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在治疗肛肠术后排便困难的临床观察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_d0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穴位贴敷;肛肠科;术后排便不畅
  肛肠科术后病人由于担心术后疼痛,术后不敢正常进食,而出现术后首次排便困难。以往的经验通过采取饮食疗法,按揉腹部等方法来缓解。但临床中很多病人仍出现排便困难情况。自2013年至今,我科室采用中醫穴位贴敷的方法来治疗肛肠科术后排便不畅的情况,效果不错,现总结如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一般资料 肛肠科住院病人423名,其中男性患者295人,女性患者128人,痔疮术后276人,肛瘘术后88人,肛周脓肿59人。平均年龄67岁。
  1.2治疗方法
  1.2.1取穴 根据病人病情,并遵照中医辩证特点选择穴位主穴神阙、天枢、支沟、足三里、上巨虚、大肠俞
  1.2.2药粒 根据取穴不同位置,将中药调成大小不等的圆形。
  1.2.3胶布 穴位贴敷专用胶布
  1.2.4操作方法 在敷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然后敷药,对于神阙穴用药量适当增加,对准以选好的穴位进行敷药,可以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用穴位贴敷专用胶布,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贴敷时间6-8小时,每周贴敷1-2次。
  1.2.5注意事项:(1)调服药物时,需随调配随敷用,以防蒸发。(2)有胶布过敏者,可改用绷带或脱敏胶布进行固定贴敷药物。(3)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贴敷穴位不宜过多,贴敷面积不易过大,贴敷时间不易过长,以免发泡过大。(4)对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使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5)告知患者在贴敷过程中,如出现局部皮肤疼痛、痒感明显,及时告知护士。
  2、结果
  没有出现大便困难,为效果明显。出现轻微大便难解,给予开塞露后,大便通畅,为效果不明显。出现大便困难,给予灌肠后,大便通畅,为无效果。
  治疗效果:效果明显356例占84%。效果不明显47例占11%。无效果20例,占5%。
  3、观察体会
  穴位贴敷疗法:将配方中药调成膏糊状,根据人体所患疾病的不同,辩证选穴用药,贴在人体特定的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穴位贴敷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效用,因而具有双重治疗作用。本次采取的穴位以足阳明、手少阳经穴为主。可以调理肠胃,行滞通便,除以上常归主穴外,热秘加合谷、内庭;气秘加中脘、太冲;气虚加脾俞、气海;血虚者加三阴交、关元。大肠俞为背俞穴,天枢乃大肠募穴,俞募配穴疏通大肠腑气,腑气通则大肠传导功能正常。支沟宣通三焦气机,三焦之气通畅,则肠腑通调。在临床中,穴位贴敷操作简单易学,患者容易接受,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20例临床观察。  方法:以2013年8月~2014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该期间内我院门诊部所收治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共计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1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12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吗丁啉进行用药干预。观察组采取兰索拉唑进行用药干预。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96.67%(116/12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分为对照组(异丙酚)和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各60例。结果:观察组的MAP、HR未见明显变化。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良率为100%,明高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8 h禁食、禁水,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发作期胆囊炎临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本院手术治疗的5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状况,计算其平均手术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费用,记录患者术后平均住院耗时,综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肠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2%,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肠梗阻患者68例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处接受治疗的老年肠梗阻患者68例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病症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及外科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患者25例、外科手术治疗组患者43例,保守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在保守治疗组患者中,其住院时间稍长于外科手术组患者,但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的80例病患,均通过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来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手术时长、出血量、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平均时长(95±23)min;恢复优良率为88.75%;骨折愈合平均时长为(5±2.2)月,手术出血量为50-20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5%。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哌酮与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小儿伤寒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60例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间就诊于我院的小儿伤害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头孢哌酮组及丁胺卡那组两组,每组30例。头孢哌酮组接受头孢哌酮组治疗,丁胺卡那组接受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结果:头孢哌酮组接受治疗后,其体温下降时间及体温正常时间较丁胺卡那组均明显缩短(P<0.05)。接受治疗7天后,头孢哌酮组治疗总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进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聯疗法治疗,治疗组40例除采用三联疗法加服中药制剂,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92.5%和57.5%、6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减少率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封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对中晚期恶性肿瘤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硫酸吗啡缓释片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的方法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强度NRS评分以及患者的疼痛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均有所好转,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措施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本院胫骨平台骨折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治疗,对照组(36例)行普通解剖钢板治疗。结果:观察组优24例(66.67%),良10例(27.77%),可2例(5.56%),优良率为94.44%(17/18);对照组优14例(38.89%),良10例(27.78%),可12例(34.21%),优良率为66.6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