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楼兰古国的消失

来源 :世纪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342719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书》记载了楼兰古国的盛况:“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然而,这样繁华的楼兰古国,为什么仿佛在一夜之间,突然就消失了呢?
  关于楼兰古国的记载,最早可以追述到2000多年前。历史上的楼兰古国是一个“城廓之国”,属于西域36国之一。鼎盛时期的楼兰古国,拥有12个部落村镇,在《汉书》里有这样的记载:“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
  楼兰从汉唐时期开始就是西域交通枢纽,是古丝绸之路上重要的中转站。从楼兰出发,向东可到敦煌,向西北可到焉耆、尉犁,向西南能到若羌、且末。
  中国的茶叶丝绸等紧俏商品,源源不断地运抵这里,和西域的珠宝马匹等进行交易。各国的使团游人、僧侣客商,都在此落脚休整,开展贸易。如此重要的地理位置,也让楼兰古国经济非常发达,文明空前繁荣。楼兰因此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的都市,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碰撞的汇集点。
  为保证丝绸之路的通畅和西域地区的稳定,从东汉时期,中原的中央政权就开始在楼兰设置西域长史一职,管理丝绸之路上的贸易等事宜,为楼兰古国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但是,曾经富庶文明的楼兰古国,却在公元4世纪前后,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被黄沙掩埋的残垣断壁和古迹遗址,向人们述说着它曾经的辉煌。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一行正在罗布泊考察。正当他们筋疲力尽,准备返回时,随行的向导发现自己的铁锹不知在什么时候丢失了,而铁锹又是寻找水源不可或缺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找回铁锹,这位维吾尔族农民返回沙漠中,可是没等他走出多远,就遇上了强烈的沙尘暴,他赶紧找到了一个藏身之处。当沙尘暴过去以后,眼前的景象让向导大吃一惊。
  一座古城遗址,赫然出现在他的面前,佛塔、城墙、木柱、房间等清晰可辩。
  向导赶紧返回营地,将这个发现告诉了斯文·赫定。欣喜若狂的斯文·赫定随即对古城进行了简单的发掘和考察,找到了众多的文书和木简。由于没有准备,斯文·赫定一行决定返回国内,来年再行考察。
  1901年3月,斯文·赫定又重返古城遗址,带走了100多件文书和木简。
  经欧洲的汉学家解读,发现这个古城遗址就是传说中的楼兰古城。由此,被漫漫黄沙掩埋了1500年的神秘古国,重现于世,引发全世界轰动。

  其后,楼兰古城又发现了大批的墓地,出土了“楼兰美女”“小河公主”等干尸。同时发现造型独特的“太阳墓”等死者墓穴,更是让楼兰古国迷雾重重。
  那么,高度文明发达的楼兰古国,是怎样消失的?这里的数万居民又到哪里去了呢?
  关于楼兰的消失,有几种说法。
  其一,外族入侵导致楼兰古国的灭亡。
  在楼兰出土的文书和木简中,曾大量记载了一个名叫鲜卑的少数民族,对楼兰古国进行长期的掠夺和骚扰,也记载了楼兰古国对付鲜卑人的方法和策略。
  由此专家推测,由于楼兰古国繁盛,导致周边其他民族对楼兰国财富的觊觎,战争也就频繁发生。在楼兰古国消失前,楼兰人很可能和鲜卑族发生了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导致辉煌的楼兰文明毁于战火。
  其二,楼兰古国爆发了瘟疫。
  在楼兰古城遗址的考察发掘中,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捕鼠器。说明楼兰古国曾鼠患成灾,由此导致鼠疫的爆发和肆虐,众多的楼兰居民被传播感染。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鼠疫是无法治愈的。因此,楼兰人几乎都死于瘟疫。
  其三,生存环境的恶化。
  最近又有新的观点提出,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上升,阻断了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导致楼兰古国所在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楼兰的生命之河——孔雀河由此断流,失去了水源的楼兰古国,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另外,从发现的太阳墓地来看,当时的楼兰人为了建一个太阳形状的墓地,不惜砍掉了数百棵大树,用树桩围城太阳的形状。
  从已经发现的7座墓葬中,据粗略统计,就用掉了1万多根原木,这样大规模地砍伐树木,必然会导致楼兰古国的植被大量减少,生态恶化,水源枯竭。
  出土的文书中,曾记载了古楼兰人乞雨的仪式。他们将一头健硕的公牛当做祭品推进河中,希望河神赐给他们更多的雨水。但这头牛居然没被淹死,活着游到了河对岸。于是,樓兰人非常失望,认为河神是在故意惩罚他们,不接受他们进献的礼物。
  古楼兰人在后期也认识到了这种做法带来的严重后果,特别颁布命令,提倡种树,保护植被,禁止砍伐树木。颁布凡砍伐树木一棵,罚没马匹一头等法令。
  但是,也许是楼兰人觉醒太迟了,他们的家园再也找不到一滴水,水源成为了压垮楼兰文明的最后一根稻草。
