  生1:37个。
  生2:36个。
  生3:……
  师:为什么猜36、37?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前四周收集的个数在增长。
  师:前面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生:都在增长呢。
  师:越捡越有经验,都在增长,那下周呢?
  生:比33大。
  师:也不绝对,也可能少,但总体是上升的趋势。可能会一周收集20 000个、100 000个吗?
  生:不可能。
  师:时间有限的,不可能收集这么多,尽管是逐步的增长,增长的数据是不是也应该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生:是。
  师:同学们分析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经验,结合以往的数据。真好!你们能通过一个小队的数据帮我推算一下我们全班四个小队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吗?
  生:400到500个。
  师:怎么得到的?
  生:一个小队一个月大约100到200个。
  师:怎么来的?
  生:把这个小队一个月的数据加起来。
  师:快乐小队一个月估算一下,大约100个,一个小队100个,四个小队呢?
  生:400个。
  师:你们说他的400到500个这个数据有没有道理?
  生:可能也有小队捡得特别少的?
  师:你说的是不是极特殊的情况?如果这个小队能收集100到200个,那个小队只能收集1个、两个,这种可能性大吗?
  生:不大。
  将环保理念巧妙引入课堂,不仅能激发兴趣,更重要的是这个统计图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内涵和人文教育。就数据分析而言,学生既了解了通过数据分析能帮我们预测一些未知的数量,同时又要结合生活实际使预测的数据具有合理性,真正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这个统计图又蕴涵着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达到了思想上的净化,认识上的升华,很好地落实了新课标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中心点。
  纵观整节课,课堂突出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点,体现了“简约而不简单”的设计理念。刘老师简洁的教学情境、简约的教学环节、简易的教学手段、简明的教学语言,无不折射出她精湛的教学技术、深刻的教学思想。
  1.简洁的教学情境 。刘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了一个直接简单又巧妙的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现实的、丰富的、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课一开始,刘老师就以自己班上3个学生的身高和体重作为统计素材,判断出哪种生活方式好,后来又出示了本班学生200米跑选拔赛成绩横向统计图,为选择哪两位同学参加比赛作出决策,课的结尾部分又出示了班级学生回收塑料瓶统计图,预测出一个月能收集多少废旧塑料瓶,使学生具体感知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潜移默化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和养成性教育。这种情境的设计使人觉得有“水到渠成、瓜熟蒂落”之妙!
  2.简约的教学环节。本节课的教学主线是帮刘老师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就是把 “數据分析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作用”这个大问题贯穿始终。围绕这个问题,刘老师先以身高作为统计素材解决起始格可以与其他格表示不同数量这一重点内容,然后又以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情况进一步来分析3个学生的生活方式,从而明确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一些事情。接着教师又出示了本班学生200米跑选拔赛成绩横向统计图,通过对比,明确数据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决策。最后,刘老师又通过对班级学生回收塑料瓶统计图的分析,使学生明白数据分析还可以帮我们预测事情,让学生充分感知小数据的大作用。
  3.简易的教学手段。现在的课堂比较重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而刘老师没有在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上花很多心思,只用了几张简单实用的幻灯片,其实传统的教学手段并不代表传统的教学思想。现代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还是越简捷越好,省略不必要的教育手段,化繁为简,注重实效,让一切教学手段为教学服务。
  4.简明的教学语言。刘老师每一个提问、每一句过渡语都恰到好处地点出问题的关键,她的语言犹如一根魔杖,调控着数学课堂。比如:“老师的方法怎么样?好在哪儿?”让学生主动观察、反思、分析。课堂评价语运用恰到好处,处处都在关注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学生更好地学习。如:“同学们分析问题的时候能结合生活经验,结合以往的数据。真好!”“他一下就抓住了关键的地方!”“为这位同学竖大拇指……”,这种积极的、激励性的正面评价,有助于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促进教学。(作者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jxjyjxsxl@126.com
其他文献
