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军真能独立作战吗?

来源 :军事世界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ml07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台军将领近日表示,台军作战计划一直是“独立作战”,从未将美国支持纳入考虑,他还强调美军没有义务为台湾作战。外界认为,正值台湾对美“特别军购案”再度受阻之际,一向被外界斥为有“软骨病”的台湾军方突然放出狠话,这葫芦里卖的自然是其他药。
  
  台军要当“悲情英雄”
  
  据报道,在9月21日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当台湾《联合报》记者摆出美国国防部官员爱德华·罗斯前一天的演说,“如果你们(台湾)不能捍卫你们,我们(美国)不能协助捍卫你们”,台军“政战局长”胡镇埔一下子表情极不自然,用生硬的口气表示:“美军没义务为台湾作战,台军作战计划一直是‘独立作战’,从未将美军支持纳入考虑。”
  接下来,胡镇埔却话锋一转,避而不谈台军如何准备“独立作战”,而是重复强调在9月6日被“立法院”否决掉的三项对美特别军购案(即采购“爱国者”PAC-3导弹、常规潜艇和P-3C反潜机)绝非“凯子军购”,台湾没有被美国敲竹杠,事实上这些武器对台军维持战斗力具有决定性作用云云。他呼吁在野党同意让军购案付诸讨论,采购数量可以商量;“立法委员”如果认为军购经费太高,未来与美谈判时也可组团参与监督。临了,他还不忘引用自己的上司——台湾“国防部长”李杰的豪语:“通过这三项特别军购,可保台湾30年安全。”
  据熟谙岛内政治生活的台湾时事评论员陈文茜分析,台军发言人表白自己能“独立作战”,倒不如说是在当“悲情英雄”。她解释到,台湾是典型的近陆岛,最近处离中国大陆仅130多千米。在世界已进入导弹时代的今天,“不沉的航空母舰”早已失去意义,靠台军进行单纯的防御作战是必败无疑。台湾离大陆太近,防御纵深短浅,后退是大海、前推是大陆,对突如其来的袭击反应时间极短,也不敢随便抢先发动先发制人的袭击。如果说“两蒋时代”的台军还有几分“自主反攻大陆”的豪情和实力的话,现在严重依赖进口武器、缺乏独立作战意识的台军根本无力面对人民解放军的重击。美国曾要求台军在开战后先独撑两周,以待它的3个航母战斗群驰援,说明美国也担心台军一触即溃。
  


  陈文茜笑谈,胡镇埔的讲话是把30多万台军将土看作一群“道尔”(北欧神话里的悲剧角色,最后与无敌之神尤蒙冈多同归于尽),他们存在的价值就是面对解放军不可能抵抗的打击时,支撑到美、日援军到来。因此所谓台军的“独立作战”,应该加上一个时间概念,完整的话是台军能够“独立作战多长时间”。
  
  台湾企望美、日全力支援
  
  自从1949年逃离大陆后,台军就制订了大量针对解放军的作战计划,但很少有不考虑美国因素的。
  以台湾“国防部”1954年制订的绝密“K计划”为例。台军想在1956年夏季发动对福建、广东的登陆作战,目标是控制岭南地区。台军预计出动32个师与3个旅攻击福州、漳州和梅县,作战时间约为2~4个月,只留7个师防守台湾。但台军假定的取胜前提是,美国第7舰队隔断台湾海峡,美国保持军火供应不中断等等。结果,驻台北的美军顾问团听到风声便发出一连串的“No”,使得这次“纸上谈兵”不了了之。
  即使是在台湾“国防部”去年披露的“毒蝎作战计划”中,叫嚣战时将对大陆包括三峡大坝在内的特定目标实施反制攻击,台军同样不可能完成。专家指出,台湾此举无异于以卵击石。况且没有美国的技术支持,台军的战机何以深入大陆腹地。
  有分析认为,胡镇埔谈台军“独立作战”是假,鼓动三项“特别军购案”是真。问题是这三项“特别军购案”快则3~5年,慢则10年甚至20年才能形成战斗力,“通过这三项特别军购可保证台湾30年安全”完全是春秋大梦!
  


