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方形蹴鞠纹银带·銙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ct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足球是一项风靡全球的体育活动,而最早的足球起源于中国,它的原型就是“蹴鞠”。蹴鞠又名“蹋鞠”、“蹴球”等,“蹴”有用脚蹋、踢的含义,“鞠”最早指外包皮革、内实米糠的球。据《史记》和《战国策》记载:“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蹋鞠者”,表明了战国时期,在齐国的都城临淄一带蹴鞠就已经十分流行。到了汉代蹴鞠还被用于士兵的体能锻炼,刘向《别录》中记载:“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皆因嬉戏而讲练之。”唐代时又称为“蹴球”,据《文献通考》记载:“蹴球,盖始于唐。植两修竹,高数丈,络网于上,为门以度球;球二分左右朋,以角胜负,岂非时鞠之变欤?”可知当时蹴球运动更加完善,不仅设立了球门,而且还分队比赛,不直接对抗,中间隔着球门,双方各在一侧,以射门数多者为胜。宋代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扩大,蹴鞠运动更加普及,蹴球的制作工艺大大提高,据《皇朝事实类苑》记载:“蹴鞠以皮为之,中实以物,蹴蹋为戏乐也,亦谓为焉。今所作牛彘胞,纳气而张之,则喜跳跃。”意思是说,以前蹴鞠用实心球,今人所用的皮鞠,是充气的空心球,以牛或猪的膀胱为球心,充气后,外面再包以牛皮,弹跳性很好。能弹跳的球球体更圆,更容易操控,踢起来观赏性也强,并且宋代的蹴鞠开始向娱乐杂耍方向发展,参与人群范围更广,上自帝王,下到普通百姓,都以蹴鞠为乐,而蹴鞠的历史自战国起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扶风县博物馆珍藏着一组(九件)宋代方形蹴鞠纹银带,1972年8月出土于扶风县上宋乡柳家村,系在一个宋代银器窖藏发现,装饰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蹴鞠的情况。
  这组方形蹴鞠纹银带一共有九件(图1-图2),大小形状相同,长4.3厘米,宽3.8厘米,高0.9厘米,重16克。外形呈长方体,正面以浮雕的技法在四周折沿角隅饰四枝相同的梅花图案,中间菱形花瓣内饰各种神态的童子蹴鞠图案。图中童子或抬脚踢球,或奔跑带球,或持曲棍嬉戏,或单腿站立于球上,或跳跃吹笛,生动地展现了这项对抗性极强的体育娱乐活动场面。银纹饰系利用模压捶揲工艺制成,正面四边呈细棱状突起,中间图案部分较低,底内空,背面四角各焊接一个侧旁有孔的银管,通过孔用银铆钉将银和革带相接。
  是古人腰带上的装饰品,有方形、圆拱形等,材质多为金、银、铜、玉、犀等,以玉最为尊贵,在唐代,形成了按官阶高低佩戴玉带的制度,时称“玉带之制”。据《唐实录》记载:“高祖始定腰带之制,自天子以至诸侯、王、公、卿、相,三品以上许用玉带。”《新唐书·舆服志》记载:“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余皆钰石带,八。”可见带的节数有严格规定,体现了等级与权利的观念,在唐以后的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等朝代中“玉带之制”一直沿用。
  在出土这组银带的窖藏中,同时还出土有蹀躞带饰四4件(图3、图4)、银带扣三件(图5)、银圈一件(图6),共计四组(十七件),以饰蹴鞠图案的带最为生动,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是足球运动的早期形态,不仅为研究古代体育发展历史,也为我们研究唐宋时期的职官规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责编:禹默)
其他文献
中古汉人从席地坐改为垂足坐,这种民族重大礼俗的演化过程极其缓慢,起始于汉代,经魏晋南北朝过渡期,直至唐宋才最终完成,历时800余年。  坐姿的演变,乃由多种因素促成,其中最直接的影响,便是高型坐具的使用。西域胡床的传入,竺国佛座的泊来,无疑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目前所见,古代高型坐具史料,大都来自于我国的西部和中原地区,而地处东北的高句丽的相关文物材料,或许受限于零散和交流的不畅,尚未被古代家具研
期刊
民国时期的上海,有这样一位海派画家,他是清末词宗的长子,秉承家学,诗词功力深厚;亦曾跟随赵叔孺学习治印之法;同时又是吴昌硕的得意弟子,精善丹青。时人称他诗、书、画“三绝”,此人便是海派名家况维琦。  一、况维琦生平及家世  况维琦,字又韩、幼韩,别字苕民。画室名“惠风移”。广西临桂(今桂林)人,为清末大词人况周颐之长子。别署小蕙风、凭霄。幼承庭训,广有涉猎。家学深厚,天资聪颖,擅画山水,诗词极工。
期刊
摘要:中国造型自有其体系,应成为我们审美教育的典范,从而使中国美术特有的美学原理、造型规律、艺术风格特征及时有效地融进我们的艺术观念。美术院校造型基础课程中以西方造型观念为主的知识系统参照互补,形成多元的造型观念。  关键词:中国古代雕塑、素描、造型  中国的古代雕塑具有历史悠久和极富艺术价值的特点,在世界的雕塑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我国古代的雕塑艺术具有特殊的造型观念,经常受到许多古代的佛学和
