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英语课堂育人价值的挖掘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zi168168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一节小学英语故事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课的研究,我们尝试着在故事课堂上挖掘育人价值。我们尝试着在结构、生长点、互动组织、板书资源的回收这几块挖掘整节课的育人价值,如何在课堂上挖掘育人价值,是我们在摸索中前进。教师在推进的过程遵循引发思考-自主构建-呈现文本来将学生带入故事中。
  关键词:育人价值的挖掘  故事课  小学英语
  故事教学中育人价值的挖掘如何体现出来呢?本文将将以话题The ugly duckling经典童话故事为例,具体分析故事视角下的育人价值的发掘。对于这个故事学生有了丰富的母语知识储备和相关背景知识,但是用英语去讲述故事对本年级的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本教材中的故事语言相对简洁,多以旁白的角度和一般现在时态去讲述故事。为了使本故事的学习更具有趣味性和童趣,教师设计通过对故事人物角色的对话的创编去增强学生的故事融入感,并通过图片和相关的视频辅助学生进一步学习用英语去讲述故事。根据故事的容量与故事的情节,将本单元的教学设计分为三课时。第一课时的话题为The ugly duckling part 1(丑小鸭的出生)。第二课时的话题为The ugly duckling part 2(丑小鸭的出走和蜕变)。第三课时的话题为 The beautiful swan’s new life(白天鹅的新生活)本课时,本节课是第二课时。
  本节课的目标定位为正确并由感情的朗读表演这个故事,学生能观察图片并根据图片讲述故事的情节;然后学生通过改变人物的角色对话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最后从这个故事体会到不能以貌取人。
  整个教学楼过程分为三大板块。首先是复习导入,老师通过一首有关丑小鸭的歌曲,活跃气氛,并激发学生的旧知和已有经验。为下文的丑小鸭故事的表达打下好基础,接着,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角色扮演来回顾前半部分的故事情节,使学生快速融入角色,进入情境。接下来是核心推进过程。老师以丑小鸭的动作和情绪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思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动画和图片渲染情景,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学生通过观察图片了解故事背景,描述人物的位置和状态。让学生有感情、带动作地描述,加强身体记忆,增强学生的故事代入感,构建故事情境。以不同人對丑小鸭的待遇启发学生思考他们的做法是否合理,并渗透要学会宽容对待他人,更不能以貌取人的育人价值。在整节课中,我们尝试从以下几点来分析挖掘。
  一、结构上如何挖掘育人价值
  本节课上下来结构上推进过程平行,环节间平均用力。本课时教学内容有6幅图,根据故事的情节分成三大块进行处理。第一大块是故事背景与丑小鸭被家人排挤的情节,第二块是丑小鸭离家后的遭遇,第三块是丑小鸭蜕变成白天鹅。在第一次先导课中,我在每个故事情节的处理上花的时间差不多,平均用力,而且在第二块情节的处理上是以补充的视频资源导入呈现丑小鸭离家后的遭遇,通过观看视频和2个问题 Who does he meet?What do they talk? 来呈现。由于视频的先入为主和第三人称提问的方式,导致此时学生这一块情节的表达与上一环节的语言表达内容和情感都是高度一致的,此时学生的故事代入感不强。听课老师的感觉是一节课故事平铺直叙,推进感不强,平行推进。课后我们针对故事块状推进方面进行了探讨,并做了以下改进,第一块作为故事背景了解学习,第二块作为重点进行全开放,不再出示视频,以学生对本故事已有的母语知识经验去发挥想象,创编情境和对话,培养学生灵活用英语表达的能力。在第三块的第11、12幅图通过一个问题和录音整体呈现,并通过演绎来显示故事人物的情感,将故事一步一步推向高潮,增加本节课的递进性。
  二、故事生长点的挖掘
  其实备课过程中我们一直都在思考故事的生长点和矛盾点把握不到位,但是第一次试课下来,感觉学生不能感受到故事发展起承转合,故事学习不深刻、情感和语言的生长感不明显。针对这一问题,我们重新审视、阅读感受故事,并请教了语文学科的老师们了解对故事教材的解读,其实故事情节本身具有生长感,从丑小鸭被排挤的悲伤情绪,离家后的恐惧,再到变成白天鹅的惊喜之情,改进了在环节推进中更加凸显主人公情绪情感变化,让学生从读故事了解故事背景,到用自己的话去讲述故事的发展,到最后带着情感去演绎故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故事中主人公的情绪变化,并通过不同形式变现出来。
  三、课堂组织形式上的育人挖掘
  本课故事中课堂组织形式涉及了2人、3人和4人的小组合作形式。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小组合作有不同的变换。而且故事中的人物角色和旁白角色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在磨课中发现旁白角色的缺失导致了故事画面感缺失。为此我们在第一课时学习中对小组活动都进行了清晰的规范,并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分配进行了指导,帮助孩子们更好的合作学习。
  四、故事线索板书与资源回收板书的育人挖掘
  从一开始以主人公人物角色的地点活动变化作为线索板书,发现板书的线索性不强,而且比较繁琐。因此我们进一步简化故事线索板书,利用关键词和故事图片提示构成故事的提纲,相对比较简洁和清晰。而在资源回收板书上,进行有序有向回收,对个别有代表性和创意性的回答进行回收。并通过复述和表演扩大成班级学习资源。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微课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日趋成熟,在教育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那什么是微课呢?“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它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应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疑点)或某个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类型,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期刊
