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y43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朗读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朗读必须给予重视,将会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的效果。
  【关键词】朗读; 语言艺术; 理解能力【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25-01
  阅读课文的教环节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教师在重视点拨、指导的同时,更应重视多给学生自由阅读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知体味。通过熟读、背诵,使书面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要保证学生朗读的时间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会意,欣欣然。”[1]读书贵在自悟自得,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2],讲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教师就是不敢充分相信孩子,认为与其让学生自己读,不如教师多讲些。于是,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朗诵时间,教师就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大加分析,由于学生自主读课文的时间太少,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并不真切,思考并不深刻,感受并不强烈。此时的学生只是一个听者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读者,他们体会到的“情”、感悟到的“理”无非是老师个人的读书心得、体会。这势必会使原本富有个性的学生变成一个个只用同一个脑袋思想,用同一张嘴巴说话的“机器”。因此教师不应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一定要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原给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多读读书,让学生通过眼前所读到的文字自己去体会,去领悟,而老师只要退至后台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
  有位教师在教《小摄影师》一文时,并不急于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而是先让学生认真地读读课文,读通课文并想想主要讲了什么。不一会儿学生们的小手就三三两两地举了起来,教师又让学生再认真地读一读,把不懂的词语句子画出来,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又读开了,当学生们的小手再度举起时,教师还是再一次让学生认真地读课文,想一想自己不懂的地方是否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的办法来解决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理解课文的机会,学生在之后的小组讨论中非常激烈,气氛甚是活跃,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学生对课文的质疑非常深刻,如“小男孩这么希望拍到照片,后来为什么没有来呢?”“高尔基为什么不让杂志社的记者进来,却嘱咐秘书一定要放小男孩进来呢?”等等。正因为教师给了学生自己读,自己思考的时间,因此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也是非常深刻的。不用教师解答,其他的学生就帮他们把疑难解决了。相信学生,学生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2认真精选朗读练习点,掌握朗读技巧
  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设身处地的、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期尽情发挥作者当时的情感,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地适当地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等技巧。但这些指导不可能课课皆有,次次具备。因此,要精心选择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锤锤敲打,锤锤有声。如《桂林山水》中的“啊”的读法,可进行音变训练。“啊”的具体读法是:“静啊(nga)、清啊(nga?)、綠啊(ya)、奇啊(ya)、秀啊(wa)、险啊(na)。以达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之功效。标点符号标志着朗读的语调和停顿。根据不同的标点指导朗读,就更能读出正确的语调和适当的语气。如《黄继光》第九自然段前三句话连用了三个感叹号,我先引导学生试读,最后总结出第一句“啊!”是表达战友们看到负伤的黄继光站起来时的惊喜之情;第二句“黄继光突然站起来了!”和第三句“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是突出钢铁铸成的英雄形象,要读出对英雄的赞美、歌颂。再如:有位教师在教学《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其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想高声对全世界说,似乎全世界都能听见我的声音:‘看啊,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每个夜晚都是这样工作的。你们看见过去这样的总理吗?’”。他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通过朗读他们都体会到了作者的自豪和对总理的敬佩心情。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将理解到的东西体现于朗读中。在请个别朗读时,学生都能很好地体现作者当时的心情。有的学生把重音放在“高声”、“全世界”、“这样的”。有的学生把重音放在“都能听见”、“看啊”、“每个夜晚都”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一半在朗读里面获得。
  3朗读必须坚持与解课文相结合
  “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3]真正的阅读,是与文本作者心灵的沟通与对话,是由一个生命进入另一个生命的融合重建过程。在教师讲解、分析基础上获得的感悟往往缺少深切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一篇文章内含的思想情感真正由作者“移情”至读者,非得靠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多给学生提供朗读的机会,通过抑扬顿挫、长短徐疾的朗读,化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感悟文章的真谛,达到“情自心中来,情自口中出”的美妙境界。
  总之,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朗读训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连贯,对文章的结构和节奏把握得更加准确;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文章的思考,理清文章的层次,把握文章的脉络,体会文章的主旨,明白话中之话,言外之音,可以丰富材料,锻炼语言能力,规范语言技巧。它在小语教学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只有通过教师们精心的指导,学生们的刻苦练习,才能真正在小语教学中展现它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任运昌 课堂默读!阅读教学不容忽视的话题.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05年第5期。
  [2]陈少华 朗读──—让语感不再朦胧.中小学教学研究,2005年第12期。
  [3]卢偓 朗读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展现.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21卷第4期。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10-01  本人根据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理清学生思维脉络,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从而上好数学课的经验。具体从下面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尝试,共大家斟酌。  1让学生喜欢上你,从而喜欢上你的课  现在很多教师在思考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时,经常考虑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忽视了个人魅
期刊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古代诗词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地位更加重要了,它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必经之路,在高考中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新难点.所以,诵读诗歌
【摘要】新新课标下,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扬长避短,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问题。  【关键词】几种毛病;围绕中心;注意真实性;做到新颖【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19-02  习作太难了,难以上青天,33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这是笔者常常听到的声音。小学生习作常常感到“无从下笔”、“无话可说”这个问题由来已久,
利用吉林省农科院自行设计的开放回流式呼吸测热装置,测定了6头松辽黑猪生长育肥期3个体重阶段(20kg,40kg,60kg)的生长状态及饥饿状态下的气体交换、产热量、尿氮排泄量,以及生
【中图分类号】G21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12-01  语言是人们在进行交际活动时的主要工具。人们可用语言互相联系,增进友谊,解决问题,达成协议,从而得到自己所希望的满意效果或达到自己所追求的目的。因此,我们说,语言不仅是一门科学知识,而且是一门重要的交流工具。  当人们在互相交流思想、情感等活动时,就得使用交际能力的宏观技能——听、说、读、写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作文教学一直是一个盲区,大部分学生怕写作,懒于写作.这要求我们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要学会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生
【摘要】学生学习的就是模仿老师所教的,以往的语文教学大多是学生课堂朗读少,放录象或教师范读多这样做的,且很多人都是习惯这样做的。长期的教学习惯把语文教学引入“死胡同”,把本该是生动活泼、色彩浪漫、情感丰富、感染力极强的语文课,搞得枯燥无味,一点生机都没有了。我们是否应该还学生朗朗的读书声呢?  【关键词】朗读;语言;审美;思维【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
1.试验一 包膜氨基酸的制备及水中溶失率测定 以壁材与氨基酸比为1:1或1:2分别制备淀粉及β-环糊精包膜氨基酸,测定包膜淀粉糊化度与氨基酸水中溶失率。 结果表明:淀粉与氨
【中图分类号】G356.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15-01  习作讲评是师生之间交流思想,及时反馈习作的指导结果与提高批改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学生完成习作并经过教师批改后进行的,是对学生一次作文训练的二次指导。那么如何优化习作讲评流程,更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呢?  1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批注知道改在哪里  随着作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大部分老师已充
期刊
【摘要】三年级是学生作文入门的关键,如何指导学生写好作文?一、多种形式并用,培养学生写作兴趣;二、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三、通过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引导学生模仿写作。  【关键词】培养兴趣; 观察能力; 模仿借鉴【中图分类号】G252.1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21-0222-01  三年级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