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研究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68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业教育与专业兴趣培育具有良性的循环促进作用。在创业教育常态下,大学生专业兴趣缺失仍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而环境影响、认知偏差、意志薄弱等因素制约了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培育,从而影响了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投入程度和效能。政府、社会、高校应积极地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做好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向善引导,重视大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创业教育;专业兴趣;培育;大学生;高校
  [中图分类号] G4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32-03
  创业教育具有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然而,尽管目前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创业教育,但大学生专业兴趣缺失已是一个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且正成为影响大学生自身发展和高校创业教育的严重问题。高校大学生专业学习是一个自主学习的动态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专业兴趣关系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投入程度和效能。因此,以创业教育为契机,大力开展大学生专业兴趣探索,对于提升大学生专业学习效能,培养创业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献综述
  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大学生专业兴趣进行了研究。比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具有自我实现的需求,霍兰德的“人业互择理论”认为兴趣与职业密切相关。行为科学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对其所从事的工作感兴趣,那么他就有较高的工作积极性。[1]孔进明等经兴趣调查研究后得出专业兴趣匹配度促进专业成绩提升的结论。[2]宗晓武以为专业兴趣较低,则可能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阻碍学习效果。[3]Alanobiety建议教师运用外部强化去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并使学生最终对学习活动本身产生兴趣。[4]唐景莉等纪实报道了“山东农大创业教育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就业能力”[5],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梳理文献可以发现,创业教育与专业兴趣具有良性的循环促进作用。但现有的资料显示对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的研究较少,并存在“碎片化”之不足。
  二、现阶段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现状
  据有关调查研究显示[2] [6] [7],相当多的在校大学生不满意或不喜欢自己的在读专业,因此,学习不努力,逃课、旷课现象屡屡发生。对所学专业兴趣低的大学生,有不及格科目的占40%以上。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大学生,毕业后就业对口的比例也很低,大都选择与所学专业无关或联系很少的工作。[8]归纳制约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环境影响
  环境影响促使个人专业兴趣转变,比如传统的“大学毕业做白领”的社会观念影响、社会缺乏尊重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氛围,以及大学生创业环境的不完善等,都会使在校大学生创业兴趣淡化,专业兴趣转变,从而对专业学习应付了事。
  (二)认知偏差
  一方面,高校对创业教育的认知有偏差,将开展创业教育的主要原动力放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上,这种导向造成了创业教育以解决生存问题为目标,没有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创业兴趣与专业兴趣培育有机结合并融于创业教育整体育人体系之中,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大学生个人职业目标定位模糊,当发现在读专业与个人目标专业不符而入学后又因种种原因没有实现转专业时,学生就丧失了专业兴趣,缺乏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意志薄弱
  意志薄弱指缺乏坚定的信心和决心,没毅力,没有主见,表现不坚定,很容易受到别人影响。这部分学生因入学前父母越俎代庖或追逐热门专业,入学后对所读专业的就业前景缺乏信心,或在专业学习中不能有效提升自身就业竞争力,或出于个人发展前景的考虑等,渐渐失去对本专业的兴趣,而将精力投入到各类等级证书的考试中,试图在专业学习途径以外拓展自己的就业空间。[9]
  三、关于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的建议
  (一)创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1.政策环境。大学生创业离不开政策推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下,各地推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这对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而言是非常必要的。最近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这将极大地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也促进大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然而,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对大学生的专业兴趣和创业热情也会有一定影响。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督相关政策的落实,为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社会环境。以创业教育视角看,凡是具有职业兴趣的职业,都可以提高人们的积极性。然而,在现有的经济社会条件下,大学生还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自由选择专业。好在市场经济已经充分发展,对创业的包容度也逐步扩展,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创业氛围,催生了大学生对专业兴趣的重新认知和建立。“知本”与资本的融合,价值观念的转变,都为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奠定了基础。再说,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也离不开社会实践。因此,完善社会创业大环境,形成尊重、支持大学生创业的良好氛围,对于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非常重要。
