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传统漆雕艺术的当代语境

来源 :雕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river0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福建漆雕艺术的发展历史渊源流长,在经历历史上的数次大迁徙后,福建形成了经济文化的大融合,特别是中原的漆雕技艺的传人,并经无数能毹工巧匠们不断继承和发扬,福建漆雕艺术逐渐发展成我国漆雕领域的佼佼者,近现代受东亚等外来漆艺的影响,福建漆雕艺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当代艺术的洗礼下,新观念和新表现形式不断的涌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关键词:民族融合、传承、创新、观念
  一、福建传统漆雕的发展历程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的战乱,大量的中原民众迁徙到福建地区,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先进文化和技术,随着生产力的提升,福建的漆艺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与此同时,福建的佛教艺术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许多民间艺人把漆艺和佛像雕塑艺术相结合,制作了大量的漆雕艺术佛像,至此形成了福建漆雕发展的雏形。
  在隋唐时期,从事漆艺的艺人已经达到定的规模了,这个时期制作的佛像漆雕主要是运用“夹纻胎”工艺制作而成。“夹纻胎”佛像的制作方法是,首先制作出泥塑佛像造型,把夏布涂上生漆,再在泥塑上逐层裱布,把其阴干,再去掉内部的泥胎,上灰,打磨推光后,通过运用髹饰工艺完成传统佛像漆雕造型的制作。漆雕佛像虽然体积庞大,形体结构复杂,但仍然制作的很轻巧结实。这就是夹纻胎漆雕工艺的独特之处。唐代是福建漆雕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夹纻胎工艺漆雕佛像制作成型后,通常会用“贴箔”和“罩金”工艺,罩上一层金漆,对佛像进行佛妆,这套工艺也渐渐的演变成福建民间的八闽“金漆”工艺。这一时期大漆在和佛像进行深度结合的同时,也同一些金属雕塑造型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套“金银平脱”工艺,在金属造型的表面进行漆艺的髹饰,其制作工艺也是极具特色。
  宋代福建漆雕在唐代漆雕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推陈出新。漆雕制作的材料得到了拓展,制作的工艺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如这一时期,利用贝壳材料的天然色泽来替代金银贴片效果。漆雕工匠把贝壳敲成碎片,把它们镶嵌在漆雕造型的表面,再用大漆髹涂推光,宋代称这种工艺为“薄螺镶嵌”工艺,我们不得不为古人的这种开拓创新精神所折服。上世纪70年代,在福州郊区的茶园出土了一座南宋时期的古墓,该古墓里别出了一件造型精美的如意云雕漆盒,该漆盒的表面采用的就是浮雕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装饰,这件漆雕艺术作品反映出宋代高超的漆雕制作技艺。元代,福建的漆雕主要展现的是“做旧”的雕漆工艺,漆雕的颜色主要是黄色。
  明代福建漆雕艺人将木雕工艺和“金漆”工艺相结合,手工艺人们将金箔粉,色料做成“金漆”髹涂在木雕上。该工艺表现形式广泛的应用在福建传统民居建筑上,这种艺术装饰形式很好的展现了福建的特色地域文化。
  清代是福建漆雕技艺发展的高潮,清乾隆年间的沈绍安通过不断的钻研,终于将失传已久的唐代夹纻漆艺制作工艺进行了恢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享誉海内外的福州脱胎漆器工艺,在沈绍安家族几代人的努力下,福州的脱胎漆器工艺发展到福建漆艺领域的巅峰,沈绍安的第五代子孙沈正恂.沈正镐制作的脱胎漆器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从此,沈绍安脱胎漆器就成了福建漆艺行业的一个金字招牌,许多富人以拥有沈绍安脱胎漆器的艺术品为荣,在这些众多脱胎漆器里面,有不少技艺精湛的漆雕艺术作品,如沈正镐创作的脱胎鹦鹉葡萄架,就是典型雕塑形态的造型艺术品,这些漆雕工艺品,造型生动.色彩细腻,工艺精湛。正是因其高超的技艺,精美的造型,沈氏脱胎漆器在多次国际博览会上屡获大奖.雀声海内外。沈氏后人还发明了特有的“薄料髹绘”工艺,脱胎漆器的工艺是日益完善。清朝末年,由于鸦片战争的影响,海外的贸易受到封锁,在内外交困下,福建的漆雕艺术产业除了福州还能保持一定的规模以外,其他福建地区的漆雕工艺品生产,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时期漆雕艺术产业逐渐走向衰败。
