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yj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是不断创新。培养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与学校的其他课程在很多方面具有一致性,更具有自身的鲜明性。体育学科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以及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与提高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小谈一下看法。
  
  一、提高运动兴趣,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进行体育学习,才能在学习中不断有所创新。
  传统学校教育模式下,学生只是在教育过程中被教师们塑造和完善的对象,处于从属和被动的地位。在体育课教学中,他们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练习以掌握某种运动技能。由于不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缺少创新精神,这种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厌倦甚至反感,对学习更谈不上兴趣了。
  
  二、突破传统授课模式
  
  纵观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几经起落,步履蹒跚,历经了太长的封建社会,受太多重文轻武的思潮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初才真正是我国体育事业的初创阶段,由于未能结合自己的国情而照搬前苏联的体育理论,学校体育实践发展模式单一,再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给体育教育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体育机制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体育教育迅速发展,体育改革方兴未艾,但体育理论和实践还不尽如人意。
  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日本,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逐步被发展学生自主能力和乐趣为主的新方法所代替,表现在教材由原来的六项运动改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两大类,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材教法。德、美等教育较先进的国家也都大幅度地安排选项教材,不强求教材的一致性和比重。近些年来“音乐舞蹈进课堂”、“情境式教学”、“能动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为我们体育教育开拓了新的天地。随着新思想的不断涌现,传统的教学模式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代替。
  要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充分利用体育教育自身的优势,转化限制条件为有利条件,正视自己,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大胆突破,既尊重传统,又不要被传统所拘束。我们要既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方法,也要创造适合本校实际的方法,使每节课都做到教法新颖,措施有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要让我们面向跨世纪的青少年,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新方法,每节课都体现自身的价值和特点,在教育改革中走出适合自己的路。
  
  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过去的教学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学,这种教学重教书轻育人。把教书和育人割裂开来,以教书为天职,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学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授的殿堂,更是人格层面养育的圣堂。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在体育教学上,指导他们按时参加体育锻炼,加强组织纪律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建立公德意识。比赛和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热情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以及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品质。
  
  四、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并不失时机地加以正确的指导和引导;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真正看作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无畏精神,放开他们的手脚和大脑,让学生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人,不迷信老师。我想,如果我们真正能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自然会心情愉悦、思维活跃、视野开阔、乐于参与,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会得以充分的发挥,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会得到精心的呵护,那么,培养其创造新精神和能力也就有可能得以实现。
  总之,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园林事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迫切需要城市园林再现自然,植物配置要顺乎自然。  一、植物色彩美与色叶树的应用  植物美是构成园林美的主要角色
[摘要]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情感,而情感的引发与培养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灵感、广闻博览、教师的精心设题。  [关键词]中学生 情感 引发 培养    一篇佳作不仅要内容充实,语言流畅,更要在字里行间跳动出作者的真情。目前学生作文大多内容贫乏,语言枯燥,其中固然存在章法技巧等方面的原因,但笔者认为关键是缺少感情投入,所写往往是老师强行规定或自己拼凑虚构的东西,因而显得呆板乏味。古人云“情者文之经”,“为情
面对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继续教育不能再停留于知识的一般性补充、更新和拓宽,应贯穿于企业生产、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等全过程。当继续教育直接有效地为经
为了提高轻型部队的间瞄射击能力,英国陆军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开始轻型机动炮兵武器系统(LIMAWS)的研制。如今,LIMAWS已融入了许多新兴技术,不仅能够为英国轻型部队提供全般
这几天,总是看见从垃圾堆里跑出的几只胆大包天的老鼠,它们拖着肥肥胖胖的身体,在大街上闲逛,甚至见了人都不怕。我几次看傻了眼,不是过街老鼠灰溜溜的吗?可是现在看来,俨然
时下语文课改园地可谓百花齐放、精彩纷呈,新模式新理念不断涌现。目前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出现了过于程序化、神圣化、理想化的倾向。当我们把浪漫主义的脚丫放到现实主义的土地上时,我们发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依然不高,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缺失了一份自由和灵动。     一、语文课堂应有自由闲适     自由的心态。语文教师应怀着自由的心态努力为学生创设闲适自由的教育空间,不带功利色彩,不为应付考试,
8月3日,我国首期中国手语翻译(教学)研修班在上虞市举行。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美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近50位手语(特教)专家、学者到会参加研讨。中国残联主
记得几天前,我在预习课文时看见了“笔下生花”这个成语。我想:笔的下面怎么能生花?我不信!做完作业后,我迫不及待地跑进爷爷的房间里,拿了几颗花种子,又抓了一把泥土,飞快地
期刊
在当代中国经济学家中,象王亚南那样重视对经济学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是比较少见的。他在他的论著中对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提出许多富有启发性的见解,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红黄壤在我省分布极广,其中分布于低丘的根据土壤普查統計約为830万亩。据当地农民反映,这些土壤在数十年以前,也有着葱綠的植被和茂密的灌木丛,但由于国民党統治时期,假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