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乐巧工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linglor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秋战国青铜器——
  继西周青铜器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青铜器铸作的又一个高潮期。可分为春秋早期、春秋中晚期至战国早期、战国中晚期3个阶段。春秋早期青铜器形制和组合与西周晚期基本相同,纹饰也沿袭西周的特点。春秋中期以后的青铜器以蟠螭纹的流行为标志。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 青铜器纹饰发展呈浮雕状,繁复的镂空花纹达到了东周时期青铜器制作的顶峰。代表器物有河南新郑铜器群,安徽寿县蔡侯墓铜器群,山西浑源李峪村铜器群以及辉县山彪镇和琉璃阁,河南淅川、长治分水岭,湖北随县擂鼓墩等地出土的铜器群等。到了战国中晚期,许多铜器都变成素面的,而且服御器、日用器大量增加。代表器物有长沙、寿县等地出土的楚器,陕县后川出土的魏器等。
  /春秋鱼鳞纹壶一对/
  这对壶的造型、装饰和大小均基本相同。壶身器口为侈,长颈,颈微收,鼓腹,圈足外撇,壶盖为活动配件,可以取下,其造型为镂空成十二瓣盛开花朵状,相当精美。颈部两侧各有一耳,饰以立体兽首,兽双眼突出,生动有神,头上有向外伸展双角。盖沿、圈足和大部分壶身饰垂鳞纹,盖顶和颈则饰蟠螭纹。整体设计巧妙,既清新而不失凝重。
  壶为盛酒器,春秋时一度取代尊,陈设于庙堂之上,以备斟酌之用,造型变得雍容华贵。具花瓣形盖的青铜壶为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特色之一,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对来自山西的青铜壶,亦有花瓣形盖,铭文确定为公元前482年(春秋期间)制造。
  /春秋双鹰把/
  是类似钟的乐器,但与一般钟的结构不同,它不像钟口呈弧状,而是平口,一般具环钮或兽形钮,腹微鼓出。
  这件钟保存完好,腔体为合瓦形,较为浑圆,外形厚实有力。舞上置扁体镂空回首双兽为钮,舞表面刻双鹰纹及蟠螭纹。钟两面用粗圆梗框隔枚、篆、鼓各部,篆带和鼓部中央饰细密的蟠螭纹,枚饰蛇纹,蛇身饰麻点纹,通体纹饰细致,工艺价值很高。春秋时期的晋国因铸造工艺精湛的和钟而闻名。
  /春秋双虎把编钟/
  春秋双虎把编钟,双虎做把,形态逼真,凸起乳钉皆呈虎兽之态,三排虎兽乳钉纹其间穿插纹饰为其增色。编钟下端亦有虎纹饰之。
  /春秋编钟一套七件/
  春秋中期开始较流行,且出现成列的编钟,其中以1988年山西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的一组19件编钟为至今所见最大形制。
  此组编钟一套七件,大小相次。体成合瓦形,中央微鼓,口平直,钮为两相对峙兽。器身两面各有乳钉状枚18个,篆带饰以s形扁体双头龙纹。鼓中心饰涡纹,两边则饰几何形交龙纹。春秋后期至战国流行于中原地区的体较矮,无扉棱,有篆间及36枚,一般饰蟠螭纹,学者将此类称为“中原系”,这套编钟便属此类,而其纹饰别致,一套七件的形制亦比较大,颇为罕有。
  /春秋平盖铭文鼎/
  此鼎为圆腹平盖三组鼎。鼎盖平齐规整,正中有方形立耳状捉手,周边铸三条扁体倒立状龙形钮。鼎口略成桃圆形,立耳方正,稍侈,平唇折沿,鼓腹直足。盖面周围饰三圈勾连云纹:近三龙形钮处接连两周,捉手外环一周,此外,盖边沿也饰有勾连云纹两周。鼎身颈部几腹部亦饰形态相仿的纹样数周,是为呼应。此鼎造型稳重,中正庄严,纹饰刻画简练,古雅精秀,极具时代特征,盖上刻有24个铭文,殊为难得。(责编:辛友)
其他文献
2016年9月6日至7日,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合作发展大会在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唐西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峰会开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周伯华、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陕西省省长胡和平、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署主管哈米德·拉希德、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刘长乐等致辞。来自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希腊等“一带一路”52个国家的政府
期刊
清代自嘉庆(公元1760-1820年,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年号)朝起,国势逐渐走入下坡。康、雍、乾三朝盛世景观已成为历史,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经济的衰退,在瓷器上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景德镇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此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  嘉庆早