  楼兰古国不能住了,楼兰人肯定只能搬迁。但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楼兰人搬迁的情况。或许他们占领了其它国家和地区,或许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消灭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一部分楼兰人和别的民族融合。这一点,目前还缺乏文献记载和考古学的证据。
其他文献
幸运的刘永好,有新希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群星闪耀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当中,刘永好大概是最幸运的人之一,他创下了多个无法被超越的第一:  1982年,四兄弟下海创业,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民营企业之一;  1993年10月,他成为全国工商联第一位私营企业家出身的副主席。  1994年3月,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经国家工商局批注核准,成为全国首家无地名私营企业集团公司。  1994年,《福布斯》首次公布
他在见证时间,时间也在见证他。经历大起大伏的他,早已成为数代人口口相传的传奇人物,在时间的长河中不朽。  当我们回看褚老的一生时才发现,是所有面对命运的不屈和抗争,成就了一个穿越时代的传奇。云南第一支柱产业——烟草  “我对不起姑娘,她一直喊我退休了、退休了。映群自杀了,我对不起姑娘......”  这位已经68岁,参加过游击队,感受过枪炮战火,在1958年被打成“右派”,经历过兄弟的死,经历过父
接手父亲铁锅工厂的梁兴春实际上是一位西藏退伍兵,几年前,他违背父亲意愿,执拗回到农村老家,“偷师”造铁锅。在与同样执拗的父亲隔三岔五的争吵中,梁兴春将父亲经营了20多年的铁锅生意搬上网,从之前年销售额200多万飙升到2000万元。为造铁锅要跳江?退伍兵“偷师”学艺  每天和老师傅们混在一起,看他们怎么铸模、压模、高温熔化铁块,将铁水浇铸在模具中,之后抛光、打磨等,梁兴春坦言这样灰头土脸围着锅炉转的
从垄亩到课堂  1955年,高鸿钧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市的乡村。青春年少时,他作为农民躬耕于白山黑水之间。艰苦的劳动和质朴的生活锻造了他坚韧的意志、持久的耐力,以及东北人特有的幽默性格和平民作风。1977年恢复高考,高鸿钧考入吉林大学法学院,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决定性转折。1982年,从吉大毕业的高鸿钧離开东北,来到北京,考入了中国政法大学,师从我国著名外国法制史学家潘华仿先生。  在潘华仿的悉心教导
最“寂寞”的春运岗位  位于北京丰台区的槐房路道口隶属于双桥站大红门站管理。  这条宽7.7米的道口,是北京地区最后一条通行公交车且由车站管理的站内道口。  道口两旁,有两间小小的值班室,分别负责保障上行和下行列车安全通过。每天会有两个班次的道口工轮流值班,24小时不间断。  58岁的张连弟就是其中一员。  1月21日,伴随2019年春运拉开大幕,张连弟和同事们又一次进入了春运时间。不过和其他铁路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苏宁的创立  1990年12月26日,27岁的张近东辞去了稳定的工作,以10万元自有资金在南京宁海路租下一个200平方米的门面房,取名为苏宁交家电公司,专营空调,这就是苏宁的前身。这个时候距离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已经12年了,改革带来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其消费结构也随着出现变化,过去一些可望不可及的家用电器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这其中也包括空调,这也是张近东创立苏宁的
对于程开甲来说,世界对中国的喝彩声,是从一声巨响开始的——1964年10月16日,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凝聚了无数国防科技工作者的贡献,程开甲就是他们中的卓越贡献者。  程开甲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半个世纪前,为了那一声让中国人在世界上挺起民族脊梁的东方巨响,他呕心沥血,隐姓埋名20年,将自己辛勤的汗水与智慧洒在了中国
孟晚舟获得保释,是在加拿大当地时间12月11日的下午,距离在机场被加方扣留过去了整整11天。  11天里,她受到几近重型犯的待遇:从机场到拘留所的路上,被戴上了手銬;去医院治疗高血压以及回拘留所的路上,戴着手铐;从拘留所到法庭,以及庭审结束后去矫正中心的路上,不仅戴着手铐,还戴上了脚镣。  就连听证会,也被安排在法院警戒等级最高的20厅进行。听证会进行了3天,结局是众所周知的变相“半软禁”:  必
效法索尼  貓王收音机的办公室,像一条被声音记录设备堆满的时光走廊。  从上世纪30年代起,所有工业设计与科技结合的声音产品都能在这里找到身影——30年代的飞歌台式收音机、40年代的RCA、50年代Grundig、60年代的牡丹、70年代的红灯、80年代的JVC、90年代的SONY以及之后的iPod……  但收音机毕竟是个连接听众与内容的介质,曾经辉煌的设备如今却成为鲜被使用的藏品。猫王收音机会不
1  张汝京是南京人,生于南京。  1949年的特殊时代背景下,不到1岁的张汝京便因举家南迁去到了台湾,直到在台湾大学机器工程专业毕业。此后,他先后去到纽约州立大学和南卫理公会大学进修,分别获得了工程科学硕士与电子工程博士学位。  而再回台湾,便是27年后的事情了。  1977年,张汝京加入德州仪器任工程师,负责研发供空军使用的语音合成器。不久之后,他就因表现优异获得集成电路发明者之一杰克·基尔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