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百年电影老传统,迎接视听写作新时代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iq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嘉宾]谢飞
  [整理]夏之睿 王敉果
  谢飞:大家好,非常高兴到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来跟同学们观众们见面。我是谢飞,是北京电影学院的教授,但是我已经退休多年了。这个大学生电影节从诞生起我就参与,已经几十年了。没想到今天我们用这样一个形式,“云上”来跟大家见面。当然这是由于这一年来的全球的疫情造成的,但是也反映了一点,就是我们这个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
  那么今天咱们是给大学生电影节,给同学们和观众们来讲课,我选择了“继承百年电影传统,迎接视听写作新时代”这样一个主题来跟大家做一些交流。
  一、导演与时代,知识决定命运
  (一)继承现实主义传统
  我经常讲学电影的方法最好的方法就是两个,一个是看电影,第二个是拍电影。在我没有读电影学院前,其实我就是从看电影、写笔记开始的,我看电影时记的笔记本大概有四大本。上了电影学院以后,老师也号召我们看电影要写笔记。比如我们当时看了很多根据苏联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我看完以后非常喜欢,写了很多观后感。这代表着要带着学习、研究的眼光不断地看电影,这实际是你学电影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苏联的电影是在我们青春时期看得最多的。《雁南飞》(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1957)这部电影真实地描写现实,还有分析与批判。特别是它在电影艺术上、视听上又有光彩,当时这部电影对我冲击很大。在我还是高中生的时候,就开始不断地琢磨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电影作品它最核心的内容是什么?之后我们又看了很多苏联所谓“解冻新浪潮”时的作品,里头就有一個现实主义传统。
  我觉得百年间在全世界范围内,包括我们中国电影,最优秀的一个传统,就是用电影表现真实。因为电影源于照相术,而照相术是把生活、场景、人穿什么装、长什么样最逼真地再现到一张胶片上。电影经过了数十年的发展,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就越来越成熟,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优秀的中国影片,大多是用现实主义的方法表现普通人的人生、人性。所以如果电影抛弃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就没有生命力,没有好的作品。
  20世纪50年代涌现出很多好的作品,包括苏联“新浪潮”,也包括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罗马11时》(朱塞佩·德·桑蒂斯,1952)和《偷自行车的人》(维托里奥·德西卡,1948)等,他们之所以光彩,也是回归现实主义。好莱坞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居于世界前沿,它是梦幻工厂,它的镜头经常是对准一些贵族小姐、王子公主,摄影棚里舞台感特别强,打光打得非常雕琢。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最大的特点就是让电影摄影机回到街头,去拍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把生活中的真实事件搬上银幕,所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跟苏联的“新浪潮”,以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优秀电影,其实都是表现了现实主义的传统,我们永远不能丢掉这些传统。
  (二)追求坚实的文学价值
  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整个社会有一个重新学习的要求,也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观点出现以后,我们电影界对抛弃真实、抛弃现实主义的电影观点进行了反思。1983年我拍摄的电影《我们的田野》,可以说是我真正的第一部电影,因为它表现了我们这一代在风华正茂时候的一段经历和情感。之后我就又拍了《湘女萧萧》(1986)一直到《本命年》(1990)和《香魂女》(1993)。经常也有人问为什么这两部作品会得奖?我自己也想了,原因是这两部作品真实地表现了现实生活,它不是概念化的表现,而是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来表现现实。所以一个故事片是一种叙事文学,它也要有文学的核心价值,就是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主题提炼。这三者如果不扎实不饱满,这个作品就不会有长久的生命力。
