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深海“浮云”

来源 :学生天地·初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iang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战时期,为了提防在海洋中频繁活动的德国潜艇,英国军方时时刻刻用声纳仪探测水下情况。一次,英国的舰艇在海上航行时,探测到了近达240米的反射信号,官兵们一种近距离遇敌感油然而生,他们马上进入紧急战斗状态,但事实上什么情况也没有。
  事后冷静下来分析,人们不禁觉得可笑。这个特殊的声波反射区虽然距离近,让人害怕,但它的面积有几百平方公里大,厚度有100多米,由于人类制造的潜艇的长度与直径均在几十米之内,这个庞然大物显然不可能是小小的潜艇。但其厚度与海底山脉的高度相比,又显得太小了。令人惊奇的是,这个庞大的物体竟然可以移动,但根据密度与出现深度的关系,它又不可能是海中浮冰。
  于是,科学家开始注意这个神秘的“水下怪物”,并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20世纪40年代,美国的一些科学家经过多次试验与观测,认为这就是深海“浮云”。这“浮云”有着特别怪异的脾气,始终不肯在白天露面,只有在夜晚才肯从深海中浮上海面亮相。由于夜晚不易观察且黑暗始终与神秘、恐惧及诡异相联系,所以这种海中“浮云”始终显得神出鬼没,踪影不定。
  众所周知,天空的云朵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而大海中的“浮云”当然不可能是由水汽凝结而形成的。那么深海“浮云”会是什么物质组成的呢? 1962年,人们乘坐深海潜探器多次潜入深海“浮云”中去,从“云”中和“云层”不同侧面进行观察,终于揭开了这个谜团。
  原来,深海“浮云”是为数众多的浮游生物的一种聚集体,有各种软体类动物以及鱼类。这些动物的外表有闪闪发光的鳞片,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反射白光,因此就像大团的白色的云朵,异常美丽。同时,这些浮游生物有大致相同的生活习性,为了使受到的光照强度保持不变,它们日出时就下沉,日落后就上浮,因此造成了深海“浮云”这种昼伏夜出的神秘规律。不过,天空飘动的浮云在风的吹动下一般进行水平方向的运动,而深海“浮云”因光线强度的不同进行垂直的上下运动。有趣的是,由于浮游生物的数量大,种类众多,深海“浮云”并非一层,往往分为三层。第一、二两层都进行垂直的昼沉夜升,而第三层却稳定不动,并不进行上下移动。深海“浮云”的深度大约在200~1000米左右,最典型的深度是400米。科学家已查明,除了南极沿海个别温度极低的海区外,在所有的大海深处,都存在着这种由众多浮游生物及前来觅食的鱼类构成的深海“浮云”。
  这种深海“浮云”有一种奇特的声波散射特征。许多浮游生物的气囊与声波共振,使声波强烈散射。由于组成深海“浮云”的生物可能随季节而变,当个体的声波散射能力不同时,其整体散射强度也会随着地点、季节和昼夜的变化及声波频率的变化而变化。这样用声纳装置来进行检测时,就会显出一定的不规律性,让人捉摸不定。
  深海“浮云”所散射的声波,会引起声波的体积混响,就像在空旷的山谷里大喊后所听到回音一样,会引起一阵长长的、强度逐渐减弱的、稍带颤动的声响。这种混响给舰艇的声纳系统带来严重的干扰,使其不能有效跟踪水下目标(如潜艇、鱼雷等)。但这种特性,正适于潜艇的隐蔽。潜艇可以利用这种绵亘几百公里的深海“浮云”,秘密地接近敌方目标,完成作战任务,即使被发觉,也能钻进“云层”中消失。
其他文献
本文构建了能实现三体摩擦界面剪切过程的试验装置,该装置能有效地对三体摩擦界面剪切产生的间隙进行测试。利用该装置,针对载荷、剪切速度和颗粒粒径对界面间隙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界面间隙特性与载荷的关系因颗粒粒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试验范围内,载荷对1#颗粒时界面间隙影响最小,且间隙稳定性最好,2#颗粒在不同载荷下呈现先减小后变大再减小的过程,对3#颗粒而言,除载荷为7500Pa时间隙明显
以新疆某抽水蓄能电站的斜井施工为工程背景,进行扩挖施工小车运输方式的研究.提出有轨运输小车和无轨胶轮运输小车两种运输方式.进行了其连接节点,车轮型式和钢丝绳型号选型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流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大到环绕的空气、运动中的海洋,小到江河湖泊、油与血液;流速、流向是流体的重要参数,把握流体的流速、流向信息是把握流体的基础。目前,国内外
合作学习出现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之后,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旨在实现课堂积极性的调动,创新精神的激发,实践动手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合作意识的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孩子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是由师生关系确定的。这种活动是指师生相互
粗糙表面接触并伴有塑性变形问题广泛存在于板材拉延等过程中,塑性变形后的表面形貌受到原始表面形貌、界面的摩擦润滑和塑性变形程度的综合影响,并且塑性变形界面的变化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压平、粗化和微楔三种机理。为了研究粗糙表面接触界面微凸体压平效应,本文通过试验探究了球/平面接触过程中正压力、润滑条件以及原始表面形貌对试验后表面形貌的影响。试验中采用两种尺度的随机表面和一种具有方向性的条纹状表面,利用球面压
2019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山火把美丽的澳大利亚的天空染成了黑色,数不清的动物葬身火海,上百个濒危物种惨遭灭绝,森林化为灰烬,让人心寒.从那时起,我就立志钻研灭火与资源再生
期刊
ZrB2-SiC基超高温陶瓷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导电率、高热导率、优良的高温强度和高温抗氧化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军事领域以及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Z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