  3.校园环境。教育的作用就是尽可能地把学生的兴趣引向善的文化兴趣,实现兴趣的改造,推动兴趣的发展。[10]校园是教学教育场所,校园环境对大学生兴趣培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的作用。校园文化、校园社团、校园竞赛等校园相关平台活动的开展,都能影响大学生的兴趣取向。因此,创建良好的校园创新创业环境,对于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来说非常必要。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创业计划竞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竞赛活动,或以社团活动为支点,以“竞赛、教学、实践、保障”为基本框架,构建校园创业教育教学活动体系,可以进一步提升、培育和巩固大学生的专业兴趣。   (二)做好专业兴趣的向善引导
  1.教育教学培育。大学生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大学生专业兴趣与创业兴趣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因此,要把握教育教学过程,将创业教育和专业兴趣培育融为一体。专业理论课虽枯燥乏味,但又必不可少,应通过对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的不断改革来拓展学生知识面,培养和保护学生的专业兴趣,尽可能缩短驻留时间,图文并茂,创新易懂,既不会让人望而生畏,又切忌舍本逐末。实践教学课,是将兴趣变成行动,以行动巩固兴趣的重要环节。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综合多学科知识、增加设计性和创新性,在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培育学生专业兴趣,同时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掌握必要的学习技能。
  2.社会实践磨炼。大学必须结合培养目标、社会需求以及学生兴趣构建合理的、有特色的社会实践体系,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磨炼,培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挫折观,教会大学生掌握一些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寻求社会支持和心理咨询等途径和方法。社会实践磨炼考验专业兴趣,专业兴趣在磨炼中得以巩固,最终将专业兴趣转化为创业行动。因此,开展课外社会实践活动,既要体现专业特色,又要尽可能丰富多彩,以增强学生的专业兴趣。
  3.政、企、校协同育人。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主导成立了“综合教育集团”,协调各方利益,搭建合作平台,其机制运行的核心就是资源共享、协同育人。在我国,“政-企-校”联盟模式已成为现阶段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方式的最佳选择。“政-企-校”联盟模式对于大学生专业兴趣的建立、培育、巩固,更具有现实性和可靠性。
  (三)重视大学生意志力培养
  1.沟通指导。沟通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动态。沟通的前提是尊重,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想法,学生应耐心体会教师的兴趣建议。教师在沟通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指导,不仅指导大学生建立学习目标、规划好学习计划和职业生涯,也要指导大学生懂得坚持,自觉调节自己的行为,不断克服内外困难,积极应对挫折;大学生要力争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较完整深刻的认识,明确自己的专业取向后,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该领域中,专心致志,潜心研究。
  2.自我教育。大学生专业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兴趣可以使学习变得不那么枯燥,变得愉快。凡在事业上有所成就的人,一般都对自己的专业有浓厚的兴趣。自我教育是大学生正确理解兴趣与成才的关系,通过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在正确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的基础上,自己调控自己,自己教育自己。国家正处在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实现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人才的努力奋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因此,当代大学生要想有所作为,就要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根据社会需要来调整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善于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并在此基础上鼓励自己,建立目标,树立信心,支持、调节、培育自己的兴趣。
  3.激励教育。在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过程中,激励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对专业学习更加自信,专业兴趣更加浓厚,创业意愿更加强烈。激励教育可采取关怀、树立榜样等多种方式,以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11]而大学生的自我激励,可以使其意志力更加坚强,心智更加成熟,承受能力更大,于持之以恒中巩固专业兴趣。
  四、结语
  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是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之一,需要政府、社会、高校,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大学生专业兴趣培育不能只停留在思想上,更不能碰到困难就退缩,应循序渐进,巩固与发展并行。
  [ 参 考 文 献 ]
  [1] 立言.自动自发地学习[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
  [2] 张进明,孔锦,陈同扬,李勇志. 大学生专业兴趣调查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低年级大学生为例[J].高等教育管理,2014(4):109-113.
