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教学法的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来源 :艺术与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ddh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经济、科技、文化发展势头正猛,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并即将赶超大量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速度,由此带来的社会变化与上个世纪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新的时代发展对于高校培养的设计类专业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适当学习西方艺术教育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新是当下设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点.文章以PBL教学法为出发点分析该教学法的核心概念、现代化发展及教学特点,探讨将PBL教学法应用在设计类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意义;通过对国内外PBL教学的历史沿革及其理论的分析,从核心观念、教学组织形式、评价体系、师资团队等方面对基于PBL教学法的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改革进行研究和探索.
其他文献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青春题材影片一直以来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从1959年上映的《青春之歌》到1995年上映的《阳光灿烂的日子》,还是2019年上映的《少年的你》,每个不同时期的青春题材影片都深深地影响着同时代的青少年.新时期以来,受到消费主义思潮以及外来文化冲击等因素的影响,青春题材影片的男性气质构建越来越多元化,影响着青少年三观的建立以及性别认知.因此,青春题材电影男性气质的编码应充分考虑如何合理引导青少年审美观念发展,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立德树人成效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战略举措.艺术教育具有感染力强、影响面广的特点,全面推进艺术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要求.然而,在艺术教育课程思政的推进过程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高校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理性认识课程思政内涵,提高课程思政能力;高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教师培训,并完善制度建设,推动艺术教育课程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形态构成是以三大构成为主干课程的艺术设计学科基础课,其特点是运用形、色、空间等基本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形式美法则创造出具有美感的、创新性的新造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尤为重要,文章主要从创意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考核体系等方面,对形态构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研究和探讨.
2011年4月,艺术学科独立于文学门类发展成为艺术学门类,相较于以“四新”为代表的十二个学科门类而言起步较晚,艺术学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等方面亦不成熟、不完善.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中国传统高等艺术院校突破并实现高水平师资人才发展瓶颈和队伍建设路径,成为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高校人才的培养体系中,专业是基本主体,课程是核心环节.金课建设是高校打造一流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基石,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保障.“多维设计与策划”课程,以国家“金课”提出的“两性一度”为标准,从教学内容与形式、教学方法与工具、教学评价与反馈三个方面不断改革拓新.课程经历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多维工作室10余年的打造,获得2019年度中国美术学院“哲匠金课奖”的荣誉.
丝绸之路在沟通古今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形成了特有的丝路文化.唐三彩作为丝路文化中的一种物质载体,在时代的进程中彰显了其内在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极具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当今的一带一路丝路文化构建中,充分挖掘唐三彩的特殊符号魅力,为“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国际社会提供了可能,更体现了中国精神,对现代研究丝路文化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安尼施·卡普尔探索不同物质材料的非物质特性,注重参与者与作品的对话,强调意义的自动生成与开放多元式的阐释.他以纯色粉末、抛光不锈钢、蜡块与钢铁、PVC材料等构成多个系列作品,重构材料的意义,引发对于实在与虚空、时间与空间、冲突与痕迹、个体与生命的思考,产生出无数观念与精神交流的场域.
现代仿生学从单元仿生向多元耦合仿生方向发展,让仿生制品更接近自然原型、更符合具体功能.文章重点阐述生物耦合现象在产品设计思维中的理论作用,并以教学案例为依据,探索如何推动艺术设计类仿生设计课程的实践创新.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新的媒介不断涌现,版式设计课程教学也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注入新的活力.除了要让学生熟练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规律,在版式设计具体教学案例中,还应该适当增加以新媒体为媒介的版式设计案例,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新媒体背景下,版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灵活掌握版式设计的技巧方法,避免盲目地排列与组合要素,使创作的主题思想更加鲜明.
基于能力培养的产品开发设计课程构建首先明确课程问题,以能力构建为导向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产品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概念设计能力、一般产品开发设计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能够进行创新产品开发设计的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