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五融”路径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yzhang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课程思政建设关键是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建设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结合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际,从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目标、体系、内容、过程和能力融合等五个方面对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是高职院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当前,课程思政建设中还普遍存在定位偏失、融合不够,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有偏失、开展课程思政的比例不高,教学方法上有偏失、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欠佳等现象[1],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度和参与度不高等问题[2],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问题尚未真正解决。为此,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要求各高校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让所有教师、所有课程都承担好育人责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3]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要在现行专业教育体系之外另辟一个课程思政体系,而是要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建设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
  一、强化三个导向,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目标融合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和行动导向,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等基本问题,明确和具化学校、专业、课程三个层面的目标,构建层层衔接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体系,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目标融合。
  1.强化结果导向,明确学校育人目标。明确育人目标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起点,事关办学方向、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也是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的依据。目前,高职院校在育人目标上普遍存在大而化之和高度雷同等问题,没有根据学校性质、专业特点和办学特色具体化,更没有从学生发展目标出发体现结果导向。在确定学校育人目标时,高职院校应在加强党对学校一切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的同时,借鉴悉尼协议专业认证的原则要求,强化结果导向,明确提出符合立德树人要求、具有学校特色、以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发展目标为导向的可监测的育人目标,把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落到实处。如笔者所在的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将学生的发展目标具化为“433”,即担任1任学生干部、参加1个社团、组织1次活动、培养1项特长等4项旨在培养个人素养融合的学生的要求,结对1名技能导师、明确1个技能方向、参加1次技能比赛等3项旨在培育具有核心技能的學生的要求,加入1个创新创业团队、完成1次创新创业实践、取得1个创新创业成果等3项旨在培育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的要求。有了“433”的要求,学生就有了自我发展的目标,课程思政建设也就有了更加明晰的目标指向。
  2.强化问题导向,优化专业培养目标。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必须具化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才能落地落实。在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许多高职院校对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高度重视,而对价值情感目标则显得漠不关心,结果表现为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具体且具有个性化,而价值情感目标则大而化之且高度雷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课程教学目标的科学设计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设计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原则,强化与行业企业合作,加强对人才培养方案编制过程管控,健全社会调研、毕业生跟踪调查、人才培养质量第三方评价等制度,注重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协同配合,高度重视行业分析、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不断优化包括价值情感目标在内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为实施课程思政提供精准依据。
  3.强化行动导向,细化课程教学目标。开展教学分析,把人才培养规格的知识、能力和价值情感目标进行分解,是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也是确定课程教学目标的途径。在我们看到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教学分析的成果大多体现在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分解上,而价值情感目标则很少分解,在主要课程的简介中也很少有介绍价值情感方面的内容。可以说,缺乏价值情感目标的分解和落实,是目前高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导致一些学校课程思政目标不明、思路不清、落实不力的重要原因。因此,高职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时,要落实行动导向原则,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和教学分析,像重视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分解和落实一样高度重视价值情感目标的分解和落实,琢磨透各门课程的价值情感目标及其协同效应,为实施课程思政提供目标导引,也为教师开展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课堂教学提供根本遵循。
  二、完善顶层设计,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体系融合
  课程思政建设事关学校的所有专业、所有课程和所有教师,涉及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服务的方方面面,必须按照立德树人的总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评价体系。
  1.落实“三全育人”,系统构建课程思政工作体系。落实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必须构建系统高效的课程思政的工作体系。首先需要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领导体制,落实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带头讲好思政课的要求,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作为部门、教师年度考核和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以及职务晋升和职称评定的重要依据。其次要建立教务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将课程思政贯穿于基本建设、教学改革、内涵发展、质量评价、文化建设等全过程,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同时,要强化二级院系的办学主体地位,夯实二级院系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推动形成院系落实推进、教师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
