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支教,他倾尽千万家产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nls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时节,江西九江的阳光格外明媚。
  周玉阳带着从贵州带回的20个孩子回家过周末。他骑着自行车,载着高艳,身后跟着19个孩子。一路上,他们欢声笑语,一边用力蹬着车追赶周老师,一边互相打趣:“高艳,你胖了,要减肥了!”
  高艳狠狠地瞪着高鹏,嘟起小嘴,撒娇地拍拍周玉阳后背:“周老师,哥哥又欺负我!”高鹏抬起屁股,双脚使劲快蹬两下,追上周老师,朝高艳扮鬼脸。
  这一幕,在九江经常可以看见,但没人知道周玉阳曾身家千万元。为了一群孩子能上学,周玉阳放弃了高薪工作,变卖房产、汽车,挣脱一切束缚和流言,和妻子刘晚凤一起把20个孩子從贫瘠的大山带回城里读书。他做这一切,只希望他们的命运会有所改变。
  人生分水岭
  汶川地震时,周玉阳已拼得千万资产。这年,他34岁,在深圳做房地产,与妻儿过着富裕的日子。汶川地震改写了很多人的命运,同样也改写了周玉阳后来的人生轨迹。
  震后第7天,他带着药物和物资随朋友赶往灾区。一路上,随处都是倒塌的房屋以及大人小孩的尸体;地上的裂缝像血盆大嘴,随时把人吞噬……这番景象让他顿觉生命渺小、柔弱,之前以物质为重的人生观轰然坍塌。“人说不定哪天就没了,钱和权又有何用?”正是这次经历,激发了周玉阳内心的大爱,所以,他回到深圳后,不停地在琢磨该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
  2009年底,当得知贵州“慈福行动”在招募扶贫支教志愿者时,他第一时间报名,并于2010年3月正式成为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兴发乡石板村教学点的一名英语老师。
  石板村位于大山深处,只有一条蜿蜒的山路与外界相连,很多人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大山,也很少有人愿意来这里教书。这里的教学点只有一到四年级,距镇上的职业初中来回需走5个小时的山路,家长不放心,很多学生因此辍学,外出打工,甚至嫁人。所以一千人的村子,只有不到二十人初中毕业。
  周玉阳的到来,成为村里的一大奇闻,第一堂课便引来了众多家长的围观。他们趴在教室外面,脸贴着窗户纸,窥探着这个穿衬衫戴眼镜,操着一口普通话的外地人的一举一动。
  孩子们基础差,从来没有接触过英语,上课不敢回答问题。周玉阳就给每个学生买了课本,从ABC教起,他还买来文具放到课堂上,只要回答问题就奖励一块橡皮或是一支笔。
  在周玉阳爱心的感召下,孩子们慢慢接受他,并喜欢上他的课。
  夫妻策反计
  3个月后,离支教结束仅剩一周,听到周老师要走,孩子们沉默了。此后每堂课,学生们都认真听讲,就连平时爱翘课的“坏”学生都主动来教室自习。
  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周玉阳内心柔化,他希望留下,可他同时还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儿子,该怎么办呢?
