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科技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zi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教学管理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育教學管理可以对现存的教学方式、教学体系、教学活动和教学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和组织,更是要进一步改善当前的教育教学管理体系中所出现的问题,灵活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教学管理,可以显著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保障院校可以提供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基于此,本文将主要分析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希望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教育教学管理;应用;措施
  
  院校教育教学管理者,主要职责为保障教育教学的稳定发展,为学生提供一个优良、和谐的教育环境,可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基础。教育教学管理是一门艺术,需要相关管理者具备一定的管理智慧和沟通技巧,将计算机技术灵活运用其中,将线上与线下教育教学管理模式相结合。
  一、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多媒体教学是典型代表的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地运用在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环节中,已然成为院校开展各类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可以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突破。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一改传统口头授教的教学模式,把复杂和抽象的概念以形象简单的模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可以更为精准灵活地掌握有关知识内容。其次,在多媒体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对自身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保教学质量和效率可显著提升。
  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问题
  计算机技术应用在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环节中已然取得了优异的成果,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些许问题:
  (一)教育教学管理的理念较为淡薄
  现阶段大部分院校主要是把计算机技术使用在教学环节中,以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但是,却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在管理过程中的效果忽略,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关键性原因是管理人员的意识较为淡薄,并没有充分地意识到计算机技术应用在管理中的功效[2]。
  (二)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不足
  受传统教学理念和管理理念的影响,众多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在工作环节中只是强调教学,没有将教育与管理的重要性凸显出。甚至有些人员认为教学管理作为简单的工作,不需要太多技术。还有些工作人员计算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相对较弱,造成计算机技术优势难以发挥出。
  (三)计算机技术的软件适用能力相对较弱
  现阶段,市场上有关的教学软件相对较多。但是,一部分所具有的适用性相对较差,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效果不佳,没有办法可以显著的提升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质量,导致出现资源浪费状况。
  三、计算机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运用
  院校管理者要想将立德树人管理落到实处,就需要不断探索与其相匹配的管理模式,在管理方法上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充分发挥现代化媒体功能,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在学生管理中,提高管理有效性[3]。如广泛运用微信、微博、公众号等社交平台,多发布一些展示校园风采的活动、文艺晚会等,鼓励学生多多参与。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平时不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中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及时解决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偏激情绪,院校管理人员应意识到问题重要性,创建班级微信群等定期分享一些图书资料,或是创建线上心理咨询平台,鼓励学生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解决其在生活上的困惑,打破传统管理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民主化管理落实到实际中来。
  (一)转变教学管理理念
  院校的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地意识到,计算机技术运用不仅局限在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更需要将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独特优势发挥出。将其运用在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环节中,使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可以显著提升,不但能够对院校的教学秩序进行规范,促使院校能够培育出更多更为优质的专业人才[4]。以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根基,有关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将尺寸把握好,运用新技术和传统技术相结合的模式从而显著提升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教育教学管理方法的革新和优化,就必须始终坚持和重视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增强。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充分地尊重学生的感受,教师在教学中担任引导者的角色,需要通过言语上的引导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同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稍高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性的小组思考与学习,这样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合作学习思维,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促进思维的碰撞。针对实际教学,教师可以开展一些小组共同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对具体的小组合作学习效果产生更好的想法[5]。能够提升学生思考积极性,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一直处于动脑状态,因此也就可以更好地进行学习,同时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的增加。
