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ppysan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培养出来的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对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但是近些年来,有的地方高校在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的培养过程当中出现了课程体系设置缺乏科学论证,实践教学培养环节重视不足等毛病,导致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能力普遍下降。为了扭转这一现状,本文立足于高校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探索,结合自身多年观察经验,在分析培养模式现状的基础之上,根据高等学校艺术类学生培养的总体目标,提出了音乐表演类学生培养的总体标准,探索出提升生源质量的办法,希望通过重构教学设计体系的方法,通过实践教学的质量提升,探索出一条改革的途径。本文写作的目的在于更快更好地推动高校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音乐表演;艺术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J70.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小康社会的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于艺术享受的需求更加强烈,因此对于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的需求出现缺口,各艺术院校承担着输送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的任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音乐表演类人才,繁荣整体音乐创作队伍,培育区域音乐文化氛围的任务。因此各艺术院校应当结合自身条件,考虑社会文化因素,制定符合自身定位的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教育模式,通过综合培养模式改革措施,转变以往生硬的培养模式。
  一、音乐类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关概念
  艺术类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指,艺术类人才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概念教育规律进行培养,主要包括教学内容如何设计,课程体系如何健全,管理制度如何保障,评价目标体系如何建立等具体问题。高等艺术院校是培养音乐类表演人才的摇篮,应当按照文化战略发展的总体要求,在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选择方面进行创新,培养更适合时代发展的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艺术类人才如何培养主要需要思考三方面的关系,首先是社会需求与人才供给的关系,上述关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关,艺术文化生活深入到社会生活的细节,文化生活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需要与科学的发展措施相配套。其次涉及到艺术类高校办学目标的问题,艺术类院校如何定位,是培养独具特色的音乐表演类人才还是培养艺术精英人才,是否需要培养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表演者等问题均需要思考。最后,是培养的效果与社会对艺术人才的期盼之间的关系,主要需要考虑培养模式的选择办法,关系到教学模式的具体设计,培养方案的选择,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等具体问题。结合高等艺术类院校教学的实际来说,需要考虑自身的教学特色和办学具体目标,可以考虑采用专业基础教育加上通识教育的基础,在基础之上再考虑职业能力培养,增加实践教育的环节,对创新教育进行探索,推行复合教育模式,探索区域艺术的教育组合模式。总之应当形成不同阶层的培养模式组合。
  二、高校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弊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音乐表演类人才的培养成效获得了显著提升,社会对于音乐表演者的需求缺口增大,但是内地各艺术类院校无论是在课程设计还是师资力量上都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专业水平方面的短板暂时无法弥补,因此高校音乐艺术人才的培养面临着窘境,一些学生毕业之后未能达到社会对艺术人才的期许。高校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出现了如下一些问题。
  (一)缺少明确的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培养的大体目标
  我国高等艺术类院校对于音乐类学生培养的主要方向是中小学艺术教师、音乐研究型学者、符合社会大众期许的表演类人才,但就现状来说,我国的绝大多数艺术类院校,尤其在综合类大学的艺术学院当中,音乐类人才的培养并不具备符合自身特点的培养目标。部分院校的教学设置是较为盲目的,部分学校的教学项目缺乏师资力量,导致导师无法一对一的辅导学生,由于音乐教学具有特殊针对性,如此教学质量很难提升。上述问题导致了音乐表演人才的培养结果与社会大众对音乐表演人才的期许存在不小差距。
  (二)学生的选拔和退出机制设计不合理
  我国的高等教育中的艺术生考试大都在高考之前,艺术类学生多会选择到自己心仪的高校去进行专业选拔类考试,随着高校扩招的步伐加快,许多综合类院校扩大艺术生的招生规模,高等教育界对音乐类艺术生的选拔标准有所放松,淘汰机制也渐渐松懈,在报考了艺术类的学生中间,刨除对艺术强烈追求的学生之外,部分学生选择音乐是因为文化课成绩不好,为了进入较好的综合类院校,拿到具有含金量的文凭而选择了艺术路线,这部分学生本身对于艺术没有追求,在考试之前经过若干月的突击培训,进入相关院校之后缺少对音乐的领悟能力,对艺术的感受力也不足,由于缺少热爱,普遍不具备艺术的领悟力,因而造成了艺术类学生的培养成效差异较大。
  三、构建合理的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一)明确培养目的,转换教学方法
  高校音乐表演类人才的教学方法来自于艺术教育的理念,想要培养出优秀的艺术人才,需要转换教学方法。高等艺术院校在培养音乐表演类人才的理念方面应当有所创新,在具体培养理念的指导之下,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培育,提升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综合文化水平,在音乐表演技巧的提升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学生的音乐表演创造力和对艺术表达的整合能力。在贯彻上述音乐人才教学理念的过程中,应当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在教学设计中遵循教育发展规律。音乐教学的管理这门也应当从研究艺术人才培养规律的高度,总结出音乐表演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共性,结合实际推动教育方法的变革,对艺术人才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由于社会大众对于音乐表演人才是渴求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多元化的创新培养目标,用经过革新的,具备创造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同时应当开展丰富多样的选修课,与必修课之间形成互补。