  当晚,他给妻子打电话,“我想再待一段时间,行吗?”刘晚凤脑袋一片空白,整个人都抖起来,“你照顾了他们,那我和儿子呢?”她坚决不同意,周玉阳是吃软不吃硬的性子,妻子越强,他亦强。见说不动他,刘晚凤丢下一句:“再不回来就离婚!”挂了电话。
  周玉阳就这样留了下来,但只要一有空闲,他就给妻子发去一些贵州的美景照片,并诱惑她来旅游。刘晚凤心软了,想着她去了,或许就能劝回他了。于是,暑假时,她和儿子来到贵州。
  去石板村的车上,一个怀抱婴儿、满脸稚气的小姑娘“哗”地扯开衣服就在众目睽睽之下开始喂奶。刘晚凤震惊了,她没想到这个和自己儿子年龄相仿的女孩竟是婴儿的母亲。她问小姑娘的愿望。小姑娘低下头说:“我想上学……”这个细微的声音把刘晚凤的心抽空了,她恍然明白丈夫留下的原因。
  让她惊愕的远不止这个。因为海拔高,空气中弥漫着终年不散的寒冷,成排的茅草房像从山岩里长出来似的,孩子们满头虱子,还有那脏兮兮带着铁锈般的脸蛋,从来不穿底裤……他们围在刘晚凤身边七嘴八舌,不一会儿,她的衣服上就多了好几个黑手印。
  当天,她就买来洗发水,硫磺膏,密齿梳子和二十多条内裤,烧好水后撸起袖子给女生洗头发。头发刚浸到水里,瞬间就漂起一层黑虱子,水也由透明变成土黄。
  眼前的一切,让她坚若磐石的心融化了,她决心留下来和丈夫一起支教。
  “我早料到她的反应,才设了这个‘局’。”妻子善良心软,周玉阳正是利用这点赢了这盘棋。同时,他们把儿子转来贵州上学,但当地教育落后,他又语言不通,不久后儿子又回到江西,托周玉阳的父母照顾。
  终身为父母
  在学生们即将小学毕业时,周玉阳再次陷入困境。原来青春期的儿子叛逆不听话,成绩一落千丈,父母吵着要周玉阳回家。
  “你连自己的孩子都管不好,怎么教别人的孩子!”父亲发了飙,母亲也低声哭泣。这句话触痛了周玉阳的内心。
  这些年,他只关注自己的“事业”,忽略了儿子的教育,让他跟着自己辗转4个省市,刚熟悉环境就离开,几乎没交到朋友。而在儿子生理和心理最需父母帮助时,他们却给了他人生的空白。
  留下还是离开?这个难题再次摆在了周玉阳面前。在他左右为难时,儿子终于“爆发”。他连续翘课3天,爷爷奶奶找遍了整个小镇,终于在一家黑网吧把他揪出。那时,他正和一帮光着膀子的小混混们游戏对垒。奶奶被他气得住进了医院。
  儿子的表现像一个耳光扇醒了活在美梦里的周玉阳。他们必须回家担起父母的责任,但面对已经视如己出的学生,他又如何放得下?于是,他跟妻子商量,“不能留下来,就带他们回九江!”妻子大喊:“你疯了吗,这么多人回去,吃什么?”“要不把深圳的房子卖了吧。”“我们这些年在这里支教,几乎没有收入来源,用的全是以前的老本啊,并且所剩不多了。”周玉阳掏出烟,点上,狠狠地吸上几口,“总会有办法的。”
  然而,这个在周玉阳看来两全其美的主意,却遭到父母强烈反对。他们担心儿子照顾不了这些孩子,一旦生病或者发生意外,怎么向孩子的父母交代?三番五次的劝说都以无果告终,20岁就在外独自打拼的周玉阳生性独立、倔强,认准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第二天,他召开家长会,说出他的想法并与家长签订协议。本打算带10个孩子离开贵州,却因家长强烈要求,名单又增至15人。
  “孩子跟着周老师,我们放心。”高艳的父亲特意从六盘水连夜赶来。就这样,周玉阳和妻子带着15个孩子回到九江。
  “家”在九江
  一下火车,看到扑面而来的高楼,孩子们便兴奋得像刚出笼的小鸟,在他们眼里世界是新鲜的,也是未知的。
  这些孩子被周玉阳安排到他的母校江洲镇团洲私立中学,而他为方便照顾学生,也在学校教英语,月薪1000元。