  2.聚力“三类课程”,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的魅力在于挖掘各类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于“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思政教育,因此必须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公共基础课承担着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功能,其中的大多数课程本身就具有严谨的学科体系,蕴含许许多多的哲学理念和科学精神,应注重挖掘学科知识背后的发展历程、探索过程和科学家故事,在潜移默化中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探索和奋斗精神。专业课程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要从课程所涉专业、行业、国家、国际、文化、历史等角度,科学合理地拓展课程的广度和深度,挖掘提炼专业知识体系中所蕴含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强化知识性、人文性,提升引领性、时代性和开放性。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鲜明特色,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高职院校应科学设计劳动教育、社会实践和综合实训等课程,规范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等环节,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考核等过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双创”意识、工匠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在实践教学中感受时代脉动、理解国情民情、增长智慧才干,在辛勤劳动中锤炼意志品质、感悟成功秘诀。   3.强化“三位一体”,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教育评价具有重要的诊断、导向、调控和激励等功能,构建包括课程思政建设成效评价、课程思政教学质量评价、课程思政工作绩效评价在内的多维度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构建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要做到评价标准建设、评价制度建设和评价结果运用“三位一体”。首先,要充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等的作用,加强与行业协会、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研究制定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为课程思政建设和评价提供依据。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课程思政建设的评价制度,定期组织开展评价工作,构建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的长效机制。同时,要强化和拓展评价结果的运用范围,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作为院系教学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依据,并在教学成果奖、教材奖、教学质量奖等各类成果的表彰奖励工作中突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长效激励机制。
  三、深化课程改革,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内容融合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的主要载体,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也是国家意志和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课程建设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主战场”。高职院校要结合自身培养目标和生源特点,深化课程改革,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内容融合。
  1.依据“指导纲要”,落实“规定动作”。课程思政建设事关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输送可靠接班人这个重大问题。此外,课程思政涉及所有课程,思政共性元素众多,如果不进行系统优化,很容易出现内容交叉重复、生搬硬套等现象。为此,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课程思政内容的“规定动作”进行了明确:一是坚持“五爱主线”,即“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二是突出“五个重点”,即“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三是实施“六项教育”,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高职院校应严格落实。
  2.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自选动作”。专业课是高职院校课程的主体组成部分,根据专业特点确定“自选动作”,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着力点。高职院校应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之系统化后有机融入全校性综合素养课程、专业群共享课程以及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
  3.围绕重点内容,建设配套资源。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改革建设,聚焦教材、教学实践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等重点,建设课程思政配套教学资源,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创造条件。一是加强教材建设。在教材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吸收行业领先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新规范,注重开发反映产业发展最新进展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同时要强化价值引领导向,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实现系统性、目的性和思想性的有机统一。二是打造教学实践平台。按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的原则,同步建设融教育、教学、实践、创新、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教学实践基地,充分发挥校内实践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育人功能,使之成为德育融合的重要阵地。三是加强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发挥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适应学习革命需求、推动教育供给模式改革、深化教学模式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在精品课程、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建设项目中,强化课程建设的思政导向,重点加强课程思政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扩大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有效供给。
  四、推动“课堂革命”,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过程融合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和课程思政的“主阵地”。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实施才能转化为育人的效果和质量。高职院校应以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为目标,实施课堂革命,推动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过程融合。
  1.以学习者为中心,推动理念革命。确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推动“心灵革命”,是高职院校适应多样化、差异化生源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的要求,也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的前提。首先,要创建结果导向的教学活动,以学定教,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其次,要创建积极的师生关系,既要严格要求学生,又要关心关爱学生,加强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师生交流,及时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尊重和信任。第三,要创建生动活泼的高效课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来,在课堂上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真正成为教育教学的主体。
  2.以职业性为重点,推动内容革命。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性。推动课堂教学的内容革命,及时吸收科技和文化创新成果,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和内容供给,增强课程内容的职业性,既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又是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真切感受我国发展成就,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径。一要建立健全课程教学设计制度,优化课程教學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与单元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教学内容与价值情感教育内容的无缝对接。二要建立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和课堂革命的机制,校企联合开展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及时将新技术、新模式、新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加快课堂教学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实现课堂教学与时代发展的同步同调、师生情感与国家情怀的同频共振。三要加快推进“1 X”证书制度改革,以开发和引进职业技能证书培训为契机,以书证融通为突破口,实现基本知识、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体化学习、一体化考核,提高综合职业能力。
