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改探讨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feng1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城市规划原理在应用型本科建筑学教育中应以实用为前提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针对昆明学院建筑学专业做了详细分析,应从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并采用案例教学、自主调研与课堂讨论、理论学习结合小设计的方式进行教学。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建筑学;城市规划原理;教改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61-03
  应用型本科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旨在培养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而协调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1],其特点突出在“应用”二字上。对于建筑学专业来说,其本身就具有极强的应用性,建筑学毕业生大多能够直接进入设计服务一线,所学知识的运用和工作内容联系十分紧密。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内容十分庞杂,其许多内容对于建筑学的学生来说,应用性不是很强,今后能够运用的机会不多,所以应从工作实际出发考虑适当增减部分内容,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学手段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使用。
  一、本课程的特点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课程的特点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教学内容不仅注重对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传授,也着重于他们空间造型能力的训练,综合分析、实践和研究技能的培养和提高。[2]
  城市规划原理是一门综合程度较高的课程,涉及政治、经济、社会、地理、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主要内容包括城市规划思想、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城市总体布局、城市用地规划、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和历史遗产保护与更新等。这些知识既是城乡规划设计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前提。可见,本门课程对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十分重要。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方面,建筑学专业学生认为其专业主干课在方案训练方面,对其他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方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城乡规划专业的主干课,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对其认识不足,缺乏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本课程的内容非常庞杂,涉及的知识点多,理论性较强,一般采用以讲为主的方式进行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所以,由于知识体系的庞杂和学生对本门课程的认知度不高,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开展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主要解决了以下两方面的教学问题。1.知识应用性不强。通过重组教学内容,让所学知识能更契合市场需求和本专业的培养目标,让所学有所用。2.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让本课程知识扎根于专业知识体系之中。
  二、本课程与相关课程体系现状分析
  (一)本课程现状
  在我校建筑学人才培养方案中,本课程的定位是:专业基础性课程,内容包括城市的概念和性质,城市规划理论及其发展,城市规划体系的划分和要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原理及编制方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基础,了解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熟悉各类规划的编制要求和程序,培养基于城市环境的建筑设计整体意识。课程设置为64学时,考核方式为考试。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本课程应包括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部分,但是国内目前的教材大多只是涉及其中的一个方面,很难完全囊括建筑学学生的需求。另外课程为64课时,每两节课连上,不能满足开展设计实践教学的要求。总体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相关性分析
  在我校建筑学培养方案中,城市规划原理属于专业基础课,其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三)待解决的问题
  从图1中我们可以看出,城市规划原理对于建筑学学生来说是提升设计能力的一门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位置非常重要,但同时,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内容体系有进一步完善的可能。从其他课程和方案训练项目来看,我校建筑学专业的学生缺少部分内容的训练,比如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城市商业区、中心区设计等。这些内容在其他课程中没有涉及,所以应在城市规划原理课程中予以补充。
  三、教学内容重构
  (一)教学内容组织标准
  1.内容实用程度
  对于应用型建筑学教育,城市规划原理应以学生今后能使用到为前提,有选择性的进行教学,根据“可用、实用、能用”的原则组织教学内容。从多年从事规划和建筑设计的经验来看,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今后从事的工作中对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使用不多,只要求了解相关的内容,读懂图纸并能与规划专业协同工作即可,而他们使用较多并要求能熟练运用的是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知识。
  2.内容在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和逻辑性
  城市规划原理是一个系统性较强的课程,在不了解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单独就其中的详细规划部分开设课程是不可行的。因此,在进行教学内容组织时需从整体上来进行全盘考虑,教学内容应前后逻辑关系清晰。比如,在讲授居住区规划原理之前,应介绍城市规划思想和住区规划思想变迁和流派等。
  (二)内容概览
  目前,高校在城市规划原理教学中选用较多的教材是由吴志强、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共22章,700多页。由于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时仅64学时,而教材的内容过于庞杂,因此,笔者在从事本门课程的教学时并没有选用该教材。在2012年2009级建筑学班上课时,笔者选择了姜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详细规划原理与设计方法》,本预期能把握到建筑学专业学习该门课程的重点,但是由于教材中缺乏必要的总规方面的知识,虽然在教学中笔者做了很多的补充,但是使用效果仍不是很理想。所以,2013年9月,笔者更换了教材,使用了谭纵波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城市规划》这本教材。该本教材全部是总体规划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详细规划的部分补充进来。从两本教材使用的情况来看,都不太适合建筑学专业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因此,笔者在参考多本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特点,重新拟定了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点,把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具体内容见下表。


  四、教学方式改革
  对于应用型本科来说,培养应用型人才是关键。教学方式改革的目的也在于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并掌握、运用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运用的方法和技巧。因此,传统填鸭式的纯讲授方式对于应用能力的培养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而应该采用多模式教学方式的结合,如案例教学、自主调研与课堂讨论以及理论学习结合小设计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
  城市规划与城市问题紧密联系,城市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城市规划原理课程需要理解的内容较多,政策性、综合性很强,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适当减少不常用和逻辑关系不强的理论部分,增加和学生的认知较为接近的案例,运用城市规划的理论来剖析常见案例中的规划问题,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比如,针对学生最为熟悉的校园规划问题,通过分析本校教学区、宿舍区与运动区之间的关系,探讨规划原理在其中的运用。这样的案例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参与其中,还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共鸣,对该部分知识有深刻的认识,让他们在以后的此类规划设计中减少失误。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思考和学习,而不是从教师那里获得解决方法。
  (二)自主调研与课堂讨论
