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以纳粹集中营为主题的电影《伪钞制造者》把重点放在了关于生存和牺牲的选择上,导演为我们提出了两种选择,为生而活,或向死而生。影片中,人們无论是选择为了对生命的坚持,竭尽所能地活下去,还是选择了为了主义和信仰不顾牺牲;无论是尽力保护大众,使大家活下去,还是尽力鼓动大众,抵抗纳粹,都是他们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对于生命意义的实现,对于人生信仰的追求。
[关键词] 《伪钞制造者》 人物分析 为生而活 向死而生
对于纳粹集中营为主题的同类型影片而言,《伪钞制造者》把重点放在了关于生存和牺牲的选择上,可以说它要比其它任何一部以往的电影,在这一主题上都表现的更为透彻。面对生命的威胁,在战争的大环境中,导演为我们提出了两种选择,为生而活,或向死而生。
一、为生而活
1.努力让自己活着
索洛维奇是一个作伪证件、伪造钱币的高手,被纳粹抓进集中营之前他在柏林经过着奢靡的日子。被捕后,活着成为他唯一的信仰与坚持,生存就是一切,竭尽一切可能活下去,他清醒地为自己的生存而战,为此他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哪怕只是一丁点。 他忍着疼痛在卫兵的工作纸张上画出了栩栩如生的卫兵画像,努力为自己赢得不去干沉重的体力活专门画画的“特权”。就是这一点点特权,保证了他多了一分存活下去的希望。他能够在卫兵转身的一瞬间吞下一个苹果,泰然地啃咽难以入口的食物。在他看来直接和德国人对抗绝对是徒劳的,他深知在集中营里,能否活到明天都是未知数,能度过一天就是幸运的。因此他才会说,“能活着就是唯一的事”,“我们生下来就是等死的,让我再多等几天吧”。
当他被转移到柏林北部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里,为破坏同盟国经济的伯德纳行动而卖命时,他成了纳粹利用的工具。而面临沉重的抉择:一边是战争的道义,一边是自己的性命。很明显,他首先选择的生存,只有生命才是最高的目标。伪钞制造成功,他们无疑成了纳粹的帮凶,如果纳粹胜利,依旧意味着把自己送上绝路。当一百多名伪钞制造者中唯一拒绝为纳粹效力的人博格阻止这个计划,并极力劝说索罗维茨加入自己的破坏行动,索洛维奇反对到:“我还活着, 这并不可耻”。
面对生存的挑战,索洛维奇忍下了被纳粹淋尿的侮辱,面对当头淋下的尿液,他甚至不做任何反抗,“你们这些肮脏的犹太猪,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什么都干”。面对纳粹的侮辱,面对生命的坚持,索洛维奇选择了不顾一切的活下去,哪怕尊严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戏谑。当他冲回淋浴室的过程,一组手提摄影机的跟拍记录镜头,外加全程背景音响闷弱处理,真实表达了当索洛维奇面对尊严的威胁,面对生存的坚持内心的痛苦与坚定。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特殊的音响处理手法在电影中出现过两次。博格不断破坏制造假美钞的行动,工期不断拖延,当一百多伪钞制造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索洛维奇独自造出了一批假美钞,拯救了所有人的生命。
事实上,索洛维奇只是选择了先让自己活下来,用其它的方式与纳粹对抗。他只是把生存作为第一目标,但他并不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原则的人。他并没有完全帮助纳粹,而是巧妙的通过在假英镑的打孔和调整假美钞的对比度,在所有假钞上都做下了记号,这也是在战争胜利时,集中营里的难友走进它们的工作室听他们解释时,博格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2.努力让周围的人活着
索洛维奇对于生存的信仰与坚持也包括着他希望他心中的家人,他身边的朋友,能和自己一起活下去,因为在他看来,生命是才是至高无上的。