期刊
为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新模式,加强丝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之间在文物资源整合、展览活动策划、科研项目协作、社会教育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务实合作。9月7日下午,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大会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唐西市博物物馆隆重召开。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张建新,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任副总干事、丝绸之路
期刊
玉(xi)是一种微曲的锥形器,最初它是随身携带,用以解结的工具,后来成为佩饰,表示成人的象征。自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历代不衰,但汉代以后不复见有。玉的造型可能来源于兽牙。原始社会有佩带兽牙的习俗,后来以玉仿之,遂有玉之形。  玉各代造型变化繁复,却总不离上端粗大、下端尖锐的基本特征。同时,佩带玉被认为具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是一个人聪颖智慧的表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河南省考古文物研究所和三门峡考古工作队
期刊
近年来“元青花”这个词被很多人所熟知,主要原因是大家都知道它价格不菲。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元青花能拍出如此天价的原因在于它存世量极少。据笔者所知,目前被证实的元青花存世量不到400件,其中有200多件在海外,100余件在国内
期刊
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值得文学家去探讨研究,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懂憬,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这些纹饰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解读古代陶瓷的纹饰特征及寓意,了解传统文化及典故,继而更好地去欣赏那些不同时期
期刊
由中国国际商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陕西省贸促会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合作发展大会”于9月6日至7日在隋唐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大唐西市举行。峰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在陕西省政协主席韩勇,副主席郑小明,大唐西市集团主席、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陪同下,莅临大唐西市,先后参观考察大唐西市博物馆、大唐西市ACBD项目以及丝绸之路风情街,并给予了高度评
期刊
足球是一项风靡全球的体育活动,而最早的足球起源于中国,它的原型就是“蹴鞠”。蹴鞠又名“蹋鞠”、“蹴球”等,“蹴”有用脚蹋、踢的含义,“鞠”最早指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据《史记》和《战国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鞠者”,表明了战国时期,在齐国的都城临淄一带蹴鞠就已经十分流行。到了汉代蹴鞠还被用于士兵的体能锻炼,刘向《别录》中记载:“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
期刊
清宫收藏有大量古代玉器,其间多有珍品,富有研究价值。可惜终清之世,没有一部书像《西清古鉴》著录青铜器那样,将清官藏玉器编成总汇性的图录。清代皇帝最重视古玉的应推乾隆,在他的诗集中有若干题咏古玉的诗。可是祗看诗不能一定知道所描绘的是什么器物,好在还有不少玉器实物流传下来,上面刻着乾隆的御题诗文,使我们知道它们会受到皇帝的品评欣赏,也反映出乾隆鉴赏这些古玉的见解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乾隆非常喜爱一些罕见
期刊
汉画拓片同其他古董珍玩一样,本身就是价值极高的收藏品。它留下珍贵的石刻史料,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具收藏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收藏汉画拓片可以让人赏心悦目,陶冶性情,增加艺术修养,而且还能保值增值。不过由于汉画拓片收藏门槛较高,属于一门高端的收藏门类,没有一定的金石学、文字学、历史学、文物学以及绘画、书法知识是很难轻易介入的,因此需要汉画收藏爱好者具备一定学识修养和重视相关知识的积累。  汉画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