  (二)控制招生规模,强化技能培养
  提高生源质量的关键在于吸引具备充分基本素养要求的学生,高校应当降低扩招的速度,不能不考虑自身条件而盲目进行扩招,不能以牺牲生源质量为条件,将招生人数作为衡量招生工作效果的重点,在各类艺术类专业具体招生人数的设置上进行灵活调整。在考生的选拔方式上可以考虑运用更加灵活选拔考试办法,创新选拔考试的具体操作流程,更新音乐考试的具体内容,将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潜质以及实际水平当做考核的关键考虑因素。在保证招到优秀苗子的同时,精细化课程设计,不全部为学生提供大教室授课课程,探索以声乐小课教學为主的音乐练习课程,打好学生的音乐表演艺术综合基础。在适合小课教学的课程中尽量精简学生人数,确保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辅导,适合大课教学的课程尽量聘请专业基础扎实的老师授课,引导学生关注自己课程设置的具体内容,关注自身艺术表现力的提升路径,引导学生将学习的精力放在自身素质需要提升的方面。   (三)扩大教学内容,强化教学体系设置
  高校培养艺术类学生的目标在于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扩展教学的广度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培训,需要整合应用型课程的教学。在具体课程的教材选择方面,要考虑到教材的实用性,是否可以满足技能培训的需求,以此来判断教材的实用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教学创新,例如可以在声部教学的过程当中掺杂业余合唱教学,或者结合童声合唱教学,又例如在乐队排练当中,可以教会学生掌握音乐指挥技巧。应当鼓励学生多了解流行音乐、古典音乐、军队歌曲等不同类型音乐的编排体例,充实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内容的扩展方面,应当建设出以教学设计为核心,综合学科机构为骨架,音乐类型课程和音乐专业课程为基础的创新教学模式,形成机构合理,设置科学,水平专业的新型教学体系。在实际的音乐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参考每个学生的具体个性,进行针对性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又可以依据社会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表演方式指导。学院应当建立设置合理的课程模块,教导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音乐表演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示范,通过钢琴等乐器表演加强学生乐感培训,通过视听练耳等课程,打好艺术根基同时培养学生艺术修养。
  总之,培养具有高标准综合素质的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已经成为艺术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在现今高等教育的音乐人才培养模式不够成熟的现状下,发现导致问题的原因,并分析这些因素所导致的具体问题,得出为什么培养模式不够成熟的结论,显得异常重要。我们应当看到现实当中人才培养模式千篇一律的弊端,各院校在培养音乐人才的过程当中还应当探索自身独特属性,注意专业区别和各高校的区别,同时注意人才差异化培养。音乐表演类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在于把日常生活的文化需求转换成艺术产品,将生活与艺术表现相结合,所产生的音乐之美是文化与生活艺术结合的产品,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创造性,音乐表演人才因此需要具备音乐表现张力和艺术能力的创造力,使得自身具备音乐表演基本技能的同时具备人文属性,自身应当努力追求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将自身素质的提升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由于现实当中的问题,我国音乐人才培养还需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实验,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音乐表演类人才的培养体系,为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出力。
  参考文献
  [1]张学玲.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实践构想[J/OL].音乐时空,2016(07):143-145.
  [2]聂安丽.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艺术教育,2015(12):144-145.
  [3]阳军,夏小曹,叶志明,任音,纪烨烨,卿杨.“音乐素质专业化教育”的意义及其培养模式——以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探索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2):17-20,16.
  [4]崔学荣.中美音乐教育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J].中国音乐,2014(03):156-161.
  [5]白俊卿.山西省高校应用型音乐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03):101-103.
  [6]李晶.议高等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取向[J].当代教育论坛,2012(06):51-55.
  [7]代百生.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國音乐,2007(01):198-204.
  作者简介:毛建勋(1982—),男,甘肃武威人,主要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音乐表演研究。
其他文献
教育学是体现师范生师范性的重要课程,在高师公共教育学的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教学,对加强教育学理论教学与教育实践、促使教学达到最佳教育效果、锻炼师范生的话语习惯和话语
有序和无序是系统科学深入发展提出的一对重要范畴。它的探讨不仅与系统科学有关,同时也涉及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是一个有较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的跨学科问题
文章从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对应用性本科教育教材建设的服务目标、开发理念、建设策略、管理策略和研究重点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深入的阐述,提出其教材
描述了3起典型的外界干扰导致数字电视故障的案例,分析了以此为代表的3种常见外界干扰导致数字电视故障的原因和特点,并讨论了这3种常见外界干扰的排查和解决方式。
【摘要】陈铭志先生河南西平县人,是我国著名的音乐家,他对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也很是了解,创作中侧重于复调音乐,复调音乐这一题材是占了他音乐创作的很大一部分,《小型复调格律乐曲集》就收录了十二首乐曲,这十二首乐曲就完全用复律格式谱写,表达了作曲家浓浓的民族感情。  【关键词】陈铭志;写作技法;旋律;节奏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陈铭志先生是我国当代十分著名的、众所周知的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