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高中学生物理问题意识的策略

来源 :辽宁教育·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g0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主和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发展的理念。这种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意识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问题意识使人的注意力具有明显的指向性与选择性,对持续进行有目标的思维、积极探索活动形式等,具有显著的激励效果。作为教师,应努力探寻有效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一、加强基础知识的积累,使学生有问的基础
  学生如果具备了坚实的物理理论知识基础,就可以对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深入地理解与掌握,就会有问的基础。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楚基本概念。如当处理“运动学”的习题时,会遇到“加速度结果为负值”的情况,如若学生对加速度的物理概念没有清晰的理解,往往会怀疑自己的计算结果,导致计算错误。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加速度本身就是一个矢量,具备方向性,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反时,加速度的数值就会出现负值。其次,要熟悉公式的使用规律。不同的公式使用条件和范围不同,如计算感应电动势常用公式有E=[n???t]和E=BLV[sinθ]。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而后者用于导体棒在匀强磁场中平动切割磁感线的情况。此外,同样的公式中,字母表达的含义也可能不同。如[GMmR2=mV2R]中,左边的R代表的是距离,右边的R代表的是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最后,要明确基本方法的运用。如研究物体的受力时,看到连接体,通常要运用整体和隔离的方法;研究多因素影响某一物理量的问题,则要使用控制变量法。
  二、创设生动物理情境,使学生有问的空间
  课堂教学应该是真实生活中解决问题的“实验室”,应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生提供解决物理问题的情境,再通过适当的点拨、诱导,引领学生去感悟、去揣摩,打破他们已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唤起正确的物理思维,激发其内驱力,使他们在情境中产生困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地去解答问题,提高能力。物理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从生活和自然中创设问题情境
  在近几年的高考物理试题命题中,很多物理情境的设计源于生活实际和自然中的素材,源于实验中所取得数据的特点。这些命题也为教师的教学引领了方向: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以我们身边的生活片段作为着眼点,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这样,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意识,真正体现物理教学的价值。如在学习“涡流”一课时,我将电磁炉拿到课堂上,先让学生体验“把手放在正在工作的电磁炉上”。学生摸完后发现不热,感到十分惊讶。于是,再分别将盛水的铁锅和陶瓷锅放在上面加热。学生发现:铁锅中的水很快沸腾,但是砂锅里的水却始终是凉的。他们纷纷提出了类似“电磁炉都能把铁锅里的水烧开,可为什么手没事呢”“为什么砂锅里的水不热”“电磁炉是怎么加热铁锅里的水的”的疑问。这样,就使学生产生了关于生活认知的乐趣,自然而然地提高了问题意识。
  (二)从实验操作中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物理学家研究物理问题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是观察和实验。利用物理实验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后,有所发现,有所联想,引导学生在思考和分析问题的同时,迸发出新的科学的问题。如在学习“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力”时,教师可以利用洛伦兹力演示仪,演示电子束的运动情况:不加磁场时,轨迹是一条直线;加磁场后,电子束偏转;改变磁场方向,轨迹发生改变……通过实验,让学生可以亲眼看到电子在加磁场时径迹发生弯曲的现象,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会被调动起来,会更认真地观察,同时提出自己的疑惑:是什么力让电子束发生偏转?这个力的方向是怎样的?磁场方向、电子的运动方向及其受力方向有什么关系?这些问题很好地推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洛伦兹力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三)从简单的物理模型中创设问题情境
  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而实际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一般都很复杂,涉及多种因素。构建物理模型时,要舍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从而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建立起理想化模型。建模是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模型化正确与否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物理问题解决的质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简单的物理模型中创设情境。如在“学习板块模型”时,可以给出最简单的模型“板块叠加”,使木板块在外力的作用下沿着光滑平面运动,然后沿着粗糙平面运动,最终提出并解决“传送带”的问题。
  三、教会正确提问方法,使学生有问的能力
  要培养问题意识,必须让学生会问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向学生“提供”问题,更应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指导他们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地质疑,以培养创新意识,促使其得法善问。
  (一)从因果关系上发问
  世间万事万物有因必有果,这是自然生存的法则。因果关系客观存在于物质世界的运动、变化之中,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各种现象间的联系。因此,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物理量的因果关系上发问,追根溯源,顺藤摸瓜,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如楞次定律所提及的电磁感应过程中有两个最基本的因果关系,一是感应磁场与原磁场磁通量变化之间的阻碍与被阻碍的关系,二是感应电流与感应磁场间产生和被产生的关系,抓住阻碍和产生这两个因果的关联点就成为了应用楞次定律解决问题的关键。
  (二)从对比关系上发问
  物理中很多概念、规律、现象都是具有可比性的,所以教学中经常使用对比法去辨析两种或多种物理概念、规律、现象之间有何相同和不同。如电场与重力场对比,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对比,洛伦兹力与安培力对比,左手定则与右手定则对比,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对比等。通过这样的对比学习,引导学生从对比关系上发问,既有助于温故知新,又能培养知识迁移的能力。
  (三)从关键词上发问
  要解决物理问题,读题和审题是第一步,读题时必须要抓住题目的关键词。通过关键词快速思考,积极发问,能提高做物理题目的效率和得分率。在平常的授课过程中,我经常让学生将关键词画出并提醒他们:“这个地方该怎么思考?”这样,就能给他们一个“暗号”,勾出他们心中的“问号”。如遇到“恰好、刚好”字样时,他们马上会做出反应:临界状态,并产生问题:这时的状态满足怎样的条件?受力如何?应该怎样列式?如题中出现“圆周运动”,他们就会马上想到:物体受哪些力?谁来充当向心力?
