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为看到他人的不幸,而放弃自己对幸福的信仰与追求

来源 :祝你幸福·午后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z824za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
  我一直生活在不幸福的家庭中,爸爸妈妈从结婚到现在都是吵架,打闹,是没有任何轻重的吵闹和打架,十岁左右爸爸提出离婚,因为当时我还小,需要继续上学,一方面需要经济的来源,另一方面也需要家人的照料,所以爸爸在众人的劝说下从法院撤回离婚协议。高中以前只要他们打架吵架我都会去劝架,高中以后我觉得自己也劝累了,这样的家庭还不如他们两人离婚好,双方不必再折磨对方,我也清净。在这个时候爸爸为了多挣些钱让我上学就出去打工了,妈妈一个人在家。后来我上了大学,爸爸依然是在外面打工,只有过年才回家,可是他们就连过年在家的这几天也没让我过过安静和气的年,在外上学和工作我从来都不会想家,也不会想他们,甚至有时过年都不愿回家!
  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在我上大二时,有一天堂姐突然打电话给我,哭诉她的痛苦和不堪,说我妈妈和她老公有一腿,她向我哭得撕心裂肺,让我真的无所适从。虽然知道她老公很爱沾花惹草,可是万万没有想到我的妈妈也是其中之一!知道这个事情之后,我每天都心神不宁,既不能告诉爸爸,也不能拆穿妈妈,这样的家丑我只能放在心里。
  大三的时候,五一节我回家,妈妈去车站接我,却有另外一个男人和她一起,我问她这是谁,她说是个邻居,一个我不认识的邻居,我训斥她:你一个人在家,干嘛和别的男人走这么近?她狡辩说:是邻居又没什么?……傻子才会觉得没什么!我都快心碎了,也无法劝说她。
  在我毕业一年后,爸爸还是没有回家,依然在外打工,更痛苦的是染上了性病,多么悲哀的事情,我觉得我爸妈简直是可耻!
  现在我毕业三年了,直到今年他们才互相知道这些事情的存在,这几年我也是守住这些耻辱每天焦虑地生活着,每每接到爸妈的电话就是他们互相数落彼此的不忠,我已经累了,很累了……
  我原谅不了他们的行为,我真得不能忍受这些耻辱,我真得不知道该怎样面对他们?
  也因为自己父母的婚姻不幸,导致我不相信爱情,也恐惧婚姻,从上学到现在我从未谈过恋爱,追我的都被我拒绝,相亲我都不去,目前的我甚至不怕孤独终老,一个人生活也好过不幸的婚姻!
  A:
  1.
  高尔基有句名言:“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但是这句名言并不完全正确,事实上很多父母并不会爱护自己的孩子,更别提教育好孩子了。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这一真理一样,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婚姻,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父爱/母爱(父性/母性),可以胜任父亲/母亲这一角色。一个人不适合婚姻,缺乏父爱/母爱并没有错,没有成为父母的意愿,没有建立一个和谐家庭的能力,没有学习如何做好父母的能力也没有问题,但是却选择进入婚姻,成为父母,让自己的问题成为伤害自己年幼孩子的利器,却是一个人犯下的不可饶恕的罪责。当然这也不单单是他们的问题,也有一部分社会的问题。如果我们的社会更进步,更文明,体制更健全,更有安全感,价值观更多元一些,无疑有许多人会生活的更幸福一些。
  1979年的一部美国电影《克莱默夫妇》中就为我们展现了离婚的父母如何为了降低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做出的努力,展现了父爱母爱的无私与宽广,平淡真实,细节丰富,感人肺腑。其中有一幕我印象深刻,母亲离家出走之后,父亲独自带着孩子,一天晚上父子俩因为吃冰激凌大吵了一架,孩子躺在床上哭着睡着了,父亲泰德进房间给孩子盖被子,懂事的比利醒来后先向泰德道歉,并问泰德,妈妈的离开是不是因为他不乖,还担心因为自己不听话,爸爸也不爱自己,会离开自己。泰德边安慰儿子边解释:“比利,妈妈很爱你,妈妈走不是因为你。妈妈之所以离开是因为我一直想让她成为我想要的那种太太,她一直在努力使我开心。当她做不到时,她想和我谈谈,而我却只顾自己的事,没有听她倾诉……你妈妈本来早就想离开,她一直没走,是因为她非常爱你……”这段劝慰不仅看出父亲对婚姻破裂的反思和愧疚,也看出父爱的温柔、担当与大气,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一个父亲做出了最真诚的努力。如果世上多一些这样的父母,受伤害的幼小心灵就会少很多。