  3.以自主性为主线,推动方法革命。在课堂教学中,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主线,推动课堂教学的方法革命,对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成效至关重要。一是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将课堂开设在教学做一体化的开放式实训基地,将企业岗位真实项目、大赛项目、创新项目引入课堂,由企业大师和能工巧匠指导学生,做到教、学、做合一,理论、实践、素质培养一体,实现让兴趣领着学生学、让任务带着学生做、让创新引导学生走。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专业课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根据一个典型岗位、讲清理论,分解一个任务项目、练会技能,延伸到同一类企业、举一反三,拓展到同类岗位、触类旁通,选出一组学生展示、现场示范,对照一套课程标准、月月考核,精选一项学生成果、综合评价。二是推动教学手段现代化。借助智慧教学平台,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合理采用虚拟现实、虚拟仿真等手段,有效破解教学难题,提高教学效能;利用智慧教室和大数据,实施成果导向的过程性考核,将价值情感领域的考核落到实处,同时实现考核结果的实时反馈和教学改进。三是课内课外贯通化。建立第一、二课堂贯通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在巩固基础知识、拓宽知识领域以及发展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强第二课堂的组织、指导和考核,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   五、打造双师团队,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能力融合
  育人从来都是教师的使命所在。高职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多未接受过系统的师范教育,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不足问题比较突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能力建设,通过培训推动、教研驱动和示范带动,提高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
  1.培训推动。一是实施规划引领。建立健全分层次、动态化的教师发展标准,明确包括课程思政建设意识和能力在内的教师能力素质要求,并与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如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双师型教师提出了“七个一”的要求,即要追踪一个科学发展的前沿,参加一个行业协会组织,合作一家真心用你的企业,编著一本得心应手的教村,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教案,培养一批真心爱你的学生,打造一批属于自己的成功。二是强化体系保障。构建教师覆盖职前、入职、在职全生涯的职业培训体系,将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培训作为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并严格实施考核。根据不同类型教师的要求和特点,实施“五年一轮”培训,依托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等平台,有针对性培育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和能力。创新“学习、对话、实践与反思”培训模式,从素质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视角,将育人要求和价值观教育内容融入教师的话语体系,引导教师达成价值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成效认同,提升教师作为學生专业能力和价值观引领者的影响力。三是注重实践感悟。将校企合作贯穿学校工作全方位、人才培养全过程、教师成长全周期,建立健全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引导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赴企业实践,了解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收集企业文化建设案例,提高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能力。
  2.教研驱动。一是坚持学习制度。通过每周的集体学习、每天的学习强国平台线上学习以及定期组织的专题学习等方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育政策文件,以时代思想武装教师,不断补精神之钙、固思想之源、强发展之基。二是加强课程思政的教改研究,设立校级课程思政教改专项课题,针对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和前瞻性问题,组织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思政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批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果。三是加强教研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充分发挥教研室、课程组等基层教学组织作用,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成果展、课程思政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不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向纵深发展。
  3.示范带动。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评选,树立师德师风典型,引导教师自觉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二是加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分类制定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标准,立项资助教师育德意识和能力强的课程团队创建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导校级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进一步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并积极争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三是加强模块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鼓励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企业劳模合作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现跨界协同、优势互补。四是鼓励校领导、教学名师、技能大师、专业带头人等带头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推动广大教师进一步强化育人意识,找准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参考文献:
  [1]胡靖,马星宇,王俊荣.从高校“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0(4).
  [2]魏小英.高职院校教师课程思政认同感调查[J].国际公关,2020(4).
  [3]任占营.新时代高职院校强化内涵建设的关键问题探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9).
  责任编辑:陈向阳
其他文献
在高职院校减少理论课时、增加实验实训课时的前提下,我们认为应该利用人文类选修课的开设和构建对学生进行人文思想的教育和熏陶,以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净化学生的心灵。但
《故乡天下黄花》是刘震云的一部极富故事性的作品,小说由四个小故事组成。根据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叙事学的情节原则对作品进行解读,发现作品潜藏着作者对历史、对人性、对文
飞兆半导体近日推出一款模拟与数字集成式电机控制器FCM8531,它是一款三相混合BLDC/PMSM控制器,具有并行的处理核心,针对复杂的电机控制应用,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单芯片解决方案
<正>为促成核心概念建构,教师所做的远非学习内容的序列调整,课堂教学结构、流程乃至评价等都面临着相应重建。人生而继承着可以生发出灵性的生命潜能和精神倾向,而灵性的提
囿于对马六甲海峡的高度依赖,亚太地区一直有拓展新航道的需求。其中,克拉地峡运河是备受各方关注的议题。论文从地缘经济视角出发,将克拉地峡运河的辐射范围划分为三个圈层,
结合对规范条文理解,说明低压配电系统中照明、电力、消防等应分别独立、自成系统的必要性,通过对各场所火灾危险程度的分析,正确合理地选取火灾漏电报警动作电流值.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逐渐将自身的注意力转移到运用脑力劳动创造的财富中。研发人员作为企业内部重要的知识型人才,其能力的开发及运用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互联网时代
长篇小说《兵团儿女》既彰显了兵团儿女的拓荒与献身精神,也谱写出一曲兵地团结、民族团结、华夏一体共建美好新疆的爱国诗篇;既歌咏了兵团儿女感天动地的爱情乐章,也抒发了
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低潮气量通气联合肺复张对患者肺氧合功能及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取马鞍山市人民医院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择期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70例,采用随机
围绕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拼装结构体系,研究预制预应力混凝土外挂墙板、预制柱、预制梁深化设计、预制预应力梁柱构件生产工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裂缝的开展规律及控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