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绘画风格中情感因素的体现

来源 :美与时代·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35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石涛是清代画坛最具有创造性和影响力的画家之一,其山水画作品师承宋元诸家,后期大变其法,倡导“搜尽奇峰打草稿”,一改当时画坛习古摹古、泥古不化、陈陈相因的风气,对整个清代画坛,甚至对当今画坛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其作品或是逸秀洒脱、淡逸劲爽,或是笔酣墨饱、淋漓尽致。石涛山水画渗透着强烈的生命意识,他将个人的情感、人生感悟与书画创作紧紧相连,形成一个整体。石涛创作的热情,其笔墨、构图、绘画思想都深深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画家。
  关键词:石涛;山水画;情感
  课题项目:本文系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2020〕第048号)研究成果。
  一、石涛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石涛,本名朱若极,生于广西全州。清初期著名画家,与八大山人、髡残、弘仁合称为清初四僧。石涛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他既是艺术理论家又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和革新者。他与八大山人一样,是明王朝皇室的后代,明朝灭亡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字石涛,别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老人、瞎尊者等。由于朝代的变更和特殊的身世,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石涛一生萍踪不定,游历过大江南北的奇峰秀川,这也为他后来的山水画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生活基础。他的山水淋漓潇洒,得心应手,笔情纵恣,古雅中有着超趣,朗硬中透着秀逸。他一生辗转,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例如《庐山观瀑图》《细雨虬松图》《古木垂荫图》《搜尽奇峰打草稿》《山水清音图》等,著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他的理论著述和传世作品都对后世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艺术家的个性化笔墨形成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比如社会、文化、身世,然而更多的影响因素在于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等。石涛孤傲的性格造就他洒脱、不受拘束的画风。他云游四方,与自然为伴,在作品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倾向充满震撼人心的力量和狂放不羁的个性。他的人生经历和生活体验为他的艺术创造积淀了深厚的基础和精神力量,“搜尽奇峰打草稿”的创作方式为他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创新提供了丰富的灵感源泉。
  二、石涛山水画造型语言中的情感呈现
  (一)笔墨——“万点恶墨”的情感宣泄
  从古代至今,中国山水画绘画风格已逐渐完善。笔墨是构成画面的一个重要因素,笔墨的干湿浓淡、平留圆重,都会影响画面效果。笔墨的变化也是一个时代山水画的变化,不同时期的笔墨风格也构成了人类千百年来的思想发展史。从中国山水画的角度来说,个性化的笔墨形式应该是所有艺术家一生所追求的,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会影响个人对笔墨的理解,山水画创作应该注入自己的真实理解。石涛十分重视笔墨,他把自己的情感都寄托到山水画上。他的作品或是逸秀洒脱、淡逸劲爽,或是笔酣墨饱、淋漓尽致。石涛山水画中最具特色的当属其画面构成中“点”的运用,万千墨点,肆意挥洒,笔走龙蛇,方圆曲直,浓淡得宜。正是由于他善用“点”巧妙搭配组合,调整画面节奏,丰富画面的层次变化,才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感和鲜明的绘画风格。
  石涛画点多以山石苔点、树叶点为主,其中山石的点苔在石涛山水画作品中最具有个人特色。“万点恶墨,恼杀米颠;几丝柔痕,笑倒北苑”,石涛在诗跋中曾形容自己画中之点为“万点恶墨”。吴冠中评道:“他之创造极品也,可用恶墨、丑墨、宿墨、邋遢墨……关键不在墨之香、臭,而在调度之神妙。”“调度神妙”即灵活运用笔墨去经营安排墨点的位置,用墨的浓淡干湿都要极其讲究,不同形态的墨点所传达画面氛围也是不同的,间接影响画家的情感表达以及整个画面意境的营造。例如在《山居图》中山石苔点多以浓墨点之,无论远处山峰或是近处巨石,抑或房前屋后的树木,按照山石树木的走势气韵,将点一一散之,远观整幅画墨点沉着痛快,笔笔肯定,画面已有风雨欲来之势。石涛画点最出色再就是他的点叶。例如在《山亭独坐图》中,无论是近处树叶浓点,还是远坡上小树的淡点,点叶层层叠叠,点点叠加,显得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墨色之间相互掩映,使树叶层次分明,富有变化。石涛大部分山水作品中点多,浓墨点尤多,却无滞浊板结之病,这也是石涛山水画中最具特色的地方。看似无法无章,满篇墨点,实则气韵贯通,疏密浓淡有致,一气呵成,形成了其富有个人特色的山水画艺术风格。
