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癌女孩变身顶级模特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江西卫视《妈妈来了》舞台上来了一位26岁的郑州姑娘王亦如。她不仅在舞台上展现出模特般的身材及过硬的唱功,还用寥寥数语道出了自己的传奇人生:“我曾是一名骨癌患者,今天却已是两个混血宝宝的妈妈……”
  医治骨癌,继父为她倾家荡产
  16岁,是人生中最美丽的季节,但王亦如的16岁,却在经受着生命的考验。
  那年年初,她的左臂突然隐隐作痛。最初,她以为是上体育课扭伤了,并未在意。可后来,她连穿衣服都变得困难,还无故流起了鼻血,一家人才紧张地把她送到医院。诊断结果一出来,妈妈几乎崩溃了——王亦如左肱骨上端长了骨肉瘤,恶性。最直接的治療是截肢,如果保肢,就得先化疗——切除肿瘤段后进行骨移植——再化疗。不仅治疗的费用高昂,两种情况还都有失败的风险。
  王亦如被带到北京积水潭医院治疗。一开始,妈妈谎称她只是骨头有炎症。两次化疗之后,她开始掉头发,妈妈不得不说出实情。
  得知真相,王亦如如坠冰窖,哭着问:“妈,我要死了吗?”看着一脸蜡黄,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女儿,妈妈心如刀绞,她搂着女儿,“不会的,妈妈一定会救你的……”妈妈的话没能让王亦如安心,她变得敏感焦躁,动不动就摔东西,还经常冲继父吼:“你滚,不要你假惺惺地照顾我。”但继父总会慈爱地看着她,给她递饭,为她洗脸。“其实,那会是害怕他也如父亲一样,把我抛弃。”回忆当初,王亦如不好意思地说。
  一天上午,暖暖的阳光从窗外照进病房。沐浴着阳光,王亦如突然想出去走走。经过医生办4 公室时,她听见继父的声音:“医生,你一定要想办法救救小如,她还年轻,如果没有合适的异体骨,就把我的左臂捐给她吧。”
  王亦如一惊,有喜也有悲。她曾觉得皮肤黑、笑容傻的继父是配不上妈妈的,但这个男人却愿意为没有血缘关系的自己捐出手臂,顿时,她泪如雨下。那天,她破天荒地把他做的鲫鱼汤喝得干干净净,还甜甜地说:“谢谢。”这个西北汉子一愣,用手挠挠头,腼腆一笑,结巴着说:“不谢,不谢。”
  或许是受上天眷顾,王亦如很快等来一位遗体捐赠者的左肱骨。在经历了6个多小时的手术后,她拥有了新的左臂,以及一道38针、一尺多长的伤口。
  王亦如在疼痛中醒来,母亲哭着抱住她:“以后我们住哪啊?”王亦如一脸茫然,“老家不是有房子吗?”“为了给你做手术,他把老家的房子都卖了,还向亲友借了20万元啊。”听到自己这病花了近50万,王亦如低下了头,却在心里烙下了继父的影子。
  出院那天,她当着妈妈的面,第一次喊继父“爸爸”。继父喜极而泣,颤巍巍地回道:“哎。”她一手挽着父亲,一手挽着母亲,笑了,那笑容背后是感激,感激继父给了她新生。
  补习英语,遇到真命天子
  继续未完成的高中学业。经历过生死考验,她异常珍惜时间,几乎每分每秒都在学习,她的英语成绩尤其棒。
  高三的一天,妈妈朋友的儿子找到王亦如,说他要见一个加拿大人,让她去帮忙做翻译。两人来到一间教室外,只见一个一头金色披肩长发,戴鸭舌帽,穿着T恤的高个子外国男子正和一群中年教师争论着。“一见他,就感觉一阵海风吹了过来,他特别像丘比特,很可爱。”不过慢半拍的王亦如并不觉得自己对他一见钟情,而是在后来的相处中,才有了触电的感觉。
  这个在王亦如心中如丘比特的男孩叫加枫,来自加拿大,比她大两岁,在中国一家通讯公司做市场培训。