索洛维奇在被押解去伪钞印刷厂的列车上遇到了病弱的囚犯克里亚,索洛维奇天性中善的一面无意中流露出来,之后他像父亲一样照顾这个肺结核的孩子,克里亚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为了让克里亚能吃到唯一治病的药,以制作假护照的手艺和党卫军军官赫尔佐格做危险的交易。为了不让纳粹发现克里亚已经感染病危,他划破自己的手指, 挤出血涂在克里亚苍白的脸颊上,想让他显得健康一些。当索洛维奇拿到药品的时候,脸上露出少见的笑意,他满心以为克里亚有救了,却没想到克里亚还没来得及吃上药,就被纳粹杀死了,索洛维奇眼睁睁看着还是孩子的克里亚死在纳粹的手里,心中无边的痛让索洛维奇临近崩溃。此时电影的声画配合极致表现着索洛维奇内心的重创,当索洛维奇看到克里亚死后忍痛回到聚会场地,所有的背景音响再次使用了闷弱化的处理,包括纳粹军官说话在内的闷弱的背景音响揭示了索洛维奇内心深深的震撼。他陷入在对克里亚死亡的悲痛中无法自拔,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全部消失,他的世界里只剩下他自己,和对克里亚无尽的悲痛。
对于周围的朋友,他视如战友,即便彼此信仰不同,但因由他对于生存的信仰与坚持,他希望竭尽他的所能,让周围的人都能活下去。为了平息博格引起的淋浴室风波,拯救同伴,他可以忍受看守员的拳打脚踢,由于博格的拖延与影响,美元迟迟无法伪造出来,赫尔佐格下了最后四周期限的死亡令,如果再造不出假钞,就先杀五个人示警。博格的坚持不合作让齐林斯基打算告密,谁料索洛维奇怒不可遏,誓言谁胆敢告密,就宰了谁。他的理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背叛同伴,不能放弃同伴。
无论是对他视如亲人的克里亚,还是对于他周围的人,他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希望所有人和自己一起活下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周围的伙伴.哪怕忍受各种屈辱。
3.当生命只剩下活着
索洛维奇因为自己对于生命的坚持与信仰他最终离开了集中营,戏剧性的是,当他走出了集中营,走出了灾难,走出了所有对于生存的威胁,他却茫然了,如果从前是为了自己,为了朋友不顾一切地活着,那么当自己已经可以自由活着的时候,却只剩下他自己,没有了亲人,没有了朋友,只有面前一个与他跳起探戈的陌生女子。他失去了方向,只能犹如行尸走肉般空虚地继续着。
二、向死而生
相较于索洛维奇,道格的坚持与信仰与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博格是为正义、为原则而战的。 1.牺牲自己只为正义与理想
他剛进集中营时拒绝更换从别的犹太人身上剥下来的较好的衣物,依旧穿着奥斯威辛单薄破烂的囚衣。他用自己的坚持表达对纳粹暴行的抗议。随后不久便找和索洛维奇表示,想要组织犯人发起暴动,他认为自己的牺牲将可能会更早的带来纳粹的失败,自己和同伴的死可能会挽救更多的人的生命。
2.共同牺牲同为正义与信仰
博格敢于用宣布放弃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成全理想。他从一进工厂开始他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种牺牲还不只是自我要求,他甚至已经到了认同周围所有犯人一起牺牲的地步,他不间断地进行破坏伪钞底版的行为。当纳粹提出若不完成美钞的印制就将杀死自己的六个狱友时,他依然毫不妥协。将被处决的六个狱友痛打了博格,说:“我们为何要因政治家的报复而死?”但博格毫不妥协。博格的妻子对于博格而言,就如同自己的战友,并肩作战,共进退,共存亡,他们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与追求,他们因为共同发反纳粹传单被关进集中营,也可以一起为了正义的理想而牺牲。“正义”、“主义”、“理想”、“自由”等宏大愿望是至高无上的,为了这样的共同理想,牺牲自己、战友都是值得的。在他看来,索洛维奇、齐林斯基等妥协者是自私的。他的所有行为都标志着他的信念,他向死而生,充满了大无畏的精神。在他的心目中为了理想,自己与个体的牺牲不仅是抗争,更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结语
在《伪钞制造者》这个战争的大环境中,人们无论是选择为了对生命的坚持,竭尽所能地活下去,还是选择了为了主义和信仰不顾牺牲;无论是尽力保护大众,苦中作乐,和纳粹周旋,使大家活下去,还是尽力鼓动大众,抵抗纳粹,和纳粹唱反调,希望大众共同为理想牺牲,都是他们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对于生命意义的实现,对于人生信仰的追求。尽力的表现这一人性的真实,便是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
参考文献
[1]冯寿农.《伪币制造者》的象征意蕴[J].外国文学研究,1994(03).
[2]冯寿农.论《伪币制造者》的叙事美学[J].外国文学评论,1994(04).