合唱教学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团结、互帮互助,提高协作组织的综合素质能力。但是目前的农村初中音乐课对于他们来说是作为副科,很少有人重视,也没有什么音乐训练的基础,有的农村初中甚至没有音乐老师,歌曲也很少唱,更不要说音乐训练。所以对于培养农村初中学生的合唱能力以及核心素养的措施必不可少。  一、农村初中学生合唱能力的提升之径  (1)聆听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不仅需要的人才数量越来越多,对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高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来说也急需改革,这样才能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不断革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在英语教学中如果能够有效运用思维导图,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让教师和学生的压力大大减轻,改善教学效果。本文针对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技巧进行了简要分析,希望可以给相关教学工作
期刊
新时代,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育。其中,“政治认同”关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也是“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标识。  高中生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对中国的发展方向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对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坚定自信,成为“四有”公民。  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应采取哪些策略才能有效的增强
期刊
一、教师素质的内容(1)政治思想品德素质(品德主要是职业道德)。(2)知识素质(含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3)能力素质(含认识能力、应有能力和实践能力)。(4)心理素质。(5)身体素质。(6)外在素质。(7)技能素質。(8)群体素质二、教师最重要的事  教师最重要的事情是教学生“学会学习”,对于这一问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有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学记》中有“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
期刊
群文阅读是最近几年兴起的一种阅读教学方法,由台湾赵镜中教授首先提出并在台湾地区实施,随后内地名师开始对群文阅读进行深入细致研究。所谓群文阅读教学就是一种以议题学习为任务驱动,通过多文本的比对读议,实现问题解决和意义建构的过程与方式,而中国古诗文积淀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华,承载着极其璀璨的人文精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我们通过高中古诗文群文阅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四项关键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
期刊
谓语动词的考查是历年高考英语语法填空题的必考点,也是难点。考生应明确什么情况下填谓语动词以及如何确定其正确形式。  一、主句主语之后,用谓语动词  确定谓语动词的形式时,应综合考虑该动词的时态和语态(根据文章背景、上下文语境及句中的时间状语确定该动词的时态;看动作是主语发出还是主语承受,确定语态;此外还要考虑主语的人称和数量)。  (1)简单句中缺谓语动词。例1:In recent years s
期刊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文章的修改、批改不仅是教师的教学任务,而且是师生共同提高经验的机会,师生的共同合作是作文水平提高的关键。具体可以通过教师批改或抽查批改、学生分组互批、学生自批等多种方式交叉修改学生作文,最重要的是教师要总结批改的内容,珍惜批改中的反馈信息,使学生真切地获得写作的经验,在不断自我否定中提升写作水平。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当牢牢掌握作文批改的艺术,从而更好地完成作文教学。
期刊
在教师岗位上,摸爬滚打了十九个春秋。在这十九年间,虽没有大悲喜,但也是酸甜苦辣尝遍。有时会因为没有妥善对待一个学生而焦虑不安,有时会因为取得一点点成绩而欢欣鼓舞;有时沉静的内心如浩瀚的海洋,有时心头又笼罩着无边的黑暗。反省自身,教育的真正准备是研究自己。教育的历程更像是一场漫长的修行,而修行要先修心。  一、教师首先要有一颗平和的心  作家毕淑敏说,所有的幸福都来自内心的安定。然而,平和的心态,并
期刊
摘要:美国数学家哈尔莫斯曾经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才有动力。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创设各种问题情境, 才能引发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和困惑,引导学生在有实效的问题情境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激发起他们的探究欲望,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关键词:有效问题情景创设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