  (二)加强高职院校管理队伍的建设工作
  若是想要把计算机技术更好地运用在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环节中,需要将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首先,需要建立高、精、尖的专业化教育教学管理队伍[6]。对此,院校需要重视对人才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两个层面上进一步优化。首先,需要重视对管理工作人员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培训,促使其能够更加全面化、系统化地对管理知识内容进行掌握,提升自身所管理知识水平和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其次,院校需要对计算机技术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他们应有的实践技能。在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环节中,可以充分地运用计算机技术将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
  (三)转变教学管理职能
  院校在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时候,需要积极强化计算机技术运用效果,对教学的管理职能进行转变,若教育教学管理职能出现转变,教学理念也应需要适当的转变。针对各个院校,需要依照每个专业教学内容,制定职务管理计划,要求对教学管理体系进行完善[8]。院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适当的将各个分部的管理权利进行扩展,促使各个专业都具有自身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不但能够显著地提升院校整体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和效率,还能够促使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具有更高的效能和针对性。加之,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强化计算机技术运用成果,院校还可以保障教育教学信息管理所具备的反馈功能发挥出最大的实效性,对日常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实施监控,从而提升自身所具有的应变能力。在对教学进行革新的过程中,院校需要依照原本的教学理念,对教学理念实施宏观调控,促使其可以成为一类全新的以服务为主,以调控为辅的教学管理体系,促使院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可以逐步朝着网络化以及智能化的方向迅速发展[9]。   (四)构建出教师管理系统
  在对现代化的教师管理系统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构建起教师评价系统、教师教学的信息系统以及个人的信息系统。运用上述三个系统,对教学信息以及教师个人信息实施高效的分析,促使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显著提升。目前,院校在实施教育与教学管理环境较为复杂,各个部门间需要提升联系,保障教育教学的管理任务可以有效落实。在开展实际管理中教育环境较为复杂,院校各个部门需要提升联系,保障教育教学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效落实。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各种数据信息实施分类与查询,对教师教学能力与科研成果进行细致分析,从而精准的掌握教师教育教学管理环节内存在的问题,以便于为教师制定出个性化进修方案,提升教师的教学教育能力,促使院校教学质量可以显著提升。
  (五)实施系统化课程管理
  院校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中,需要保障课程管理工作能够有序地开展。目前,各个院校都在不断地扩招,管理课程难度显著提升。管理工作者需要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结合计算机技术对课程编排进行科学设计,从而保障课程设计的合理性,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管理质量。
  高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将计算机技术当作支撑,对教学教育管理信息实施有效的分析与整理,促使各项工作的指标预测较为精准。数据运用可以促使个性化的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院校运用微信抑或是微博等平台构建出教育系统,可以对学生所发布的全部朋友圈、微博消息实施收集与分析,从而了解到学生思想动态和现阶段学习与生活状况,保障教育管理工作具有较高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高效运用计算机技术,对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分类总结,通过全方位分析,制定适合学校发展的相关教学政策,有助于切实把握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不足之处,能够满足管理工作多元化需求,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科学化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研发,把计算机技术运用在院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可以显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率,促使院校以及教育行业能够长足发展。但是,就目前状况分析来看,还有诸多不足之处,院校需要探究不足之处,积极采取应对措施,提升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的效果,促使院校教育教学活动可以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吴翔.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20(9):199200.
  [2]安聃.淺析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电子制作,2016(2):56.
  [3]苏维波.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0(15).
  [4]苏维波.计算机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名师在线,2018,000(015):7980.
  [5]孙静.浅析院校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8,5(31):253254.
  [6]王桂凤.试论教育教学管理中计算机技术的应用[J].魅力中国,2016(40):295296.
  [7]孙力.信息化环境下计算机技术实验室的教育教学管理分析[J].未来英才,2017(22):130.
  [8]桂峰.计算机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探究[J].时代教育,2013(7):185.
  [9]吴洁.关于计算机技术在院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9):78.