[3]由权.《伪币制造者》的叙述技巧[J].外国文学评论,2000(04).
作者简介
孟明,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0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
[关键词] 《伪钞制造者》 人物分析 为生而活 向死而生
对于纳粹集中营为主题的同类型影片而言,《伪钞制造者》把重点放在了关于生存和牺牲的选择上,可以说它要比其它任何一部以往的电影,在这一主题上都表现的更为透彻。面对生命的威胁,在战争的大环境中,导演为我们提出了两种选择,为生而活,或向死而生。
一、为生而活
1.努力让自己活着
索洛维奇是一个作伪证件、伪造钱币的高手,被纳粹抓进集中营之前他在柏林经过着奢靡的日子。被捕后,活着成为他唯一的信仰与坚持,生存就是一切,竭尽一切可能活下去,他清醒地为自己的生存而战,为此他抓住任何可能的机会,哪怕只是一丁点。 他忍着疼痛在卫兵的工作纸张上画出了栩栩如生的卫兵画像,努力为自己赢得不去干沉重的体力活专门画画的“特权”。就是这一点点特权,保证了他多了一分存活下去的希望。他能够在卫兵转身的一瞬间吞下一个苹果,泰然地啃咽难以入口的食物。在他看来直接和德国人对抗绝对是徒劳的,他深知在集中营里,能否活到明天都是未知数,能度过一天就是幸运的。因此他才会说,“能活着就是唯一的事”,“我们生下来就是等死的,让我再多等几天吧”。
当他被转移到柏林北部的萨克森豪森集中营里,为破坏同盟国经济的伯德纳行动而卖命时,他成了纳粹利用的工具。而面临沉重的抉择:一边是战争的道义,一边是自己的性命。很明显,他首先选择的生存,只有生命才是最高的目标。伪钞制造成功,他们无疑成了纳粹的帮凶,如果纳粹胜利,依旧意味着把自己送上绝路。当一百多名伪钞制造者中唯一拒绝为纳粹效力的人博格阻止这个计划,并极力劝说索罗维茨加入自己的破坏行动,索洛维奇反对到:“我还活着, 这并不可耻”。
面对生存的挑战,索洛维奇忍下了被纳粹淋尿的侮辱,面对当头淋下的尿液,他甚至不做任何反抗,“你们这些肮脏的犹太猪,为了保住自己的小命什么都干”。面对纳粹的侮辱,面对生命的坚持,索洛维奇选择了不顾一切的活下去,哪怕尊严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戏谑。当他冲回淋浴室的过程,一组手提摄影机的跟拍记录镜头,外加全程背景音响闷弱处理,真实表达了当索洛维奇面对尊严的威胁,面对生存的坚持内心的痛苦与坚定。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特殊的音响处理手法在电影中出现过两次。博格不断破坏制造假美钞的行动,工期不断拖延,当一百多伪钞制造工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索洛维奇独自造出了一批假美钞,拯救了所有人的生命。
事实上,索洛维奇只是选择了先让自己活下来,用其它的方式与纳粹对抗。他只是把生存作为第一目标,但他并不是一个没有道德底线原则的人。他并没有完全帮助纳粹,而是巧妙的通过在假英镑的打孔和调整假美钞的对比度,在所有假钞上都做下了记号,这也是在战争胜利时,集中营里的难友走进它们的工作室听他们解释时,博格留下了感动的眼泪。
2.努力让周围的人活着
索洛维奇对于生存的信仰与坚持也包括着他希望他心中的家人,他身边的朋友,能和自己一起活下去,因为在他看来,生命是才是至高无上的。
索洛维奇在被押解去伪钞印刷厂的列车上遇到了病弱的囚犯克里亚,索洛维奇天性中善的一面无意中流露出来,之后他像父亲一样照顾这个肺结核的孩子,克里亚已经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为了让克里亚能吃到唯一治病的药,以制作假护照的手艺和党卫军军官赫尔佐格做危险的交易。为了不让纳粹发现克里亚已经感染病危,他划破自己的手指, 挤出血涂在克里亚苍白的脸颊上,想让他显得健康一些。当索洛维奇拿到药品的时候,脸上露出少见的笑意,他满心以为克里亚有救了,却没想到克里亚还没来得及吃上药,就被纳粹杀死了,索洛维奇眼睁睁看着还是孩子的克里亚死在纳粹的手里,心中无边的痛让索洛维奇临近崩溃。此时电影的声画配合极致表现着索洛维奇内心的重创,当索洛维奇看到克里亚死后忍痛回到聚会场地,所有的背景音响再次使用了闷弱化的处理,包括纳粹军官说话在内的闷弱的背景音响揭示了索洛维奇内心深深的震撼。他陷入在对克里亚死亡的悲痛中无法自拔,周围发生的一切,似乎全部消失,他的世界里只剩下他自己,和对克里亚无尽的悲痛。
