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刑事立案监督制度

来源 :大观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5632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218-02
  摘要:刑事立案监督是法律赋予人民检察院得一项法定职权,目前我国在立案监督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争议。由于立案阶段作为刑事诉讼的开始阶段,其正确与否事关重大,因此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颁布了《关于刑事立案有关问题的(试行)规定》来缓解目前我国立案监督制度中存在的漏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是,立案监督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和完善。
  关键词:立案 检察权 权利制约 立案监督
  
  由于我国法律和制度方面的缺陷,刑事立案在司法实践中暴露了很多问题,针对此现状,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开始试行《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较为具体的对立案监督进行了规定。这说明了立案监督确实需要具体完善的法律来规制,而试行的《规定》也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我国立案监督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立法现状。《刑事诉讼法》第87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不立案侦查,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向人民检察院提出的,人民检察院应当要求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的理由。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理由不能成立的,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应当立案。这是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是增加的条款,使检察机关在立案监督上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六部委在此基础上又作了一些细化的规定: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公安机关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应当在十五日内决定立案,并将立案决定书送达人民检察院。在上述时限内不予连的,人民检察院应当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予以纠正。公安机关仍不予纠正的,报上一级检察机关商同级公安机关处理,或者报告同级人大常委会。这些规定缺乏强制措施和其他种种原因,在司法实践中并没有使立案监督很到落实,问题和漏洞层出不穷。2010年10月1日试行的《关于刑事立案监督有关问题的规定》就是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作出的补救,但是这并没有涉及到问题的全部。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立案监督的立法缺陷。目前立法仅对公安机关的立案监督有法律规定,而审判机关、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海关走私犯罪侦查部门这些有权立案的机关的立案行为缺少法律监督。检察机关作为唯一的检察监督主体,其拥有的立案监督权对其他有权立案的机关不能依法进行监督,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除此之外,人民检察院对其内部自侦案件的监督也缺少必要的法律规定。对“不当立而立”的积极立案行为却未作任何规定。法律的监督范围明显过于局限,而对消极立案行为的监督意义重大,可以防止“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以劳代刑”等违法现象的发生。
  2、人民检察院对立案的监督比较被动。首先,在立案阶段,由于检察院大多只能在审查批准逮捕和审查起诉时才发现立案时存在的问题,在立案时对公安机关的信息掌握的不够全面,对于该立而未立的案件就无从知道了。其次,当事人控告不立案的情况较少。
  3、刑事立案监督缺乏制裁机制。检察权欠缺约束力,根据刑诉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检察院有通知公安机关立案的权利,但实践中,经常存在公安机关接到通知后不予立案或者立案后消极查处的情况。“先立后撤”、“立而不侦”、“侦而不结”、“以罚代刑”的现状得不到有力的改善。当然也存在侦查人员为了目标考核的需要而违法立案。
  
  二、《试行规定》对目前我国立案监督制度的完善作用
  
   针对目前我国立案监督制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刑事立案监督的有关问题的规定(试行)》,主要针对公安机关立案问题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有措施、有程度、有效力、还有制裁”《规定》对现行立法进行了多方位补充,主要在以下几个反面。
  (一)针对人民检察院无法在立案阶段掌握立案机关的立案信息导致无法监督的问题,试行《规定》第三条就明确规定了信息通报制度,在第三条规定方面,首先解决了检察机关对侦查机关在刑事立案时信息不通的问题,这是保证检察院及时对立案进行监督的前提,其次也是对公安机关纠错的关键保障,这有助于信息的透明度和双方的及时有效沟通,促进双方工作的提高,有利于检察机关及时发现和准确的纠正违法的监督水平。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的交流,这也扩大了立案监督线索的来源。
  (二)赋予了人民检察院一定的调查权,对公安机关配合调查提出要求。试行《规定》第八条规定:“人民检察院经调查核实,认为公安机关不立案或者立案理由不成立的,经检察长或者检察委员会决定,应当通知公安机关立案或者撤销案件。人民检察院开展调查核实,可以询问办案人员和有关当事人,查阅、复印公安机关刑事受案、立案、破案等登记表册和立案、不立案、撤销案件、治安处罚、劳动教养等相关法律文书及案卷材料,公安机关应当配合。”这样一来,给检察机关赋予了职权也是检察机关检察监督的调查职责,对立案情况掌握更加深刻具体,给予公安机关的建议的依据就更有说服力,使公安机关接受检察院的监督。第六条的规定,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立案监督的范围,是对不当立案而立案的审查。
  (三)发现立案监督处理机制的健全,《规定》的第七条就明确的规定了公安机关说明不立案或者立案理由的时限、内容和形式,第九、十、十一条都有关于期限的具体规定。设置这些具体的标准有利于提高检察机关立案监督的权威性,保障立案监督的落实。对时限的规定,有利于督促公安机关的立案效率。
  (四)对立案情况跟踪督促制度和适当的强制规定,《规定》第九条规定公安机关应当在收到《通知立案书》后十五日以内决定立案,对《通知撤销案件书》没有异议的应当立即撤销案件,并将《立案决定书》或者《撤销案件决定书》复印件及时送达人民检察院。还有,第十一条规定监督立案后三个月未侦查终结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发出《立案监督案件催办函》,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向人民检察院反馈侦查进展情况。这样后续督促和催办的规定就能防止公安机关对人民检察院的建议或通知置之不理使立案监督形同虚设的情况,把立案监督落到实处,使公安机关不得不按照法律规定来依法立案。《规定》最后还特别要求检察机关在立案监督中,发现侦查人员涉嫌徇私舞弊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应移交有关部门处理:涉嫌职务犯罪的,依法立案侦查。调查权和责任追究权这就给予了立案监督一定的强制力,作为其有利的后盾。
  
