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出你的爱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bisy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活动目标】
  1.让父母了解爱也需要正确的表达方式,责骂只能让孩子对父母反感。
  2.让孩子体会父母的艰辛和对孩子的爱心,增强与父母的感情。
  【活动形式】
  体验活动;讲述故事;亲子交流
  【课前准备】
  1.邀请学生母亲参加活动,并请一位母亲准备孩子从出生到现在的照片,最好是全家三口的系列照片
  2.一间遮光性较好的教室
  3.教室中间摆放两排椅子,供母亲和孩子面对面坐着
  4.每个孩子准备一个重重的书包
  5.10个眼罩
  6.多媒体课件
  7.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适应年级】高中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幻灯片播放孩子从小到大的照片)
  教师:从我们在妈妈肚子里的第一天起,父母就不断地为我们付出。在父母的爱中,我们逐渐长大。随着我们的长大,父母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多,越来越高。于是,小时候甜蜜的爱就逐渐变成了训斥、唠叨、责骂等。这种爱会让孩子们有些什么样的感受呢?
  
  二、活动体验,反思母爱
  
  1.母亲模拟放学回家的孩子,体验孩子受训斥的感受
  教师:为了让妈妈们体会孩子的感受,请妈妈们来做一次体验活动。假设妈妈是经过一整天紧张学习的孩子,兴高采烈地回到家,等待你们的是什么呢?
  (孩子为自己的妈妈带上眼罩、背上书包,站在椅子前)
  (教师站在家长面前,轮流训斥家长)
  教师:(对着第一个家长)跑什么跑,大老远就听见你的脚步声,这么大个姑娘了,一天到晚疯疯癫癫的,坐没坐相,站没站相,都不知道你在学校学啥了!
  教师:(对着第二个家长)啥时候了你还一天到晚看电视?看电视能让你上大学?能给你饭吃?以后你再看电视、上网,看你那破卡通书,看我怎么收拾你!
  教师:(对着第三个家长)快去学习,别磨磨蹭蹭地浪费时间!
  教师:(对着第四个家长)你每天干什么去了?又退步那么多!怎么读书也读不过别人呢?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人家读书都是向前进,你却往后退,你在学校都干什么了?
  教师:(对着第五个家长)跟你说过多少遍,你怎么老不自觉学习呢?你什么时候才能开窍啊?
  教师:(对着第六个家长)这么简单的题目你都不会做?你说我跟你爸智商都不低,怎么就生出你这么笨的东西?
  教师:(对着第七个家长)今天怎么回来这么晚?跑哪儿去疯了?你别一天到晚没心没肺地跟着人家傻玩,将来你考不上大学,你就别进这个门。
  ……
  2.请母亲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活动结束,请妈妈们解下眼罩,放下书包,谈谈刚才您挨训的感受。
  母亲1:刺耳!觉得这个家不温暖,不想回家。
  母亲2:听着好难受,心里堵得慌。
  母亲3:(泪流满面)这些话我听着很耳熟。听的时候我觉得很难受,然后我就想起我的儿子。我只是听一两分钟就难以忍受,可是我的孩子已经听了这么多年了!……儿子,我想对你说:爸爸妈妈对不起你!不该老是骂你!
  ……
  3.教师小结
  请妈妈们记住刚才的体验,今后在教育子女时先换位思考一下孩子的感受。孩子不仅不能从责骂、唠叨中感受到父母的爱,反而会和父母的心越离越远。
  
  三、倾听故事,欣赏母爱
  
  1.听故事
  教师:我们一起来听一个关于妈妈和孩子的故事——《只有你能欣赏我》,让我们看看爱需要怎样的表达方式。
  只有你能欣赏我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 你最好带他去医院看一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她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惟有他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
  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您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
  回去的路上,她流下了泪。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话时,她发现,儿子黯淡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沮丧的脸也一下子舒展开来。她甚至发现,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孩子上了初中,又一次家长会。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结束,都没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清华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给儿子说过,她相信他能考取这所大学。 他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印有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的手里,突然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这时,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落在手中的信封上。
  2.母亲和孩子分别谈感受
  教师:听完这个故事,妈妈您有什么感受?孩子你又有什么感受?它会让你想起生命中同样感人的一些片断吗?
  母亲和孩子分别讲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感人的故事。(略)
  3.教师小结
  所有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不同的爱的方式造就不同的孩子。是欣赏鼓励呢?还是打击责骂?妈妈们,请你们记住你们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
  孩子,在这世界上父母最疼的就是你。骂你打你的时候,爸爸妈妈的心也在流血啊!如果可能,爸爸妈妈希望替你遮挡一生的风雨,承担世间一切的灾难!
  