  这次见面后,王亦如提出,“我想去北京上学, 你能帮我辅导英语吗?”“可以啊。”“但我很穷哦。”
  王亦如吐吐舌头道。“ 那你看着给吧。”“30元行吗?”加枫大笑一声,说:“行。”其实,当时补习的市价是150元,但这个抠门的丫头硬是给人家压了120元,为了补偿,她偶尔会带他去母亲的足疗店享受一下足疗。
  第一次去,就被姨妈逮了个现行,然后捅到了妈妈那里,“小如带了个老外回来,是不是恋爱了?”妈妈很生气,找到王亦如,“还在上高中呢,你要干嘛?”王亦如一脸无辜,“没干嘛啊,他是我的外教老师。”妈妈半信半疑:“真的?”“嗯。”
  第二天,她又带着他去了足疗店。美剧迷妈妈一见他,一边兴奋地拽着王亦如,一边尖叫:“哎哟,妈啊,太帅了,像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王亦如很无语地白了母亲一眼,“妈,注意形象。”
  这之后,王妈妈经常在王亦如耳边念叨:“你那外教老师,太帅了,什么时候又让他来做足疗呢?”就这样,两人的感情还没明确,加枫却已经得到了未来岳母的认可。
  或许是妈妈的念叨起了作用,王亦如竟真的爱上了加枫。王亦如是个简单直接的女孩,连爱情告白也没点花花肠子。“你比较不错,我挺喜欢你,要不我们谈恋爱吧。”加枫摇头:“你没有任何感情经验,我不敢负责。”王亦如说:“要不我去积累下经验,再回来找你。”加枫急了,结巴着说:“那还是不用了。”
  2005年圣诞节那天,加枫手捧着99朵玫瑰在王亦如学校门口挑破了两人暧昧的关系,王亦如羞红了脸,赶紧把玫瑰装到垃圾袋里拿回寝室。如今回忆此事,王亦如还有些“埋怨”:“节日当天买99朵玫瑰是件很白痴的事。”
  2006年5月20日,别人还在备战高考时,王亦如却和加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有人说她大胆、前卫,但她说只是因为爱情。
  留学加国,迎来模特事业高峰
  如果说继父给了王亦如重生的机会,那么加枫就是那个助她追求人生高度的人。
  婚后的一天,加枫突然拉着王亦如仔细瞧,她被瞧得有些发毛,“怎么了,我脸上有脏东西?”加枫摇摇头,“没有,我只是觉得你的五官太美了,为什么不去做平面模特呢?”爱美、追求美是女人的天性,一听有人称赞自己,她仿佛飞上了天,但加枫随后说的话,又像一盆冷水泼过来,“你虽然有1米73,但有点胖,先减点肥。”
  在加枫的鼓励下,王亦如很快瘦下15公斤,“减肥很简单,少吃多运动。”减到48公斤,她立刻成了大美女,上街回头率百分百,而她也很快进入模特圈。选秀、模特大赛,几乎都能看见她的身影。她还一举夺得过中华旅游小姐大赛全国十佳。不过,她迎来模特事业的最高峰是在加拿大。   2007年春天,王亦如跟着加枫来到加拿大,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法律。学业之余,她签约了当地一家知名的经纪公司,并受到老板重视,“他们公司只有一个亚裔模特,只有16岁,而在加拿大有一些电视剧中的裸露镜头是不让未满18岁的人參演的,我的到来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所以我在那里很吃得开。”
  在加拿大的第一场秀,王亦如的名声就打响了。这场秀中的她第二天就登上当地报纸《24小时》头条,并被捧成未来模特界的新星。随后,采访、走秀、访谈、拍戏、拍广告,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在异国他乡,王亦如突然红了。
