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幼儿和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客观世界中,周围的事物均表现为一定的数量,有一定的颜色、大小、形状等,并以一定的空间形式存在着,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幼儿数学操作的内容较多,让幼儿多进行小组合作操作的实践活动,无疑可以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形成轻松乐学的氛围。幼儿的思维活动正处于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因此教师应适时营造合作操作的情境,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合作交流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数学教学中,操作法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自主、独立、愉快地体验某一数学概念的属性,探索数学运算的规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一、运用操作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应让幼儿在图画欣赏中喜欢数学,让幼儿从喜欢看的画、美丽的图案和图形的组合中寻找数、量、形状等数学内容。如:设计几幅用各种图形拼成的画面,让幼儿欣赏,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设计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思考画中图形的形状、特征、数量。接着,教师准备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自己构建画面,并让幼儿动手剪、贴、拼,贴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并让幼儿说出自己都运用了哪些材料,使用了哪些图形,并能说出它们的数量。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学到了数学方面的内容。数学活动因操作而精彩。
二、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数学活动作为探索性活动的形式之一,有益于对幼儿进行思维的训练。教师要通过实践认知让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实质,最后通过讨论,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由直接感知,进而构建初步的数学知识。逛超市买东西是孩子最熟悉的活动,其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活动,可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就预设了“食品袋上的数宝宝”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所买食品包装袋上的数字,进一步巩固对数字字形的认识,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本班孩子正处于中班上学期,他们能够认识数字1—10,知道数字与物体的对应关系,这就为本次活动中认读包装袋上的数字并猜测数字的可能含义打下了基础。在活动中,孩子们有的说“我这上面有3+2,表示3块饼干和2块夹心奶油,这是我自己猜出来的。”有的说:“这下面有150,我猜是表示重量,有150克。”他们初步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及在生活中的用途,但仅限于数字表示数量,活动中所涉及的数字表示天数、表示日期、表示重量、表示电话号码对于他们来说正是最近发展区。孩子动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猜测所观察到的数字的实际含义,如果猜不出来也学会了另一种学习的方法——询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无数有趣的数学现象,它们时刻伴随在孩子左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注意到或接触到了这些问题或现象,但此时孩子往往处于无注意状态,他们可能不会对此问题或现象寻根究底。这时教师就要敏锐地感知孩子的关注点,把教育自然地渗透在幼儿的生活实际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数学活动因实践而精彩。
三、运用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建构数学的多样化
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在游戏中建构,也并不是某一内容可以通过任何游戏来建构。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我们要注意针对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目前通常将幼儿游戏分为以下几种:1.以发展幼儿的技能技巧为目的的创造性游戏。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2.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为目的的游戏。如:智力拼图游戏、脑筋急转弯游戏等。3.娱乐性游戏。在游戏式的数学教育活动中,适合我们建构的数学内容一般为:数的集合、分类排序、几何形体、加减法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教育中,常常涉及到的游戏有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结构游戏是幼儿用积木、塑料等几何体搭建、接插,一人玩或几人玩的游戏,着重是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从而起到了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把他们平时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在角色游戏中,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的运用,促进了幼儿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如:在玩“开商店”的游戏中,商品的买卖交换可以锻炼幼儿的数学加减运算能力。“娃娃家游戏”中布置娃娃家家具,帮助幼儿运用了分类的能力。智力游戏以发展幼儿的智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为目的。常见的游戏有:接龙游戏、拼图游戏等。
“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数学教学要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利用幼儿在园活动时间长,自主活动时间多的因素,精心设置数学活动区,让幼儿通过在数学活动区玩一玩、摆一摆、拼一拼等自主探索性活动,增强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实践操作能力。如小班的数学区,我设置一些几何图形,让幼儿利用它们自由地进行拼图、摆弄。开始时幼儿的拼图、摆弄是没有形状意识和规则的,操作探索了一些时日,幼儿慢慢地懂得了有形状有规则地摆拼几何图形,再摸索了一段时间后,幼儿又懂得了从美观的角度把几何图形的颜色和形状搭配起来进行拼图,拼出来的图形越来越有模有样,也越来越漂亮了。又如,在数学区提供一些数学棒,让幼儿学会认数、数数,懂得数的多少和大小比较,而且通过探索实践,懂得用数学棒摆出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等。因此,设置数学活动区不仅可以让幼儿随时根据需要在数学活动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可以让幼儿在数学活动区里探索数学的奥妙,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活动因玩而精彩。