  三、关于立案监督制度还需要完善的地方
  
  (一)对于“该立不立”之外违法立案监督的规定需要更加具体。立案的范围应该是:应该立案而不立案,不应该立案而立案的案件,以罚代刑以劳代刑的。法律对应该立案而不立案的规定相对具体,包括此次的《规定》第六条,虽然对其他违法立案的方式也有涉及,但是还不够具体。如果立案的随意性便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可能隐藏的违法犯罪行为就不能得到查处,立案的合法性、公正性便会遭受质疑,这样的立案监督制度必将是片面且不科学的。
  (二)立法完善对除公安机关之外的有權立案机关的立案监督的相关规定。宪法规定人民检察院是唯一的法律监督机关,它应该对所有有权立案的机关的立案都有监督权。而目前我国法律在广义的立案监督方面的规定还不健全,使得人民检察院对其他有权立案机关的立案监督缺少了法律的依据。因此,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使得公民在其他机关立案侵犯其权利时有更多的救济渠道,保障法律的公平公正和正确适用。
  (三)明确立案标准。立案标准是判断立案是否合理合法的重要标准,就如同对审判监督的“确有错误”的标准一样难以确定。许多犯罪的具体构成标准很难判断,各地的标准也不尽相同。对于立案标准,有关机关应该出台有关的具体指导与标准,减少立案监督的阻力。
  (四)适当运用立案监督权。《规定》赋予了人民检察院一定的调查权,这给立案监督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在监督便利的同时,这也极有可能会对立案和侦查带来干涉。赋予检察机更多的权力就应该予以限制,不能就此而出现“第二刑事侦查局”的情形。立案监督权一方面要保证其具有其切实有的作用和效力,也要防止其权力的扩张,防止过于干涉立案机关本身的职能。
  关于立案监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存在的问题与争议也由来已久,最新试行的《关于刑事立案有关问题的(试行)规定》无疑对我国立案监督的现状将会有很大的改善,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具体运用到司法实践中肯定还存在许多问题,改善立案监督制度是个长期系统复杂的工程,这需要一步一步的完善。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X7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044-02    基金项目:陕西师范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项目  摘要:  做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和组织政治保障。针对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全力加快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就是要不断创新思路,提出对策,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民致富、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领导核心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D64;F272.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064-01    摘要:如今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但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就要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做到人尽其才。而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要激发员工的凝聚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就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管理中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5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093-01    摘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首要任务是保护环境与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建设、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统一,因而与构建循环经济模式之间具有密切的协同关系。主要分析和探讨了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方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方法  【Abstract】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200-01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无非是听说读写译,但作为缺乏语言环境的英语学习者来说,这似乎不太容易,尤其是课业负担繁重的高中生更是难上加难。笔者认为,要使词汇学习真正有成效,就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并将策略训练有计划地渗透到课内外的教学之中。因此,本文拟从研究学生词汇学习的困难入手
期刊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6-0226-01    摘要: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要形式。一堂课是否成功有效,除了看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外,最主要的是要看学生学的如何,知识掌握得如何,能力发展怎样。而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作为教师,我们怎样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粗浅的
期刊
V.Kovaliv243,241,  Abstract: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s a form of social tansformation.The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s a processof interactions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
期刊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092-01  摘要:佐哈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多元系统论,为翻译研究开拓了相当广阔的研究领域。本文以晚清小说翻译为例,从翻译策略出发,对多元系统论的局限性做出阐述。  关键词:多元系统论 晚清小说翻译 局限性    一、引言    佐哈尔于1978年提出“多元系统”概念,将翻译研究置于文化多元系统中进行考察,大大
期刊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170-01  摘要:《论读书》是培根的散文名篇,韵律优美、语言典雅、结构均衡、行文简洁,几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本文从思想价值的角度分析了这篇散文对当时人们思想改变所起的作用,现在依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关键词:《论读书》 思想禁锢 知识 价值    虽然弗朗西斯·培根在很多年中都是一位政治家,
期刊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100-02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当前正在如火如荼的法治建设的情况下,对法治的讨论也从未停息过。而法治是有着其基本内涵的,不是任何法律都能够成为法治之法的。本文主要从法治的基本内涵出发,对法治之法以及作为法治核心的司法作出阐释。  关键词:法治 良法 司法公正 司法独立    一、法治的内涵    早在古希腊时期,
期刊
中图分类号:F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5-0215-01  摘要:透过中国近年来房地产的变化,分别从财政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和政府投资两个角度观察房地产中财政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从而更好的认识我国财政的概念、职能、与经济的关系等。  关键词:财政 房地产 宏观调控 房产税    一年一度的两会秉承着“绿色,前瞻,升级”的信念在阳春三月中如期而至,吸引了全国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