  这时,上天赐给了王亦如一份大礼——孩子。“如果当时没有怀孕回国生孩子,在模特路上我应该会走得更远。”但她从不后悔,在她眼里,家比事业更重要。
  随后,她中断了学业和事业,回到郑州生子。
  回归家庭,变身幸福辣妈
  现在,王亦如有两个儿子,一个5岁,一个10个月。大儿子帅气调皮,小儿子乖巧可爱。
  一天,她带着大儿子去做泥塑。其他小孩都给爸爸做烟灰缸,给妈妈做茶杯,她也让儿子这样做。儿子轻轻一哼,“我才不要呢,幼稚,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行,你做吧。”过了好一阵,儿子稚气地喊道:“妈妈,你看,我捏了个小鸡鸡。”王亦如一愣,随即笑了。“当时,旁边的家长看着我们偷笑,议论。可能在他们眼里,孩子出位,大人应该及时纠正,甚至责备。可我第一反应是儿子有勇气,也很有创意。我给他的作品拍完照后,我们才高兴地离开。”说起儿子,王亦如一脸骄傲。
  育儿时,她特立独行,婚姻中,她依然我行我素。结婚后夫妻两人仍然喜欢泡吧、K歌。一次,有个女孩喝醉了,非要拉着加枫去舞池跳舞。那女孩不断骚扰他,他只得把手背到屁股后面,向王亦如投去求救的目光。可王亦如却在一旁淡定自若地嗑瓜子,还回应给他“多好啊,有辣妹投怀送抱”的眼神。这时,女孩一下吐了,脏物全吐到加枫衣服上,他赶紧擦起衣服来。见到老公的窘样,王亦如当场笑弯了腰。“婚姻不是牢笼,给彼此自由的空间才能长久。况且有别的小妞看上我老公,我觉得很有面子。”
  2013年初,《妈妈来了》节目在全国招募选手,王亦如也报名参加。比赛那天,她站在舞台上轻歌飞扬,丈夫加枫带着两个儿子在台下摇旗呐喊。这动人的一幕是她曾无法想象的,更是妈妈和继父不曾设想过的。
其他文献
年初,当吕频和伊能静、吴莫愁、吴敏霞等人,一起出现在“2012年女性传媒大奖”女性榜样奖名单中时,吕频知道只有自己是寂寂无名的。  记者在北京亚运村的一家咖啡馆见到斗志昂扬的吕频。她留短发、穿中性黑风衣、戴黑框眼镜、不施粉黛,用极快的语速尖锐回击记者提问,在回答后常附上“对、对”的尾音,尤其褒奖单身生活时用了一连串“对”。这番自我肯定让笑容不多的她显得更强硬,但母亲这样评价:“她外表挺坚强,内心脆
期刊
接触过一些海外华人,他们刻苦勤恳,踏实肯干,但广泛认为在国外最不习惯和难以忍耐的就是枯燥简单的生活。  我们喜欢热闹的生活,可热闹的背后是什么?丰富多彩包括了哪些详细的生活情势?先说说热闹。中国人爱好聚会。就说开会一项,名目繁多的会议遍布全国,再严正的会议也少不了吃吃喝喝,那些假借会议之名,行游山玩水之实的运动更是不计其数。  我们还喜欢集会。以奥运会为例。奥运不是不能办,可为什么我们非要去争夺一
期刊
一位年轻的妻子向我抱怨:他经常熬更守夜地呆在电脑前,喝啤酒、抽烟,不换袜子和内裤,当你愤怒地去拔掉他的网线,他的眼睛能冒出火来。  她解决的方式非常奇特:“每当这个时候,我就马上叫上一对夫妻来家共进晚餐,只要他们来,他马上下楼买鲜花,铺桌布,开红酒,跟我一起收拾房间,清洗自己,一切就都正常了。”  传统的家庭教育就是会培养出这种“表面光”的人:不关心自己以及自己人的快乐,却要为陌生人的快乐负责。 
期刊
一起玩,越玩越无味  打发无聊的方式之一是群聚,但聚在一起玩乐的次数越多,越无法告别内心的孤独感。  每到下午6点,向波就开始筹备晚上的娱乐节目,准备赴各个厂商的约,或约见各级领导打好关系,每次,他都热络地称呼他们为“兄弟姐妹”。33岁的向波,从事代理副食品行业已有十年,在湖北襄阳的代理界小有名气,但还是得夹着尾巴应酬。但和回家相比,他宁可在外面奔波:“回家陪老婆也无聊。”  他每晚的档期都排得满