  (责任编辑:杨强)
其他文献
我校体育工作在PDCA教学项目管理体系下,逐渐形成了“六位一体”的篮球特色校园文化。所谓“六位一体”即从六个方面去探索篮球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加强篮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形成特色课程体系;开发大课间篮球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丰富校园篮球活动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展篮球社团训练,提升学生竞技水平;建设篮球校园文化,提升篮球运动氛围;推动篮球家校合作,共育学生美好未来。通过努力,我们创造了“一体化”
本文旨在阐明《荀子》思想的特质和历史意义,而由此探讨其“天下”观和对当时秦国的看法.借此欲阐明《荀子》一书在战国时代周鲁两国已经不存在的政治情况下成形或出现于世的
谢晋,男,汉族,中共党员,1923年11月出生,浙江上虞人.他始终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坚持艺术创作与时代发展同步.改革开放以来,拍摄了《天云山传奇》《牧马人》《芙蓉镇》《高
期刊
进行中共党史教学,教师需要明确主题并基于丰富的历史情境和适切的问题导向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既要以清晰的主线进行历史叙述,又需将中共党史置于一个宏大的世界背景和时代背景中进行探析。同时,教师还需以小见大,引导学生深度理解中国共产党人排除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胜利的革命精神和政治智慧,通过见人、见事、见情,有效引导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力行。
统编教材中选编了相当数量的革命传统题材的课文,这类课文由于离学生生活较远,对于第一学段的学生而言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要让其受到思想熏陶。这就要求教师补充背景资料,降低阅读难度;立足语言文字,感受伟人形象;关注阅读方法,感悟革命精神。
据统计,在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小学阶段有四十余篇、初中学段有三十余篇课文融入了革命传统教育。如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冼星海的《黄河颂》、吴伯箫的《灯笼》,等等。每篇课文都文质兼美、意味深长,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文章,对进一步促进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推动教育教学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有很大的作用。那么,教师该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党史教育呢?
我校是全国首批足球特色学校,基于这一定位,我们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立足实际问题探索开发课程的路径;借鉴先进的建学理念,构建了“五级金字塔型”足球课程体系;通过设计足球队队徽、球队Logo和队歌,丰富大课间以及课外活动,打造了具有足球特色的校园文化。我们把校园足球作为扩大足球人口规模、夯实足球人才战略的有效方式,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为目的,争取家长、社会的认同和支持,让更多学生热爱足
语法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语法规则的使用,忽视语言交际情境;学生一味关注语法结构,忽视语法的意义和功能。其实,教师可以将语法的表意功能、语法结构、语法运用与思维品质的培养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在语法学习过程中内化语法意识,提升思维品质,从而使语法教学从“静态的语法规则”走向“动态的语法规范”。  译林版《英语》五、六年级教材每个单元独立增设Grammar time板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从1921年到2021年的百年风云变幻中,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带领中国人民取得了辉煌成就。  思政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广大学子成长成才的关键一课。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立德树人、打牢“地基”的关键课程,其课堂理
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编了多篇中国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作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本)》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提出:“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