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sh1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进行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聯疗法治疗,治疗组40例除采用三联疗法加服中药制剂,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溃疡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85%、92.5%和57.5%、62.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减少率分别为87.5%、90%高于对照组的52.5%和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法结合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好,可提高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有效率和治愈率。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三联疗法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与多发病之一,幽门螺杆菌会损害胃黏膜屏障,从而导致胃溃疡的发生,同时Hp是消化性溃疡复发的关键因素,根除Hp可显著降低消化性溃疡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溃疡的愈合治疗和提高胃动力[1-2]。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住院的消化性溃疡的患者,应用三联疗法加服中药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的8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1~68岁,平均(40±5.9)岁;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0~69岁,平均(39±5.9),两组的年龄和性别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l5 d内均未服用抑酸剂、抗生素及铋剂,肝、肾功能正常。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1次/d;左氧氟沙星500 mg,1次/d;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2次/d;克拉霉素500 rag,2次/d;阿莫西林1 000 mg,2次/d;治疗组除上述常规药物治疗外加服中药,①肝胃不和,如表现为胃部胀痛,连及两胁,舌苔薄白,为肝胃不和症状可用柴胡、陈皮、制香附、枳壳、生白芍等;②脾胃虚寒,若表现为胃部隐痛,按之减轻,空腹疼痛,食后减轻,少力,为脾胃虚寒症状可用炙黄芪、桂枝、枳实、白芨粉、炙甘草、三七、大枣等;③若表现为胃脘隐痛,口燥咽干,大便干燥,手足心热,脉细数,为胃阴不足可用麦冬、沙参、阿胶、石斛、海螵蛸、黄连等。水煎温服,1次/d,分早晚服用,连用4周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2003年消化性溃疡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标准评定:治愈:症状全部消失,溃疡瘢痕愈合或无痕迹愈合,Hp根除;显效:主要症状消失,溃疡达愈合过程期(H2),Hp根除;有效:症状有所减轻,溃疡达愈合过程期(H1),Hp减少;无效:症状、内镜及Hp检查均无好转。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为85%,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愈率为57.5%,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减少率分别为87.5%、90%,对照组分别为52.5%、60%,见表1。
  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减少率:治疗组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和减少率分别为87.5%、90%,对照组分别为52.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消化性溃疡发病缓慢、病程长,发生主要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起,侵害胃、十二指肠黏膜,且多为慢性发病,患者不易发现,误诊率和发病率极高,而且彻底治愈很难,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3-4]。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消除幽门螺旋杆菌(Hp)是治疗的根本,根除Hp可以明显降低溃疡复发率,也可使溃疡愈合,所以提倡两种抗生素加铋剂的三联疗法进行治疗。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白芨、三七、甘草、海螵蛸等药具有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胃酸酸度,缓解肠管平滑肌痉挛,增强胃肠蠕动,保护胃黏膜,加速溃疡面愈合,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等作用。因此,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症状消失快、溃疡愈合早、疗程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王育文,冯安华;胶体次枸檬酸秘与雷尼替丁对消化性溃疡疗效和复发的影响[J].长治医学院学报,2008,6(4):14.
  [2]王吉耀,廖二元,胡品津;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417.
  [3]师 磊,王 芳,魏耀周,等;四联短程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J].临床军医杂志,2009,29(3):40.
  [4]沈玉根,刘建成,陈士葆;消化性溃疡的病因和治疗[J].中国新药和临床杂志,2003,22(10):62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头痛宁胶囊与尼莫地平联合治疗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于本院治疗的200例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以及治疗组I、II、III,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治疗组I除常规治疗外,另给头痛宁胶囊;治疗组II除常规治疗外,给予静脉滴注尼莫地平;治疗组III联合应用治疗I、II组的治疗措施。结果:头
期刊
摘要:目的:经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价值进行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55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患者均接受经阴道超声诊断。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作为金标准,对经阴道超声诊断下的诊断结果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结果显示:51例(92.73%)患者为单发性病灶,4例(7.27%)患者为多发性病灶,诊断结果与最终病理诊断结果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推拿联合牵引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将本组96例患者随机分为推拿联合牵引组、推拿组、牵引组,各32例。三组均连续7d为一个疗程。结果:拿联合牵引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推拿组和牵引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推拿联合牵引组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推拿组和牵引组,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兰索拉唑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120例临床观察。  方法:以2013年8月~2014年8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择该期间内我院门诊部所收治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共计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方法进行分组,12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12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吗丁啉进行用药干预。观察组采取兰索拉唑进行用药干预。结果:观察组接受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96.67%(116/120),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用于无痛胃镜检查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0例无痛胃镜检查患者分为对照组(异丙酚)和观察组(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各60例。结果:观察组的MAP、HR未见明显变化。观察组的镇痛效果优良率为100%,明高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术前8 h禁食、禁水,麻醉前30 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急性发作期胆囊炎临床治疗所取得的效果,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间本院手术治疗的51例急性胆囊炎患者,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通过开腹胆囊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状况,计算其平均手术时间,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费用,记录患者术后平均住院耗时,综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肠
期刊
摘要:目的:探析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3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20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吡拉西坦注射液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脑苷肌肽注射液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2周的临床治疗,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2%,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明显,具有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肠梗阻患者68例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处接受治疗的老年肠梗阻患者68例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病症将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组及外科手术治疗组,保守治疗组患者25例、外科手术治疗组患者43例,保守治疗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组给予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在保守治疗组患者中,其住院时间稍长于外科手术组患者,但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特点和注意事项。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股骨干骨折的80例病患,均通过闭合复位交锁髓内钉来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手术时长、出血量、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手术平均时长(95±23)min;恢复优良率为88.75%;骨折愈合平均时长为(5±2.2)月,手术出血量为50-200ml,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5%。结论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哌酮与丁胺卡那霉素治疗小儿伤寒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将60例2013年2月至2014年9月间就诊于我院的小儿伤害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患儿随机分为头孢哌酮组及丁胺卡那组两组,每组30例。头孢哌酮组接受头孢哌酮组治疗,丁胺卡那组接受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结果:头孢哌酮组接受治疗后,其体温下降时间及体温正常时间较丁胺卡那组均明显缩短(P<0.05)。接受治疗7天后,头孢哌酮组治疗总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