  (二)构图——“奇变狡狯”的蹊径营造
  石涛反对程式化的构图法则,强调绘画作品中物象之间精神的统一性,试图用精神的统一来整合、超越形式上的构图。他画的《云山图》打破了“三叠式”和“两段式”构图俗套,而是用“截取法”从中间局部取景。“三叠式”构图即在画面的最下方画上一层坡地或者山石,坡地的上方画一些树木,然后后方是远山。“两段式”构图即在画幅下面画一些土坡或山石、树木、房屋和桥梁,然后在上边画上起伏的山峦,在山峦与树林、房屋等之间留出空白,表示白云弥漫,如果上方山脚处画有平沙,那么这中间留出的空白就代表江水。“三叠式”“两段式”构图作为传统山水画意境创造的基本方法,包含了多样、差异、变化之中的呼应、交错、统一,以及近和远、虚和实、有和无的辩证关系的把握,它是传统审美趣味创造的基本方法和有效的方法。但石涛偏另辟蹊径。石涛作品《秋岗远望图》中间是一条横向的丘陵,这种构图在中国历代山水画中从来没有过,这也是石涛另辟的一种蹊径,以自然为师,又不照搬自然,以自然为根据把思想感情融合进去。《高崖拄杖图》就是石涛典型的“截断式”构图,取其中一角景色给以特写。在这幅画上,选取了悬崖的一角,画上点景人物站在悬崖上。这个点景人物也可能是石涛自己,观赏面前并未呈现画面的美丽景色,这样便扩大了画面的空间,给观画者留出想象的空间。正如石涛自己所说:“可知画即诗中意,诗非画里禅乎?”
  石涛山水画构图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前卫的。这也与石涛复杂的内心情感有关。石涛最擅长的“截断式”构图,这是他最有新意的構图法。截取景物中最有意义的一段,用特写的方式描绘出了壮丽的景色和深邃的意境。这样无拘无束的挥洒,别树一帜。石涛在技法方面从来不会被前人成法所束缚,完全扫荡了明代以来的萎靡之风和柔弱之气,不拘小节,敢于在尊重客观现实的前提下从自己的感受出发大胆创新。石涛所创的这种“截断式”构图是一种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他表现的是精华部分,显得十分生动感人。   (三)奇峰怪石——郁勃盘曲的胸中丘壑
  石涛是遗民画家,一生思想情感复杂,经历坎坷,这些使他与其他画家不同,心绪无法平静,只能借助绘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内心的痛苦与矛盾也正是产生伟大艺术家的良好土壤。石涛在继承传统画法的同时也强调创新,搜尽奇峰打草稿,以自然为师,达到状物抒情,物我交融。石涛笔下的山石生动活泼,笔墨自由肆意挥洒,仿佛要一吐心中之不快,每一笔也都为了能够表现丰富多彩的万千世界。每座山的形象都有自己的体态形貌,具有自己的身份和表情。有些山石画得生机勃勃,像人那样有自己的心灵、精神和气概;有些山石画得多姿多彩,富于变化,正像宇宙万物变幻无穷一样。石涛的作品《李白诗意图》,画中石头经过了石涛的艺术加工、美化,他以自然山川为手段,说出自己的声音。画中组合奇特,石头走向左右斜着,左边紧凑,右边舒缓,富有节奏感。石头的形状也是非常奇特,是石涛“搜尽奇峰”后的主观映像,里面蕴含着画家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石涛在绘画中追求心中特别的情感与韵味的同时,也描绘出了壮丽的景色和深邃的意境,无拘无束的笔墨挥洒,表现出独特的山水面貌。在《秋岗远望图》中,石涛不仅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画中,同样把自己清高、古朴的形象画到画中。在画面的左下方一位悠然自得的老者站在高岭上正观看着眼前的美景,美景即是横穿画面的山丘,这样的横岭在历代山水画上从未见过,也是石涛心中的一道岭。《山水清音图》中的石头,有的左倾,有的右倾,有主山直入云霄,画面只留下绝壁一线。画面中这样的表现是石涛情感的体现。
  三、石涛绘画风格对当代的影响
  石涛的绘画风格对近现代的一大批画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张大千对石涛作品的临仿深刻地体现了这一要点,在其作品《临大涤子山水》中,其中的数棵古树同石涛的传世名画《古木垂荫图》中近景的树木同出一脉,点苔的运用也极为精巧。石涛的绘画风格,具备鲜明的个人特征,后世在对石涛画法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对其作品中的个性特征——点苔法喜爱有加,并引用到自身的画面之中。石涛倡导“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绘画理念具有跨时代意义,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石涛是一位优秀的山水画继承和发扬者,更是一位有胆有识的革新家。作为明末清初的画家,在特殊身世以及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在清代画坛崇尚摹古仿古的风气中,石涛脱颖而出,他对画坛摹古仿古风气的批判,对于山水画的创新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石涛的山水画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他的坎坷经历在当时那个社会也只能借助绘画的方式来宣泄。他开创的这种情景交融、充满个性化语言的山水画风格,也为当代山水画家提供了更多的参考和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杨成寅.石涛画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2004.
