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非企业单位经营转让的限制与突破——以养老服务机构为例

来源 :法制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cmll19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囿于政策法规的限制及投资成本的考虑等,许多教育、医疗及养老服务机构要获得许可并在前期得到较快成长,不得不采用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形式.但是由于近年来产业政策的变化和发展,教育、医疗及养老服务机构得到了更多的重视,其品牌价值、营运价值等也越来越被重视,而前期的资本投入也相应产生了变现的冲动.如何实现前期投资的收益及变现?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经营及转让过程中的相关法律风险?本文以养老服务机构为例,探讨民办非企业单位经营转让过程当中的主要限制,并对化解相应法律风险提出对策和建议.
其他文献
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年,全面小康重在”全面”,保障民生是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中国人口老龄化迎来高峰,越来越突出的养老问题,对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来说如何得到更充分的保障?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如何构建农村养老权益保护法律体系,在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核心的前提下,如何具化农村养老法律制度,亟须解决.
当前,海南自贸港建设如火如荼.作为检察机关,要切实扛起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积极寻找服务保障自贸港建设的切入点.本文通过分析检察机关在服务保障自贸港企业营商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措施,并介绍海口市龙华区检察院服务保障企业营商环境的具体实践创新,试图为新时期检察机关服务自贸港建设提供新的有益参考.
行政复议是行政监督的范畴,属于一种内部监督.它是基于上下级行政机关之间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由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的一项制度,行政复议机构是行政机关具体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内部机构,行政复议的生命基础在于其公正性和高效性.鉴于行政复议中监督和被监督主体属于同一个系统,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行政复议机构的独立性,就成为保障行政复议公正性的必要前提.本文通过分析省级行政复议局设置状况,揭示其缺乏独立性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随着农民工群体内部结构的分化,新生代农民工已成长为城市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其法律意识状况不仅关乎我国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未来,也直接关系到农民工群体市民化乃至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进程.本文基于市民化视角,将法律认知、法律行为、法律态度作为考察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维度,对比分析玉环市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现状,探讨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法律意识的优化路径,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自觉和法律自信,实现市民化.
市场经济领域的民刑交叉案件,受到我国学术界、司法实务界的广泛关注.司法实践中民刑案件的法律关系、法律事实交叉等问题,影响了被害人民事权益救济的实现.刑事程序的被告人和被害人,其刑事诉讼地位与民事程序地位存在民刑交叉的情况.故民刑交叉案件可以并行,以分别审理的方式,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民事权益.
地方立法后评估是改善和强化地方立法工作的有效方式和途径,对提高立法质量和推进法治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但当前地方立法后评估的理论研究和立法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统一的制度规范,调整地方立法后评估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未健全,影响了立法后评估制度的实效.本文以《甘肃省防震减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①的立法后评估工作为例,对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的主体确定、标准体系构建、评估结果应用进行有益探索,冀望为地方立法后评估制度法治化建设提供借鉴.
以保障被害人权益充分救济的法律效果为前提,以民刑分立为原则运用多重法律关系救济方法,赋予被害人合理的诉讼程序选择权,最大限度地用尽法律赋予的救济途径,最终实现诉讼风险分担、挽回财产损失的目的.民刑交叉案件应遵循分别受理、分别审理原则,充分保障被害人的民事权益.
随着刑事诉讼相关的法律、司法解释不断更新,我国刑事案件的经办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无论是办案的质量还是办案效率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我们也应当时刻注意,虽然我国刑事审判已经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但也还未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刑事审判制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待我们去发掘.本文将以金×故意杀人案为例,结合其他相关典型案例比较分析,为刑事审判工作的良性发展提出适应现实需要的成果意见.
当前,网络安全问题频发,人们对网络交易安全的关注越来越高.本文透过网络交易安全的问题来分析民商法的保护效益,了解其在交易安全中的应用规律,进而为更好地利用民商法来保护网络交易安全,促进网络交易的发展提供策略.
司法的要旨在于依法裁判,法官裁判的方法论已成为规范裁判活动乃至统一法律适用的基本前提之一.司法裁判的释法说理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司法实践的焦点问题.在西方法学中,随着自然法学、实证法学和社会法学的发展,法学方法论逐渐形成了以法律推理、法律解释和价值判断的理论体系.本文从法学方法论的角度检视裁判说理不足的困境及构建裁判文书说理的司法方法的思维模型,试以从根源探寻在司法裁判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准确地理解和适用法律,为强化裁判说理提供具有现实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