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辟斯顿的三个创作时期及其五部弦乐四重奏

来源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henshi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沃尔特·辟斯顿(Walter Piston,1894-1976)是美国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新古典主义作曲家、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五部弦乐四重奏是除了其八部交响乐之外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这五部作品横跨了辟斯顿创作的三个时期,几乎浓缩并概括了辟斯顿各个时期的主要创作特征。本文以五部弦乐四重奏的创作时间为主线,从这五部作品所分属于作曲家的三个创作时期为着眼点,简要梳理了辟斯顿青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五部弦乐四重奏创作的历史背景、作曲家三个创作时期的主要特征、以及辟斯顿与"新古典主义"
其他文献
期刊
在高中地理教学课堂,通过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利于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基于此,作为地理教师,要重视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科学的对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从而才利于不断提高
【摘 要】 当下,小学语文课堂太过于强调新颖,追求气氛,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语文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新理念,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课堂也已经出现了一些令人尴尬的失衡现象。在新样态课堂中,守住一颗平常心,冷静审视和反思当前语文教育现状,客观地继承和发展语文经验,深入学习理解《语文课程标准》,才能在探索教学创新的过程中不失掉语文课堂的传统和本真。  【关键词】 新样态;课堂教学;误区;思考
小学语文陶冶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本文将通过探索陶冶式的教学方法,了解陶冶式教学的特点,从中探索
信息化时代赋予了现代高等教育新的内涵,极大地冲击了传统教育,高等教育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对高校教师教育思维、方式、手段等方面提出新要求。高校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
《新课程标准》更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 养和审美情趣.而朗读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味、价值观的培养等方
采用薄层色谱法鉴别制剂中的首乌藤、丹参、白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制剂中芍药苷的含量.色谱柱:Hypersil ODS2-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13:87);流速:1.0mL/min;柱
利用亚纯函数的Nevanlinna值分布理论及反证法,讨论了一类高阶复微分方程组非允许解的存在性问题,给出这类方程组存在非允许解的条件,并通过例子说明这一结果的可行性.
以区域地理为例,提出通过深度开发思维导图来渗透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体策略有三点:一是从"知识导图"向"思维导图"转变,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二是从"区域"中心词向"主
心衰病为内科危重病证,西医大多见于冠心病、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扩张性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祖国医学把上述疾病分见于惊悸、怔忡、喘证、水肿等病名中,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