期刊
2016年9月6日至7日,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合作发展大会在隋唐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唐西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峰会开幕。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周伯华、中国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陕西省省长胡和平、联合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署主管哈米德·拉希德、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刘长乐等致辞。来自格鲁吉亚、阿塞拜疆、保加利亚、希腊等“一带一路”52个国家的政府
期刊
清代自嘉庆(公元1760-1820年,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原名永琰)年号)朝起,国势逐渐走入下坡。康、雍、乾三朝盛世景观已成为历史,大清王朝的综合国力明显下降。经济的衰退,在瓷器上的表现也是十分明显。为了节省开支,朝廷已不再向景德镇御窑厂派专司其事的督陶官,而改由地方官兼管。此时御窑厂的规模、瓷器品种和数量上大为缩减,瓷器生产只能沿袭旧制,没有力量进行创新,许多成本高的瓷器也不再烧造。  嘉庆早
期刊
为探索“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的新模式,加强丝路沿线国家博物馆之间在文物资源整合、展览活动策划、科研项目协作、社会教育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务实合作。9月7日下午,首届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友好联盟大会在丝绸之路的起点——西安大唐西市博物物馆隆重召开。  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张建新,陕西省文物局副局长罗文利,西安市文物局局长郑育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任副总干事、丝绸之路
期刊
玉(xi)是一种微曲的锥形器,最初它是随身携带,用以解结的工具,后来成为佩饰,表示成人的象征。自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历代不衰,但汉代以后不复见有。玉的造型可能来源于兽牙。原始社会有佩带兽牙的习俗,后来以玉仿之,遂有玉之形。  玉各代造型变化繁复,却总不离上端粗大、下端尖锐的基本特征。同时,佩带玉被认为具有解决困难的能力,是一个人聪颖智慧的表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河南省考古文物研究所和三门峡考古工作队
期刊
近年来“元青花”这个词被很多人所熟知,主要原因是大家都知道它价格不菲。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以1400万英镑的价格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  元青花能拍出如此天价的原因在于它存世量极少。据笔者所知,目前被证实的元青花存世量不到400件,其中有200多件在海外,100余件在国内
期刊
古代陶瓷的纹饰,反映出中国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瓷器上的纹饰图案的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值得文学家去探讨研究,释其文化寓言,既有趋吉避凶的吉祥,也有对生活美好的懂憬,归纳起来大致有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飞禽走兽、花卉翎毛,以及风俗习惯等。这些纹饰反映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  今天,就随小编一起来解读古代陶瓷的纹饰特征及寓意,了解传统文化及典故,继而更好地去欣赏那些不同时期
期刊
由中国国际商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陕西省贸促会共同主办的“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合作发展大会”于9月6日至7日在隋唐丝绸之路起点——西安大唐西市举行。峰会召开前夕,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正伟在陕西省政协主席韩勇,副主席郑小明,大唐西市集团主席、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吕建中陪同下,莅临大唐西市,先后参观考察大唐西市博物馆、大唐西市ACBD项目以及丝绸之路风情街,并给予了高度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