期刊
依靠科技,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和家人联系,呼朋唤友,在网络上了解他们的情况。这真是好事?  有一个18岁的孩子,他和父母的交流几乎都用发短信或者通过网络解决,他惆怅地对我说 :“总有一天,但是当然不是现在,我会学习一下如何跟人交谈。”  我问他:“为什么不面对面交谈?”他回答说:“因为面对面交谈是实时发生的,你没法控制你要说什么。”这也是我们中很多人的想法。发短信,写邮件,贴照片发状态,可以删除和编辑
期刊
或许,每个人都曾有过一次痛彻心扉的“最爱”。  你失去他(她),明白自己再也不能像爱他(她)一样爱别人,却无力挽回,只得在悠悠岁月里,慢慢舔舐伤口,却在不经意回忆的瞬间,泪水冲出泪腺。  45岁的黄绮珊又哭了,站在备受瞩目的《我是歌手》舞台,她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次为这首“前夫写的歌”痛哭。  “选错歌了。”她在心里默默哀叹,在歌曲间奏时死咬住左手,让牙齿嵌入肉里,用两排深深的牙印提醒自己镇静,但被誉
期刊
亲情的孤独  不要怪父母把遗产都留给了保姆和狗。  丁波的老师去世了。老师和他是十余年的邻居,1998年其子去了美国,一年回来一次,父子俩一年见一次面,其余时间都在电话和网上交流。  最后一次和儿子“见面”,是丁波帮的忙,86岁的老人连下床都吃力了,“帮我把电脑拿到床上来。”  老师执意让丁波陪在身边,平时伺候在身边的保姆被他找了个理由支出去买菜。视频连通后,老人吃力地向儿子宣布后事:“我死了,这
期刊
南京长江大桥上,车来车往,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噪音。自2003年起的每个周末,桥上都会出现一个中年男人的身影。他叫陈思,是为拯救大桥轻生者而来,他被誉为“守望生命的天使”。  记者在桥中央看到了他——皮肤黝黑,满脸胡须的形象与“天使”的美誉相去甚远。这十年里,他把时间、精力、金钱都用在了救人上,却常年不着家,妻子因此要和他离婚,女儿也埋怨他,他在守望别人生命时却让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  生死在一念之间
期刊
《家人》:孤独,曾经是一种个人感受。然而,今天它似乎变成了一种趋势。  范新刚:孤独感一直都存在于人群中间。在古代,幼年丧父叫“孤”,老来无子为“独”,“孤独”的感觉相对而言更具体。如今,感到孤独,一方面可能是没事干无聊所致,另一方面和个人价值无法实现,得不到认同有关。在大家都很关注自身感受的情况下,谈论孤独的声音就越来越多。  《家人》:为什么得不到认同会让人感觉孤独?  范新刚:“孤芳自赏”这
期刊
春时节,江西九江的阳光格外明媚。  周玉阳带着从贵州带回的20个孩子回家过周末。他骑着自行车,载着高艳,身后跟着19个孩子。一路上,他们欢声笑语,一边用力蹬着车追赶周老师,一边互相打趣:“高艳,你胖了,要减肥了!”  高艳狠狠地瞪着高鹏,嘟起小嘴,撒娇地拍拍周玉阳后背:“周老师,哥哥又欺负我!”高鹏抬起屁股,双脚使劲快蹬两下,追上周老师,朝高艳扮鬼脸。  这一幕,在九江经常可以看见,但没人知道周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