  [3] 宗晓武.大学生专业选择影响因素及其与专业满意度的关系[J].江苏科技信息,2012(12):25-26.
  [4] Alanobiety.影响学习的动机因素与学习动机激发[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f0ac9d01019rl0.html.2013-06-01.
  [5] 唐景莉,张兴华,李勇,等. 山东农大:创业教育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就业能力[N].中国教育新闻网,http://www.jyb.cn/high/gdjyxw/201312/t20131219_563832.html.2013-12-19.
  [6] 刘连龙,徐丹,何山.大学生专业兴趣调查及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
  [7] 董文娜.大学生专业兴趣调查及对策研究[J]. 德州学院学报,2014(2):104-107.
  [8] 刘娜,张文娟,徐丽媛,等.高职学生职业兴趣培养之我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报,2010(8):145-146.
  [9] 施技文. 高职文秘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兴趣培育研究[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6):169-170.
  [10] 邓素文.从自然兴趣到文化兴趣——论教育对兴趣的改造[J].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3):10-13.
  [11] 李灿荣.谈大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习激励[J].新西部(理论版),2013(14):173-174.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摘 要]地方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与高校研究生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引领、规划和政策支持。燕山大学作为驻秦高校,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的与地方企业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企业;专业学位  [中图分类号] G644、F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48-03  一、产学研一体化离不开政府引领、规划和政策
期刊
[摘 要]混合式教学即综合了课堂讲授和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已经广泛普及。混合式教学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功能,但是学生能否借助在线问答和知识分享来提升其成绩,仍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和解答。结合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展开研究,为控制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差异,首先通过问卷的形式掌握了123位学生在课程开始前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然后跟踪收集这些学生一学期内在课程网站上在线互动行为,并
期刊
[摘 要]针对“卓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师”专业“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多、知识点零散、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提出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着眼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与企业实训四个课堂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以面向应用和企业需求的工程师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以学生实践和创新意识为主线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应
期刊
[摘 要]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教学需要不断进行改革。针对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出现的生源差异大、理论课时压缩、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等诸多问题,可以提出基于项目实践的工科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将项目实践型的培养模式引入到本科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力度,鼓励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应用型工程人才搭建良好的培养环境。实践结果表明,基于项目实践的
期刊
[摘 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工程教育发展的趋势,专业课程设计是锻炼和强化学生专业综合设计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提高教师素质等方式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工程应用和设计能力,为进一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启新路。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给水排水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34-02  随着经济和城镇化进
期刊
[摘 要]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本科院校普遍开设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以为管理学教学的改革提供新思路。以“情景领导理论”教学内容为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对管理学案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微创新设计,包括创设个性化协作学习环境、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应用拓展等翻转式教学环节,旨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着力提升学生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技能。  [关键词]翻转课堂;建构主义;情景领导理论
期刊
[摘 要]城市规划原理在应用型本科建筑学教育中应以实用为前提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针对昆明学院建筑学专业做了详细分析,应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并采用案例教学、自主调研与课堂讨论、理论学习结合小设计的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教改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
期刊
[摘 要]A大学研究生奖学金制度改革推行后,在经管类硕士生中出现了逆激励效应。从研究生读研动机、奖学金结构变化以及研究生对奖学金制度的态度方面探讨了逆激励现象出现的原因。针对研究生奖学金制度实施的现状,提出了对硕士生毕业设置发表论文的要求、加强导师管理、对专业型硕士生设置更合理的奖学金评价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奖学金制度;逆激励效应;专业型硕士生  [中图分类号] G467.8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旅游营销人才的培养重点是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实践教学体系是否科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由于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不规范以及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的不完善,应构建更规范、更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对“一研三实”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研究可知,其应用可促进旅游营销专业的建设,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旅游营销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旅游营销;实践能力  [中图
期刊
[摘 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学科是大学之根本,世界一流大学的建成首先需要世界一流的学科。国际化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经之路,应通过理念与机制相结合,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同时结合自身优势,实现学科乃至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国际化;一流大学;学科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2-004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