  二、福建当代漆雕艺术发展的蜕变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政府部门把散落在各地的民间艺人组织起来,建立了漆艺生产的合作社,漆雕艺术行业的生产得到恢复。日本学成归来的李芝卿大师受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在良好的发展氛围下,李芝卿发明了“犀皮起皱”“闪光沉花”“彩漆漂变”“龟裂蛇纹”“铁锈铜斑”等极具特色的漆艺髹饰技艺。他还独创了“窑变”技艺,进步改进了“漆地”“薄料”工艺,其创作的仿唐三彩“窑变”陶马等技艺至今还被众多漆雕艺术家使用,李芝卿大师为现代漆艺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上世纪90年代中国漆艺教育体系的建立,福建当代漆雕艺术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和创新,但很多都还是在不断的摸索中发展,这一时期,行业领域还存在着一些轻构思.重工艺思想。受到这种思想的局限,很多漆雕艺术作品审美与当代雕塑艺术的审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这种环境下,把握好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显得尤为重要。传统漆雕技艺固然重要,但在这个创新的时代,我们更需要艺术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1.当代漆雕艺术材料本体的凸显
  通常很多人把材料当作作品的载体,艺术家通过材料来塑造艺术作品的形态。材料本身有着其内在的材质美,合适的材料能更好地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思想,通过各种加工工艺的改进,材料本体的艺术魅力展现得越来越突出,恰当的材料能深刻的表達艺术家的情感和观念,能更好地触动观赏者的内心,能更好地契合当代艺术的特质。材料自身的本体语言能散发出一种由内而外的艺术美感,对这种艺术美感的深入体验,可以为漆雕造型的创作激发灵感。材料本体的形态美感,是我们漆雕艺术创作中需要把握的一个重要元素,漆雕艺术创作者不能沉迷于漆雕工艺的精雕细凿,而应该侧重漆雕材料本体的语言特性的表现。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渴求一种心灵的返璞归真,脱离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纷纷扰扰,漆雕材料的本体形态美感的展现对人们的内心产生很好的慰籍。
  当代社会,漆雕艺术创造者一般都会把漆雕材料当做 种设计元素,来展现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情感,这种情况下,材料的功能特性得到了很好的展现。我们要充分的利用材料的视觉特性来表达内心情感。材料的形态语言要和所表达的主题内容有机结合,使材料由漆雕的载体自然的转化为漆雕的本体。这才是我们把握好材料艺术的当代特性的关键所在。我们要使材料回到艺术的本真。从而让人们真正的意识到材料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它还是一种非常关键的精神形态。不同的漆雕材质所产生的视觉差异是巨大的,同样的一个漆雕造型,采用木胚和金属胚制作出来,它们最终展现出来的形式美感就有着很大的差异。不同的材料本体形成不同的艺术格调,这种艺术格调直接影响到漆雕艺术作品的风格展现和内容表达。   2.观念延伸和拓展
  不同的时代承载着不同的思想观念,不同的艺术家会用不同的艺术观念去展现自己的内心情感。福建漆雕艺术发展的进步关键就在于敢于不断的推陈出新,福建现代漆雕艺术的表现观念,虽然和传统的创作风格有着较深的渊源,但随着和新观念、新思潮的碰撞,也激发出了很多新思维,福建当代漆雕艺术已形成了现代观念与传统观念相交融的多元化开放格局。漆雕艺术家们运用各种材料和各种技法对雕塑造型进行髹饰,他们将具象与抽象、现代与传统.西方与东方等创作元素融入到漆雕创作中。
  3.表现形式的丰富
  当代艺术很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艺术创作的试验性,漆雕艺术家应该从多维度、多方位,多层次视角去思考,不断的尝试用新观念,新材料,新工艺进行漆雕艺术创作。福建当代漆雕艺术的发展是在继承传统漆雕工艺基础上,运用当代艺术表现形式不断的丰富漆雕艺术的表现手段,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福建漆雕艺术风格,福建是中国漆艺发展的重镇,很多福建漆雕艺术家对大漆特性的把握非常的到位,同时他们将现代创作思维和传统髹饰工艺相融合,不断创新,近些年创作出了不少具有强烈的时代艺术特色的漆雕艺术作品,福建漆雕艺术能很好的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其特有的工艺技法和材料特性,孕育了独具一格的艺术作品。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福建漆雕突破了传统的形式表现手段,探索出了一条既不失传统又极具当代感的新思路。通过把各种新媒材核心表现手段相结合,福建漆雕形成了一条鲜明的漆雕艺术发展之路。 (如图)
  4.技艺的自然融合
  福建漆雕艺术技艺博大精深,经过上千年的积累,福建漆雕技术工艺对漆雕艺术的创作形成了强大的支撑,技是实现漆雕艺术创作的技术手段,福建当代漆雕工艺特色主要是以研磨为主,通过不断的磨蹭,使得漆雕艺术作品的表面形成了变化莫测的丰富肌理,这种肌理效果营造了一种神秘而含蓄的意境。除了打磨方式外,还形成了一套填、嵌镂,罩明、晕金等堆漆技术工艺。艺是表现漆雕艺术的形式美感,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漆雕艺术通过多样化的艺术表现,让人们感受大漆内在的生命,深刻的感悟艺术魅力。经过福建漆雕艺术家的不断努力,福建漆雕艺术作品越来越变得多元化,艺术文化的素养也越来越深厚。
