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交往能力的六大误区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区一:朋友越多越好
  让孩子拥有至少一个固定交往的朋友很重要。孩子一个朋友也没有,这固然是不正常的交往状态,但如果孩子有很多朋友,但友谊却不能持久,您也要反省孩子是不是在交往上出了问题。能够维系较长时间的友谊,即使您的孩子只有一个朋友,您也不必太担心。
  误区二:孩子大声说话,能给人开朗的感觉,这就是“会交际”
  大声嚷嚷并不比用温和的口吻说话更有说服力。孩子和新伙伴的交往也需要一定的基础,例如,彼此真诚对待、能和朋友分享、能愉快地在一起玩等。在孩子的交往中,能不能维系友谊才是问题的关键。
  误区三:孩子还小,礼貌不周全没关系
  孩子待人接物的态度在很大的程度上会影响他的人际关系。讲礼貌的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从小培养起来的。您的孩子越早拥有礼貌的态度,他就越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四:认识新朋友才是“交际”
  孩子的“交际”不是成人的“公关”,认识新朋友固然可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但和家人的和谐相处也可以看出孩子的交往能力。孩子大部分的时间是和家人在一起的,让孩子学会和家人和谐相处是他人际交往的基础。
  误区五:孩子应该和“聪明”的孩子交往
  有时候会听到一些父母这样训斥孩子:“不要和笨小孩一起玩!”他们希望孩子结交“聪明”的小朋友,这些家长认为“聪明”就是学习好,例如识字多或英语说得好。
  其实,这些家长在无意中也给孩子灌输了这样的思想,“聪明”就是学习好,不值得和那些在学习上比自己弱的人交往,也不值得對别人付出同情心。
  家长应该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项和强项。即使孩子的小伙伴儿在某个方面不如您的孩子,但别人的长处仍是值得去学习的。除了学习上“聪明”,对人有礼貌、能替别人着想等好的品质也应该学习。孩子应该对处于弱势的人(如乞丐、流浪汉)表示应有的尊重,一个从小就懂得尊重、懂得对弱者付出爱心的孩子,更容易被别人接受。
  误区六:家长代替孩子交往
  一些家长在孩子交往问题上表现得比较好面子,有时会担心孩子不会交往不好,就索性代替孩子交往。
  例如,有个妈妈虚荣心很重,每当她带着孩子见到熟人,孩子还没有说话,妈妈就先开了口:“我们家孩子胆子比较小、内向、羞怯。”其实,妈妈就是担心孩子说话笨嘴笨舌,说得不得体而让她没面子。这样一来,孩子本来想要说的话也不敢讲出口了。
  当家长代替孩子交往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保全自己所谓的“尊严”和“面子”。这样做,家长虽然保全了“面子”,孩子却损失了可贵的交往机会。(来源:搜狐教育)
其他文献
高等数学是绝大多数本科院校的必修基础课,对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培养上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新建本科学院来说,高等数学教学面临的压力尤为突出,本文结合笔者经历,对
通过对电力电容器无过渡过程投切的理论分析,提出了解决晶闸管投切电容器误触发问题的优化方法,并详细介绍了一种实用的主从式微机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抗干扰问题。
[目的]探索一套护理实习生操作分级管理模式,以提高实习生的基础护理能力。[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309人,通过制定操作分级管理办法、编制考核表,成立考核
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有一些自控能力丧失的病人,如老年痴呆、精神病、麻醉未清醒等病人常出现无意识的坐起行为,若未及时发现则会导致头部和胸部导管的滑脱,亦会发生坠床事件
目前,在儿科临床应用的胃肠减压器不能准确记录引流物的量,且医护人员在记录引流量的操作过程中易污染双手。我院儿科自2009年以来,使用一种用一次性注射器自制的小儿胃肠减压器
针对我国铁路货物运输的现状,对铁路货运业务集中化经济效果评价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 提出了货物运输集中化的方式及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