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实施残疾学生15年免费教育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eyr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省教育厅等8部门日前印发的《辽宁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17-2020年)》提出,该省将全面实施残疾学生从学前到高中阶段15年免费教育。《方案》规定,在幼儿园阶段,保育费实行先缴后补享受学前教育資助政策;在高中(含中职学校)阶段,享受相关免学费及国家助学金政策;在高等教育阶段,优先资助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在省属全日制普通高校注册就读、持有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辽宁户籍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费和住宿费按照先缴后补的办法执行。《方案》还提出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实现轻度残疾儿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零拒绝”。优先采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方式,就近安排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其他文献
六部门:发布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  近日,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实施方案》,以有效遏制超重肥胖流行,促进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其中明确了防控的全国目标和分地区目标。以2002年至2017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为基线,2020年至2030年全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年均增幅在基线基础上下降70%,为实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零增长奠定基础。方案要求各地要
深圳市龙华区广培小学创办于1912年,原名广培高小国民学校,是一所有百年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校。民国之初,为响应孙中山 “读书救国”的号召,由当时旅居海外的牛湖侨胞牵头,打破宗族、地域局限,发动一大批热爱家乡的知名人士筹资创建。学校创建之初,就确立“广兴教育新民气,培就人才振国魂”的办学宗旨与“明伦弼教”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  展现新时代自信  学校现有专职教师71人,其中研究生8
“教育是一件脚踏实地的事情,我们要为学生搭建好平台,考虑他们的实际获得。”  ——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校长齐久波  编者按: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学校教育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又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至关重要。在北京市通州区永顺小学校长齐久波看来,“教育,不能浮躁喧嚣,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违背
创办于2015年的厦门五缘第二实验学校,短短3年间,因教育特色凸显,办学成绩斐然,得到了社会、家长以及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校长林雄伟认为: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生要以“诚”“敏”为校训,至诚至信向善求真,敏而好学向上求知。求知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学习新科技、接纳新生活的过程。因此,学校倡导开放式办学,以社会为课堂,在学中做、做中学,不断把所学和所做紧密结合,不断提高应用能力,让学习过程趣味盎然
与过去教师队伍建设由相关职能部门来抓不同,从今年起,新疆明确,由县委书记抓教师队伍建设。这标志着新疆教师队伍建设被提到新的高度。  新疆各级党委将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研究解决教育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彻底解决有计划招不来人的问题,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经常关心、过问教育工作,主动给教育工作“命题”,指方向、划重点,指导教育改革发展。  新疆将高度重视加強教师队
近日,镇海中学几个00后学霸在网络走红。这所频出省内高考状元的学校,这次引发关注不是因为高分,而是学生制作的犀利吐槽青春期烦恼的原创视频脱口秀。  “好好的WiFi说断就断,电脑的插头说拔就拔,考砸的试卷说撕就撕,飘逸的长发说剪就剪……”在青春期的00后眼里,能做出这些“爱”的举动的只有世上最可(ke)怕(ai)的父母了。  “ZZ学子说”的第一期《当青春期遇上更年期》一经播出,迅速刷爆了学生们的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则不易做到。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呢?  笔者的看法是:政府应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半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都是应
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是教师根据课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积累、生活体验、思想情感等,创设教学情境和阅读环境,发挥学生语文阅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语文阅读综合能力提升的教学手段。新课改背景下,建构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成为备受广大小学教师关注的话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作如下汇报。  以生为本,建构阅读环境  首先,在体验式阅读教学中,学生无疑是阅读的主体。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
破解职称晋升“拥堵”  余明辉在2019年4月11日《工人日报》撰文指出:教师职称评审晋升为何常年“拥堵”? 一是供给不足,指标少。在不少地方,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定指标设定不尽合理,简单地按教师人数和学校来分配指标,这使得一些师资力量优秀的学校评职称排队现象严重。二是职称评定条件不尽合理。  比如正高职称,在一些地方需要在“被评为省特级教师或享受省级以上政府特殊津贴,被评为省级以上优秀教师或学術带头
博士、硕士进入中小学、幼儿园任教,曾经是轰动性的教育新闻,而今则越来越常态化。这是因为,随着教师工资收入的增加,教师岗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研究生到中学、小学当教师已经是教育新趋势。  中学来了女博士  2018年,毕业于中科院植物学专业的理学博士宋庆楠来到烟台二中教高一生物,成为烟台市少有的高学历中学教师。苦讀22年,拿到了博士学位,没到高校,却去了中学,很多人觉得屈才。宋庆楠却说:“自己喜欢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