  第二个点我觉得应该继承的传统,是追求坚实的文学价值。除了要表现真实外,最重要的是你要尊重故事片文学叙事的客观规律,所以我拍了9部电影,大概里头有6部都是根据小说改编。留得下来的电影,大家一定要知道,不光是视听语言漂亮,而且它是有坚实的内容的。
  这些作品为什么二十年三十年之后还有人看,要感恩文学,因为我们的电影很多是站在文学的肩膀上走向成功的。全世界都是这个现象,核心的人物、情节和人物关系矛盾是根据文学来的,所以坚实的文学价值,我认为也是人类百年世界电影和中国电影优秀传统一个非常重要的一点。
  (三)探索视听艺术的创新
  第三点是探索视听艺术的创新。因为电影是通过视听的手段来包装的形式,对于视听艺术的创新永远是艺术家努力的方向。无论是新现实主义追求自然,把摄影机扛到街上去,还是到法国“新浪潮”,对于时空、对于长镜头的追求,都说明了这一点。
  这些年我一直在教书,也做电影节,包括学术影展、大学生影展,其实目的都是让大家不仅仅看商业市场上那些通俗娱乐的作品,而且更要把百年来全世界包括中国的各种电影艺术家的各种风格流派的探索作品也看了,也要了解、知道他们是在做什么,这样才能把它继承下去。
  二、从大电影时代到小电影时代,大影院电影与大网络电影
  (一)数字时代的巨大变化
  最近十年二十年来电影已经在做转型,当数字技术发展基本取代了胶片之后,这个转变不可阻挡。大概在10年前,很多人还是觉得胶片好,漂亮、层次感、艺术性都好,录像带太差了,他们看不上录像、看不上电视、看不上电视剧,就认为胶片好,但谁也没想到这么快,无论是拍摄还是放映都由数字取代了。虽然还有一些老导演坚持用胶片拍然后转成高清来做后期、发行。胶片有它的优点,有它的味道,有些技巧是百年积累下来的,但是这些东西数字都可以慢慢地取代,而且数字又是2k、4k、8k,质量越来越高,这个胶片是达不到的。
  再一个就是影院。我觉得前两年还是在影院放映就叫电影,影院以外放就不叫电影,对网络大电影瞧不起。今年,受疫情影响,影院遭受了较大冲击,很多家影院已经倒闭。不少观众觉得我在家里在网上看电影,完全能得到一样的艺术享受,也不太愿意去电影院了。我觉得这个数字时代引起的传统电影的巨大变化,大家是不能否认的。   我举一个例子,全世界1960年进电影院看电影是200亿人次,按当时的人口是人均进电影院7次,咱们中国是8次,是一个中等的水平。但2010年你就发现人均进影院已经是两次三次左右了,但是咱们中国当时只有0.08次,非常低。从200多亿人次一下掉到了4000万人次,所以这说明影院观影已经在全世界范围里跟大电影院时代有了巨大的变化。
  (二)数字时代的电影人才培养
  过去我们电影学院是按苏联的模式建立起来的,分科非常细,欧美的方式是综合培养,除了看电影也要拍电影。在我上电影学院的时候,拍电影的可能性非常小,因为当时我们没有胶片,胶片非常贵。我印象中在我5年导演系学习期间,拍过一次,每个人给一盒16毫米的黑白胶片,跟摄影系的同学,共同去拍一个10分钟的纪录片。
  我们的毕业作品是9个人联合拍一个有声的半小时以内的黑白长片,所以我们要用其他的方法,比如用舞台的表演实践来学习表演、学习导演、学习剧作,这是我们电影学院的传统。我们通过这种舞台学表演的实践,来学习这些导演艺术中的几大要素。
  所以我个人觉得通过看电影和拍电影,主要是培养三个能力:视觉形象的感悟力,艺术作品的构思力和创作实践的执行力。这些能力是有些孩子天生就具有,长到十七八岁进入电影学院前已经具备了,只不过有的你认识,有的你还不觉得。我们通过学习,通过各种各样的看片和创作的实践,让你把这些能力开发出来,甚至明确自己的能力还有哪些不足,提高你的能力。而一个好的导演,一个好的电影工作者,这三种能力是不能缺少的。
  我经常讲所谓视觉形象的感悟力。在座的听众里大家都是大学生,你们也许学的专业不一定是影視,但是可能你对文学艺术是有兴趣的。全世界范围内这几十年,很多学理工的人毕业以后成了电影导演,成了电影编剧的也很多,原因就在于他有这个能力素质。
  举一个电影天才的例子,就是日本的导演黑泽明,他有一个回忆录叫《蛤蟆的油》,里面有一段描述:“屋里的光线灰暗,我坐在洗澡盆里洗澡,两只手抓着盆沿摇晃,我这么干大概是颇有趣吧。我拼命地摇着澡盆,结果一下子把盆摇翻了……以及跌倒时仰头望到棚顶吊着的一个很亮的东西……”这是他非常小的时候一个摔倒的记忆。你看他视觉记忆就有光感,然后摔倒的冲击感和光滑的身子的滑动感。他30多岁的时候问他母亲,他母亲惊讶地瞪着眼睛说:“那时候你一岁都不到,我让你在木盆里洗澡,我去灶房上做饭,突然听到你嚎啕大哭,转眼看你已经躺在地上了。”所以大家要多看看这些作家和好的导演的作品,他们对自己青少年时期有着清晰生动的视觉记忆,记住这个事、这些场面、这些场景中的人性的内涵,情感的内涵,思想的内涵,这样你就有感悟,你就可以把它提升。
