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len71942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符合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学科的规律,高校现行的教学课程设置也使其有更现实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所采取的策略和经验,以及对高校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思考。
  关键词: 计算机基础教学 信息素养 策略和经验
  
  一、研究背景
  
  信息素养的概念是从图书检索技能演变而来的,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的,当时他将信息素养定义为“人们在解答问题时利用信息的技术和技能”。此后,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信息素养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和深刻。信息素养正在成为一个全社会的重要因素,它不仅包括运用当代信息技术获取、识别、加工、传递和创造信息的基本技能,而且包括在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批判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既直接关系到他本人的成长和发展,又关系到整个国民信息素养水平,甚至也决定着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目前,高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主要是通过通过图书馆的文献检索课以选修、讲座的形式进行。由于教学内容陈旧、手段落后、影响力小、覆盖面低,使得很多大学生直到毕业其信息素养还只停留在利用搜索引擎进行简单的信息查找,而如何获取信息、分析评价信息、利用信息、将信息融入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等综合运用能力普遍较差,利用信息技术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律性还不能适应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要求。
  计算机基础课作为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及必修课程,其覆盖面广、技术更新快。教师在注重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教学的同时,应注意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的内容、手段和作业等方面加以渗透,这对刚入校的大学生来说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激励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另外由于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化教程的普及和学生自身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计算机基础课必须要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动态的调整,不能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计算机操作层面上,而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
  2006年6月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编制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中也提出“在计算机教学中要体现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的要求。
  
  二、提高信息素养的几点策略
  
  1.加大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
  网络特别是互联网对高校学生无论是在学习途径、知识更新还是在思想和思维方式上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上网也成为了很多学生课余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查询和利用正在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但是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利用互联网的效率很低,一般只是利用电子邮件、QQ聊天软件,用搜索引擎完成简单的信息查找。搜索引擎也使部分学生对网络过分依赖,导致他们不记忆不思考,作业在网上“download”,甚至有些学生沉迷于网络,这些对其身心健康都带来极不良的影响。教师应加大这部分的授课学时数,在内容上重点侧重于网络的基础知识、网络信息检索的技巧、中文网络数据库检索的应用、加入网络的安全、道德等内容,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传输、辨析能力。
  2.体现专业性质的综合性实验。
  面对计算机非零起点的学生,将学生所学专业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验相融合,在计算机技术与专业学习中架起一个桥梁,深化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使学生能在一个较高的层次上认识计算机和应用计算机,不断拓展学生的视野,不仅可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教学相长。学生在完成这些实验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对信息查找、筛选、辨析、加工等过程,信息素养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得到提高。比如: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借助互连网设计自己暑期自助游的计划,包括线路、经费,等等,最后以PPT的形式交上来;对商品学、物流等经济类的学生教师可让他们通过查找价廉物美的商品,模拟或实际购买小额的东西。
  3.基于网络的“无纸化”作业和沟通方式,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第一次实验课起,教师可要求没有个人E-Mail信箱的学生申请免费邮箱,以后交作业通过电子信箱来完成。教师通过BBS、MSN等方式与学生沟通,就某些问题如网络道德、网络危险性等问题与学生探讨,这样可以使学生思想更加成熟,对互联网有更清醒、正确的认识。教师也可以基于个人主页、博客等模式的个人作品展示使学生产生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以任务为驱动的实践过程中,消化和掌握互联网的各种应用技术和处理方法,使学生不断地摸索和总结运用互联网的技巧,在技术上和信息道德方面双丰收,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强化。
  认真批改实验作业对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有重要作用。由于计算机基础课是面向全校的公共课,学生多、教师少,所以经常出现教师将作业布置下去,对学生做作业的情况不闻不问,常此以往,就助长了学生从网上“download”作业,或多个人交一份作业的风气。虽然实验课的比重越来越大,实验内容也比较丰富,但实验完成的效果并不理想,经常出现上机课学生无压力,打游戏、聊天、看电影现象严重。因此,教师应严抓实验作业,以提高课堂效率。
  4.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
  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尽管已经加大了上机实践的学时,但要使学生真正达到融会贯通、熟练使用的目标,单单依靠正常的实验学时还远远不够。首先,学校要在保证正常上課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增加机房对外开放的时间,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环境,而且要充分利用校园网、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等学习资源,机房业余开放,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上机环境,减少学生上网吧等这些不安全场所上机的次数。没有合适的监管,嘈杂声音、污浊的空气、不安全的社会隐患,都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如蓝极速网吧失火,学生在网吧上网被打成植物人,等等)。其次,业余开放安排教师值守,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上机问题。
  5.改革考核方法,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采用行之有效的考试手段不仅可以衡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可以让学生清楚知识的重难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技术与方法,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其最终是体现在应用上的。采用机试、大作业、平时成绩相结合的考试形式和在机试中利用已经建好的题库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操作能力。教师可通过大作业的形式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不仅局限于点的基础上,而且能融会贯通,并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想象、创新的思维提供空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提高信息素养的思考
  
