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风光看三峡

来源 :奇妙博物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neru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还记得《文明诞生记》里的巴山吗?在巴山脚下,有一座古老的小城——奉节。长江从这座小城经过,就开始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接连的三段峡谷——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它西起重庆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193千米。长江三峡两岸山峰高耸、树木茂盛,丰富的历史古迹、神话传说和流传千古的诗篇,造就了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迹,吸引着中外无数游客的到来。
  春天正是游览三峡的好季节。你还等什么?赶快坐,上我们的三峡游轮,出发啦!
  第一站:涪(fu)陵
  所属城市:重庆
  必去景点:白鹤梁
  课文精选:杨菊芳《白鹤梁的沉浮》
  涪陵是我国的榨菜之乡涪陵榨菜全国闻名,你有没有吃过?
  其实,长江三峡并不算长,所以现在来三峡玩的游客,基本都要从更上游的地方玩起。咱们的第一站就选在了重庆涪陵,跟我一起下船去转转吧!
  来到涪陵,一定要去的地方就是白鹤梁。白鹤梁位于长江江心,是一座长约1600米、宽16米的天然巨型石梁。白鹤梁上保留着历代文人留下的大量题刻,这些题刻记录着古代长江的水文情况,共计165段、3万余字。据专家统计,白鹤梁题刻是世界上已知时间最早、延续时间最长、数量最多的水文题刻,所以白鹤梁也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很久以前,每到冬天长江水位下降时,白鹤梁就会露出水面,而随着三峡大坝的蓄水,今天的白鹤梁已经沉到了水下几十米的地方。这里有世界上第一座水下博物馆一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你可以乘坐电梯深入水下,就像参观水族馆一样,近距离欣赏这座奇妙的白鹤梁。
  第二站:奉节
  所属城市:重庆
  必去景点:白帝城
  课文精选:李白《早发白帝城》
  奉节被称为诗城除了李白,还有好多大诗人在这里留下过自己的诗篇。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提起与三峡有关的诗,你最先想到的是不是这首《早发白帝城》?当年李白坐船顺流东下,望着三峡两岸的美景,诗人抑制不住自已兴奋的心情,于是挥笔写下了这首诗。
  到了奉节,不能不去白帝城。当年刘备兵败东吴之后,就病死在这里,临终前把那位“扶不起的阿斗”托付给了诸葛亮,“白帝城托孤”的故事一直传到了今天。
  从白帝城出来,让我们去吃一顿正宗的重庆火锅吧!和北京涮羊肉、广式打边炉不一样,重庆火锅重麻重辣,以涮毛肚、鹅肠等口感爽脆的食材为主,蘸料也是解辣的香油小料,你要是点麻酱小料,那就显得外行啦!有的重庆火锅还分成“九宫格”,这些格子虽然辣度一样,可是火力略有不同,中间火大适合烫涮,四角火小适合焖煮。怎么样,你學会吃重庆火锅了吗?
  第三站:巫山
  所属城市:重庆
  必去景点:小三峡
  课文精选:郦道元《三峡》
  三峡、小三峡、小小三峡…没有最小,只有更小!
  巫山既是山名,也是县名。瞿塘峡和巫峡,就在这里被分隔开来。来到巫山,咱们先歇歇脚,然后去这里有名的“小三峡”玩个痛快!
  小三峡位于长江的一大支流——大宁河上,由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这三座峡谷组成。和雄奇壮阔的长江三峡相比,小三峡的景色更加清秀雅致,绝对值得一来。别看它“小”,现在也已经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啦。
  在小三峡的最后一峡——滴翠峡上,沿着大宁河的支流马渡河一直向东,还有一处隐藏的“小众”景点——小小三峡。这里的峡谷漂流特别有名,被誉为“中国第一漂”,而且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里可是没有船工、全靠自己划船的“全天然”峡谷漂流哟!
  玩过漂流,今天的晚餐咱们来吃烤鱼吧!巫山当地的烤鱼特别有名,用几十种秘制调料腌好的鲜鱼,先在火上烤得焦香扑鼻,然后泡在汤汁里炖得入味,吃上一口,保证香掉你的舌头!
  第四站:秭(zi)归
  所属城市:宜昌
  必去景点:屈原祠
  课文精选:屈原《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穿过巫峡一路向东,我们离开重庆,来到了湖北宜昌的秭归县。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曾是楚国的地盘,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出生在这里。
  屈原擅长写诗,他写的诗充满了奇妙的想象,而且有很多“兮”字,读起来特别好听。他曾在楚国做过主持祭祀的三闾(lü)大夫,后来因为奸臣的排挤而被放逐。当听到楚国被秦兵攻破的消息,他满怀忧伤和苦闷,纵身跳进了汨(mi)罗江。后人在屈原的故乡秭归建造了屈原祠,用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秭归是长江三峡最后一峡——西陵峡的起点。和雄奇壮阔的瞿塘峡、幽深美丽的巫峡不同,西陵峡自古就以滩多水急而闻名。经过人们的不断治理,今天的西陵峡水势已经平缓了很多。
  欣赏着两岸的美景,吃着秭归有名的特产——脐橙,我们的三峡之旅也要圆满结束啦。下次我们去哪儿玩?嘿嘿,敬请期待吧!