  突然带了15个孩子回家,周玉阳的举动在亲朋中炸开了锅,“简直是个疯子!”“他真傻!”还有人质疑周玉阳有财团支持,也有人说他靠孩子骗钱……面对非议,周玉阳笑称:“我算是个理想主义者,不太会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如果换成早几年,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也会质疑。但这就是我想做的,其他的我真没多想,哪怕千金散尽。”
  由于家乡教育落后,孩子们的压力很大。周玉阳便为他们补习,还买来名著供其阅读,并教他们上网打字。
  春节过后,贵州那边又送来5个孩子,他们觉得,只有跟着周老师,孩子才能出人头地。
  时间好似一剂良药,慢慢治愈了周玉阳与父母间的矛盾。看着儿子儿媳每天辛苦照顾这20个孩子,老人心疼,只好妥协。他们搬回村子和儿媳同住,为了节省开支,还在门口的空地上种菜、养鸡、养鸭。
  每次,母亲做了好吃的,就让父亲送到学校去。而刘晚凤也会买些水果,分给孩子们吃。久而久之,孩子们也把他们当成了亲人,“我从小没有妈妈,刘老师就是我的妈妈。”高艳抹着眼泪说。
  未来有多远
  为了这件有意义的事,周玉阳夫妻先后辞掉深圳的高薪工作,还把5套房子卖掉4套,只留下一套40平方米的小房子。他从千万富翁变成普通民众,但无一丁点悔意。
  賣掉房子的钱,他一部分用在孩子身上,供他们吃穿;一部分用在自己的家庭开销上;还有一部分借给妹妹买房。如今,他的积蓄所剩无几,只够维持这群孩子一年的生活了。同时,他也得到一些好心人的捐助,他们给孩子寄来衣服、书籍和4万元现金,但这些资助,几乎是杯水车薪。
  “他们上高中,大学的费用……还有,明年贵州那边还要送一批学生过来……”面对20个孩子每年至少十万元的开支,周玉阳没有丝毫后悔与畏惧,但对未来,他还是很担心。难道一直靠别人的资助来养活他们吗?周玉阳摇摇头,内心茫然。而眼前,他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其他文献
中国血统的美国穷小孩,在不断被排挤的白人世界成功逆袭——23岁成为著名房地产公司项目负责人;31岁被任命为洛杉矶市副市長;35岁转为全球顶尖猎头公司老总;41岁又变身知名作家……如此强悍的职场猎手却没有让人hold不住的强势气场,身材娇小的陈愉,有西方流行的小麦肤色,身着简单休闲的服饰,在记者面前赤脚随意地窝在沙发里。  很难将这与“洛杉矶副市长”等高级词汇联系起来,但只要她一开口,热情与自信自然
期刊
年初,当吕频和伊能静、吴莫愁、吴敏霞等人,一起出现在“2012年女性传媒大奖”女性榜样奖名单中时,吕频知道只有自己是寂寂无名的。  记者在北京亚运村的一家咖啡馆见到斗志昂扬的吕频。她留短发、穿中性黑风衣、戴黑框眼镜、不施粉黛,用极快的语速尖锐回击记者提问,在回答后常附上“对、对”的尾音,尤其褒奖单身生活时用了一连串“对”。这番自我肯定让笑容不多的她显得更强硬,但母亲这样评价:“她外表挺坚强,内心脆
期刊
接触过一些海外华人,他们刻苦勤恳,踏实肯干,但广泛认为在国外最不习惯和难以忍耐的就是枯燥简单的生活。  我们喜欢热闹的生活,可热闹的背后是什么?丰富多彩包括了哪些详细的生活情势?先说说热闹。中国人爱好聚会。就说开会一项,名目繁多的会议遍布全国,再严正的会议也少不了吃吃喝喝,那些假借会议之名,行游山玩水之实的运动更是不计其数。  我们还喜欢集会。以奥运会为例。奥运不是不能办,可为什么我们非要去争夺一
期刊