  (三)视听写作的普及与教育
  最后再说一点数字技术的巨大变化,我觉得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视听写作已经开始普及到所有人。现在数字技术通过DV、录像、手机把活动影像的拍摄傻瓜化,没有技术难度,谁拿上就会做,而且都可以拍成。未来不一定非要上电影学院、广播学院或者是传媒学院,只要你喜欢这个,你就可以做。
  在数字技术以后,视听写作应该像文字写作一样,成为现代人的第二必备手段。人人都要学,像会遣词造句、会写文章一样会拍视听作品。其实家用录像机2000年左右就出现在市场上我当年买过一个去拍过,但是当时就拍完了看一看,没有编,2006年我到印度参加电影节的时候,拍了很多素材,所以我根据这个就剪出了三五分钟一则短片。我最近把这个东西放到了优酷上,然后很多年轻人说,这不就是vlog。“video blog”,就是短视频,其实我在2006年就在做。
  数字技术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开始写视频、视频散文,我在印度的事儿都拍了出来。我最近把素材翻出来以后,发现影像还都挺好,就说明现代技术只要你坚持拍,就会成为未来写日记、写活动、大事记、写散文的非常好的素材。
  我母亲今年4月份刚刚去世,她是一个老红军,活了107岁。2012年到2015年我搬到母亲家里陪她住,那时候我就尝试着让她对着摄像机讲一些革命历史。当时老太太103岁了,身体还挺好,就是记忆力不成,最近我把它找出来,这个真实的、拍了10分钟的一个采访,把字幕加上,就成为了非常珍贵的记录。通过我的家庭录影,我又把这个东西留下来,给我的同事和家人看这个,大家都认为这个资料太珍贵了,她年纪那么大,那个时候她也很自然,晚上在家里讲她哪年生的,老家是什么样子,这就非常有价值。在我看来,视听写作是21世纪全世界的现代人必备的技能之一。
  现在有了视听手段,我就想如果个人视听写作的课堂能够进入中小学,使得我们未来一代的年轻人进入大学前就能够用活动影像照片剪接来表达自我、记录生活,那么将来他就会在各个方面为我们拍摄下更多更好的东西。
  在座的同学们,你们现在处于一个数字时代,更广阔的天地等着你们。成为一个好的电影创作者,你们的机会更多,因为就像文字写作,扫盲以后人人都会写作了,但是作家还是少数,作家是需要有艺术天才的,需要有刻苦训练的。当人人都在拍视频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通过学习,通过锻炼,少数人能够成为未来的电影大师,能拍出留得下去的,影响一个时代,影响一个社会的视听作品。现在电影是在电影院观看的,网络的就叫网大,电视的叫电视剧,其实在我的眼里这都是一个东西,都是以视听为主的叙事手段,就跟小说里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微型小说、小小说都是小说,只不过它的分量规模不太一样。视听写作这个时代到来了,我认为所有的年轻人,无论你现在是学文、学工、学理、学商,你们都有责任学会视听写作,你们都有可能在用视听手段创造艺术品的道路上成为一个很有才华有很多成果的一员。希望年轻一代的同学们在视听写作这个方面能够创作出成绩来,甚至拍出你的短片、长片,进入到这样一个艺术创作的行业来。
  【嘉宾】谢 飞,中国第四代电影导演、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第40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第43届柏林国际电
  影节金熊奖,主要作品《湘女萧萧》《本命年》《香魂女》《黑骏马》《益西卓玛》等。
  【整理】夏之睿,女,贵州贵阳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生,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
  电影节外联部部长;
   王敉果,女,山东东营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生,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外联部部员。
其他文献
[摘要] 鲍教授的音乐是中国的,或者说是中国人的。但是也是来自乡村的,民间的,这正是音乐艺术的魅力。不管作曲家来自哪个国家,他的创作都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比如贝多芬,勃拉姆斯,肖斯塔科维奇等著名大师们的音乐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鲍教授也不例外,他的音乐的民族性是很强烈的。  [关键词] 鲍元恺 《炎黄风情》 民族性 国际性 传统 现代  [DOI] 10.3969/j.issn.1002-6916