  巾帼英雄秦良玉
  秦良玉生于重庆忠州,是中国古代唯一一位被载入正史单独立传的女英雄。
  她率领的军队使用的兵器是用白木杆制成的长矛,所以叫“白杆兵”。
  秦良玉身高大约有1.8米。在当时算得上是位“女巨人”。
  诗仙李白
  历史上记载,李白曾两次游历三峡。第一次是在他25岁的时候,那时的李白风华正茂,对未来有着无限的憧憬。转眼间,三十二年过去了,当他再次经过三峡时,却已经成为被流放的戴罪之身。无限郁闷的他,在去往白帝城的路上,终于盼到了皇帝发布的赦书,他又成了一个自由的人。诗人心里的郁闷一扫而空,满怀豪情一下子释放了出来。就这样,如今的我们才能够欣赏到这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
  纤夫背上的三峡
  纤夫是一群以背纤拉船为生的人。
  古代船只大都靠人力驱动,当船遇到险滩或搁浅时,就必须依靠纤夫的帮助。
其他文献
最近有一款游戏非常流行,不少人都喜欢玩,其中有许多游戏角色是从历史人物中演化出来的。在这些人物中有这么一位,他叫苏烈,是长城守卫军的一员。这个人可是一位传奇人物,历史上的他姓苏名烈字定方,虽然没有守卫过长城,但是在对外战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堪称“战神”。不过让人感到奇怪的是,民间对他的评价可实在不怎么样。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位被冤枉的大唐战神。  他是专打好汉的大坏蛋吗?  在《说
期刊
逢年过节或者有喜庆事儿的时候,咱们中国人讲究张灯结彩,艳丽的色彩交织着美丽的图案,预示着美好的愿景与光明的未来。自古以来,花灯一直是中国人张灯结彩的重要灯具。花灯的式样非常多,有动物形状的,也有婴儿造型的,每一种都设计巧妙,栩栩如生。既然是“花”灯,那颜色自然是五彩斑斓,可以说赤橙黄绿青蓝紫应有尽有、光彩夺目。  在众多的花灯类型中,有一种既好看又好玩儿的花灯,它的名字叫“走马灯”。你知道走马灯是
期刊
在广阔的秦岭山脉中,生活着几位重量级的动物明星,他们是大熊猫、金丝猴、朱鹘和羚牛,合称“秦岭四宝”。听说最近要选一位动物作为国宝天团的形象代言人,“秦岭四宝”之间闹了一点儿小矛盾,他们各抒己见,拼命拉票。身为资深秦岭迷的你,会把手中的选票投给谁呢?为了公平起见,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他们各自的阐述,然后再做评判吧!  大熊猫  要說国宝天团的代言人,那绝对非我们大熊猫莫属!你看我们在国外的兄弟姐妹,哪个
期刊
如意这个词呀,很符合人们追求美好的心愿,所以一种在爪杖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工艺品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如意便成了这种工艺品的名称。它的长短和爪杖相近,但在造型上和爪杖的差别越来越大,所用材质更是越来越珍贵。在清代时,特别是乾隆时期,如意所用材质极尽奢华——黄金、宝石、珠玉、象牙、珐琅、紫檀等都成了制作如意的材料。除了材质,工匠们还要费尽心思在造型上体现更多的美好寓意,如意的首部(也叫头部)大多设计成灵芝形
期刊
你听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吗?  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爷爷,他叫愚公。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山挡路,这让一家人出门很不方便。愚公立志要把大山挖平,于是就带领全家人挖山不止。过了不久,愚公挖山的事情让天帝知道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就派了两位天神搬走了大山。  当然啦,愚公移山只是个神话,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山的阻隔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麻烦,而这些麻烦只能靠人们的智慧来解决。  在我国古代,人
期刊
在语文和历史课本里,你一定认识了不少有名的人物,什么李白。杜甫啦,什么秦始皇、唐太宗啦。想知道他们从小到大发生的精彩故事吗?想知道他们曾经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吗?赶快上车,我们的“名人探秘旅行团”就要出发啦!  你知道中国历史上有哪个人物是智慧的化身吗?在出山之前,他已经谋划好了三分天下的方略,并最终辅佐主公建立了蜀汉政权。他足智多谋,善于治国,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的传说: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
期刊
聪明的小读者,在我国东部地区有个江苏省,你知道它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吗?其实呀,很早之前,并没有“江苏”这个名字,直到清朝,人们才取了江宁(南京的别名)、苏州这两个地名的第一个字,组成了“江苏”这个地名。从那时起,人们只要提到江苏,就会想起苏州这座古城。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向来以山水秀丽闻名天下,古城内外散布着大大小小的园林,于是有了“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说法。而“小桥流水人
期刊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人们在提起古代君王的丰功伟绩时,总会用“秦皇汉武”这四个字,那么,你知道这里面的“汉武”是谁吗?他又开创了什么样的盛世?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茂陵,揭开汉武帝刘彻和汉武盛世的神秘面纱吧!  遗址名片  茂陵位于陕西省兴平市,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陪葬品最多、修造时间66最长的一座,被誉为‘东方金字塔”。  这个皇帝了不起  如果你假期去陕西玩,建
期刊
说起和珅,这可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堪称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大贪官。在他被抓之后,从他家里搜出的财产,相当于清朝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正是因为贪得无厌,他在影视作品中被塑造成了十恶不赦的奸臣形象。可是和珅真像电视剧里那样,是个只会敛财、尽出洋相的大坏蛋吗?咱们今天就来说说这位“和大人”的故事。  心狠手辣、贪污受贿的大坏蛋  对很多人来说,认识和珅,是从看电视剧开始的。有这么两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和《
期刊
我们肚子饿了,就要吃东西:要吃东西,就离不开食物和餐具。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筷子可是餐具们的"老大”每一顿饭人们都离不开它。可是你知道吗,虽然我们的祖先发明了筷子,但筷子最初却不叫”筷子”。今天呀,就让我们走近这小小的筷子,了解它"改名”背后的精彩故事吧!  从夹菜的小棍到象牙筷子  什么是筷子呢?你肯定非常熟悉。它就是我们吃饭的时候拿在手中用来夹取东西的细长形小棍。由于筷子一般是成对出现的,所以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