  [2]陈传席.中国美学史[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李万才.石涛[M].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1996.
  [4]伍蠡甫.中国画论研究:序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5]俞剑华.石涛画语录研究[M].濟南:山东美术出版社,1986.
  [6]韩林德.石涛评传[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长春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联合假饲疗法对妇科腹腔镜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6月—12月在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实施腹腔镜的1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贴敷组及联合组各50例。常规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贴敷组在常规组基础上增加中药穴位贴敷,联合组在贴敷组基础上增加假饲疗法。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临床症状改善程度。结果:联合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临床症状评分均少于贴敷组和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
明代画坛上,沈周成就极高,他是吴门画派的创始人,对后代画家影响极大.在四十岁以前,沈周的画作为盈尺小幅,笔法细劲,人称“细沈”;中年后画作拓为大幅,笔墨坚实豪放,人称“粗
摘 要:视觉素养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已经成为高校美术课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高校美术鉴赏教学的导向,对延伸学生的视觉感知、理解、表达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以高校美术鉴赏教学为研究基础,通过一定的调查研究,分析高校美术鉴赏教学中学生视觉素养水平的现状和高校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视觉素养培养的价值,并针对在高校美术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视觉素养提出切实可行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视觉素
摘 要:从窗的审美性出发,由钱钟书先生的散文《窗》中得出窗相对于门而言的特殊性,由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中得出中国传统窗具有隔与通兼并的特性。结合窗造型的历史发展对于各时期的画作进行研究,分别分析了插画中的窗造型、宫廷绘画中的窗造型、文人画中的窗造型、风俗画中的窗造型,并总结了窗造型于画面中的多种作用和功能。  关键词:窗造型;中国画;审美功能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
摘 要:传统中国人物画在数千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念及造型方式,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探讨中国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分析中国传统人物画人物造型特点,研究中国传统人物画的艺术特色、现实意义,阐述中国传统人物画与当代人物画的关系,以促进中国传统人物画的传承与创新,推动中国绘画事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传统人物画;造型;笔墨  中国传统绘画是用传统毛笔和墨水,在宣纸和绫绢上
作者簡介:   蒋雯,泰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学、中国画理论与创作。
期刊
摘 要:雷斯达尔是17世纪荷兰杰出的风景画家,也是荷兰古典主义风景画的先驱,他的风景画气势宏伟,具有如画的意境。他对自然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赋予风景画以情感,使风景画不再是对自然景象的单纯描摹。对雷斯达尔的绘画主题和绘画技巧进行研究,结合时代背景,将雷斯达尔的风景画与其他荷兰风景画家的作品进行对比,在欣赏感受其诗意般风景画的同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雷斯达尔;风景画;诗意;如画  一
摘 要:陈洪绶是明代一位杰出的绘画大师,在绘画、书法、版画等领域皆有建树,尤其是其绘画艺术,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声誉。陈洪绶的人物画风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博采众长,独树一帜。他极富创造精神,思维活跃,通古求变。通过收集资料,分析研究,考察陈洪绶艺术生平的不同阶段,以便后世对明末清初的时代精神和绘画艺术的了解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陈洪绶;绘画;艺术生平  1598年,陈洪绶生于浙江绍兴诸
在当代,新工笔画整体呈现出审美、娱乐、教化、真理和象征等艺术价值融合的趋势.以当代新工笔画家代表徐累的作品为例,其作品就呈现出了多重艺术价值的融合.对其新工笔画创作
摘 要:东西方艺术观念上的差异,导致彼此绘画构图取法不同。中国人物画长卷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空间表现更自由,艺术表达更有厚度,能够产生空阔而深远的空间意象。其虚实留白的处理方法和流动性的空间表达方式,体现了古人在绘画创作中对空间的理解与表现。  关键词:中国画;散点透视;空间;虚实留白  一、散点透视  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二者绘画构图取法不同。西方思维模式基于逻辑性、理性的分析与计算,在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