  作者简介:王九玲(1988— ),女,河南安阳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教育技术、教育信息化。
其他文献
摘要:虚拟仿真技术是一项远程教学的重要技术,本文应用基于积件库的方式开发了基于网络的继电保护虚拟仿真实验,分析了继电保护虚拟仿真实验的必要性,实验教学开发思路以及特点,对于开展同类的虚拟仿真实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虚拟仿真实验;积件库;继电保护远程实验  1绪论  远程虚拟仿真实验在互联网时代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如继电保护原理这样的课程对于实践性的教学要求是很高的,而工科课程的远程虚拟仿
摘要:近些年玻纤锚杆技术在很多工程中都得到进一步的应用,很多行业都已经逐渐认可了该支护技术。不过该技术还没有广泛地应用于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当中,这和玻纤锚杆技术应用范围受限、社会认可度等方面都有着一定的关系。在未来发展中,需要加强改进创新,优化玻纤锚杆技术在超高层建筑中应用的效果。  关键词:玻纤锚杆技术;超高层建筑;基坑支护    1玻纤锚杆概述  1.1玻纤锚杆力学性能  玻纤锚杆全称玻璃纤维
摘要:为了提高学生对《电磁场与电磁波》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利用学生们对电脑编程和制作可视化图片感兴趣这一特点,我们引入Matlab软件,将电脑编程与课本相结合,将结果以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进行可视化教学,这样不仅可以将学生从复杂、难懂和抽象的公式中解救出来,而且可以加强学生的理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程更加容易学习。  关键词:电磁场与电磁波;Matlab;可视化;教学  
摘要:试验分别研究了低温(3℃)、常温(20℃)、常温转低温,低温转常温在不同龄期(3d、7d、14d、28d)养护条件下纳米材料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合北方冬期施工条件,对低温下纳米混凝土抗压强度结果进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掺加纳米的混凝土抗压强度比普通混凝土的高,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混凝土的强度不断提高。纳米材料的掺入可提高混凝土抗压强度,确定了低温养护下纳米混凝土抗压强度随龄期变化的
摘要:近年来,由于社会进步及经济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日趋成熟,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及生产之中,并对社会大众衣食住行产生巨大的影响。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转变提供思路,说明将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人工智能技术有效结合,能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因此,本文以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特点及应用优势为切入点,进一步提出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具体应用要点,旨在大数据
摘要:文章首先说明了高校机房网络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重点分析了高校机房网络安全管理改进对策与技术防范对策,以提升高校机房网络安全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机房;网络安全;技术防范    近年来,高校逐渐将信息化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源的同时,网络建设也日益完善。作为信息化教学的主要阵地,高校机房承担着重要的教学任务和角色。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课程使得机房内的应用系统和教学软件
摘要:VR技术具有良好的交互性和沉浸性,能够提供高度还原仿真系统,这一特性促使它越来越多应用在实验教学中。根据中医院校学生学习的特点以及学习模式进行一系列的研究,以VR技术的特点为基点,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加强体验式教学在学生学习中的应用。  关键词:虚拟仿真;体验式教学;医学实践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医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不断发展,流传至今,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文明瑰宝。而如何发展好中医事业,如何将
摘要:介绍了通信卫星的特点,论述了国内外通信卫星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内通信卫星技术的发展趋势。针对复杂环境下急迫的应急通信需求,出了天(卫星)、空(无人机)、地(移动通信)三种手段构成的空天地一体化应急通信系统建设思路,探索了国内后续应急通信技术和体系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卫星通信;应用展望;经济发展;军民融合    一、绪论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应用卫星天基设施的投入增加,我国卫星通信、卫星导
摘要:随着信息化与网络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行各业中的数字化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城市燃气施工领域,数字化管理也已经初步得到应用,对于加强施工效率,保障施工质量和安全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就当前的数字化管理应用平台来看,其功能还相对有限,特别是在精细化方面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基于此,本文将以一套完整工程管理数字化系统为基础,对燃气施工数字化管理展开探讨和分析,探讨其应用
摘要:为了解学生对《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的满意程度,审视教学及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以无记名形式对2017级55名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从课程的开设形式、项目设置、考核方式、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课程满意度进行调查和教学质量分析。结果显示,课程经过5个学期的运作,已日趋完善,学生对课程培养目标较为清晰,对课程设置的整体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