对于周围的朋友,他视如战友,即便彼此信仰不同,但因由他对于生存的信仰与坚持,他希望竭尽他的所能,让周围的人都能活下去。为了平息博格引起的淋浴室风波,拯救同伴,他可以忍受看守员的拳打脚踢,由于博格的拖延与影响,美元迟迟无法伪造出来,赫尔佐格下了最后四周期限的死亡令,如果再造不出假钞,就先杀五个人示警。博格的坚持不合作让齐林斯基打算告密,谁料索洛维奇怒不可遏,誓言谁胆敢告密,就宰了谁。他的理由是,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背叛同伴,不能放弃同伴。
无论是对他视如亲人的克里亚,还是对于他周围的人,他的出发点很简单,就是希望所有人和自己一起活下去,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帮助他周围的伙伴.哪怕忍受各种屈辱。
3.当生命只剩下活着
索洛维奇因为自己对于生命的坚持与信仰他最终离开了集中营,戏剧性的是,当他走出了集中营,走出了灾难,走出了所有对于生存的威胁,他却茫然了,如果从前是为了自己,为了朋友不顾一切地活着,那么当自己已经可以自由活着的时候,却只剩下他自己,没有了亲人,没有了朋友,只有面前一个与他跳起探戈的陌生女子。他失去了方向,只能犹如行尸走肉般空虚地继续着。
二、向死而生
相较于索洛维奇,道格的坚持与信仰与其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博格是为正义、为原则而战的。 1.牺牲自己只为正义与理想
他剛进集中营时拒绝更换从别的犹太人身上剥下来的较好的衣物,依旧穿着奥斯威辛单薄破烂的囚衣。他用自己的坚持表达对纳粹暴行的抗议。随后不久便找和索洛维奇表示,想要组织犯人发起暴动,他认为自己的牺牲将可能会更早的带来纳粹的失败,自己和同伴的死可能会挽救更多的人的生命。
2.共同牺牲同为正义与信仰
博格敢于用宣布放弃自己生命的方式来成全理想。他从一进工厂开始他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这种牺牲还不只是自我要求,他甚至已经到了认同周围所有犯人一起牺牲的地步,他不间断地进行破坏伪钞底版的行为。当纳粹提出若不完成美钞的印制就将杀死自己的六个狱友时,他依然毫不妥协。将被处决的六个狱友痛打了博格,说:“我们为何要因政治家的报复而死?”但博格毫不妥协。博格的妻子对于博格而言,就如同自己的战友,并肩作战,共进退,共存亡,他们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与追求,他们因为共同发反纳粹传单被关进集中营,也可以一起为了正义的理想而牺牲。“正义”、“主义”、“理想”、“自由”等宏大愿望是至高无上的,为了这样的共同理想,牺牲自己、战友都是值得的。在他看来,索洛维奇、齐林斯基等妥协者是自私的。他的所有行为都标志着他的信念,他向死而生,充满了大无畏的精神。在他的心目中为了理想,自己与个体的牺牲不仅是抗争,更是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结语
在《伪钞制造者》这个战争的大环境中,人们无论是选择为了对生命的坚持,竭尽所能地活下去,还是选择了为了主义和信仰不顾牺牲;无论是尽力保护大众,苦中作乐,和纳粹周旋,使大家活下去,还是尽力鼓动大众,抵抗纳粹,和纳粹唱反调,希望大众共同为理想牺牲,都是他们对于人生价值的理解,对于生命意义的实现,对于人生信仰的追求。尽力的表现这一人性的真实,便是这部电影的可贵之处。
参考文献
[1]冯寿农.《伪币制造者》的象征意蕴[J].外国文学研究,1994(03).
[2]冯寿农.论《伪币制造者》的叙事美学[J].外国文学评论,1994(04).
[3]由权.《伪币制造者》的叙述技巧[J].外国文学评论,2000(04).
作者简介
孟明,福建师范大学传播学院2010级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