  三、结语
  在当代艺术的发展语境下,福建漆雕艺术在近千年来的闽越文化,中原文化。东亚文化的耳濡目染下,结出了累累的硕果。作为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漆雕走出了传统的审美思维和语言体系,大跨步的进入了现代艺术的表现领域,传统的漆雕制作技艺为我们当代的漆雕艺术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我们要在传承中革新,在革新中发展。要不断地吸取中西方文化的精髓,注重觀念上的创新、表现形式的拓展,为当代福建漆雕艺术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世襄髹饰录解说[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2】吴可人论现代漆艺的审美特征【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04)
  【3】长北“绿色漆艺”—中国漆艺的守望fJ】美术观察,2008 (11)
  【4】刘洋:论现代立体漆艺创作中的材料与工艺[D]西安美术学院,2011年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名祢:闽作漆艺与雕塑的融合流变研究,项目编号:19YJA760035
其他文献
(景德镇陶瓷大学)  朱迪·芝加哥(Judy Chicag0 1939-)是美国历史上激进的女权主义者,《晚宴》(the Dinner Party)是她与数百人的团队在1974-1979年完成的大型装置。这件被视为西海岸女权主义运动的代表作,在强调“个人即政治”的背景下,将女权主义的“身体政治”表现得淋漓尽致,导致观者对其评价毁誉参半。罗小平《会议的秘密》(以下简称《会议》)是以瓷质扑克牌拼搭的波
期刊
事业单位党组织是基层党组织中的重要份子,是我党组织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些年,从我国对事业单位性质上的界定以及领导体制、经营机制、分配制度等方面的改变,我们可以从
我庆幸,自己能够用艺术的语言与外部世界进行交流和对话,用雕塑将自己内心深处的不解和疑惑更加真实地呈现出来,期许从中得到一些答案,从而与自然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平衡.我试
期刊
感性与理性的轮回反复在人类的认识中交替发生,脱离感性的艺术家会渴死在艺术的泉水旁.许燎源泛雕塑设计以对物体的感性探索为核心,通过30年的努力其作品涉猎十分广阔,包括建
期刊
【编者按】众所周知,公共艺术是艺术家借助公共空间传达艺术观念、审美的重要形式之一。在公共空间中,艺术不仅起着美化环境的作用,还发挥着传播人文价值、引导人们向善的重要作用。在现代社会中,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发挥着文化生产的作用,艺术在引导地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起着重要作用。那么,艺术设置与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如何?公共艺术设置的方式对公共空间的生产有怎样的作用?本期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艺术设置与公
期刊
马改户 rn陕西彬县人,1928年生,1949年考入西北军政大学(西北艺术学院前身).1953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雕塑专业(西安美术学院前身).1958年毕业于由文化部主办,苏联专家
期刊
The WIP1-2 gene was cloned from rice. It be-longs to the Bowman-Birk inhibitor gene family. Northern blot showed that expression of this gene was induced by wou
认识郭禾是在一个黄灿灿的秋天。那个秋天的太阳像被厚厚地抹了金子,地里的庄稼也黄灿灿的,正等待着收获。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博士)  严格说来,我们惯常称谓的城市雕塑与公共雕塑在概念内涵上并不能完全划等号,它们虽有相近或相同之处,但也有微妙的差异。相同之处在于都要以定的户外空间和开放性场所为依托,在表现手法上大多都是以三维、四维、五维和“立体造型”的方式来呈现;不同之处主要是设置理念有差异。虽然二者都被置于公共空间中,但前者大多是种放置于公共场所中的艺术品,即便作品是为这个场所设计,也并非体现出与”
期刊
一、关于雕塑教育背景rn朱羿郎(简称“朱”):1982年您拜访过亨利·摩尔,并得到他的赏识,由此他资助过您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三年.请简要地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rn约翰·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