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2006年土地出让的市场化改革后,挂牌和拍卖出让开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尤其是挂牌替代协议成为城市政府最受欢迎的出让方式.针对该情形,文章利用从中国土地市场网获取的2007-2017年间城市建设用地的出让数据,首次比较系统地考察了城市政府不同用途土地的挂牌-拍卖出让策略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一个城市距离港口越远,则城市政府越倾向于以挂牌方式出让工业用地和以拍卖方式出让商住用地,尤其是其中的住宅用地;随着财政和增长压力增大,那些地理禀赋差的城市政府会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挂牌出让的力度和商住用地,尤其是住宅用
【机 构】
: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企业与组织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06年土地出让的市场化改革后,挂牌和拍卖出让开始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尤其是挂牌替代协议成为城市政府最受欢迎的出让方式.针对该情形,文章利用从中国土地市场网获取的2007-2017年间城市建设用地的出让数据,首次比较系统地考察了城市政府不同用途土地的挂牌-拍卖出让策略及其相互关系.研究发现:一个城市距离港口越远,则城市政府越倾向于以挂牌方式出让工业用地和以拍卖方式出让商住用地,尤其是其中的住宅用地;随着财政和增长压力增大,那些地理禀赋差的城市政府会进一步提高工业用地挂牌出让的力度和商住用地,尤其是住宅用地拍卖出让的力度;如果地理禀赋差的城市政府更多地以拍卖方式出让住宅用地,则其会更积极地以挂牌方式出让工业和商服用地.这些实证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会根据自身禀赋条件而对不同用途土地采取不同的挂牌-拍卖出让策略.
其他文献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已成为除劳动、土地和资本等传统生产要素之外的新要素,能否依托数字经济发展赋能城市创新?文章在对数字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基本界定后,借助微观大数据构造的“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实证分析了2015-2018年中国283个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创新及创新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其中,人力资本集聚效应和创业活力增强效应是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创新的两条重要路径.在替换被解释变量、消除样本选择偏差、选择分位数回归,以及创新性地采用各地级市市长过去修
P2P共享经济作为新兴商业模式,对于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顾客在共享经济平台交易时,信任是影响顾客购买意愿的关键因素.文章利用在线信任构建理论,建立基于认知、情感和制度的3种信任构建机制相关因素对共享民宿预订量的影响模型,从共享民宿平台Airbnb上收集了我国香港地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认知视角来看,民宿描述长度和经营年限正向影响预订量,房东经营的共享民宿数量负向影响预订量;从情感视角来看,在线评论的数量和效价正向影响共享民宿预订量;此外,共享民宿平台建立的第三方标记和身份认证制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作为国家重要的增长极,在全国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长期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区域传统制造业占比较高,难以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依靠扩大生产要素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经济下行的压力增大,亟需注入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同时,面对全球化的逆风逆浪以及新冠疫情的冲击,高度开放的粤港澳大湾区受到较大影响.如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型,寻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是“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数字经济是新时代引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然而现阶段数字经济普惠性发展尚未实现,掣肘着其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力度.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熵权TOPSIS法测算了2012-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指数,探讨了中国数字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但区域层面上,东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明显领先于中西部地区,引领着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快速增长.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指标来看,数字经济推动了技术效率提升,但现阶段国内关键核心技术环节薄弱以及数
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各领域发展的共识.然而,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飞速发展,线上市场中的低质量问题也变得愈加突出,相比线下市场,线上市场同类产品不合格率、不达标率、投诉量更高.文章认为平台垄断是低质量陷阱产生的主要原因,超级互联网平台的价格垄断、流量垄断和渠道垄断行为,一方面形成了对低成本实体经济需求的“扩张效应”,即低价垄断迫使实体企业降低产品质量成本;另一方面形成了对高质量产品的“挤出效应”,即流量垄断带来的高额流量费用,迫使实体企业将大部分资金用于线上市场产品营销,挤出了质量创新投入和
文章基于溢出指数和波动溢出网络方法,从静态和动态分别度量我国金融系统不同子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水平及变动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系统风险溢出效应整体水平较高,各市场间联动性较强;市场内部滞后效应大于市场之间溢出效应,两两有向溢出效应具有强不对称性;作为我国金融系统的风险中心,货币市场始终处于风险溢出方,但在金融危机时期,其对外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减弱,而大宗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房地产市场等其余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相对增强.值得注意的是,当前我国金融系统整体风险溢出水平较高,市场间风险相关性较强,需要进一步加强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