  自主调研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当中。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选择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对所在城市进行自主调研,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该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就这一问题开展课堂讨论。由于学生对所在城市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比如让学生参观城市中较著名或认知度较高的建筑,了解其周边环境,运用所学城市规划原理知识分析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与城市历史文脉的关系,对城市的影响和贡献等,从多角度进行探讨,引导他们从更加宏观的角度认识建筑,最后由教师做出总结。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增加他们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小设计作业
  城市规划原理建立在建筑学专业教学平台上。我校建筑学设计课程,从建筑设计1到建筑设计5设计内容全部是建筑单体设计,缺乏建筑群规划设计的练习,比如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度假区规划设计均没有。这个是教学安排中的缺失,对今后学生的就业和工作都不利。因此,在本门课程中,通过一个居住区小设计作业,补充该部分的知识,让学生对建筑群体的规划设计,对综合性更强、更加复杂的情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他们今后从事该项工作有一个基本认识和准备。因此,在居住区详细规划理论介绍之后加上一个小设计作业(由于是课外作业,缺少针对性指导的环节,不可能布置规模过大的设计作业),小设计以住宅组团规划为主,用地面积1-2公顷,指定户型、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等,让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规划布局上,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采用一到两种常用的规划布局手法,完成总平面图、功能分析图、交通分析图、景观分析图等。这个小设计任务量不大,但涉及居住区规划的方方面面,能让学生掌握规划设计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学以致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杜贤昌,孙立权.“三纵三深”工程模板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2] 张磊,鲍培培,李雯.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2011(4).
  [3] 曹鸿雁.非城市规划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实践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6).
  [4] 王丹,赵天英.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6).
  [责任编辑:陈 明]
其他文献
[摘 要]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需适应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其明确的服务面向和人才需求需要一定的师资力量来支撑。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改进、提高的长期过程,不仅要依靠教师个人的努力,更需要学校采取措施,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教师自主发展的基础上,寻求自主与“他主”有机联合发展的路径;要
期刊
[摘 要]对于英语而言,口语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口语能够提升其英语表达能力。当前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学生英语口语的学习效果并不良好。需要对高职高专英语口语教学方法加以创新,进而提高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性。合作学习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所以将该教学模式应用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  [关键词]高职高专;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模式  [中图
期刊
[摘 要]为了适应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求,满足医疗器械行业对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我校医用电子仪器与维护专业探索出了校院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校院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医院和医疗器械企业通过有效的合作,提高了我校医电专业的教学质量,使毕业生符合医疗器械行业和社会的要求,实现了医电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虽然我校医电专业校院企合作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但如何将
期刊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简称纲要课,是高等学校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程。纲要课与概论课、基础课、原理课共同构成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纲要课以史实为基本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学科特性决定了可以利用地方文化资源,促进纲要课的课堂教学。考察绍兴徐锡麟故居的例证,较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纲要课;历史文化资源;绍兴;徐锡麟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地方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与高校研究生培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也离不开政府的引领、规划和政策支持。燕山大学作为驻秦高校,一直在积极探索如何更好的与地方企业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关键词]产学研;企业;专业学位  [中图分类号] G644、F1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048-03  一、产学研一体化离不开政府引领、规划和政策
期刊
[摘 要]混合式教学即综合了课堂讲授和在线学习的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高校已经广泛普及。混合式教学的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交流功能,但是学生能否借助在线问答和知识分享来提升其成绩,仍有待进一步的验证和解答。结合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展开研究,为控制学生之间的基础知识差异,首先通过问卷的形式掌握了123位学生在课程开始前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然后跟踪收集这些学生一学期内在课程网站上在线互动行为,并
期刊
[摘 要]针对“卓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程师”专业“微机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多、知识点零散、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实践教学薄弱等问题,提出在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着眼于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与企业实训四个课堂的有机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以面向应用和企业需求的工程师为目标加强实践教学,以学生实践和创新意识为主线构建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应
期刊
[摘 要]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应用型教学需要不断进行改革。针对民族高校工科专业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出现的生源差异大、理论课时压缩、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不一致等诸多问题,可以提出基于项目实践的工科专业应用型教学改革方案。通过该方案的实施,将项目实践型的培养模式引入到本科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力度,鼓励教师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应用型工程人才搭建良好的培养环境。实践结果表明,基于项目实践的
期刊
[摘 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工程教育发展的趋势,专业课程设计是锻炼和强化学生专业综合设计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提高教师素质等方式进行改革,有利于提高学生工程应用和设计能力,为进一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启新路。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给水排水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7-0134-02  随着经济和城镇化进
期刊
[摘 要]将翻转课堂应用于本科院校普遍开设的管理学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以为管理学教学的改革提供新思路。以“情景领导理论”教学内容为例,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可以对管理学案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微创新设计,包括创设个性化协作学习环境、课前知识传授、课中知识内化和课后应用拓展等翻转式教学环节,旨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着力提升学生解决管理实践问题的技能。  [关键词]翻转课堂;建构主义;情景领导理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