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泉州师范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小学数学教师培养与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现为教育部“国培计划”高端研修项目小学数学“种子”教师,福建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培养基地首席专家,福建省首批基础教育教师培训专家。近年来带领教学团队专门开展数学“四基”的教学实践研究。  2001年教育部颁布实施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课标》),标志着我国21世纪初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
期刊
古人云:“教训子女,宜在幼时,先入为主,终身不移。”中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孩子在启蒙阶段的培养。出于这个理念,广东省云浮市宣传部部长李尧坤策划并执笔,先后参与编写了《蒙以养正》和《立德树人》两套中小学传统文化读本丛书。  李尧坤认为,近年来,云浮市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正在逐年加大,但是把接近80%的教育资源都放在有升学能力的学生上,剩下的学生就会很容易被应试教育的体制所“抛弃”。  “改变一个孩子
期刊
笔者有幸聆听了特级教师严育洪老师执教的“年月日”一课,在教学中,严老师在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听着歌曲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近知识、领着任务走入学习、朝着目标走向成功,学生在完成教师布置的一个具有趣味性、实用性和挑战性的活动任务——“制作新年年历”中快乐而快速地完成了知识任务——“认识年月日”。下面借用元·范德玑在《诗格》中所说的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来
期刊
随着太伏小学教科处主任胡林一声令下,一辆满载着56台笔记本电脑的汽车缓缓驶出太伏小学,目的地是10多公里外的一所村小——青桥小学。  过去半年,像这样的场景每个月都会出现四五次。  太伏小学是位于四川泸县东南部的偏远乡镇学校。学校有学生3 600人,除中心校外,还管辖5个村级教学点。近两年,学校建起了两间微机室,配备了128台学生电脑。  “这些设备,大大提高了中心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但其他5个
期刊
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是教育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教育学的永恒主题。人的自由发展既是人类的美好理想,也是人类的现实追求。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认为:要建立一种合乎科学的教育,其基本原则是儿童获得自由,使他们从妨碍其身心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天性得以自然表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多年,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目标,让学生在自由中实现发展是提高新课程实施效果的必然追求,理应成
期刊
在靖安双溪中学的一堂古诗文阅读课上,课堂氛围随着课程的推进开始变得沉闷,站在讲台上的李丽红老师见状随即清了清嗓门,邀请同学们与她一起观看一个小微课。视频点开,古色古香的画面随即出现,伴随而来的还有一温婉的女声:“古诗的题目很讲究,它往往能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如杜牧的《题乌江亭》,乌江是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从题目里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咏史诗,是为项羽的自刎而惋惜……”在一个4分
期刊
“这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它的形状如同一个孕育生命的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听着这抑扬顿挫的语调,闭上眼睛,仿佛此刻自己就置身于鸟巢外,听讲解员一板一眼的介绍。实际上,眼前却是一个身着博士服,头顶博士帽,鼻梁上架着一副大大黑框眼镜的“小博士”。只见他在展板前面慢条斯理地来回踱步,伴随PPT上的背景图片,一字一句地介绍古今科技发明。讲到现代可视电话时,一句“真是‘天涯若比邻’呐”的
期刊
“双基”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人一提到落实“双基”就认为那是老黄历了。其实不然。新课标赋予了“双基”新的内涵,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必要条件,起着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形成基本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作用。如何夯实“双基”,打造语文本色课堂呢?下面名师的四个教学片段,为我们做了很好
期刊
婺源县江湾中心小学坐落在皖浙赣三省交界的江湾镇江湾村。自江知源先生1924年创办以来,近百年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近15年来连续被评为县、市优秀学校,以创“三优”( 校园优美,质量优良,文化优秀),争“一流”(一流学校、一流师资、一流学生)为办学目标,以“四要” (身心要健康,生活要自理,学习要努力,技能要发展)为育人方向,以巡校、想事、布置、反馈为管理脉络,以安全、质量、卫生、礼仪为核心内容。四柱
期刊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但要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主动地质疑问难,就需要执教者营造一个激发学生动机的场。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学段的核心知识,也是落实数学应用价值的良好素材。但作为复习课,若处理不慎,学生往往情绪不高,这种“似曾相识”、没有多少新鲜度的课堂,难有心灵的震撼、智能的挑战。基于现实,需要让复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