复刻与重构,即传记电影创作过程中的两大理念,尤其是对于音乐家传记片而言,电影需要糅合音乐、传记文学等多种艺术载体的特征,片中情节框架与人物形象又必须取材于现实。因此,传记电影大多选择描绘传主在典型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却又不排斥合情合理的润色、修饰甚至虚构,在对照式的呈现之余,以浓墨重彩的影视渲染,引导观众进一步认识传主。由于历史原型的存在,传记类影片的拍摄相比普通剧情片所面临的观众压力更大,既需要令
中国电影已经在世界电影格局中占有稳固的第二大市场的位置,2015年世界电影380亿美元票房,美国占有29%,中国则占17.8%,北美地区票房总收入111.26亿美元,中国猛涨到约67.8亿美元(440亿人民币),按照中国电影的增长速度,再有2-3年将和北美市场并驾齐驱,甚至超越成为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而这和市场体制建立与逐渐完善、市场不断开放与文化交流日渐广阔相关。我们接着需要强化的,其实更是文化
摘要 中唐时代韩愈、白居易、李贺的三首音乐诗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韩诗惊天动地,如天风海雨;白诗移人情性,如涓涓细泉:李诗想象瑰丽,能注鬼神。在创作方法上,韩诗听声类形,吸取古代文化精华,以琴写心;白诗“用常得奇”,采用叙述与描写相结合,具有传奇色彩;李诗运用意识流手法,奇诡诙谲,具有浪漫主义色彩。韩诗中的文化复古精神、白诗中的传奇故事和李诗中的精彩语言对后代诗歌、戏剧、小说等均有辐射影响。  关
一提到阿尔·帕西诺,人们往往会联想起他在经典影片《教父》中饰演的迈克尔·柯里昂这一角色,他那忧郁而又冰冷的眼神让人记忆深刻。1993年,他凭借在电影《闻香识女人》中的精湛演技,获得了第65届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和第五十届金球奖最佳男主角。鉴于阿尔·帕西诺对电影艺术的突出贡献,2007年美国电影协会授予其终身成就奖。阿尔·帕西诺不但是位杰出的演员,同时也是位出色的导演。1996年以来,他执导了多部优秀
摘要 正如海子所赞美的:金黄的麦地里守望的,是赤子;孩子的眼睛里闪耀的,是纯真的追寻。崔健作为中国摇滚音乐的第一人,开创了一种新的音乐方向,他真实地歌唱着。真实述说不仅是他歌词的精神内核,也是他的人生态度。  关键词 真实 孩子 表达 守望    语言的尽头是音乐。《毛诗序》言道:“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曾有人说:音乐是人的
摘要 在好莱坞大片充斥我们双眼的时下,一部能够令人百看不厌,反复思考的影片腾空出现实属不易,《Sin City》他做到了。他用他不羁的镜头语言、复古的黑白双色、极致的暴力渲染在观看者心中重重刻上一笔。  关键词 现实 虚幻 视觉艺术    一、前言    现实与虚幻是一组对立的词语,在后现代者的眼中他们已经打破对立的局面,站在“统一”的语境下,尽情演绎着相互应的乐章。《Sin City》这部完全忠
[摘要]比起其他城市电视剧题材的虚假、戏说之风,农村题材电视剧大都贴近现实生活,拍摄风格淳朴自然,语言生动,人物鲜活,这恐怕是《乡村爱情2》受到观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  [关键词]东北话 性格 二人转 创业    没有婉转曲折的故事情节,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故事。没有大腕明星主演,《乡村爱情2》却吸引了各个层面的观众。据央视索福瑞调查。该剧以最终的平均收视率为8.43%。最高收视率达到11.67%,
[摘要] 以纳粹集中营为主题的电影《伪钞制造者》把重点放在了关于生存和牺牲的选择上,导演为我们提出了两种选择,为生而活,或向死而生。影片中,人們无论是选择为了对生命的坚持,竭尽所能地活下去,还是选择了为了主义和信仰不顾牺牲;无论是尽力保护大众,使大家活下去,还是尽力鼓动大众,抵抗纳粹,都是他们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对于生命意义的实现,对于人生信仰的追求。  [关键词] 《伪钞制造者》 人物分析 为生
[摘要]《料理鼠王》于今年获得了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作为一部商业动画长片,它延续了好莱坞商业动画一贯的精致传统:以新奇创意震撼观众的心灵,以精美影音吸引观众的感官,以复杂内涵感染年轻观众。但同时,在这些优点之外,该片也有很多掩饰不住的平庸。  [关键词]创意 奇观 美国梦    前不久,由迪斯尼和皮克萨出品的《料理鼠王》获第80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相对于迪斯尼和皮克萨前一部动画长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