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等离子烧结(BNNT-BNNP)增强ZrB2基超高温陶瓷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ande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ZrB2-SiC基超高温陶瓷材料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导电率、高热导率、优良的高温强度和高温抗氧化性等优点,在航空航天领域、军事领域以及工业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ZrB2-SiC较差的损伤容限以及低的抗热冲击性能(均源于其低的断裂韧性)严重地限制了其广泛应用。因此,如何实现ZrB2-SiC的强韧化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采用强韧耦合的设计思路来改善ZrB2-SiC的断裂韧性。以ZrB2-SiC为基体材料,以氮化硼纳米管(BNNT)和纳米氮化硼纳米片(BNNP)的混合粉末(BNNT-BNNP)为增韧相,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制备了ZrB2-SiC、0.5wt.%(BNNT-BNNP)/(ZrB2-SiC)和1.0wt.%(BNNT-BNNP)/(ZrB2-SiC)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对复合材料进行物相分析;通过显微硬度测试、仪器化微/纳米压入、仪器化微米划入等测试方法,研究分析(BNNT-BNNP)/(ZrB2-SiC)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应变强化和摩擦磨损性能等力学性能,并揭示了(BNNT-BNNP)/(ZrB2-SiC)复合材料的增韧机制和摩擦磨损机制。研究结果表明,BNNTs和BNNPs在硬度、弹性模量、强度等力学性能具有巨大的差异性,在基本不损害复合材料可加工性能的前提下,(BNNT-BNNP)/(ZrB2-SiC)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得到了较大地改善;与(ZrB2-SiC)相比,1.0wt.%(BNNT-BNNP)/(ZrB2-SiC)的断裂韧性提高了24.4%,这主要源于BNNT和BNNP的拔出、裂纹偏转、BNNP桥接、裂纹分叉和BNNP折弯等增韧机制。纳米压入曲线pop-in处的载荷和滞后位移因(BNNT-BNNP)的添加有增大的趋势;采用微米划入/压入测试方法验证了(BNNT-BNNP)/(ZrB2-SiC)的应变强化,通过Field模型计算应变强化指数为0.50-0.52;采用Tabor模型拟合压入曲线计算的弹性模量与采用仪器化微米压入获得的弹性模量值相一致。在1500mN和2000mN恒定载荷划入参数下,1.0wt.%(BNNT-BNNP)/(ZrB2-SiC)复合材料的抗摩擦磨损性能高于(ZrB2-SiC)。
其他文献
单纯疱疹病毒(包括HSV-1和HSV-2两个血清型)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原体之一。目前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以ELISA方法为主,而国内的ELISA诊断试剂盒多以HSV-I
本文构建了能实现三体摩擦界面剪切过程的试验装置,该装置能有效地对三体摩擦界面剪切产生的间隙进行测试。利用该装置,针对载荷、剪切速度和颗粒粒径对界面间隙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界面间隙特性与载荷的关系因颗粒粒径不同而存在差异,在试验范围内,载荷对1#颗粒时界面间隙影响最小,且间隙稳定性最好,2#颗粒在不同载荷下呈现先减小后变大再减小的过程,对3#颗粒而言,除载荷为7500Pa时间隙明显
以新疆某抽水蓄能电站的斜井施工为工程背景,进行扩挖施工小车运输方式的研究.提出有轨运输小车和无轨胶轮运输小车两种运输方式.进行了其连接节点,车轮型式和钢丝绳型号选型
学位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流体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大到环绕的空气、运动中的海洋,小到江河湖泊、油与血液;流速、流向是流体的重要参数,把握流体的流速、流向信息是把握流体的基础。目前,国内外
合作学习出现在中小学课程改革之后,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旨在实现课堂积极性的调动,创新精神的激发,实践动手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合作意识的强化,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下教师忘却了,上课,是教师和孩子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是由师生关系确定的。这种活动是指师生相互
粗糙表面接触并伴有塑性变形问题广泛存在于板材拉延等过程中,塑性变形后的表面形貌受到原始表面形貌、界面的摩擦润滑和塑性变形程度的综合影响,并且塑性变形界面的变化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压平、粗化和微楔三种机理。为了研究粗糙表面接触界面微凸体压平效应,本文通过试验探究了球/平面接触过程中正压力、润滑条件以及原始表面形貌对试验后表面形貌的影响。试验中采用两种尺度的随机表面和一种具有方向性的条纹状表面,利用球面压
2019年,一场史无前例的山火把美丽的澳大利亚的天空染成了黑色,数不清的动物葬身火海,上百个濒危物种惨遭灭绝,森林化为灰烬,让人心寒.从那时起,我就立志钻研灭火与资源再生
期刊