  四、活动体验,体会母爱
  
  1.体验活动:孩子寻找母亲
  (孩子带上眼罩,寻找母亲)
  (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教师:孩子们,让我们去体验一下伟大的母爱吧!孩子们,你们要在茫茫人海中寻找到妈妈,牵到儿时那双有力而温暖的大手,那双因岁月的沧桑和人世的艰辛已变得粗糙的手!
  ……
  如果你还没有找到妈妈,请大声呼喊妈妈,让她握住你的小手。也许这一层眼罩使你找不到自己的妈妈,但你是否想过,是什么成为你和妈妈之间的眼罩?是不善沟通?是误解?还是你的自私任性?
  妈妈,请拉住孩子的双手,您是否很长时间没有抚摸孩子的手了?它已不是儿时那双稚嫩的小手,它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人生和梦想。
  孩子,请拉紧妈妈的双手,生活的艰辛使这双手不再光滑,然而,就是这双粗糙的手,为你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孩子,请抚摸妈妈的后背,那是你儿时的温床,可是现在妈妈的脊背已不再那么挺拔;孩子,请抚摸妈妈的脸颊,你是否摸到了妈妈过早爬上额头的皱纹,它记录着妈妈为你付出的一切;孩子,请抚摸妈妈鬓间的白发。岁月已使她不再年轻,她正慢慢地变老;孩子,让我们拥抱妈妈吧!轻轻地对妈妈说:“妈妈,我爱你!”
  (教室中家长和学生相拥在一起,泣声一片)
  2.母亲和孩子谈感受
  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就没有和妈妈牵过手了,所以刚才寻找妈妈的时候,我就使劲想:妈妈的手是什么样的?可是时间隔得太久了,我真的不记得了!……我对妈妈最深的印象就是有次我生病,妈妈一直照顾我。晚上我醒了,看到妈妈趴在床边,手撑着额头打瞌睡,好像很累的样子。这个画面我永远记得,一想到妈妈,我脑海中就浮现妈妈当时疲倦的模样。
   ……
  3.教师小结
  希望妈妈和孩子们都记住我们今天的体验,记住这些发自内心的感动,记住如何去表达我们血浓于水的爱。
  
  【点评】
  进入青春期的儿童,有一对矛盾十分突出,这就是其认识能力赶不上身体快速的发展,从而形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心理行为特点,如思维的独立性增强,生活依赖性减弱,自我同一性出现矛盾等等,种种心理矛盾交织在一起,致使青春期孩子心态浮躁、情绪对抗、逆反心理明显增强。
  反观很多父母的教养方式,仍然沿袭着以往的呵护式、命令式,甚至个人主观期望式的教育定势。这种矛盾的必然结果,就是亲子关系的疏离和失衡。因此,如何引导家长明确认识青春期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正确建立有效的亲子沟通,重新梳理亲子关系,体会相互的爱,反省在亲子沟通中的不当,领悟爱需要正确的表达方式,对于协调这一时期的亲子关系非常重要,也是这个设计方案的主旨。我认为,这个主题抓住了儿童青春期主要的心理特点,在理论上十分有意义。
  在课程设计方面,本课题用语言和音乐设置情境,通过两个体验活动让父母体会到教育方式的不当,让孩子体会到父母养育自己的艰辛,真正能深入参与者的内心,真正让他们有话想说,有说服力。音乐和场景的设置很好。尤其是最后一个体验活动后请参与者谈感受使整堂课达到高潮,更深化了主题。
  需要指出的是,第三部分内容在实际操作中略显苍白,如能进一步激发参与者的生命感动就更好。
  基于以上原因,我认为曾蓉老师的这篇课程设计文章主题明确,教育和实践意义明显,不失为对基层心理教育课程教育工作的可贵尝试。
  点评人:王晓钧,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授
  