  你父母的过错在于当两个人婚姻失和,爆发冲突的时候没有好好解决问题,没有及时有效地终止这种家庭不幸,也没有尽力降低这种家庭不幸对年幼子女的心灵伤害。我前段时间看了黄维仁博士的《窗外依然有蓝天》,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实验和调查,只要处理得当,父母离婚的不幸可以获得转机,“可以帮助子女身心获得发展,在待人接物上更为成熟,面对婚姻抱着更为实际的态度,较不会用童话式的幻想过度美化婚姻”“对某些子女而言,与其让他们留在父母经常冲突、充满烽火的家中,还不如让他们在单亲的爱中长大,心理发展会更健全些。”
  2.
  你问:我原谅不了他们的行为,我真的不能忍受这些耻辱,我真的不知道该怎样面对他们?
  这一问题我真的很难回答,但是我会试着把我的想法表达清楚。
  你一定要分清楚,你父母和你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是他们,你是你,你不要将自己与父母捆绑在一起,你根本不需“忍受这些耻辱”,他们的行为只需要他们自己负责,无须你去为他们承担和负责。
  如何面对你的父母?你只要尊重他们即可。你有你的自由意志,你依然有自己对美好爱情,幸福婚姻的信仰与追求。他们的婚姻固然有问题,但是你如果因为父母的婚姻不幸,而不相信爱情,恐惧婚姻,那就是放弃自己的自由意志,放弃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放弃了让自己过上自己想过的生活,让自己幸福的机会……如果你因为他们的婚姻失败,就再也不相信爱情了,那就是真的傻子,因为这都是他们私领域的自由,他们的选择,跟你没有半毛钱关系。
  美国某个戒酒协会有则誓词是这样的:祈求上天赐予我平静的心,接受不可改变的事,给我勇气,改变可以改变的事,并赐予我分辨两者的智慧。你父母的生活方式你不认同,也无法改变,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强大,更自由,挣脱父母给你造成的伤害和阴影,去追求自己爱情与婚姻的幸福。
  你也可以改变自己对父母婚姻形态的认知和态度,从中获得正能量:因为小的时候经常看到父母吵架、彼此不忠,知道不幸的婚姻对子女的伤害,也了解和谐忠贞的爱情才是我想要的,所以我选择伴侣时更看重两个人是否相爱,性格相合,是否有能力建立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我要努力让自己幸福,不要复制原生家庭的婚姻悲剧,我要让自己的孩子不受伤害,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一个人虽然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可以选择自己的思想、态度,塑造自己的命运,人生幸福与否,依然紧紧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请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自己对幸福的信仰与追求,更不要因为他人的不幸扼杀了自己的幸福。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法》(以下简称职教法)的立法依据主要明确的是其在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层次与等级问题。职教法其法律位阶属于宪法的原则框架内,其立法依据应该着眼于国家的根本法,与
01  读小学时,我长得不高,坐在第一排。每天吃着粉笔灰和老师四溅的唾沫。去食堂打饭,阿姨最先看到的是饭盒,而不是我。同学爱摸我的头说,这是我的弟弟。课间活动玩蹲山羊,做山羊的那个总是我。  那段时间,因为矮,我成了别人的玩物,天天被人欺负。因为矮,别人总是戏谑说,你这么矮,将来能娶到媳妇吗?因为矮,我常被人取笑,变得越发自卑。  难道矮就是一种残疾,可以被人任意取笑吗?  妈妈安慰我说,你不是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