  1.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需要一个大的环境来完成。
  信息素养教育绝不是仅仅在计算机公共课教学中可以完成的。信息素养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的其它课程也应该能找到它相应的位置,学校应将信息素养锻炼作为学生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部分,将信息素养教育纳入学校整体教学活动之外,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高校教师自身的信息素养决定了对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成败,这就要求教师走在信息时代的前列,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使信息素养成为自身的必备素质。
  2.明确培养目标,统筹规划信息素养的培养计划。
  由于目前对信息素养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所以关于这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也在高校如火如荼地展开,其在图书馆、各个基础教学课程、专业教学课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展。高校各专业的教学往往彼此沟通较少,多数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一个统筹规划、明确培养目标,使学生学的知识无序、凌乱、无层次,甚至还有低水平的重复,浪费学生宝贵时间,减弱学生的兴趣。针对不同的专业,高校打破部门的限制,共同合作,明确培养目标,统筹规划信息素养的培养计划,是保证学生信息素养不断提高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http://yfq007.bokee.com/index.html.
  [3]张洪洋.教师信息素养教育体系的理论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8.7.
  [4]毛莉.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探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2.
  [5]刘春静.浅谈高校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8.2.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5585)
其他文献
明晰高碳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内涵,针对高碳产业特点,梳理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选取相应指标,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根据构建的指标体系搜集数据,通过包含非期望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是管孩子一辈子的教育。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在体育课上,
《实话实说》沾染了道理,说法、求知和明喻,你不能胡来据报道,中央电视台一档老牌社会类节目《实话实说》下周正式停播了,原因收视率不佳。从《实话实说》形式来讲,首任主持
摘要: 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讲解示范”是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获取体育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条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讲解示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受更为规范和科学的指导。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元化的讲解和示范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讲解示范” 意
目的:探讨应用放大胃镜检查胃粘膜微血管形态对Hp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学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行胃镜检查的20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的患者均行放大胃镜检查,
摘要: 本文作者在高中篮球课教学中采用实验对比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经实验教学后发现,“分层教学”法能更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高中篮球课教学 “分层教学”法 因材施教    一、 提出问题    通过长期对高中篮球课教学过程的实践,我发现在高一新授课时,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和教师联动。但在几节课后,由于技术难度的增加和战术要求的提高,便出现少数学生听不懂学不会
“候鸟式”养老模式,目前是大多数老人优先选择的养老方式.由于热带岛屿的温度和气候比较适合度过寒冷的冬天,也有助于部分老人的疾病得到缓解和治愈,所以大多数老人会选择热
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调查问卷法对苏南地区普通高校篮球队教练员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各高校篮球队教练员专职篮球教练员比例很小;学历结构呈现本科化,大部分教練员能认识到学历结构与训练水平的相关度;超过半数的教练员认为获得运动技术等级与训练效果相关度较高;教练员事业心、教练员的执教年限和执教经历、教练员的专职化是影响训练效果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苏南地区普通高校篮球队教练员 现状 对策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妊娠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3月收治的106例妊娠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将患者随机进行分组,每组各53例.对照组使用基础的治疗,选
摘要: 本文作者以湖南省8所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湖南省高职院校体育舞蹈课的开设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开设现状不容乐观,而学生对该课程有浓厚的兴趣和参与欲望。作者结合体育舞蹈的运动价值与学生需求、社会需求进行分析,认为湖南省高职院校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必要而可行。  关键词: 湖南省高职院校 体育舞蹈课 调查研究    1.前言    体育舞蹈在当今是一项风靡全球的国际体育运动。它集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