  注: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项目“生态体验:培养健康人格的德育模式研究”暨“体验式道德学习研究”课题的成果。该活动得到了总课题组刘惊铎、姚亚萍教授的指导以及唐文红副校长、赵大运、李林菲、闫冬梅、秦华、鲁渭平等众多老师的协助。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平冈中学)
  编辑/何 妍
其他文献
提 要:山东地区汉代祠堂后壁楼阁拜谒图的意义是内含在汉代墓葬的升仙仪式意义之中的。在这种终极性的信仰意义参照下,祠主受祭的传统观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通过检视楼阁拜谒图中包括双层楼阙、仙界符号、高大的正坐老者以及正在施行跪拜礼仪者的各种元素,可以肯定楼阁拜谒图的真正意义并非祠主受祭,而为“祠主拜谒王母仙界使者”,是祠主由人界进入仙界的重要仪式过程。  关键词:祠主;升仙仪式;楼阁拜谒图;王母仙界  
〔关键词〕心理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困难重重的工作,投身其中,需要有冲劲,有耐力,有激情,有智慧;心理教师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背起行囊,需要有勇气,有志向,有热忱,有  胸怀。”  自从2009年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天津市津南区一所中学参加工作,我踏上心理健康教育这条道路转眼已过去五年。五年的专职心理教师经历,已足够留给我上述切身感受。  回首这五年,有过迷茫,
〔关键词〕教师;文化创新;文化定势;内部动力  当下,“创新”是个“出镜率”很高的词,在教育界也不例外。在课题研讨、成果交流、经验分享、听课评课的过程中,都少不了这两个字的参与。教育创新需要教师的创新,有创造力的学生需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来培养,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建立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机制,呼吁教师的文化创新。“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态度倾向等,都会对其文化创新
〔关键词〕 游戏;心理活动课;教学模式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心理辅导活动课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钟志农老师曾介绍过,浙江省在2007 年“百课万人”心理辅导课展示活动中,在浙江大学等高校专家的指导下,尝试总结并推出了12种活动课型。同样的,上海市的心理辅导活动课在五届课程大赛的带动下也经历了井喷式发展。  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开启了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良好开端,营造了良好的课程研究氛围,推出了一批精良
编者按:北京市是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确立的全国十个实验基地的重点实验点。北京市教委高度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1年成立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委员会,出台了《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纲要》。北京市始终坚持“建设队伍,注重研究,典型示范,创建氛围”,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8年,本刊记者调研了北京市10个区县的57所中小学校。调研中发现,北京市在解决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王定华
主题阐释  本期的主题是拥抱内在小孩,在这个大家可能很熟悉的故事里,有每个人的影子。每个人内心中都住着一个或几个小小孩,他们就是我们心理的不同侧面,共同构成了丰富的“我”。  当你内心的小小孩呼唤你的时候,你注意到他们了吗?你如何觉察他们的存在?你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期待吗?当他们伤心、失望的时候,你如何与他们对话?当他们需要支持和注视的时候,你如何回应他们?当他们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你如何和他们在一
【编者按】山西省晋中市以实现教育内涵发展和科学发展为己任,以构建中小学德育序列化体系为抓手,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为突破,以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为目标,大力实施五项工程,扎实开展五个创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中小学德育序列化体系被教育部授予“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荣誉称号。2012年,晋中市被教育部评为全国首批20个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之一。近日,本刊特约编
关键词:科林斯;僭主;神话模式;口述历史  公元前7—6世纪是古希腊僭主政治盛行的时期。希腊本土、爱琴诸岛、小亚西海岸以及南意大利的很多希腊人城市出现了强人统治者,他们没有纯正合法的世袭血统,没有民众合法的政治授权,他们僭取王位,实行强暴的独裁统治,但也推行了某些富国强兵、有利于城邦经济和文化发展的举措。科林斯的父子两代僭主库普塞洛斯(Cypselus,约公元前657/656—前628/627年在
﹝关键词﹞青春期;性教育;现状;策略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青春期的年龄界定为10~19岁,小学高年级学生约10~12岁,已经进入青春初期。青春期性教育从小学高年级开始较为理想。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我们的任务在于,要在青少年的性本能刚刚苏醒之前就使他们的理智做好充分的准备,使他们知道应取的态度和该走的方向。”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小学高年级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现状,有针对
〔关键词〕校园恐惧症;资源整合;实地训练  一、案例描述  小M,男,小学就读于父母工作的学校,天资聪慧,学习成绩优秀,一直担任班长、科技队队长,操控航模技巧娴熟,曾多次获省市级优异名次。身为教职工子女,且其父亲是学校的中层领导,小M小学6年一直受到父母和老师的全面照顾和关注,是名符其实的“校园宠儿”。  但当小M带着憧憬踏入梦寐以求的重点中学后,一切都变了。由于身边高手云集,优秀学生比比皆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