  台湾《全球防卫》杂志主编郑继文认为,“台独”份子对台军实力心知肚明,他们其实是将希望寄托在美、日干预和全力支援上,但希望能否实现却是台湾做不了主的。
其他文献
1956年10月8日,在聂荣臻副总理的组织下,我国研制导弹的专门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著名火箭专家钱学森担任院长,领导开展导弹研究工作。1957年10月15日,中苏两国政府代表在莫斯科签订了苏联在火箭等方面援助中国的新技术协定。根据这一协定,我国争取到苏联的有限援助,从集中力量仿制苏制P-2近程地地导弹(代号1059)、C-75地空导弹(代号543)C-2飞航导弹(代号542)(后改为
期刊
在“枭龙”战机身上,是一连串中国“第一”:第一架以市场和用户需求为牵引,自筹资金进行研发的先进战机;第一架提出并采用“共同投资、共同开发、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合作模式进行项目管理的型号飞机;第一架在设计中采用了成本目标控制方法,在研制各阶段、各环节都严格实施成本控制的战斗机第一架全面实施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飞机……装配完整航电系统的“枭龙”04架的成功首飞,为中国航空工业55年发展历史又立下了一座
期刊
阿赫特尔卡反击战  《朱世巍专栏》从本期开始与大家见面。本专栏内容以军事历史为主。具体选题方面,战例将占大部分比重,兼有相关的人物、事件、军队等专题。但凡人类保存和研究历史,主要目的第一是了解自身的根源来历;第二是总结得失,以资在现实中参考。而在军事斗争领域,任何微小的经验都是以鲜血和生命换取,也更具实用价值。能够在这方面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资讯和意见,正是笔者所争取的目标。
期刊
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山白云,群鸥翩飞……这里不是在描写什么滨海旅游景区,也不是度假山庄的宣传广告,而是海军北海舰队某军港的真实写照。近年来,他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瞄准未来信息化海战搞建设,胸怀官兵抓服务,打造出现代化、人性化、正规化的战舰后方基地,有力促进了部队以军事训练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提升。自2000年以来,军港连年被评为海军优秀军港。      设施完善,一
期刊
据台湾媒体报道,台当局向美国提出的66架F-16C/D型战斗机采购案获得美国五角大楼同意;台空军也已加速完成了采购计划的制定,并送台当局主管部门核准,同时正式编入明年度台当局防务预算。  如果买卖协议最后落实,这将是美国在2001年同意售台“基德”舰、常规潜艇、反潜机等装备后,台湾最大一笔对美军事采购。  整个项目,连同后勤设施,预算总金额超过新台币1200亿。  如获通过,美国将在2011年开始
期刊
秋末,是一个千穗擎实、万果飘香的时节。刚刚在中俄联合军事演习中一展风采的海军北海舰队舰艇部队,又一次以更多的兵力集结到了黄海某训练区,按惯例进行了年度导弹部队实弹射击考核。参加考核的有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导弹快艇和岸防导弹部队等多种兵力。考核中新型导弹驱逐舰112和113姊妹舰首次进行了反舰导弹齐射,从不同方位实施攻击、同时击中了100千米以外的目标,显示了新型主战舰艇的协同打击能力。新型潜
期刊
据韩国《东亚日报》现场报道,2005年10月7日下午16时17分,随着低沉而和缓的轰鸣声,2架F-15K战斗轰炸机平稳地停在汉城京畿城南机场。从这一刻起,韩国空军终于通过“从东京到北京”这种作战半径的“三代半”战机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跨越。在接机仪式现场,韩国国防部长尹光雄兴奋地说:“在大韩民国开国60周年之际,我们的空军也得到了与自己相称的战鹰。对F-15K的到来,我现在能表达的只有一句——太棒了(
期刊
颜新文 廖启荣/摄影报道  8月流火,东海沿海某地天高云淡,海风轻拂而来,卷起层层雪白的浪花,一派安详。殊不知,一场激烈的旨在检验突击“敌”沿海地面目标作战能力的联合实兵演习正悄悄上演。  这天上午10时许,江南某机场,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员健步走向整齐列阵的国产某新型战机,迅捷地跨入座舱。但见已装挂了一枚枚某型火箭弹的数架战机昂首向天,准备对“敌”某陌生目标实施“地毯式”打击,顿时,“火药味”笼罩
期刊
简单的身体,华丽的外衣    《绝密飞行》绝对是一段适合在影院里奢侈的时光。仅从执导过《速度与激情》、《极限特工》的惊险动作鬼才罗伯·科恩担任本片的导演,或者仅从哥伦比亚公司在它身上血拼1.3亿美元,你仍然无法窥测这部影片的“声色炫力”。该片热映的档期里,人们从京城各大院线的宣传海报和销售策略中提前感受或幻想那种激动人心的刺激:诸如向最先观影的16万观众每人派发一粒薄荷糖,以防被影片的超强动感搞得
期刊
2005年8月22日~9月2日,美国与韩国展开了为期12天、代号“乙支焦点透镜”的联合军事演习。参演的韩、美军人近2万人,其中包括6000多名美军官兵。演习目的是检验在朝鲜半岛发生突发事件并导致全面战争的情况下,韩、美两军的指挥作战能力。韩国军事官员表示,空地协同迟滞作战和计算机信息战是这次演习的特色,主要针对目标是朝鲜陆军和神秘的朝鲜黑客部队,据说后者的能力已达到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标准,足可对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