皮亚杰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各方面智能的强度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不同的教学手段,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有目的性地引导幼儿自由、开放地表达自己,让幼儿在自己的不断实践与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这样,数学活动会更精彩。
一、运用操作形式进行教学,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师应让幼儿在图画欣赏中喜欢数学,让幼儿从喜欢看的画、美丽的图案和图形的组合中寻找数、量、形状等数学内容。如:设计几幅用各种图形拼成的画面,让幼儿欣赏,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设计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察思考画中图形的形状、特征、数量。接着,教师准备相应的材料,让幼儿自己构建画面,并让幼儿动手剪、贴、拼,贴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并让幼儿说出自己都运用了哪些材料,使用了哪些图形,并能说出它们的数量。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同时也学到了数学方面的内容。数学活动因操作而精彩。
二、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数学,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
幼儿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借助于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来思维。单纯地向幼儿传授讲解,既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又不利于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数学活动作为探索性活动的形式之一,有益于对幼儿进行思维的训练。教师要通过实践认知让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的实质,最后通过讨论,使幼儿对事物的探索由直接感知,进而构建初步的数学知识。逛超市买东西是孩子最熟悉的活动,其本身就是一项实践活动,可培养孩子与人交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就预设了“食品袋上的数宝宝”这一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所买食品包装袋上的数字,进一步巩固对数字字形的认识,了解数字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本班孩子正处于中班上学期,他们能够认识数字1—10,知道数字与物体的对应关系,这就为本次活动中认读包装袋上的数字并猜测数字的可能含义打下了基础。在活动中,孩子们有的说“我这上面有3+2,表示3块饼干和2块夹心奶油,这是我自己猜出来的。”有的说:“这下面有150,我猜是表示重量,有150克。”他们初步了解数字能表示物体的数量及在生活中的用途,但仅限于数字表示数量,活动中所涉及的数字表示天数、表示日期、表示重量、表示电话号码对于他们来说正是最近发展区。孩子动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猜测所观察到的数字的实际含义,如果猜不出来也学会了另一种学习的方法——询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无数有趣的数学现象,它们时刻伴随在孩子左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注意到或接触到了这些问题或现象,但此时孩子往往处于无注意状态,他们可能不会对此问题或现象寻根究底。这时教师就要敏锐地感知孩子的关注点,把教育自然地渗透在幼儿的生活实际中,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数学活动因实践而精彩。
三、运用游戏活动,在活动中建构数学的多样化
并不是所有的数学内容都可以在游戏中建构,也并不是某一内容可以通过任何游戏来建构。在游戏中建构幼儿的数学教育我们要注意针对具体的内容选择适合的游戏。目前通常将幼儿游戏分为以下几种:1.以发展幼儿的技能技巧为目的的创造性游戏。如: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等。2.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为目的的游戏。如:智力拼图游戏、脑筋急转弯游戏等。3.娱乐性游戏。在游戏式的数学教育活动中,适合我们建构的数学内容一般为:数的集合、分类排序、几何形体、加减法等内容。这些内容的教育中,常常涉及到的游戏有结构游戏、角色游戏、智力游戏等。结构游戏是幼儿用积木、塑料等几何体搭建、接插,一人玩或几人玩的游戏,着重是发展幼儿的空间思维能力。幼儿在运用积木搭建各种建筑物和物体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并巩固各种数学知识,包括空间、几何形体、测量等,而这些方面又与分类、排序、数量的比较相联系,从而起到了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的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他们可以通过游戏,把他们平时的所见所闻表现出来。在角色游戏中,不同程度的数学知识的运用,促进了幼儿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如:在玩“开商店”的游戏中,商品的买卖交换可以锻炼幼儿的数学加减运算能力。“娃娃家游戏”中布置娃娃家家具,帮助幼儿运用了分类的能力。智力游戏以发展幼儿的智力、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数学综合能力为目的。常见的游戏有:接龙游戏、拼图游戏等。
“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幼儿的年龄特征。数学教学要根据幼儿“玩中学、学中玩”的学习特点,利用幼儿在园活动时间长,自主活动时间多的因素,精心设置数学活动区,让幼儿通过在数学活动区玩一玩、摆一摆、拼一拼等自主探索性活动,增强幼儿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诱发幼儿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实践操作能力。如小班的数学区,我设置一些几何图形,让幼儿利用它们自由地进行拼图、摆弄。开始时幼儿的拼图、摆弄是没有形状意识和规则的,操作探索了一些时日,幼儿慢慢地懂得了有形状有规则地摆拼几何图形,再摸索了一段时间后,幼儿又懂得了从美观的角度把几何图形的颜色和形状搭配起来进行拼图,拼出来的图形越来越有模有样,也越来越漂亮了。又如,在数学区提供一些数学棒,让幼儿学会认数、数数,懂得数的多少和大小比较,而且通过探索实践,懂得用数学棒摆出各种不同的几何图形等。因此,设置数学活动区不仅可以让幼儿随时根据需要在数学活动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而且可以让幼儿在数学活动区里探索数学的奥妙,发展幼儿的自主学习,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数学活动因玩而精彩。
皮亚杰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的各方面智能的强度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不同的教学手段,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有目的性地引导幼儿自由、开放地表达自己,让幼儿在自己的不断实践与学习中建构自己的知识。这样,数学活动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