一位年轻的妻子向我抱怨:他经常熬更守夜地呆在电脑前,喝啤酒、抽烟,不换袜子和内裤,当你愤怒地去拔掉他的网线,他的眼睛能冒出火来。  她解决的方式非常奇特:“每当这个时候,我就马上叫上一对夫妻来家共进晚餐,只要他们来,他马上下楼买鲜花,铺桌布,开红酒,跟我一起收拾房间,清洗自己,一切就都正常了。”  传统的家庭教育就是会培养出这种“表面光”的人:不关心自己以及自己人的快乐,却要为陌生人的快乐负责。 
期刊
一起玩,越玩越无味  打发无聊的方式之一是群聚,但聚在一起玩乐的次数越多,越无法告别内心的孤独感。  每到下午6点,向波就开始筹备晚上的娱乐节目,准备赴各个厂商的约,或约见各级领导打好关系,每次,他都热络地称呼他们为“兄弟姐妹”。33岁的向波,从事代理副食品行业已有十年,在湖北襄阳的代理界小有名气,但还是得夹着尾巴应酬。但和回家相比,他宁可在外面奔波:“回家陪老婆也无聊。”  他每晚的档期都排得满
期刊
依靠科技,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和家人联系,呼朋唤友,在网络上了解他们的情况。这真是好事?  有一个18岁的孩子,他和父母的交流几乎都用发短信或者通过网络解决,他惆怅地对我说 :“总有一天,但是当然不是现在,我会学习一下如何跟人交谈。”  我问他:“为什么不面对面交谈?”他回答说:“因为面对面交谈是实时发生的,你没法控制你要说什么。”这也是我们中很多人的想法。发短信,写邮件,贴照片发状态,可以删除和编辑
期刊
或许,每个人都曾有过一次痛彻心扉的“最爱”。  你失去他(她),明白自己再也不能像爱他(她)一样爱别人,却无力挽回,只得在悠悠岁月里,慢慢舔舐伤口,却在不经意回忆的瞬间,泪水冲出泪腺。  45岁的黄绮珊又哭了,站在备受瞩目的《我是歌手》舞台,她已数不清这是第几次为这首“前夫写的歌”痛哭。  “选错歌了。”她在心里默默哀叹,在歌曲间奏时死咬住左手,让牙齿嵌入肉里,用两排深深的牙印提醒自己镇静,但被誉
期刊
亲情的孤独  不要怪父母把遗产都留给了保姆和狗。  丁波的老师去世了。老师和他是十余年的邻居,1998年其子去了美国,一年回来一次,父子俩一年见一次面,其余时间都在电话和网上交流。  最后一次和儿子“见面”,是丁波帮的忙,86岁的老人连下床都吃力了,“帮我把电脑拿到床上来。”  老师执意让丁波陪在身边,平时伺候在身边的保姆被他找了个理由支出去买菜。视频连通后,老人吃力地向儿子宣布后事:“我死了,这
期刊
南京长江大桥上,车来车往,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噪音。自2003年起的每个周末,桥上都会出现一个中年男人的身影。他叫陈思,是为拯救大桥轻生者而来,他被誉为“守望生命的天使”。  记者在桥中央看到了他——皮肤黝黑,满脸胡须的形象与“天使”的美誉相去甚远。这十年里,他把时间、精力、金钱都用在了救人上,却常年不着家,妻子因此要和他离婚,女儿也埋怨他,他在守望别人生命时却让自己的生活一地鸡毛。  生死在一念之间
期刊
《家人》:孤独,曾经是一种个人感受。然而,今天它似乎变成了一种趋势。  范新刚:孤独感一直都存在于人群中间。在古代,幼年丧父叫“孤”,老来无子为“独”,“孤独”的感觉相对而言更具体。如今,感到孤独,一方面可能是没事干无聊所致,另一方面和个人价值无法实现,得不到认同有关。在大家都很关注自身感受的情况下,谈论孤独的声音就越来越多。  《家人》:为什么得不到认同会让人感觉孤独?  范新刚:“孤芳自赏”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